和victory很像的歌:论我校典章管理的文化形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00:13

论我校典章管理的文化形态

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   余安敏、戢军勇

内容提要:一个单位建立有自己的制度,这是习以为常的;一个单位形成有自己的文化,却是不多见的。因为,文化是人们认同了的、被渲染和提炼的、长期在执行的制度,往往还与领导者的个人形象、个人魅力相关。优秀的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因为,管理者懂得刚性的制度与柔性的文化可产生互补作用,可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就是本文强调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同时要建立学校文化的原因所在。本文阐述了我校在建立《敦品励学典章》的同时力图建立“敦品励学,以品养慧”的中心文化的全过程。重点站在家庭、学校、社会相整合的角度,将“敦品励学,以品养慧”建立在情义文化、课程文化、校社文化的支架上,从背景、目的、过程、措施以及效果几个方面对“校荣我荣的情义文化”以突出“敦品育人的德育核心”、 “渗透引领的课程文化”以体现“励学养慧的创新能力”、 “共建共融的校社文化”以增长“励学养慧的实践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文章在铸造这个“敦厚善良、品行端正、励志勤勉、学贤思礼,在求品立德中增长智慧”的主体文化的同时不仅抓住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时代的育人思想,而且突出了“本土化”的实践体验。

关键词:制度、理念、文化形态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有一个制度,这是管理者将人与人的矛盾弱化为人与制度的矛盾的有力手段;昌盛的国家、优秀的企业都有一种文化,这是管理者崇尚一流、凝聚人力的必然措施。一个单位要阔步发展离不开文化,一个学校要提高档次,归根到底是要建立学校文化。

“敦品励学,以品养慧”是我校的中心文化,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站在家庭、学校、社会相整合的角度,采用通过“校荣我荣的情义文化”、“渗透引领的课程文化”、“共建共融的校社文化”去铸造这个“敦厚善良、品行端正、励志勤勉、学贤思礼,在求品立德中增长智慧”的主体文化,以体现“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时代育人思想。

一.酿“校荣我荣的情义文化”,突“敦品育人的德育核心”

1.背景

①社会背景:2004年3月中旬,江西省修水县山口镇13岁少年邱林在偷家里的钱去网吧上网遭到父母打骂后,悬梁自尽。就在人们对年轻生命以自杀的方式逝去扼腕叹息之时,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修水县再次发生未成年人自杀事件:4月8日,三都镇中学17岁的初三女生余星星因去网吧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遭到母亲打骂后服农药自杀身亡。2004年7月3日23点30分左右,在海口市两个只有11岁的孪生兄弟在书店处理其偷书事件回家后双双从十楼跳楼身亡——据统计,在去年全国自杀的28万人群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成了摆在全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学校背景:我校地处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瑞丽小区,学校周围商铺多,居民构成复杂。学生大多来自流动小贩和下岗职工家庭,这就意味着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文化条件都比较差,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比较低,亟待情义文化的熏陶。就教师而言,我校多数教师都是来自新大学毕业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重情义、可塑性大,但教学底蕴薄、缺乏教学经验,故有条件、有必要通过情义文化的渲染让教师的教风去带动学生的学风,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2.目的:建立现代制度下的情义文化,铸造“学习的学园,成长的家园,成功的乐园”即“三园式”学校。

