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神域在哪能下这看:从送宫花看周氏的“势利”与黛玉的“尖酸”-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36:53
《红楼梦》处处皆是妙笔生花,送宫花一节更属绝妙之文。

此开卷第七回也。此时故事尚未完全展开,还有许多背景信息需要交代。作者采用了“穿针”的手法,以周瑞家的为针,以宫花为线,仅用千余字,就将诸多信息一并交代给了读者。此处涉及的人物不啻数十,描写的信息千头万绪,而丝毫不显得呆板或杂乱,真真绝妙之文也。

由于其目的在于交代信息、推进情节的发展,因而虽然周瑞家的是这场戏的主角儿,作者却并未在她身上刻意着墨。有人从送宫花的次序中得出周瑞家的是个势利眼的观点,对此我不敢苟同。

首先,薛姨妈并没有规定送宫花的次序。她虽然说“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看似是有顺序的,其实不然。这五个人中,与薛姨妈关系最亲密的是凤姐,是她的亲侄女。她之所以最后说凤姐,并且给凤姐的花数目也不相同,只是因为前四个人在贾府中占据着同等或相似的地位,必须做到平均分配才不会得罪人,因而要先数出这几个人来。剩下的无论多少,都是凤姐的。至于先说三春而后说黛玉,也只是习惯的说法。比如人们在掰着指头数十二钗的姓名时,很多都是先数“贾府四艳”,只是因为这是个“大宗”而已,别无他意。有人据此认定薛姨妈要求周瑞家的按照这个顺序来送花,我认为是捕风捉影。

其次,周瑞家的是按照五个人所处的地理位置“顺道”送的花,这一点书中有比较明确的叙述,这也是人之常情。书中并未交代这十二枝宫花是同种样式的还是各不相同的。我的直觉告诉我它们是完全相同的,因而也没有先挑后拣的必要。事实上,黛玉之前的几个人也没有挑选。在迎春、探春那里,是“周瑞家的将花送上”,然后二人“命丫鬟们收了”。她们两位连匣子都没有碰过。惜春则是“命丫鬟入画来收了”,也没有挑选。在凤姐那里,是平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应该也是随便拿的。宫花虽是新巧之物,但这些公侯小姐们是绝对不会如市井小贩一般挑来拣去的。因此,有人说黛玉最后拿到花便吃了好大的亏,我认为也没有根据。

其三,假使周瑞家的真是个势利眼,她最应该奉迎的是黛玉才对。黛玉在贾府虽是客居,但深得贾母宠爱。其地位是明显高于三春的。这一点从贾母只留宝黛二人在身边而将三春移走这一举动中就可看出了。实际上,三春虽是贾家正统,但迎春是不得宠的贾赦的女儿,探春是不得志的赵姨娘的女儿,惜春是与荣国府血缘关系甚远的贾敬的女儿。其地位都是颇为尴尬的。

综上所述,我觉得送宫花的顺序并无特殊之处,也不能反映周瑞家的是否势利。

但周瑞家的是个乖巧的人,却可在这里略见一斑。当她来到黛玉处时,进门便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这句话,如果不深究,显然给人的错觉便是薛姨妈专门送花给黛玉一人。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觉得无非是想替薛姨妈卖个乖、做个人情。周瑞家的随着王夫人从王家来到贾家的,也就是说薛姨妈本是她家的小姐。她在行动、言语上维护薛姨妈,一点也不奇怪。

偏偏黛玉是个“胸中有丘壑”(见此处脂批)的人,一眼就洞察了她的小聪明,马上追问了一句“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这正是黛玉的聪明之处。如果是个粗心或蠢笨的人,可能会被周氏骗过;如果是大度或圆滑的人,可能会心中自知而不外露。而黛玉则偏偏是个聪明而又率真的人,才会作此一问。

这一点对黛玉来说很重要吗?答曰:十分重要。如果是单送黛玉一人,则表明薛姨妈看重她、怜爱她,因而专门送礼给她。这对黛玉来说,无疑是个大人情,因为她与薛家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姻亲关系,更没有利用的价值。但如果是每人都有,则完全不一样了。可以理解为薛姨妈原本是要送花给贾家姐妹,只是觉得将黛玉撇开过于不近人情,才顺带送她两枝。甚至也可以解释为:假如这花是有优劣之分的,薛姨妈也会将好的送别人,剩下的给黛玉凑数。这样一来,黛玉完全不需要感她的人情,只要面子上道个谢就罢了。事实上,周瑞家的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尽力掩饰、误导。

黛玉母亲亡故,客居贾府,心理上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敏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仿佛一只小刺猬,她的刺都是随时竖起来的。她的过人的聪明,一方面有助于她能够保护自己,不遭别人的暗算;另一方面,也使她感受到了过多的人情冷暖,无法解脱。

不幸的是,以黛玉的聪明和机警,到底也未能抵挡老道的薛家母女。宝钗的一包燕窝,薛姨妈的一番爱语,使善良的黛玉放松了警惕,最终是孟光接了梁鸿案,错将敌手作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