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被下了安眠药小说:穴性小结+失眠有7种,一招就搞定+穴位保健+向神奇穴位求医问药+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6:12
穴性小结

本文引用自杏林润雨《穴性小结》

穴性小结

 

 

一、十二原穴

 

一、概述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二、十二原穴表

 


阴       经

阳        经

经络

原穴

经络

原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太渊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手少阴心经

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太白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冲阳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足少阳胆经

丘墟

足少阴肾经

太溪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三、原穴的应用

 

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四、原穴口诀

 

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

    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

    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二、十五络穴

一、           概述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位于胸胁部。­­,合称十五络穴。­­

 

二、 络穴的治疗作用

1、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通里穴”治疗。­­

 2、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3、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三、络穴口诀

    十五络脉是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络穴口诀:­­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

    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

    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

脾经大包不可忘。 ­­

 

 


阴       经

阳        经

经络

络穴

经络

络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列缺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手少阴心经

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公孙、大包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丰隆

足厥阴肝经

蠡沟;­

足少阳胆经

光明

足少阴肾经

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

飞扬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三、原络配穴:­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口诀: ­­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

    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

    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肾与膀胱相表里)­­

    大陵配穴是外关,阳池配穴走内关;(心包与三焦相配) ­­

丘墟配穴到蠡沟,太冲配穴见光明。(肝胆相表里) ­­

 

 


阴       经

阳        经

经络

原穴

络穴

经络

原穴

络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大包

足阳明胃经

冲阳

丰隆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蠡沟;­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四、       十六郄穴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 ­­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个。 ­

1、阴经郄穴口诀: ­­

    太阴肺经找孔最,太阴脾经寻地机; ­­

    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 ­­

    厥阴心包是郄门,厥阴肝经按中都; ­­

    阴维之脉揉筑宾,阴跷之脉在交信。 ­­

2、阳经郄穴口诀: ­
    阳明大肠寻温溜,阳明胃经是梁丘; ­­

    太阳小肠找养老,太阳膀胱得金门; ­­

    少阳三焦点会宗,少阳胆经按外丘; ­­

    阳维之脉在阳交,阳跷之脉揉附阳。 ­

(注:1、会宗在支沟穴旁2、阳交、附阳均在小腿胆经上) ­­

 

 


阴       经

阳        经

经络

郄穴

经络

郄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跷脉

 

交信

阳跷脉

 

附阳


  

 

五、       十二墓穴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

募穴口诀: ­­

    肝募期门,心巨厥;­­

    脾募章门,肺中府;­­

    肾募京门,胃中脘;­­

    大肠天枢,胆日月;­­

    小肠关元,膀中极;­­

三焦石门,包膻中。­

 

 


阴       经

阳        经

经络

墓穴

经络

墓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天枢

手厥阴心包经

膻中

手少阳三焦经

石门

手少阴心经

巨厥

手太阳小肠经

关元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章门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中脘

足厥阴肝经

期门

足少阳胆经

日月

足少阴肾经

京门

足太阳膀胱经

中极


 

 

 

 

 

六、俞穴: ­­

    俞穴均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   ­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经,有的在­其它经络,其名称顺序如下: ­­

    肺经的肺俞,心经的心俞,心包的阙阴俞,脾经的脾俞,肾经的肾俞,­肝经的肝俞,大肠经的大肠俞,小肠经的小肠俞,三焦经的三焦俞,胃­经的胃俞,膀胱经的膀胱俞,胆经的胆俞。 ­­


阴       经

阳        经

经络

俞穴

经络

俞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肺俞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俞

手厥阴心包经

心俞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俞

手少阴心经

厥阴俞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俞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脾俞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胃俞

足厥阴肝经

肝俞

足少阳胆经

胆俞

足少阴肾经

肾俞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俞


 

俞穴和募穴的关系: ­俞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结聚的部位。皆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但二者的主治作用又各具特点。有书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经气可以由阳行阴,由阴行阳,阴阳互通,腹­背前后相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总称。当机体发生病变,还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说。阴证,含有“脏病、寒证,虚证”之义;阳­证,则含有“腑证、热证、实证”之上义。在临床上,“背俞穴”偏于主治阴性病症,“腹募穴”偏于主治阳性病­症。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俞、募穴上可以表现出某些异常的­变化,如皮肤变色,凹陷,突起,按压有结节、条索状,半球状的异­物。在治疗之上,“俞募穴”不仅对脏腑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各脏腑络属的器官及皮肉筋骨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肝俞,为肝­脏之气直接输注之处,有疏肝养血之功,主治肝脏病变,因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俞可以养肝明目,又因“肝在体为筋”,还可以治筋脉挛­急病。 ­­

    1.俞募相配:又称腹背配穴。募穴在胸腹,与背俞相对,二者一前二­后,一阴一阳,相互协同,对治疗脏腑病症疗效颇著,在临床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尤其是症状比较错综复杂的患者用配穴的疗效最佳。­­


    2.募合、俞原配合: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募穴与本脏腑合穴相配,本脏­腑的背俞穴与本脏腑原穴相配,属于远近配穴法。由于募穴主治偏重阳­性病症(包括腑病、实证、热证),背俞穴主治偏重于阴性病症 (包括脏­证,虚证,寒证);合穴主治内腑,偏于通降;原穴主治内脏偏于扶正祛­­邪,故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效果较好,而俞穴与­原穴相配则对脏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此外,临床取用俞、募穴­时,还可视不同病情,根据经络理论结合各种配穴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
 
 
 

七、八脉交会穴: ­­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

    八脉指的是: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

A八脉交会穴分别为: ­­

    1、阴维脉:内关。2、阳维脉:外   关。­­

    3、阴跷脉:照海。4、阳跷脉:申   脉。­­

    5、任   脉:列缺。6、督   脉:后   溪。 ­­

7、冲   脉:公孙。8、带   脉:足临泣。 ­­

 

 


经脉

八脉交会穴

经脉

八脉交会穴

任脉

列缺

督脉

后溪

阴维脉

内关

阳维脉

外关

阴跷脉

照海

阳跷脉

申脉

冲脉

公孙

带脉

足临泣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 1、内关、公孙(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

    2、后溪、申脉(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 ­­

    3、外关、足临泣(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

    4、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总表

 


经络

十二

原穴

十五

络穴

十六

郄穴、

十二

募穴

十二

俞穴、

八脉

交会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孔最

中府

肺俞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郄门

膻中

心俞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阴郄

巨厥

厥阴俞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温溜

天枢

大肠俞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会宗

石门

三焦俞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养老

关元

小肠俞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大包

地机

章门

脾俞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蠡沟

中都

期门

肝俞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水泉

京门

肾俞

 

足阳明胃经

冲阳

丰隆

梁丘

中脘

胃俞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外丘

日月

胆俞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金门

中极

膀胱俞

 

 

 

 

 

 

 

 

任脉

 

鸠尾

 

 

 

列缺

阴维脉

 

 

筑宾

 

 

内关

阴跷脉

 

 

交信

 

 

照海

冲脉

 

 

 

 

 

公孙

 

 

 

 

 

 

 

督脉

 

长强

 

 

 

后溪

阳维脉

 

 

阳交

 

 

外关

阳跷脉

 

 

附阳

 

 

申脉

带脉

 

 

 

 

 

足临泣

 

 

 

 

 

 

 

 

 

 

 

 

 

 

 

 

 

 

 

 

 

 

 

 

 

 

 

 


 失眠有7种,一招就搞定

疑难杂症 2011-04-01 11:34:05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7. 失眠有7种,一招就搞定

  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一定是您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

  为什么神、魂、魄、意、志不愿意各守其位呢?