3.过程和措施: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酿造“情义文化”的沃土是我校的主要手段。学校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学习“在提高学校硬件的同时,规划班级建设,规范学生行为,指导教师发展”。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学习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民法等相关法规,将一些看似合理,已经被学校实施了多年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讨论,明确了教师在处理违纪学生时,采取的停课处罚,实际上就是侵犯未成年人的教育权;教师殴打未成年人致伤,学校的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发生倒塌、坠落等情况造成学生伤亡,学生在体育课、实验课、劳动课等课堂上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学校在用药时没有尽到说明、保护、注意、照顾的义务而发生伤亡,实际上侵害了未成年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老师罚站、放学后禁止学生回家、强行向学生征订刊物,学校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学校如果使用了未成年人的照片作为解释错误行为的说明,学校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像诸如教师嘲笑考试成绩过低的胖学生为蠢猪,学校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名誉权;学校和老师私拆信件、张榜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列名次,学校侵害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学校规定自行车必须放在学校的车棚里,如果放在校园以外,造成丢失或被损,学校不承担责任,学校侵害了未成年人的生活获得照顾权及财产的管理保护权;学生因为违纪,被老师没收了课外书和游戏机等物品,他们的独立财产权因此被侵害;寄宿生患病没有及时救助,学校则侵犯了未成年人的生活获得照顾权;罚差生干学校里的脏活累活,学校侵害了未成年人的拒绝不合理劳动权;学生创作的作品被老师修改后参加评选获奖,但是学校却以学校的名义领取了证书和奖金,学校则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荣誉权;学校在办完画展以后,将学生作品投书出版社,不久画册出版,学生本人却没有得到样书和稿酬,学校则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著作权等学校“以人为本”、“明鉴正身”,在纠正教育执法的同时还不断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自主教育,将“五自”(自信、自主、自治、自律、自强),“五一”(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体验一种感受、学会一种本领、培养一种品质),“五有”(有班级之窗、有班级网页、有个性展示栏、有生物角、有图书角),“四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列入典章制度,旨在通过亲身实践和感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将《创绿色学校》等活动条例纳入制度,通过一期工程“绿化教室——我的家”,将每个上课教室安装投影、电脑、电视,电脑与网络相通,教室内有读书角、生物角、板报、墙报、垃圾分类角,教师外走廊有班级之窗、名言录、墙边墙角花;通过二期工程“清除污染——纠源头”,拆除了校内工厂、旧食堂,买下了学校旁边常年发出氨臭味的冰库并拆除,新建了塑胶运动场、食堂、实验室、车库等,旨在通过改变“自我”去点燃爱校热情;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家访制度》,将学校的心声传到家庭,旨在沟通家校联姻。学校还提出共同发展的口号,制定了“评选优秀学生(双十佳)条例”、“中学生日常礼仪常规”、“学生奖励条例”以及“关于教育、教学、奖励办法规定”、“奖金分配操作细则”、“关于待退休教工共享费发放方案”、“校内职级结构工资制方案”、“20日奖金分配条例”等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激励方案。加大力度地在学生中渲染情义,让学生学会感恩,精诚团结,讲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校还通过《拜师会》、《教代会》、《青年沙龙》等制度,在教师中渲染情义,让教师感到有发展的舞台、有讲话的场所、有主人翁的地位;

4.效果:“校门口,两行身披红带的礼仪队伍笑殷殷地向你问候;校园中,‘托起明日的太阳’等牌语矗立在鲜花烂漫、绿草葱嵘的花园中闪耀着暖人的光辉;教室里,感恩篇、陶冶篇‘感谢父母生之蕴育,感谢师长抚之滋润,感谢自己活之精彩’将感情、热情、温情转化成亲情”,这段出自记者眼中的闵行二中的话语,道破了“情义文化”的天机。如今,教师在工作中比贡献,“我为学校获得了哪些荣誉?”、“我辅导的学生哪些获奖?”、“你有什么困难要我帮助?”、“你如果这样完成这项工作可能会更好?”成为日常交流的话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我加压的自觉性空前高涨。“人在难处方显情”,我校无论哪个教师生病住院,不仅学校领导、工会会去看望,而且学校师生们会自发地组织前去看望,送去人间真情。我校无论哪个师生家有困难,学校均会伸出援助之手尽力解决。这是一所情义浓浓的学校,这是一所凝聚人心的学校,以至,近年来,学校办成了“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闵行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闵行区行为示范学校”、“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优秀实验基地”、“上海市TI数理教学技术实验学校”、“闵行区信息科技实验学校”、“闵行区绿色学校”、“上海市无烟学校”;学校还获得了:“闵行区优秀党支部”、首批“管理规范达标学校”、“闵行区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闵行区地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闵行区教育局精神文明单位”、“闵行区环保宣传教育先进学校”、“闵行区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上海市红领巾爱科学、爱读书活动先进校”等各种表彰。学生的犯罪率、教师的违纪率为零。学校奏响了尊老爱幼、锻造健康、校荣我荣、我兴家荣的主旋律。

二.酿“渗透引领的课程文化”,显“励学养慧的创新能力”

1.背景

①社会背景:中华民族追忆着20世纪-----一个人类历史上发明创造最多的世纪时猛然觉醒,绝大部分代表现代文明的成果,几乎都是20世纪创造的,可是其中上至电脑、网络,下至圆珠笔、易拉罐,上至飞机、火箭,下至汽车、自行车,几乎没有一件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中国人的智慧哪里去了?中国的教育还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以地大物博、四大发明为荣耀吗?于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的当今时代,“科教兴国”、“科技兴市”、“2049中国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行动计划”的钟声在21世纪的上海敲响了

