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匪与僵尸高清电影:十年行情铁律:冬季不冬眠建仓好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2:44
【热点】十年行情铁律:冬季不冬眠建仓好时段
www.hexun.com  【2005.11.14 08:32】证券时报
把握行情脉搏
投资要点
● 在1、2月份见到中期行情低点,几乎成为近10年行情的“铁律”。
● 综合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股改等多重因素,在明年1-3月份的重要时间窗口,有望迎来4年熊市尾声的历史性建仓机会。
● G股、低价重组股、铁路、医药、新能源是今年11月到明年1、2月份最值得跟踪、研究的潜力板块。
● 冬季行情中等待再探千点或等到明年1、2月份,将成为岁末年初操作中的关键。
时间进入11月中旬,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2005年进入了尾声。不可否认的是,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开始真正解决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多年的制度“死结”,A股市场因此大幅度降低了动态市盈率,整体投资价值大大提升,2005年也因此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欲火重生的里程碑。
然而,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却是宏观调控和上市公司业绩见顶回落的尴尬背景。股权分置改革改给市场带来的利好因素被基本面的利空因素抵消殆尽,经过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大幅震荡,股指又重新回到了近9年来的新低附近。在这复杂的局面下,投资者对年底的行情如何演绎、如何调整投资策略普遍产生了迷茫情绪,寒冬的气息开始在市场中弥漫。
在研判冬季大盘趋势将如何演绎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历年冬季的行情做一下统计和回顾,看一看其中有无规律可循。
受定期报告披露、股市资金运作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历来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周期循环特点,其中“冬种夏收”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每年的冬季(11月至次年2月间),股指大多处于年内的相对低位(1995年之前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容易被资金操控,大盘波动剧烈,参考性不大)。下面我们用1995年以来10年的数据加以说明(以上证指数为例):
从1995年起,每年的最低点或次低点都出现在冬季,也就是年初或者年底:
1995年的最低点524点出现在2月份;
1996年的最低点512点出现在1月份;
1997年的最低点871点出现在1月份;
1998年1月的低点1110点是上半年的最低点,8月份因世纪大洪水引发的大跌也只探到1043点;
1999年2月的1064带内是全年次低点,与最低点1047相差无几;
2000年的最低点1361点出现在1月初;
2001年2月的1893点是上半年的最低点;
2002年的最低点1339点也出现在年初的1月份;
2003年1月的1311点引发了大盘蓝筹股的建仓行情;
2004年的低点则在2003年冬季提前来临———2003年11月,股指再次探低1307点,引发2004年“五朵金花”的全面盛开,大盘也因此迎来了自2001见顶以来的最大一次反弹;
2005年1月,沪指在击破1200点之后产生了一波有力的反弹;
现在又到了冬季,而股指又回到了近9年来的新低附近……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之间,冬季见到年内低点(或次低点)的规律至少目前尚未被打破。不过,大多数年份都是在冬季的末期,也就是来年的1、2月开始发动行情的,只有2003年是在当年的年底就提前发起攻势。
目前股指又回到了9年来的新低附近,今年的冬季行情将如何演绎呢?是像2003年一样在11月见底发动攻势,还是像大多数年份一样震荡筑底直到来年年初?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行情?这就需要我们对影响当前市场的各种因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耐心等待投资时机来临
2005年末至明年1至3月份是逐渐进场建仓的较佳时机。我们认为,在操作中应注意三点:
首先,等待股指再探千点或在时间方面等到明年1至3月份行情拐点来临,将成为今年末和明年初建仓操作中最重要的两大关键点。这实质上是从冬季行情的特定阶段,我们应从股指空间点位和时间两个重要因素来考虑,把握合适的入市建仓时机。尽管市场“700点论”还时有老调重弹,但鉴于跌穿千点股改将面临艰难境地的现实,在今年末明年初还会经历的探底行情中,如果1000点关口再受考验,将成为较好的介入时点。另外,考虑到较好消化长期熊市带来的惯性下跌风险,加之机构建仓收集筹码既需要一定时间,也需要反复打压的过程,在这个筹码重新分配、市场投资价值重新积聚的过程中,多重时间窗口共同指向的重要变盘敏感时间段,就成为建仓操作成功最重要的时间因素。能耐心把握好点位和时间两大核心操作要素,再选好潜力板块和个股,就基本把握住取胜下阶段行情的关键。