  原来,是您过度的各种情绪伤害了它们。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喜伤神”“怒伤魂”“悲伤魄”“思伤意”“恐伤志”。

  治疗情绪失常引发的失眠,我都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经我治疗的患者朋友,差不多10天后就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

  治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归脾丸

  穴位:神阙(肚脐)

  方法:取一粒归脾丸捣碎,填入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思虑过度会伤脾,所以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我首先是补脾。

  归脾丸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中医名药,最能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种种脾伤症状。脾好了,当然就不失眠了。

  肚脐位于任脉之上,中医称为“神阙”,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大家都知道,出生之前,我们是通过脐带从母亲的身体那里接收营养的,因此神阙穴是我们出生前的命脉。人出生后,任脉总领一身的阴经,它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而神阙穴是任脉的经气之海,也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这就意味着,在神阙一穴外贴药物就可作用于全身。同时神阙临近脾胃,我把中医补脾的名药归脾丸填在肚脐里,就能迅速调节脾胃之气,让人可以睡得香香甜甜。

  不习惯在肚脐里面填药的朋友,也可以口服归脾丸。

  除了外敷或口服归脾丸,您还可以经常到公园里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树木青草的清新气息,也有助于安眠。因为大自然中草木的气息都含有巽木的属性,能制约属于坤土的思虑,帮助您的脾胃疗伤。

  治悲伤过度伤肺导致的失眠

  药物:枸杞子

  穴位:左侧太渊穴

  方法:买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捣烂,贴在左侧太渊穴上,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过度的悲伤首先会伤害到我们的肺,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失眠,我都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

  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即肺中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说,肺气都是从此穴源源不断地流出抵达全身各处的。所以,在这个穴位上外贴药物,就能够最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

  而枸杞子味甘性平,颜色鲜红,在《易经》中,它对应兑泽,是补肺润肺的最佳选择。我把它贴在太渊穴上,其药性便能通过肺经的传导,进入受伤的肺脏。当肺能藏魄时,我们的睡眠自然就恢复正常了。

失眠有7种,一招就搞定(2)

  治过于生气伤肝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桑葚子

  穴位:左侧太冲穴

  方法:买些桑葚子,取一粒黑色的、成熟的捣烂,贴在左侧太冲穴上,外面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

  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有火发不出来,老是憋着,于是,晚上就失眠了。

  这种失眠是怒气伤肝导致的,治疗时,要先补肝。我通常都采用上面的方法。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有补血滋阴、补肝益肾等功效,自古以来就作为敛肝气的良药被广泛应用。而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即肝经元气汇集、留驻的地方。因此,我在太冲穴外贴桑葚子就能补益肝气,修复肝脏,让“魂”回到肝中。

  治惊恐过度伤肾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白参片

  穴位:左侧太溪穴

  方法:取一小片白参,贴在左侧太溪穴处,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时贴,早上取下。

  人受到惊吓后,不仅会做噩梦,严重时甚至无法入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过度的恐惧使肾脏受到了伤害,以致“志”不能归于肾。我治疗过很多例类似的病人,都使用上面的方法。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的功能。而人参最能补人的元气,对五脏六腑都有益处,所以我一般选用白参搭配太溪穴的方法来治疗“恐伤肾”后的失眠。

  其实,不仅情绪过度会使神、魂、魄、意、志不能分别安于五脏,引发失眠,其他像外感邪气、饮食不调、环境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让您睡不好觉。

  治忧虑过度伤胃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麦芽,麦冬

  穴位:左侧内关穴、神门穴

  方法:在药店买些麦芽和麦冬,取几粒麦芽(生熟均可),除去麦壳,只取里面的芽,弄碎,贴在左侧内关穴处,再取一粒麦冬捣碎,贴在左侧神门穴处。都是睡前贴,早晨取下。

  《黄帝内经》里面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您由于暴饮暴食、饮食没有规律或者吃了生冷的食物导致胃气受损,也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时,我建议您采取以上对策:

第22节:失眠有7种,一招就搞定(3)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它主管脾胃附近风气的运行,而“胃不和”多半是由于受到风邪的侵扰,所以通过内关穴将风气转移走,问题就能解决。而麦芽可以健脾开胃。这两者相搭配,失调的胃气便能回归正常。

  麦冬滋心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将麦冬贴在神门穴上就相当于吃了一味天王补心丹,能很快为心脏补充正气。而心属火,胃属土,火能生土,补心之火气,就是间接补胃。把侵袭胃的风气驱赶走之后,赶紧补充胃气,让胃恢复正常,胃一和,卧自然就安了。

  治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

  药物:干荷叶

  穴位:右侧阳辅穴,左侧神门穴

  方法:取干荷叶一小片揉碎,贴在右侧阳辅穴处;再取麦冬一粒捣碎,贴在左侧神门穴处,都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如果您体内火气过大,常常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那么我推荐您用上面的方法。

  这种失眠是本该运行在胆经和三焦经中的火气流窜入心经引起的。所以,治疗时要一方面收束火气,使其回归本经(胆经和三焦经),另一方面,要调理失衡的心气。

  阳辅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胆经中运行的火气,正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荷叶是散火的,贴在右边阳辅穴上恰好可以泻掉这些惹是生非的过多火气。

  前面已经提到过,麦冬贴神门能补心气,心气足了,神志就能听心控制,失眠也就治好了。

  治感冒伤风导致的失眠

  感冒伤风也能导致人睡不好觉。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不仅感冒伤风迟迟不愈,连睡觉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每天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开了桂枝汤给她,她只用了一帖就好了。

  伤风导致失眠的典型伴随症状是出汗,如果您某天吹了风,并且出汗、失眠,那么不妨试试桂枝汤。另外,这种失眠是脾被风伤、意不安于脾造成的,所以,用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失眠的治疗方法也有效。

