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12 13总决赛第四场:清华大学金融系-关于我们-学科聚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26:58

1990年代以前,中国的资金配置主要是以政府指令的形式,通过国家财政和银行体系注入国有企业,人们关心的是货币流通和银行体系的运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国际金融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金融研究的范畴主要涵盖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学这三个领域。那么国际上的情况又如何呢?

  我们不妨以国内学者经常引用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为例,斯蒂芬•A•罗斯教授在其所撰的“金融学(Finance)”这一条目中明确写到:金融学的核心是研究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资本资产的供应和定价。

  而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C•默顿教授则在其《金融学》一书中指出,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因此,国外金融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公司金融和公司治理,二是投资学;三是金融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四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投资基金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运作。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国际通行的金融学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精神,其核心是从微观角度研究不确定条件下,能够实现资本最优配置的金融资产均衡价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将过去一些年国内与国外金融学教学与研究的差异概括如下:

    “比较国内和国外对经济学科内的领域设置,需要特别澄清什么是金融学的问题。我发现国内和国外对金融学(finance)这一领域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国内学生说他是学金融的,到了国外会发现他学的在那里不被称为金融。相反,在国外是学的金融,在国内又可能不叫金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仔细地分析。

首先,国内所说的金融是指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是当时的金融学的主要内容。人民银行说我们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货币银行。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改革开放后,凡是以“国际”打头的专业招生分数都非常高的,更不要说加上金融二字了。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内所指的金融。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宏观金融”。

有趣的是,这两部分在国外都不叫做finance(金融)。而国外称为finance的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在计划经济下它被称为公司财务。一说公司财务,人们就会把它跟会计联在一起,似乎只是做做表格。之所以应把corporate finance译成公司金融而不译成公司财务,就是因为它的实际内容远超出财务,还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融资,包括股权/债权结构、收购合并等,这在计划经济下是没有的;二是公司治理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它是对证券市场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价格的研究。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外所指finance,即金融。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微观金融”。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便清楚了。国内学生说自己是金融专业的,他们指的是宏观金融,但是按国外的说法,这一部分不叫finance(金融),而是属于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这些领域。国外说的finance(金融),一定指的是微观金融。在美国,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通常设在经济系,而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通常设在管理(商)学院。经济系也会有一些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因为这一领域与微观经济学,特别是产权和激励理论,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很多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都是经济系毕业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在时任院长朱镕基教授的领导下逐步建立的,从设立之初,就完全按照国外一流商学院金融系的模式进行了学科设置及师资配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金融系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全球著名跨国金融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一致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