其次,高处破位要注意止损,低处破位要注意止跌。股市近期在盘整或反弹后,未来仍会有探底行情出现,而年末的下跌行情往往会给重仓持股的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当股价或大盘处于高位时出现破位走势,要注意采用止损、止赢、止平等策略,尽一切可能减轻仓位,避免市值在跌市中大幅缩水。如果当大盘和个股已经跌到历史低位时,投资者就不能再继续一味看空后市,也不能采用不计成本的恐慌性抛售操作,而是要密切观察大盘或个股随时可能出现的止跌信号。具体到目前的盘面中,部分在2005年行情中已经被极度炒过的热点板块,或者是历史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涨幅的个股,都要警惕地回避其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今年5月份中集集团的大幅度下跌、10月份高速路板块的整体走低,都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启示。而对于相当多的历史上跌幅巨大、绝对价格偏低的个股,则不能过度杀跌,无论是2004年的9·14行情,还是今年的千点绝地大反击行情,低价股始终都是投资者短线获利的重要来源。
最后,熊市中的超跌反弹要以抓准机会,控制仓位、快速获利为主。熊市应不躁不贪,以短线操作为主要赢利手段,这就要求投资者增强对大市的把握能力,在下跌趋势形成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以持有现金为主的策略,不到大盘严重超跌时绝不出手,而一旦市场在持续盘跌之后出现放量加速急跌,则完全可以抢进率先止跌反弹的个股做短线,只是这样的机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耐心等待。同时,在熊市中,持有股票的仓位过重是投资者最担心问题,因为一旦下跌将招致较大损失。因此,在熊市中,即使是参与把握比较大的反弹行情,持仓比例也最好不要超过70%,否则一旦出现意外,就会“偷鸡不着反蚀把米”。而一旦市场扭转了较长时间以来的下跌趋势,携量返身上攻时,“买了股票压箱底”的时机也就来临了,而且买得越早,风险越小,收益也越高———岁末年初,沪指二探千点能否带来这种历史性机会,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冬季建仓关注“五朵新花”
G股 构建价值新坐标
全面股改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目前两市已有百余只G股,股改进入了全面加速推进阶段。可以说,现在的G股已经成为市场走向的风向标,G股板块的走势代表着理性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观点,也代表着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G股率先成为全流通的品种,其市场估值水平率先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因此,这部分G股正在重新构建市场的价值衡量坐标系,在这个过程中,G股板块将提供丰富的投资获利机会。相比尚未实施股改的上市公司股票而言,目前G股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估值优势。经过市场自动除权后,大部分G股股价都较前期显著降低。不少G股自动除权后更走出贴权行情,使得这部分品种投资价值更加显著。按照今年三季报业绩计算出来的整体法市盈率显示,目前两市百余只G股的平均市盈率仅10倍出头,远低于全部A股17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投资价值显而易见。
二是成长性优势。G股的一大魅力来自股权分置问题得到解决,原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隔层被打消,两类股东的切身利益都将通过股票价格得到体现。尤其是原上市公司大股东由于持股数量大,股价的波动对自身利益影响更加显著。因此,未来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动力将比以前显著增强,在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后,上市公司将轻装上阵,业绩的提升预期将为股价的上涨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得G股的成长性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三是机构大举增持。凭借上述两大优势,现有G股普遍得到机构投资者的增持,如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QFII从股改试点阶段就对G股大举增持,G申能、G龙盛、G苏泊尔、G国靖、G三一等多只G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都出现QFII的身影。同时,基金也对G股青眼有加,G民生、G长电等行业龙头G股也否得到基金的增持,为后期中长期走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市一旦大盘成功构筑阶段底部后,G股板块有望率先发力,成为引领大盘向上的核心推动力量。
重组股 股改带来走强契机
目前对市场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股改的大面积推进,而股改将给实质性资产重组题材股带来走强的契机。管理层已明确表示,鼓励绩差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注入优质资产等方式来支付股改对价,这无疑为重组股打开了想象空间,ST农化和ST中西都是以重组作为支付股改对价的,公布股改方案后都以连续涨停板的方式向上攻击,足见市场对此类股改品种的追捧热情。连此类“高危”品种也能通过重组来完成股改进而实现咸鱼翻生,预示着重组板块的股改将渐入佳境,为二级市场炒作重组板块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
另外,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展开并购重组的案例显著增加,这给重组板块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外资并购就一直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入世满3年之后,我国的一些重要产业如银行、保险、电信、旅游、建筑、音像业和教育业等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将逐渐加快,股票市场中外资并购引发的大重组将推动该板块行情精彩不断。