  一直以来,失眠都是一种原因很复杂的疾病,所以,我提供上述多种方法给您挑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施治。有些朋友是多年顽固失眠,那时,您不如就把以上7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也会让您大吃一惊的。此外,您还可以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让悦耳的旋律来伴自己入睡。这其实就是中医里所说的五音疗法,因为,音乐的独特韵律也能调节人体中的各种经气平衡。

穴位保健

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中医小贴士:

  神门穴的主治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神门穴保健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肾俞穴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中医小贴士:

  肾俞穴的主治病症: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肾俞穴保健方法: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作36次。意守肾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

  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中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中医分析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中医小贴士:

  足临泣穴主治病症: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阳辅穴主治病症: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脚气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另外还建议在中脘穴,即肚脐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或艾灸,有助胃肠保暖。

    中医小贴士: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其三是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阑,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向神奇穴位求医问药

本文引用自张口笑《向神奇穴位求医问药》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 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 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 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 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 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 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山药薏 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11)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2)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 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3)大补阴丸。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 补阴。
(14) 吗叮啉. 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5)杞菊地黄丸。曲泉。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一方面,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二妙丸。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17)开塞露:商阳穴。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18)消炎大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
(19)纯阳大药。申脉穴—— 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20) 补钙药。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搓八髎,治疗妇科男科疾病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人为什么会感觉痛疼:现在得妇科、男科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像什么痛经啊、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什么的;还有阳痿、早泄、精子活力差、精索静脉曲张等等,不一而足,到了医院里,医生就会给你开各种各样的消炎药,或者止痛药,吃一点就好,不吃就完,总治也治不好,钱没少花,病还没有彻底好。其实,如果你学点养生之道,这些慢性病,很容易治,甚至彻底好转。

女孩为何得妇科病

养生的理论,其实就是两点,第一是经络是否畅通;第二,就是气血是否充足。人体的所有健康,都离不开这两点。

先来看看痛经。我们经常爱说的两个字“痛疼”。一提到身体不舒服,就爱说,我哪哪都痛疼。那么,痛和疼是一回事吗?感觉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产生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大家先看来看“痛”,这个字,是病字旁,里边一个“甬”,“甬”是什么?路也!其实,就是通路的意思。那么我们正确理解“痛”的含意,就是经络不通了,所以才痛。

那么再来看看什么是“疼”。这个字,是病字旁,里边一个冬天的“冬”字,换言之,“疼”的产生,大多是因为肌体受寒而引起的。所以,当我们感觉身体哪个地方“痛疼”时,一定要想到是不是经络不通,或者是不是受了寒了,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下面来看看痛经。

关于痛经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痛经,都是受寒引起的,与很多的女孩子爱吹空调,爱吃冷饮,爱穿低腰裤,爱穿露肚脐装有关。因此解决方案,就是用艾炙熏。还有一部分女生,是原发性痛经,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的,但是也绝对和经络不通以及受寒有关。

低腰裤满大街可见

其实,男科的问题也是一样,尤其是阳痿的问题,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经络不通,和气血不足所至。我在“谈男生关心的手淫早泄和阳痿”。很多长期坐在电脑面前的男生,大都因久坐而造成经络不通,气血不畅。

不管是男科也好,还是妇科也好,解决经络通畅都是必须的,所有的经络都是相互关联的,都是必须通畅的,但是有一个部位的经络和穴位,一般的按摩师都涉及不到,这个部位就是八髎穴。其实,这个不是一个穴位的名称,而是由八个穴位组成的一组穴位名称,那是哪八个穴位呢。

       ■搓八髎的作用是什么:

①什么是八髎: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髎,孔隙也。

 

  

 八髎穴的位置

 

  

  

②为何要搓八髎:八髎穴位于人体腰部的膀胱经上,这个部位恰好是人体骨盆的位置,人体的大部分生殖泌尿系统都在于此。很多的女孩子爱穿低腰裤,结果,这个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导致这块地方的脂肪肥厚(详见下图),而且很硬,用手根本就捏不起来,一捏会感觉酸痛难忍,像这种情况,说明内部组织已经发生了粘连,必须通过按摩、拔罐等方法,将粘连的部位分离开来,而搓八髎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低腰裤看起来很美很性感,妇科病等着你呢

搓八髎可以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便秘、盆腔炎、男科等病症。其主要目的,是让此处的经络和气血畅通。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是这样阐述八髎的作用的: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③如何搓八髎:找到了八髎的位置后,如何操作呢?请看下面这张示意图:

 按摩师大拇指尖的位置,就是我们要操作的区域

按摩师站在客人的侧位,用手掌用力快速按箭头标注的方向来回搓(与客人的身体呈90度,也就是垂直,在腰部横向搓)。当然也可以在此区域拔罐或者拉罐等。

④搓八髎的效果:搓八髎,按摩师会非常耗气血,当按摩师的手掌和客人的腰骶部皮肤快速摩擦时,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客人的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客人的双脚。有一些人最初做按摩的时候,按摩师搓半天也热不起来,甚至按摩师都累的吐了血也热不起来。在最好的状态时,按摩师只需要快速在八髎的部位搓三下,甚至手腕发力一抖,脚就会热。如此这般的效果,男科、妇科、腰、腿、脚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说明经络气血也自然通达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真正的搓八髎,需要由他人帮助,凡是自己搓的,由于用力的关系,效果都比较差。

 

  

 

 

 

   

  

 

 
        颈椎病的克星--"仙鹤点水"

        颈肩病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疼痛,指肩部或颈椎的疾病引起的颈痛和肩、上肢的疼痛。在我们身边,许多人都有过颈肩痛的经历,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而不少人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因此,学习一两招自我保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特请中国推骨疗法及经络自疗法创始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会员古伟为您示范一种简单、有效改善颈肩病的自疗操--仙鹤点水。

       1.两肩自然放松,脖子前伸,做垂直方向的画圈运动10~20次;

2.右手拍打左肩井处20~30次;

3.左手拍打右肩井处20~30次;

原理:通过拍打顺着脊椎方向做顺势的拉伸运动,有利于疏通颈椎处的经络,调和颈椎处的气血。

功效:缓解颈部压力,滋养从希望这会对有颈椎病痛的人以帮助,如果长期坚持做此运动对颈椎疲劳有所改善,效果明显.

误区:一般人习惯于脖子做画“米”字运动,这样会损伤颈部出的骨黏液及交感神经。

 

肾气足,百病除!人体自身的补肾法 外劳宫补肾法 小指头提水法 膝盖逆时针走圆圈法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肾衰、肾亏的人,十五分钟以后,双手便会感到插入到肚腹之中,有时会感到移贴在肚皮之上,经常酗酒的人,脑门会渗出汗珠,有的人腰部出汗,还有的人双腿出汗。出汗的原因是由于外劳宫紧贴两肾,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两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化变成汗水排出体外。每次坚持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刚开始双掌被腰部所压会出现麻胀现象,三、五天后即可消失,便会感到双腿轻盈舒适。如果经常腿脚冰凉、麻痛,可以将左脚放在右脚(脖)之上,20分钟后,腿脚即可逐渐变热,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外劳宫肾法”为什么能强肾治病?

