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相信 翁倩玉 简谱:深秋的快哉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0:09
(2011-11-08 17:58:57)转载
标签:苏轼徐州公司城墙八角亭快哉亭冈赋分类:身边的风景自己的沙场

徐州人对城墙的感情没有其它历史名城来得深切,原因是徐州人在民国时期就习惯了没有城墙。公元1928年,国民党军队刘峙驻守徐州市将城垣拆除,大概是用来盖军营之类。据说当年城墙砖非常值钱,很多官僚营私舞弊,将城墙砖据为己有然后出售。天可怜见,城墙没有拆完,在东南角留下约一百五十米长。就是现在的快哉亭公园的南墙,建国东路北面。快哉亭位于徐州城东南隅,和城墙相偎依。     上图这块石碑,为中国房屋建设开发公司徐州公司于1986年立,似乎没有政府的影响,上面只有五个字:徐州古城墙。中房徐州公司上世纪末相当火爆,几乎所有市政建设公司都是他们所为,这里面有很多是政府工程,必须干。徐州古城墙的修复肯定也属这种。但这块石碑肯定是他们自发的行为,出于对一方文物的爱惜。中房徐州公司在后来的商业竞争大潮中落伍、破产。这块碑依然矗立。

    残存城墙是清朝遗物,但经过整修,肯定型制有所变化。图为沿解放路的城墙。

    石磴道。
    这一段城墙显然是现代修复,红砖裸露在外,颜色也有作旧的痕迹。

垛墙。

瞭望孔里的一片秋色。

这段路原来可以直接走到快哉亭,现在成了单行道,向前到头,还得折返。

城墙上还长着一棵树,十分茂密旺盛。看来城墙里的夯土营养不错。

城墙下的便门,是快哉亭公园的西南门,走过去是花鸟市场,再向南就是建国路。
    快哉亭。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立。

快哉亭山门,庭院深深锁清秋。门额是苏轼题字。苏轼曾担任徐州太守,摔领徐州人民抗击黄河水灾,功在一方。快哉亭始建于北宋,原名阳春亭,因当时徐州知州苏轼在此亭作《快哉亭冈赋》而易名。
现快哉亭为1986年新建,台基高出地面5米。沿20多级台阶进入枣红色大门,是快哉亭前幽静的小院。
透过门缝拍摄的快哉亭,重檐四方攒尖。

快哉亭侧面。

快哉亭侧面。

深秋荷花已残。

阳春观荷。长廊里老人们在唱歌、跳舞、休闲。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斑斓的色彩。
    圆润的格调。
    金黄的树叶,有余晖在放光。

品香堂。
岸边垂柳。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想起林语堂在《吾土吾民》里说道:绿色代表生命和力量,橘黄代表金玉的内容,紫色代表屈从和死亡。初秋时分,凉风瑟瑟,摇落枝叉间片片颤动的树叶,树叶欢快地舞动着飘向大地。你真不知道这种落叶的歌吟是欣喜的欢唱还是离别的泪歌,因为它是新秋精神的歌吟:镇定、智慧、成熟。这种歌吟用微笑面对感伤的景象,赞许那种亢奋、敏锐而冷静的神情。

西河塘边的八角亭。绿琉璃瓦铺就,做工细致。大概有点年头。是公园里惟一使用琉璃瓦的建筑物。
   八角亭装饰之道。丹柱楹粉,梁枋、耍头、椽头皆施以彩绘。花格楣子。

林语堂道:秋天的金壁辉煌所展示的不是春天的单纯,也不是夏天的伟力,而是接近高迈之年的老成和良知——明白人生有限因而知足。
   假山。

方亭。


修竹。

榆树。

石灯笼。
     砌城墙的大青砖,凝聚着厚重的沧桑。
石鼓。似乎是水磨石的做法,带了很多素平的花纹。
谨以辛弃疾的词作结,在他的笔下秋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