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11月天气预报15天:糖尿病防治要走出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2:24:49
             糖尿病防治要走出误区     治疗不能只看血糖平稳
          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就目前人们糖尿病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了他的看法。他特别指出,有的糖尿病病人长期口服多种降糖药,表面上血糖得以平稳地控制,但可能导致药物性损伤,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很多病人甚至有的医生,误认为血糖平稳就是治疗成功,其实这是糖尿病治疗的误区。         目前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达9000多万,糖尿病前期人群超过1亿,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糖尿病的防治上存在令人担忧的“三高三低”现象。三高是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治疗费用比例高;三低是知晓率低、诊断治疗率低、控制达标率低。知晓率仅为30%至40%,诊断率不足40%,控制达标率更是不足20%。         糖尿病治疗关键在控制         糖尿病因为高血糖毒性和高渗性持续的损害人全身的血管、组织、神经以及脏器。血液分布在人体内每一个地方,如果血液里糖的含量过高,各个组织器官浸泡在这样的高糖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受到损害而产生不同的并发症。         如果你已经得上了糖尿病也要预防,就是别让病情再发展,再恶化,尽量在早期进行科学的治疗,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早期糖尿病若能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糖尿病,并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手段有5种,即所谓的“五驾马车”。         药物疗法,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饮食疗法,合理饮食减轻胰岛细胞负担和降低血糖。         运动疗法,合理的运动来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疾病监测,对疾病有效监测,早防早治并发症。         糖尿病教育,患者学习糖尿病健康知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Ⅰ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岛素注射疗法,其目标是平稳控制血糖,防治酮症及相关并发症。Ⅱ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上述的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血糖,科学监测疾病,早期防治并发症,实现高质量生活和长寿的目标。          糖尿病患者应做到:         严格的糖尿病饮食,合适的运动。         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包括空腹、餐后及夜间的血糖。修复受损伤但尚未坏死的胰岛细胞;保护和胰岛相关的心脑肾以及神经血管等靶器官。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其他基础疾病。         治疗不能只看血糖平稳         研究表明,人一旦患有糖尿病,其胰岛B细胞90%以上受损伤,但受损伤胰岛细胞中,有相当一部分若通过科学治疗有望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人体内源性高质量的胰岛素就会增多,其活性也会增强,高糖毒性和高渗性对人体各脏器组织及胰岛的损害就会减轻,这样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就被延缓、阻断,甚至避免。         王执礼教授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只是注重降低病人的血糖,而很少考虑如何改善胰岛功能的状况。病人长期口服多种降糖药,表面上血糖得以平稳地控制,但可能导致药物性损伤,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很多病人甚至有的医生,误认为血糖平稳就是治疗成功,这是糖尿病治疗的误区。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断换药、试药,却一直疗效不理想,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甚至无效,医学上叫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在胰岛分泌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继续用药物刺激胰岛功能,不仅不能降血糖,反而会加重对胰岛细胞的损伤,同时增加肝肾的负担,形成了鞭打疲马的恶性循环。         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于修复受损伤但尚未坏死的胰岛细胞,这是糖尿病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我们就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使有些患者可停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仅靠运动和饮食疗法,就能使病情得以控制。该疗法不仅能平稳地控制血糖,且可以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当然由于每一个发病个体的特点不同,每一个患者都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即糖尿病治疗贵在个体化。         小结         糖尿病防治有六个方面。要做到“一个中心”,即保护胰岛细胞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控制血糖和防治并发症;“三个指标”即糖化血红蛋白、全身血管功能与形态、胰岛释放胰岛素的功能;“四大基石”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平衡心理;“五驾马车”即饮食、运动、药物、疾病监测、糖尿病教育;“六字要诀”即生活质量和寿命。如能做到这几点,糖尿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生活。         链接         对号入座——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1、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有一方患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         ■2、肥胖人群:体重大于正常20%以上者。         ■3、年龄大于40岁的。         ■4、高血脂、高血压的人群。         ■5、有巨大婴儿分娩史的妇女。         ■6、久坐不动的人群,特别是白领。         ■7、长期精神紧张或睡眠过多或者过少的人群。         对照一下,如果你“不幸”属于以上所列选项中的一类,那就要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要定期监测血糖,注意饮食和科学运动,这样就可大大减少患糖尿病的几率。         具体措施         ■1定期监测血糖等是非常必要的,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必要时可进行空腹糖耐量检查。         ■2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低升糖指数食物和高膳食纤维的食品。         ■3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每周应该有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5次以上,避免体重增加,减少精神压力。         ■4持之以恒的、适当的体育锻炼。         ■5应用合适的降血脂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