按照宇宙变化的原理,每天晚上10点半钟,亥时尾,子时头,此刻是地气最旺之时,地气通过内劳宫吸收,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两肾。伴随着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着两肾,不论你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双掌贴在两肾区半小时,你便可以收到奇效。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盖逆时针走路法(走圆圈路)的锻炼,靠人体自身练出的功能,就能治好上述的肾亏、肾衰之疾患。

小指头连着心和肾,所谓“小指头提水法”,就是每天早晚用小手指头提吊水壶或小水桶各99次,还可以用小指头提物、翻书,或用小指头互相用力勾拉,或以一手大指与食指捏住另一手小指按压、捻转、揉推。 

 小指是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循环所在,小指甲旁两边有“少冲”与“少泽”二穴,是人体心经与小肠经的始端与终端。刺激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的起始穴位,可增强心脏与小肠的功能,增强性功能。防治月经不调、阳痿、痛经、怕冷,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症。按揉“少冲”穴,边揉边往上翘,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心烦意乱、呼吸窘迫,刺激“少泽”穴,可治眼睛疲劳,落枕等。整个小指头是人体耳朵与生殖器的反射区,经常按摩、揉推还可以提高精力,增强性欲,调整肾脏与膀胱的功能,防止阳痿、早泄、尿急、尿频、妇科病、膀胱病等。 

老年前列腺肥大症患者,小便不畅时,可以左手捏右手小指关节,右手捏左手小指关节,不但可以促使小便通畅,而且残留尿液也大大减少。国外医学报告,小手指与精力关系密切,切掉小指后,人的精力会急剧下降。难怪日本有些人长期练“小指头提水法”后,精力增强,70多岁还生儿育女。

所谓“膝盖逆时针走圆圈法”,就是曲膝或跪着走圈,这是一种延缓腿部、腰部,以及全身衰老的好办法。因为人的衰老,多数从足部开始。古人说:“人老腿先老”。祖国医学也认为:肾居下焦、肾亏先累及下肢。曲膝或跪着走路,可以促使腰部肌肉、腹部肌肉拉直,获得张力,促进气血输入双肾,使命门之火盛旺,心肾相交,补益肾、肝、脾之亏虚。常练屈膝走路,还有助于减肥,消除腹部脂肪,改变大腹便便的现象。三明市古稀老人谈树青先生,按照笔者告知的方法,以膝盖着地在卧室逆时针走跪式圈月余,其腹部脂肪大减,体重减了3公斤,人也变得灵活有精神了。他说:“此法真有效!”

【艾盐温灸法】是将艾叶和粗盐结合使用,借助温热将盐的强肾壮骨和止痛散寒功能,与艾叶的通窜力相结合更是相得益彰。具有温通经脉、祛风寒湿痹、行气活血、温煦气血、升阳举陷等诸多功效。中医经络素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核心辩证施治理论,但是,仍有一些朋友对经络穴位感到陌生和无从定位。不过没关系,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不同规格大小的温灸袋,直接热敷患处(冷、痛、酸、胀等部位)即可。
 
 
       最简“治百病”锻炼方法(共有十节,可供选练:1、拍手疗法、2、“举手疗法”、3、甩手、4、握拳、5、手掌拍手臂、6、拍拍脸、耳、头、颈、腹;7、闭气;8、脊椎运动、9、胃肠运动、10、拉筋)

一、拍手疗法:

 感冒的人,拍手20分钟,感冒就会减轻;喝醉酒的人,拍手拍到流汗,酒醉就渐消;心脏无力、心律不齐的人,拍手两三个月,症状会有所改善;高血压的人拍手,血压会下降;糖尿病的人拍手,血糖指数会逐渐正常;痛风、头晕、头痛、鼻子过敏的人,拍手会让疾病逐渐痊愈;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火气大的人,拍手会慢慢改善症状……

 拍手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因为手上有数百个穴位,拍手时可振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并且还能将人体内的阴寒污秽之气从手指的尖端排出。"拍手疗法"可辅助治疗各种急慢性病。

一般最常见的急性病有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拍手疗法"最奇妙之处在于,自觉快要发烧,额头开始有点发热时,赶快用力不停地拍手,就可以缓解发烧症状。当然必须用力拍才有效,不要怕痛,越痛效果越好,小孩若自己不拍,大人可以拉着小孩的手拍,宁可让小孩拍得痛哭起来,也不要让小孩打针。"拍手疗法"可以提升免疫力,对于容易感冒的人非常有效。平常多练拍手可以减少感冒次数,万一感冒了,赶快加紧拍手,也可使感冒的各种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加速痊愈。

癌细胞是一种厌氧细胞,它们不需氧气即可生存繁殖。"拍手疗法"可以补充人体内的氧气,故可以保护体内的正常细胞,以抑制癌细胞的复制。癌症到了末期,身体非常虚弱,看到食物根本不想吃,即使勉强吃也是一点味道都没有;另外,癌症患者内心非常害怕恐惧,精神濒于崩溃。"拍手疗法"是一种非常阳刚的方法,可以提振体内阳刚之气,打开胃口,使人有信心,有活力,因此"拍手疗法"可以抗癌。当然抗癌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有没有好好配合食物疗法及中药疗法。"拍手疗法"能改善全身关节酸痛、冬天手脚冰冷、头晕头痛、肝病、胃病、老人脑力退化健忘、近视远视、老花眼等各种慢性病。拍手治百病,只是使身心上一切疾病获得改善、减轻痛苦。

1)实心掌练法:

将十指张开,两手的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击,用最大的力量来拍手(发出的声响最响)。优点是打击面最完全,刺激量最大,所以治病强身的效果最好;其缺点是,练习时所发出的噪音令人难以消受,只适合于空旷之处练习。

★2)空心掌拍手疗法

将手掌弓起,拍手时手指仍应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但第二指节、第三指节以及掌心部分却拍不到,这种拍手疗法因为缩小了打击面,所以效果会差一些,但只要拍打久一点,不会无效。

3)局部拍手疗法

即以右手的四指与左手的四指互拍,以右手掌的右侧拍左手掌的右侧,以右手掌的左侧拍左手掌的左侧;以右手掌的上部拍左手掌的下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上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掌心,以左手掌的下部拍右手掌的掌心。

★4)双手背对拍、双虎口对拍、弓手对拍、掌刀互拍、手心拍掌背

左右掌背互拍、左右手虎口互拍、两手掌弯曲互拍、以一手的掌心拍另一手的手背;以一手的手刀,打击另一手的掌心;以一手的掌心拍另一手的虎口、两手握拳对拍。右脚前进时拍一下,左脚前进时双手向后甩,时间约各数分钟。此拍手法的好处是手上六条经脉--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都刺激到了。如此即可促进心肺大小肠三焦的功能。