铁路股 重大商机带来走强机遇
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传统周期性行业面临走下坡路的尴尬境地,而部分行业则能不受调控政策影响,铁路板块就是一个具备这种潜力的投资品种。随着我国铁路行业跨越式发展周期的到来,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已经出现: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规划》安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铁路投资规模将在2万亿元以上,巨大的商机描绘出铁路行业灿烂的前景,沪深两市铁路板块也将面临历史性的机遇。板块中的代表品种如晋西车轴、湘电股份、北方创业、时代新材、中铁二局等最近都走出清晰的上升通道,走势强于大盘,明显得到机构资金的关照,中线仍具上涨潜力。
医药股 短炒与投资相结合
在2005年的下半年,医药股异军突起,成为极少数走强的板块之一,而医药行业不仅仅是因为禽流感疫情的暴发给疫苗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还是一个基金回避宏观调控所带来风险的一个重要非周期防御型品种。
我们注意到,近期医药板块的活跃并不仅仅局限于疫苗类的短线走强,其他医药股也都形成了呼应走势。可见,市场由禽流感疫情联想到疫苗产业的短线机遇,进而转化到对整个医药板块的短线炒作,相应医药板块的活跃也就成为市场行为的合理选择。
对医药股行情的操作,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波段思维来指导短线概念操作。近期医药板块活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我国疫苗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良好,其中的优势公司如天坛生物、中牧股份等都值得重点关注。但由于仍属于概念性炒作,所以该板块总体持续攻击能力相对有限。
二是关注医药龙头个股以及小盘成长性个股长线价值。从基金具体的增仓品种来看,重点是中药板块,自颁布中药现代化纲要以来,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同时国际市场的积极拓展也出现希望,在这种大环境下,医药行业中的龙头品种则具有长线的投资价值。同时,小盘的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医药股也值得重点关注,如片仔癀、国药股份、美罗药业等。
循环经济 新增长模式带来新机会
“十一五”再次提升循环经济高度,政府势必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符合政策方向的产业将不可避免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因此,由循环经济模式所引申出来的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近期来看,新能源股是除股改股以外的真正龙头,G天威涨幅巨大,航天机电强势不改,可以说,随着主流资金逐步调整持仓结构,新能源股也会越来越趋向于理性,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二线新能源股机会。投资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如燃料乙醇概念,重点企业关注G丰原、广东甘化、华润生化;燃料甲醇概念,重点上市公司山西焦化可关注;风能概念,重点关注G金山、湘电股份;以及节能材料和设备概念等。还有就是环保行业,在该行业中,重点关注以污水处理和废旧物质的综合回收利用为主,这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一大重点,上周末龙净环保、菲达环保等走势强劲,即明显有短线资金运作。
我们认为,衡量真正有关循环经济引发的主流个股,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以循环经济展开的主业,对自身经营利润有重大影响,目前市场活跃的个股都是对未来的预期为主,是看好以后的成长潜力;另一个是必须有业绩支撑。如果仅仅是题材炒作,或者确实有核心技术,但不能转换成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则股价表现也将是昙花一现。
“熊迹”渐远机会将临
基本面:这个冬天有点冷
应该说,今年的基本面是不那么令人乐观的。自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以水泥、电解铝等为代表的周期性投资品行业就提前迎来了寒冬季节。在央行6年来首次加息后,房地产、汽车行业的人气也迅速降低,交易额大幅度萎缩,步入全行业调整阶段。过大的投资增幅使得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直线上升,吞噬着中下游产业链的利润,其中尤以石油、铁矿石、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的冲击为甚。而这些受到冲击的行业几乎都是在市场中占据较大权重的行业,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不可低估。
宏观调控的威力在2004年的年报中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只是部分敏感行业和重点调控行业先受到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在快速增长中。随着宏观调控时滞效应的显现,2005年的半年报和刚刚披露完成的第三季度报告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开始见顶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下降周期运行。从今年的半年报来看,上市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87%,但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8元,与去年同期的0.141元相比,反而下滑了2.1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7%,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就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最好注脚。