②学校背景: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内容。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春风实实在在地吹进了学校,给薄弱的我校带来了生机。“人穷志不短、高瞻远瞩求发展”,我校针对师生缺乏“自我成功”、学校一直在低谷中萎靡不前的现状,一个“从科技方向发展,在科技比赛中让师生获得成功”的办学实践打开了我校“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学校在素质教育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体验。教师们不仅自豪地将这些经验渗透到基础课中,而且将这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题、技能项目,在基础课、拓展课、选修活动课上大放光彩。信心有了、经验有了、方法有了,随之而来的教学成绩也有了。

2.目的:建立现代制度下的课程文化,创特色学校,塑特长学生,展教师风采。

3.过程和措施:要酿造“课程文化”的沃土,学校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学习“从基础年级抓起,在教学上立课题、在活动上立项目,渗透基础课、引领活动课”。2002年,我校在中预、高一以《会学=学会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为统领,将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紧密相连,经过两年的努力,产生了显著的成绩效应,在区统考中,如今的初二、高二、高三各科成绩均处在区前列;2004年,我校又在中预、高一以《学科教学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实践研究》为统领,通过了各科十二个子课题的区级认定,在基础型课程中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通过“通识”、“通法”、“通则”的研究和渗入,将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延伸、向科技知识转化;为“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质”,2003年,我校成立了教学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教学管理委员会章程”,形成了“一条主线、四种方式”的点评式管理制度。一条主线是:“教学管理委员会   年级组(或教研组)    班主任     任课教师”,四种方式是:“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程管理,目标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文化的形成。在活动课程中,我校通过“项目引领、立足普及、全员参与、不断提高的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以行政、班主任、史地生化艺体教师组成的德育、环境、社会实践组;以物理、化学、数学教师组成的TI图形计算器、科学实践组;以语文、外语、政治教师组成的科学普及组;以部分信息教师、物理、化学教师组成的机器人、OM组;以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组和具有个人特长的个人专项组。我校从中预到高三每个年级均开设有科技选修课,如车模、航模、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生物科技、电工、机器人、综合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不同年级,每周安排一次科技类活动课,有头脑奥林匹克、叶画、科幻画、发明创造、计算机、机器人、环保、能源、无线电测向和探雷、航天和航空、车模、电子、应用化学、天文、应用数学、科普英语、摄影、科技小制作等,学校成立了学生科协,制定了《科协章程》;学校注重在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类的课题研究,规定“开设的课题应注意与学生个人经验的联系,注意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注意与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在内容选择和设计上力求体现开放性、跨学科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特点”,制定了《研究性课程实施方案》。2004学年我校46名教师参与研究性课程的辅导工作,除初三、高三以外,全校所有学生全部选修了研究性课程,课题达88项,其中科技领域的学生课题有54项占61.4%。还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信息科技教育有一个由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引领下的创新型集体,参与了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工作,完成了三套信息技术教材、一套计算机应用操作普及丛书,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撰单位。学校接入了宽带网,开通了校园网,构建了学校交流管理系统平台,引进了教育教学资源库——“Bb”学习管理平台等等。学校在各教研组积极组织了《基于网络资源下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课题的研究,开设了“IT互动课程”等。目前,信息技术引领着师生在教学、管理、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在典章中我们制定了“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登记管理条例”、“校园网IP地址分配管理制度”、 “计算机房管理制度”、 “网页制作与更新管理办法”、 “学生信息技术员职责及培训管理制度”、“中学生网络公约”等,为学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保驾护航。各学科教师如今在“家常课”上均使用多媒体,在学科教研中建立了学科教学模式,如“闵二学科一本通教学模式”、 “网络Bb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语篇语境一体化教学模式”、 “坐标思维教学模式”等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的欢迎,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4.效果:2004年我校申报14项科研课题获市、区级认定,使学校现正在开展的课题总数达23项。2003年至今,科技类获区级及以上等级奖227项,其中全国奖7项,市级54项,区级176项。其中有中国上海第十六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第三名,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得三等奖,国际少年儿童航空绘画上海赛区二等奖,白猫杯青少年生活中化学知识赛二等奖,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造发明、机器人二等奖,第五届上海市中小学电脑设计与制作成果展二等奖,金钥匙市二等奖,天文小制作市二等奖,以及“明日科技之星”等;2003年,教师参加区“第十一届教科研比赛”获课题类一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四个合格奖,论文类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案例类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教师的教研论文在《发明与创新》、《计算机教育》、《数理化教学》等全国杂志中发表十多篇,并获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级组织的全国教师论文、心得比赛4个一等奖。如今,抓项目、搞课题、形成“技能教师”之风在我校蔚然升起。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以生物学科为领头的环境保护科技特色项目、以头脑奥林匹克(OM)和机器人为载体的创造发明科技特色项目,已初步形成了校本教材并成长了一支能吃苦、能培训、讲合作、讲奉献、讲创新的具有较高水准的科技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初步科技探索能力的学生群体。学校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课程教学中以项目引领将学科知识向生活知识转化,向科技创新延伸”的教学氛围。