2、注意事项:

1)拍手方法:认真用力拍15分钟,100下/每分钟,连续练15分钟(可用任何姿势)。

2)可坐着、站着拍手、.边走边拍、原地踏步拍手等,可随意。

3)拍手前后喝些开水或新鲜果汁作为配合。拍完后,精神振作,心情开朗。

4)若想百分之百治愈各种慢性病,患者仍须配合其他方法,注意饮食,服用对症的中药才行。

5)"拍手疗法"饭后至少要过半小时才能练。开车若遇到红灯是最好的拍手时机,若将车窗关起来,声音不易传到外面,不至于制造噪音。一面等绿灯,一面拍手,善用零碎时间,一举两得。

6)怀孕的人做任何运动都不宜太激烈,否则有伤胎之虞,进行"拍手疗法"亦然,不宜发出太大声响,否则胎儿之神识会受到惊吓。因此,孕妇只宜用空心掌拍,或用局部拍法。妇女若来月经,可暂停拍手,否则月经不易停止。

7)老年人体弱而两脚无力,进行"拍手疗法"时,最好一面走一面拍,或一面拍一面踏步,若只是坐着拍手,而两脚不动,气血灌注两手过多,双脚将更加无力,切忌!

★二、“举手疗法”:

  "举手疗法"的治病原理在于:我们的两手有六条经,亦即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它们的气血通畅与否,牵涉到我们的神经状况、消化状况、呼吸状况、排泄状况、睡眠状况。当我们举手练习时,我们就自然为这六条经脉灌满了气血,同时也迫使气血贯通于此六经之中;这样,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的目的。如果想让"举手疗法"获得最大的治病强身效果,最好采用站立式的"举手疗法",亦即是举起双手的同时,也让双脚的脚跟站起,如此则更易于使气血向下灌注于大腿、小腿、脚掌,促进脚上六经气血的通畅与旺盛。脚上的六经是肝经、脾经、肾经、胆经、胃经、膀胱经,它们的通畅与否,与人体肝肾肠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方法:两手臂伸直,向身体的两侧平举(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上方垂直而举,手心方向任意,站着坐着均可)。

刚开始练"举手疗法",只能举5分钟,可循序渐进,若想达到明显的治病效果,每次举手须持续20分钟才行。无论哪一种举手疗法,时间一长就会很难受,并有酸痛麻胀之苦。然而此功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的酸痛麻胀。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为了要持久举手,手臂必须调动许多气血来支应,在调动气血的过程中,凡有阻塞之处必然引起酸痛麻胀。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引起阻塞的原因乃是身体的毒素,亦即是有害人体的物质,如尿酸之类。

身体中的毒素,也可说是(污染物),多半是人体在吸收食物后,进行新陈代谢中的产物,这就是"吃得多,病也多;吃得好,死得早"的道理,它们往往停留在血管、肌肉、筋骨、关节以及脏腑的空隙中。使肉体慢慢僵化、老化。  

注:举手时,要心无旁骛,内心愈空愈好,愈静愈好,不可一面举手一面看书,或一面看电视。内心愈专一,愈放松,效果就愈好。练举手疗法时,假以时日,随着功夫的自然进步,两手臂的酸痛麻胀之感,渐渐减轻,经络气脉畅通,整个身心变得无比的舒适。  

练举手疗法时,可将两手不断抖动,或将手心不断翻转,但手臂不可下垂,也不可以向头上举。酸痛时,可以放下休息一会儿再举,一般双手若能连续平举30分钟而不抖动,就可使各种疑难杂症好转,包含癌症。

★三、甩手(5~10分钟或重甩100下)

手上有三阳经与三阴经,其气脉畅通与否,与心脏、肺脏、大小肠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双手无力的人,可以断定此人心、肺、大小肠也不好。甩手的目的是将气血灌注于手臂、手掌、手指。其作用是畅通全手之经络气脉。甩手时双膝微屈,可以增加双腿的力量,使气血下注,发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妙用。足部亦有三阳经与三阴经,其气脉畅通与否,关系到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功能,因此欲强壮这些脏腑,不可不锻炼人的腿、脚。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上身正直,脸朝前方,双手同时向后甩,手心朝后方向上。甩的力量,可凭个人的体力斟酌。重甩的好处是运动的效果大,但隔天肩膀会酸痛,过几天才会习惯。轻甩的好处是做起来轻松,但必须甩久一点才有效果。

★四、握拳(非常简单):

以两手配合脚步,用力握拳,以强化手掌筋骨之力,从而强化手部末梢神经,来促进全身之健康。这一个动作,相传是源自"达摩易筋经",对于强壮身体,颇有实效,据说岳飞曾练过此功法,造就其过人的臂力。

★五、手掌拍手臂

手上有六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见下图:

方法:左右手分别拍另支手的手臂内、外侧 :以右手掌拍左臂内、外侧,以左手掌拍右手臂内、外侧,轮流互拍。时间约数分钟。可根据自身的状况,重点选拍。

1、手厥阴心包经上有9个穴位,这条经脉直接关系着心脏的健康,此经脉不通畅,就会表现为:手心发热、腋窝肿胀、胸闷、面赤、心律不齐、头晕眼花等。通过拍手疏通心包经,则可以治愈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如心痛、心悸、心胸烦闷、癫痫、呕吐、疮病及肩肘疼痛等。

 

2、手太阴肺经上有11个穴位,这条经脉不畅,会表现为:肺部胀满、气喘、咳嗽、锁骨疼痛、肩背疼痛、小便发黄等。拍手疏通手太阴肺经,则可以治愈喉部、胸部和肺部疾病,如咳嗽、气喘、咳血、伤风、咽喉肿痛、肩背寒冷、胸痛、吐泻、痔疾等。

 3、手少阴心经上有9个穴位,这条经脉不畅,会表现为:咽喉干燥、心烦、口渴、前臂麻木、厥冷、手心发热和两眼昏花等。拍手疏通手少阴心经,则可以治愈胸部和心脏部位的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心痛、心悸、冠心病、失眠、咽干、口渴、癫痫及上肢内侧疼痛等。

 

  4、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个穴位,这条经脉主要与人体的消化系统相关,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人就会"上火",喉咙、牙齿就会疼痛,脸上就会出现痤疮、雀斑、酒糟鼻等。刺激拍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三里和合谷等穴位,则可以治愈肠胃疾病和眼、耳、口鼻、喉等五官疾病。例如,耳聋、齿痛、咽喉肿痛、腹胀、腹泻、口眼歪斜、便秘、经闭、水肿、上肢不遂、高血压等。

 