另外,在半年报中,对业绩进行预亏或预降的公司占业绩预测公司的60%以上,在近年首次超过了预喜公司的数量。不久前披露完毕的第三季度报告证实了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的预告,1380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0.195元,较2004年同期的0.213元同比下滑8.46%;前三季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268%,较上年同期下降9.23%。不管是净利润还是权益收益率,从半年报到三季报都出现了加速下滑的趋势。
政策面:全力稳定市场
毫不夸张地说,今年证券市场的利好政策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要多,其政策的力度、密集度都数倍于往年。从年初降低印花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发展资本市场六点意见”,到股改正式启动之后管理层推出的一系列利好组合拳,其目的都是稳定市场。在近期沪综指击破1100点关口之后,利好政策出台的频率明显增加,其救市意图非常明显:11月2日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证券市场投资价值问题,增强市场吸引力;11月初在京召开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管理层又提出了“国家将在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通过稳定市场和价格预期,实现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已经是直截了当地要求价格稳定。
虽然在密集的利好政策出台的同时,今年的股指不断刷新近9年来的新低,但这并不是说利好政策没有发挥作用,而是利好未能充分抵消我们上面提到的基本面利空因素,以及在熊市末期投资者持股信心的崩溃。但我们也看到,股改正式启动以来,大盘改变了2004年4月以来的单边下跌趋势,目前已经以1100点为中心箱体震荡了半年,而这半年正是半年报和季报利空集中释放的半年,在此期间,大盘能在基本面不佳的背景下止住下跌趋势,这就是政策的功劳。目前大盘又回到了1100点之下,从政策面的角度分析,今年冬天管理层将全力维持市场稳定,相信会为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股改因素:大幅提升投资价值
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绝大部分还是以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单方向送股为主,这种方式由于没有改变公司的总股本,因此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都没有被摊薄,但市场却对股价进行了自动“除权”。这样一来,G股的投资价值就大大提高了,特别是一些估值水平本来就比较合理甚至偏低的个股,在自动除权后就出现了严重的低估,无疑会对理性投资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股改大幅提升市场的投资价值,这应该是今年冬季行情的一个坚实支撑。不过,也有些投资者担心股改之后大扩容会随之到来。我们认为,即使这样也并不是利空,相反,在管理层下决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下,一些优质股的上市反倒能吸引长线买家进场。如果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人寿等真正的优质蓝筹股当初在A股上市,那么,巴菲特之类的投资者就会进入A股市场投资,A股也就不会像近几年一样越走越弱了。
技术面:面临重要时间窗口
最后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今年冬天面临的重要时间周期。
从2001年6月2245点开始的长期调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A-B-C三个调整浪,其中A浪跌幅大约40%,B浪反弹幅度约为36%,C浪到目前为止已经下跌了44%,超过了A浪的下跌幅度,时间上也要长于A浪的调整时间。
另外,从月线分析,沪指见到历史高点2245点的时间是2001年6月份,到今年11月已经运行了53个月,再有2个月,也就是明年1月就是费波纳奇数列中的55个月重要周期;而从2004年4月初1783点开始的大C浪下跌到今年11月已经运行了19个月,到明年1月就是21个月,也刚好是另一个费波纳奇数列中的重要周期。从周线分析,2004年4月初1783点开始的大C浪下跌到现在已经运行了79周,再过10周就是费波纳奇数列中的89周重要周期,而10周之后也是明年的1月份。
几个大周期的重合往往意味着重要时间窗口的到来,也就是说,从纯技术分析的角度看,明年的1月份可能是大调整的结束日期。如果再结合股改,把可能出现的困难考虑更充分一些,则明年1至3月份成为又一轮大升浪启动时间的概率相当高。
我们再回到本文开始对历年冬季行情所做的统计,不难发现,这里得出的1-2月见底的结论和10年来“冬季结束,大盘见底”的历史规律再一次重合,这更加说明刚刚开始的这个冬季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今年冬季(2005年11月-2006年2月之前)是2001年以来大熊市的末期,大调整即将结束,新升浪将在冬季之后拉开帷幕。对于战略性投资者而言,今年冬季是一次不可错过的“冬播”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