三.酿“共建共融的校社文化”,育“励学养慧的实践能力”

1.背景

①社会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形态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密,学校与社区的文化共建已成为学校与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学校是社区的文化阵地,社区是学校的实践场所。

②学校背景:我校地处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瑞丽小区,是所薄弱的普通学校,由于周围居民结构复杂,以前学校常受外界游散人员的干扰,偷窃、敲诈现象屡屡发生,需要社区警民的合作;闵行是上海的工业基地,强生、自来水公司、闵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离学校不远,有利于成为学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场所;学校有较好的文化活动资源,在信息科技等项目中具备一定的实力,是社区传播知识的阵地;学校有位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有校社共融的意愿和计划。

2.目的:建立现代制度下的校社文化,创建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区繁荣。

3.过程和措施:要酿造“校社文化”的沃土,学校制定了与美国教师、台湾‘梅王’交流;与云南、江西兄弟学校共欢;与闵行江川街道联姻;与强生、自来水公司结队;与闵行消防支队共建”的“交流、共欢、联姻、结队、共建的校社共融思路”。站在互帮互助、共建共荣的角度,我校通过《学校设备、场所向社区开放的暂时规定》定期向学校附近的社区开放塑胶运动场、阅览室、电脑房、乒乓房;通过《班级服务队活动规定》每周星期二下午3、4节课,组织学生团队走进社区,开展爱绿护绿、扶贫帮困、捐书赠书、卫生保洁、科普宣传等活动;学校把教师值日、学生文明岗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设立红领巾卫生一条街,交通小卫士,开展我当一天兵、我做一天工、我经一次商、到乡村去留学等多种活动活跃在社区,做到了让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2004年,我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街道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办班共三期;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征文、诗朗诵、球赛等文体活动;通过《中学生社会实践条例》与附近的强生公司、三菱电梯公司、闵行自来水公司和江川街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互动活动平凡;通过《中学生假期活动暂时规定》每年暑假组织高一学生到与我校联姻的江西弋阳方志敏学校实践学习;通过《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若干规定》,我校从中预到高三各年级均组织了犹如军训、学农、学工、科学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校外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在活动中增加了师生与家长的交流与互动,牵动了学校与社区的共融。在校社交往中,“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2004年,我校与云南两校结姻,组织师生捐款17000元支助贫困山区。当然,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是互帮互助的,社区不仅给学生实践提供了场所,而且给学校的建设也提供了不少外来支援,如2003年,自来水公司团委为我校两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捐款直至他们升入大学;与美国教师、台湾‘梅王’交流,引发了学生《洋教师与土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效果的研究》课题;2004年,闵行消防支队来我校讲课共建消防课程、碧江民警来校义务法制宣传、云南校长来校讲课等,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生存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和生活的热情;另外,学校的卫星定位钟、环保太阳能灯等都是社区为我校作出的贡献。

 

4.效果:把学校植根于社区,与社区融合在一起,加强了综合管理,塑造了极具亲和力的形象。如今,学校得到社区的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安全团结得到了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常得到社区相关活动的业余爱好者和行家的指导;学校所有活动用房及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成了居民节假日其乐融融的场所。把学校植根于社区,与社区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校教育的服务意识,促进了家长的思想观念、素质的同步提高。如今,“学校要为老师服务,搭建展示其价值的平台,实现自我追求;学校要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给学生以幸福的归属;学校要为家长服务,让家长放心,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共识。随着家长学校、开放式教育,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晓率的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支持率起了显著的变化,在2004年12月21日的家长会上,家长们踊跃发言,争先恐后地称赞学校、夸奖教师,任教师们热泪盈眶。积极进行“校访”、支持孩子参加各项公益活动、重视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家长越来越多。

“敦品励学,以品养慧”这一来自儒家文化的校训,综上可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爱戴,现学校将制度和体会编书成册,祝《敦品励学典章》在《敦品励学的足迹》的道路上,谱写下我校典章管理的                                                            文化形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