  5、手太阳小肠经共有19个穴位。这条经脉不通畅,身体就会出现耳聋、面颊肿胀、喉咙痛、颈部痛、颔下痛、肩胛痛、上臂痛、前臂疼痛等症状。拍手打通这条经脉,则可以治愈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等部位的疾病。例如,头痛、目翳、乳痛、乳汁少、腰背痛、疟疾、黄疸、癫痫等。


 

  6、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位,这条经脉不畅,身体就会出现耳聋、耳鸣、耳痛和咽喉痛。拍打疏通这条经脉,则可以治愈耳聋、耳鸣、耳痛、目赤肿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以及肩臂疼痛等疾病。

六、拍拍脸、耳、头、颈、腹

1、指压按摩脸部

以两手指按压推拿两眼四周、鼻子两侧、嘴巴四周,以保养视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觉神经。

 以两手指搓揉拉扯左右耳朵,因为耳朵有耳穴。针耳穴也是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耳朵的穴道很多,耳穴的气机,关乎全身的健康。因此利用走路健身的时间,同时以两手搓揉拉扯耳朵,也大有助于人体的整体健康。

2、拉扯按摩耳朵、指压按摩头部

拉扯按摩耳朵,并以两手的指端,同时轮流按压扣打整个头皮。中医针灸有所谓的"头皮针"。"头皮针"即针刺头部的穴道用以治病,可见头穴的气机也是关乎人全身的健康,所以利用走路健身的机会,以手指轮流按压扣打整个头皮,对于人脑部功能及全身健康大有帮助。

3、以两手手指按压颈部的前后及两侧。颈部是头部与胸腹的桥梁,有六条阳经经过,也有不少穴道,每天加以指压、按摩,对健康也很有帮助。

4、指压按摩胸:

用左右手指按压肋骨沟及胸骨。如此可以强化肺部呼吸的功能。而上述的脾经、肝经、胃经、肾经也是经过肋骨。因此按压肋骨,也有助于肝肾脾胃的功能。

5、按摩背部

以两手握拳,再以拳的背面按摩背部及脊骨。背部有许多膀胱经的穴道,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道,多多按摩大有助于人体的健康。

督脉是人体阳经的总督,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上,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可以抵御外邪,又可以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两手握拳按摩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则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

在按摩督脉穴位的同时,也可以按摩后背膀胱经上的穴位,这样就可以一边壮阳补肾,一边排毒。治病强身的效果则会更加明显。

6、双手掌背打尾椎骨上部、拍打左右臀部外侧

拍打此处可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排便亦即是排毒,对人体健康至关紧要;以左右手掌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利尿也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机制。最后要拍打的是左右臀部的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目的在促进胆汁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排便,对健康也很重要。

7、指压按摩腹部

左右手指压、按摩上腹及下腹。上腹及下腹共有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经过。轮流轻拍或指压按摩此二部,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的功能。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总揽全身的阴经脉气,负责人体的精血和津液。如任脉不畅,泌尿生殖系统和下腹部就会出现问题,例如,月经不调、阳痿、疝气和盆腔肿块等。指压按摩腹部任脉,则可以刺激人体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阴经,从而延缓衰老。

足厥阴肝经左右两侧共有28个穴位,肝经是人体排毒最重要的经脉之一。肝经不畅,就会出现腰痛、腹泻、胸闷和遗尿等症状。指压按摩肝经,则可以治愈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眼科疾病等。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此经脉不畅,人体就会出现舌根发紧、胃脘痛、腹胀、嗳气、全身无力等症状。按摩刺激足太阴脾经则可以调节脾胃,治愈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

足少阴肾经共有27个穴位,是与人体的脏器联系最多的一条经脉。按摩刺激肾经,则可能治愈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例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哮喘、头昏目眩、尿频等。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指压按摩这一经脉,可以治愈胃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胃病、腹胀、呕吐、咽喉肿痛和中风偏瘫等。

★8、拍打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它主要负责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拍打疏通足太阳膀胱经可治愈疟疾、遗尿和小便不利等疾病。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排毒最重要的经脉之一。

足少阳胆经是十二经脉中最长的一条,此经脉不畅,常常会有口苦、大便干燥、尿黄等症状,拍打左右臀部外侧,刺激足少阳胆经,则可以让肝胆相照,提升肝胆的消化、供血和解毒功能。足少阳胆经通畅,体内的毒素就会通过肠道及时排出。因此,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都是排毒最关键的经脉。

★七、闭气(西藏人把它叫做"宝瓶气"):有明显的退火作用,对于平常火气太大的人颇有帮助。

 四肢若缺氧,四肢便会感觉无力;大脑若缺氧,脑力便会变得迟钝不灵光;心脏若缺氧,胸口便会觉得闷,变得心胸不开朗,因此也快乐不起来。德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瓦伯教授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容易癌变。所以要维护健康,强化肺功能是第一步工作。肺是人体最大的内脏,欲治病强身,须先把肺强壮起来,强化肺功能的方法如练深呼吸、慢跑、爬山、游泳都可。但练"宝瓶气"效果最直接、最快,对于治疗百病都有辅助作用,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中药。原因在于它能在四五天内迅速提升、加强人的肺功能。全身细胞获得充分的氧气之后,各部门的组织、器官、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可以正常地运作,不容易有缺氧的情况产生。  

"宝瓶气"健身法最基本的效果是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坚持炼大可经年不感冒。此外,练"宝瓶气"的重要功效之一是防止得癌。癌症的原因有多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氧,癌细胞是一种不需氧气即能繁殖的细胞,若人体的血液缺氧,即提供了癌细胞繁殖的诱因。如果已下定决心每天练"宝瓶气",建议买电子定时器,每次能闭气多长时间就非常清楚。如果您尚未买电子定时器,暂时使用手表计算每次闭气的秒数也未尝不可。最好不要用心中默数的方法来计算,因为这样是很难准确的。

1、最简练法:吸一次气闭住,等到受不了之后不马上呼出,接着吸第二次,使肺部更加饱满,此时可继续闭气10秒或20秒,受不了之后又可接着吸第三次,继续闭气,总共吸几次本无限制,原则是吸到不能再吸,闭到无法再闭,最后才由鼻孔呼出来。此法可使肺部之空气极尽饱满,无一肺泡不充满空气。

2、进阶练法:先吸饱一口气,然后用手指压住一个鼻孔,用力将肺中空气从另一个鼻孔射出,射尽后立刻再吸满一口气,接着再压住一个鼻孔,再将肺中空气射尽,如此反复,共三吸三射之后,肺中空气尽出,即开始停止呼吸,大约经十秒至二三十秒之后,全身会觉得非常难过,此时可以轻轻吸一口气,然后再闭气,闭气一段时间之后,全身又难过起来,这时不可呼气而要接着吸第二口,然后再闭气。如此只吸不呼,大约分段吸气三至五次之后,就无法再吸再闭,这时只好将空气呼出,如此就算练了一下"宝瓶气"。

3、最讲究练法:以鼻孔吸气吸满,然后停止呼吸,接着收紧腹筋,使肚皮尽量贴向腰脊,下巴压住脖子,但脸要保持朝向正前方,头不可向下俯。此时胸部自然鼓起,横膈膜自然往上提,两肩亦稍微向上耸。闭气一阵子后,自觉难以忍受,不可呼气,但可以再继续补吸三四下,使肺部极尽饱满,若能保持60秒不呼气则效果较佳,至少须闭15秒才有效。

注:虽然说闭得愈久愈好,但也需用渐进法,才不会太辛苦。没有练过此法的人,起先会很不习惯,很难受,感觉头部胀胀的,有人会晕,有人隔天胸部会痛,这些现象都不用害怕,几天后就会习惯。若每下能60秒不呼气,每天只要练3下就够了。一般慢性病的患者每天至少练一次,有时间的练两次。成人每次练十下;小孩每次练三下。

八、脊椎运动(可使脊椎保持柔软):

1、左右弯曲(30次):先两脚站开与肩同宽,然后向右弯腰、弯脖子,弯曲度愈大愈好,至少耳孔要朝向地面,如此一右一左地弯脊椎,有如一根弹簧一样。一右一左要刚好配合一次呼吸。有慢性鼻炎、头痛的人,必须做200~400下,效果会很好。

2、向前弯曲(30次):亦先两脚站开与肩同宽,然后两手手指交叉,掌心向下,身体向前弯时,一面呼气,尽量使掌心贴近地面。逐步到最后可以贴到地,然后直起来。

3、向后弯曲(30次):身体向后弯,先使脸朝向天,再尽量使头部靠向地面,使身体形成一个反弓字形,胸腹朝天,腰脊朝地。此时一面吸气或一面呼气皆无不可,向后弯曲以后,接着是恢复正直,如此为一次。

4、向后旋转(30次):两脚不动,头部向右后方旋转,身体也是跟着头部向后扭转。此时亦配合呼气或吸气。向右后方旋转后,接着是向左后方旋转,亦配合呼吸来做。旋转时,头部大约可转到将近180度,如此一右一左为一次,。做此动作会头晕的人,可闭起眼睛做或将动作减慢。

5、头脚悬空(7次)

头脚悬空的方法是,身体平躺在硬板床上(弹簧床不宜)仰卧,先抬起头来,大约离床板二三十厘米高,40厘米高亦无不可。接着抬起双脚来,高度与头部相同,膝部可微屈,不屈亦可。然后保持这种头脚悬空,身体呈V字形的姿势,直至不能支撑,就可放下休息。休息过数秒后,接着做同样的动作,共7次。

头脚悬空的目的是要使腰部、背部、腹部,连带胃肠、膀胱、肝脏、肾脏、胰脏、子宫、卵巢、睾丸都呈紧缩的状态,从而促使其中血液换新,循环良好。它是一种最微妙的内脏运动,可以促进内脏机能,防止内脏老化。

6、跪后倾(30次):

双膝跪于硬板床上或地板上,膝盖会痛的人可以垫毛巾或毯子。身体要正直,与小腿呈90度,双脚板立起,脚大拇趾面要贴住地板或床面,臀部不可坐在足跟上。跪好后,一面吸气,一面身体往后倾斜约40度或45度,下巴要贴住脖子,换句话说,后倾时脸部不是朝向天空,而是朝着前上方。接着身体恢复直跪的姿势,一面呼气,如此为一下,共做30下。

这个动作的目的在于锻炼腹部、背部、腰部、脚部的力量,从而有益于内脏的健康。它的疗效广阔,可治胃肠、膀胱、卵巢、子宫、肾脏、胰脏、肝脏等方面的慢性疾病。

★九、胃肠运动(又名腹式呼吸,3~5分钟)

 这种顺气疗法原名腹式呼吸法,因为能治胃肠的病,所以叫做"胃肠运动"。

采取立姿,必须于空腹时练(若吃饱练会干扰消化,容易造成腹部不舒服)。所谓胃肠运动只是一种凹缩腹部又放松它的动作,因为练时必须配合呼吸,所以名为腹式呼吸法。所谓腹式呼吸有两种:吸时收腹,呼时松腹,叫做"逆呼吸";吸时松腹,呼时缩腹,叫做"顺呼吸"。此法可根治胃肠出血、便秘、失眠、习惯性下痢、阳痿、胃肠溃疡、腹胀、消化不良、打嗝太多、妇女月经痛、月经量太少、月经收不住且拖太久。严重失眠的人,半夜可以起来练20分钟再回床上睡,保证有效。

十、拉筋:

 "人老筋缩",全身的筋缩短了,浑身就会变得僵硬不自在,气血循环不良,新陈代谢变缓,于是百病丛生

1、拉腹筋:在床上或软垫上跪下,让脚背贴在床上或软垫上,然后将两脚后跟往左右两侧拉开,再使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垫上,然后让身体慢慢向后仰。先使头部碰到床上或垫上,然后背部慢慢躺下去,面部朝天,背部贴紧床上或垫上,保持60秒再起身。这个动作常导致脚筋的酸痛,宜忍耐。做久了酸痛会减轻,使人不至于忍受不了。

2、拉背筋:分为两种拉法。第一种是,在床上或垫上先伸直两腿,然后再以额头碰膝盖,至少碰10下。练时两腿要尽量伸直,尽量不要使膝盖向上弓起。第二种是,坐在床上或垫上,使两脚合掌,掌面向上,两脚小趾并拢,然后以额头碰脚大拇趾,至少碰30下。刚开始较难碰到,练久了就会碰到。

3、拉腿筋:拉腿筋又叫做"劈腿",它的动作是让两腿往左右两侧劈开。刚开始时,臀部距离床面或垫面很高,但只要不灰心,持之以恒,有一天臀部就可以贴紧床面或垫面,使两腿成为一直线。

★4、拉手筋(功效是使肩膀筋骨放松,治肩周炎有效):先以右手的手掌背贴住背脊,掌心向外,手指朝上。然后再以左手手指从左肩向下伸,与右手手指互勾。至少要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互勾。起先勾不到,可以用绳子做成绳环帮忙。以左手握着绳环向背后垂下,让右手的手指勾住,再以左手用力向上拉高,手筋酸痛要忍耐,拉数分钟再放开休息。

★5、拉颈筋:站立、两脚与肩同宽,然后使身体慢慢向右侧弯,必须弯到右耳孔朝向地面,接着使身体慢慢向左侧弯,也弯到左耳孔朝向地面,如此一左一右,一直连续做,至少3分钟,大概可以做120下。如果有慢性鼻炎的人,这个体操动作,每天至少要做到10分钟。等慢性鼻炎好了,可以减为每天练3分钟。

 

(台湾著名中医师行医心得)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廖四华

骨度分寸 

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 

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十二经连接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腧穴学歌诀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  

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中风  半身不遂取阳明,太阳少阳辅助行。  肩髃曲池外关谷,环跳三里解阳陵。 

口角歪斜取阳明,地仓頬车合内庭。(太)  闭证督脉十二井,水沟太冲隆劳宫。 

脱证关元神阙灸。 

眩晕  气血不足眩晕记,百会脾俞气三里。  肝阳上亢头晕眩,风池肝肾俞行间。 

痰湿中阻需运脾,丰隆中脘关解溪。 

高血压  (1)曲尺、足三里。(2)风池、太冲。头痛配印堂、太阳。失眠配安眠、神门。心悸配郄门、内关。 

头痛  风邪袭络头痛癫,通天百会与行间,率谷太阳侠溪侧,上星头维合谷前, 

后顶天柱昆仑穴,阿是均用要记全。  肝阳头痛取肝胆,风百悬颅侠行间。 

气血不足头痛补,任督背俞穴为主,百会气海足三里,肝脾肾俞与合谷。 

三叉神经痛  第一支取攒竹、阳白、鱼腰;第二支近取四白、巨髎、颧髎;第三支取承浆、颊车、下关;三支端均可取合谷、三间、内庭。 

面瘫  面瘫阳明辅少阳,风合太翳颊地仓。 

痹证  行痹膈海痛肾关,臑俞肩髃髎在肩, 

      着痹商丘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连。

      肘曲天合外尺泽,阳池溪外腕骨腕,

      腰身水沟夹脊背,髀部环跳居髎悬, 

      承风秩边阳陵股,膝部犊梁阳陵关,

      申照昆仑丘踝部,辩证选穴病可安。 

腰痛  太阳督脉治腰痛,肾俞夹脊是委中。 

胁痛  实证胁痛足厥阴,少阳期门支沟进, 

      太冲阳陵足三里,肝胆胸胁病是因。

      虚证肝肾期门寻,行间三里三阴交。 

痿证  治痿独取阳明经,上支髃池谷溪行。 

      下支梁丘足三里,髀关解溪刺可轻。 

痫证  百会人中发作痫,醒脑熄风后涌泉, 

      间歇鸠尾及大椎,腰奇间使丰隆间。 

癫狂  开郁化痰癫安神,心肝脾俞隆神门。 

狂证  泻热醒脑治风狂,风府水沟与少商,

      隐白大陵曲池刺,丰隆水电针妄想。 

不寐  不寐神门三阴交,随证配穴证可消。 

脏躁  脏躁内关人中,神门涌泉丰隆。 

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心肝经,心俞巨阙郄神清。 

疟疾  疟疾大椎后溪使,病前两时可针之。 

感冒  风寒感冒风门池,列缺合谷一并治。 

      风热感冒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使。 

咳嗽  外感咳嗽大肠肺,肺俞列缺合谷配。

      痰湿侵肺内伤咳,手足太阴经穴得。

      肺俞太渊章门用,太白丰隆疗效可。

      肝火烁肺内伤咳,阳陵太冲肺尺泽。 

哮喘  实喘膻中列缺,肺俞尺泽并列。

      虚喘肺盲太渊溪,气海肾俞足三里。 

肺痨  肺痨尺泽盲,肺俞三里想。 

呕吐  呕吐取胃用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胃痛  肝气犯胃泻胃肝,中脘期门阳陵泉,

      胃痛尚用足三里,宽胸解郁是内关, 

      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

      中脘内关足三里,胃痛诸穴均可针。 

腹痛  寒邪内积脾胃任,关元足三里公孙。

      中脘神阙隔盐灸,腹痛速把上穴针。

      腹痛脾阳不振,中脘气海章门。 

      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

      腹痛饮食停,取任脉阳明。 

      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里内庭。 

黄疸  阳黄胆俞阳陵,阴陵太冲内庭。      阴黄三阴交中脘,至阳足三里脾胆。 

泄泻  急性泄泻阴陵泉,天俞上巨虚中脘。  慢性泄泻脘天枢,章门足三里脾俞。 

痢疾  手足阳明治痢疾,合谷天枢上巨虚。 

脚气  悬钟阳陵泉脚气,三阴交配足三里。 

便秘  大肠经俞治便秘,天枢支上巨虚。 

脱肛  百会督脱肛,大肠俞长强。 

癃闭  隆闭委阳肾不足,三交气海肾阴谷。

      湿热癃闭不排尿,阴陵血海三阴交。 

外伤  外伤膀胱经癃闭,血海三阴交中极。 

水肿  通调三交治水肿,阳证合谷肺人中。

      阴证脾肾阴陵泉,水气三焦三里共。 

遗精  梦遗心俞关神门,滑精太虚三里肾。

      关元大棘并志室,梦遗滑精均可针。 

阳痿  阳痿肾俞三阴交,命门关元把病消。 

疝气  三阴交寒疝,大敦并关元。  中极归来湿热疝,太冲三交阴陵泉。 

三角灸狐疝,大敦并关元。 

妇科

气海三交经不调,太冲太溪经来早。  经迟血海及归来,三里肾脾乱信交。 

痛经实中极,次髎和地机。  命门肾治痛经虚,关元大棘足三里。 

气海血枯经闭,脾俞肾俞三里。  三阴交血滞经闭,合谷行血海中极。 

崩漏取脾及任脉,关元三阴交隐白。  带下取脾及任带,带脉白环交气海。 

胎位不正灸至阴。15-20分。  滞产合谷三阴交,至阴独阴有疗效。 

乳少乳根少泽中。 

阴挺  阴挺白会棘气海,维道太冲及照海。 

儿科:

水沟印堂急惊风,十宣合谷及太冲。  关元中极遗尿,肾俞膀胱三焦。 

四逢商丘小儿疳,足三里穴及下脘。  小儿麻痹下支瘫,殷门伏兔阳陵泉。 

肾脊环跳足三里,夹梁俞带腹瘫痪。  臑俞肩髃髎曲池,上支合谷手三里。 

外科 

曲池合谷治风疹,血海委中膈天针。  疔疮灵台身柱,刺血委中合谷。 

痄腮外关翳风,颊车合谷关冲。  乳痈阳明厥阴经,三里梁丘期内井。(肩井) 

肠痈阑尾天枢,曲池三里用足。  承山次髎会阳,长强二白痔疮。 

扭伤肩部髃贞髎,曲池小海井肘笑。  阳池阳溪腕阳谷,肾俞委中阳关腰。 

梁丘膝眼阳关膝,秩边承扶髀环跳。  解溪昆仑踝丘墟,椎柱肩外悬溪洛。 

落枕  椎柱肩外俞,悬钟和后溪。 

肘痨(劳)  曲池压痛点肘劳,合谷手三里肘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