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姆2k17:濟一子道书选要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7:01
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登录
               ',1)">
頂禮玄門道教南宗北派歷代祖師仙真
脩仙道以纍真功,盡人道不虧德行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濟一子道书选要5
2009-01-17 20:28
卷二  法財侶地

上陽子曰:“金丹大道,古人萬劫一傳,並非等閒細事。天機秘密,古聖仙真,著書立說,皆不可成段訣破。其中孔竅多門,名號不一,真是不可以意見猜度。猜之身中,則頑空枯坐,乃有磨磚作鏡之機。猜之身外,則閉氣房中,適犯抱薪救火之戒。用兵、用將,則疑于采戰,而言三峰之術者,已斥其非。入口、入腹,則疑於服食,而用金石之劑者,已罹其禍。至於用閨丹,則穢質可疑。指爐火,則耗財可憫。誠哉慧如顏閔,未有無真師而自悟者也。所以雲:'性由自悟,命假師傳。’然真師難遇,必須具大智慧眼者,方能別之。昔呂祖識師于長安,杏林拜師於韁鎖,乃具大慧眼者也。否則,如退之遇韓湘于藍關,元晦遇紫清于武夷,彼二賢者,豈無智慧?特以自恃、自見,不肯虛心,所以遇而不遇也。”
緣督子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如士農工商,小伎、小術,尚資于師,況超凡入聖,生死大事耶?是以前聖竭力盡心,勤苦事師以求斯道,信受奉行。既已成道,則前我而仙者,是我祖父。後我而仙者,是我兒孫。傳此道脈,則本師為我慈父矣,安敢不盡其孝哉?至如吳真君反事許祖,古靈贊反師弟子,此蓋論道不論跡。不恥下問,莫甚於斯。尤為奇特,蓋所重者,道也。”
緣督子曰:“世人盲修瞎煉,不達真詮,難明至理。丹經萬卷,如入海數沙,永無實證。若宿有善緣,得遇真師,將天機妙用,逐一訣破,妙眼天開。如貧得寶,如病得藥,如囚遇赦,如死再生,勝如萬兩黃金。黃金易盡,妙法無窮。
“昔如來雲:'若說是事諸天及人,皆當驚疑。’上陽子曰:“人之驚疑,器識鄙淺,姑置勿論。雲何諸天,亦複驚疑?則於其間,必有可驚、可疑之事者。’
“抱朴子葛洪幼年慕道,曆覽萬書,智齊十哲,慧過顏閔,莫能自悟,後遇鄭思遠真人密授口訣。住古聖真,不能臆度,今人何其謬也!”
上陽子曰:“無地尋師,不明金丹奧旨,便可繪祖師純陽,重陽、丹陽三仙真形,晨夕香花,一心對像。誦此《金丹大要》一篇,乃至十遍、百遍、千遍,日積月深,初心不退,愈加精勤。自感仙真,親臨付授。理路透徹,心地虛靈,即時腳跟踏得實際。何以故?上界敕命,見授丹陽真君掌領仙籍,巡行天下,察人功勤,注上丹台。分遣真人仙子,下為人師。移文錄司,主借丹財,成就學仙之士無上妙道,必成真人。”
上陽子曰:“我師緣督子數指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致虛續曰:既自虛無中來,卻非天之所降、地之所出,又非我身所有,非精、非血、非草、非木、非金、非石,是皆非也。自非師指,誰得而知之乎?”
呂祖曰:“辨水源清濁、金木間隔。不因師指,此事難知。”
上陽子曰:“雖聖師叮嚀,猶恐乖錯,安得凡夫而自悟耶?”
張紫陽曰:“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
許祖曰:“丹經須是口相傳。”
蕭紫虛曰:“先天、先地最玄機,福淺焉能得遇之?”
上陽子曰:“純陽、海蟾、重陽諸祖特湣世人陷溺。垂慈救劫,故出沒變化,往來塵世,必其可度者度之。是以金丹之道,神仙能授與人,而不能必其成。卻能知其必成之人,是以度之必成之人耳。”
上陽子曰:“余昔未聞,擬若得之,要與世人盡諳此道,不相瞞隱。及既得聞,審思密視,果無其人堪傳此道者。呂祖雲:'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俗眼看來,丈夫而非男兒乎?”
上陽子曰:“僕自遇至人,盟授大道,即欲圖就此事。而以功緣未立,用是求諸仙經,搜奇摭粹,作成《金丹大要》。書成立後,不恤起處。每過名山,及諸城邑,隨方作緣。低首下心,開導世人,誘進此道。四十年來,求者紛紛,卒未見有大力量而精進者。”
上陽子曰:“余作《金丹大要》十卷,書成,又慮世人非得口傳,寧有自悟?遂用攜書竭厥,屈己求人,稍有可提可挈者,莫不低首俯身獎詞勸誨翼進。此道或遭詬罵,始自隱忍。偶獲一人、兩人之知,即來千人、萬人之謗。但欲行道,不顧是非。遇諸訕則喜而受之,是法器則勉而進之。其間可入門者,則引之而升階。可升階者,則引之而入室。凡用心至於此者,蓋欲續大道於一線,提流俗於火坑,使世知有金丹之道不誣也。”
上陽子曰:“道不可以言傳,非言何以聞道?謂不可以言傳者,只緣時人習卑識陋,不足以語之也。必固語之,彼豈信受而行之哉?故曰不可以言傳也。果若非言,雲何口授?今日直以無言是道,甯知於中妙語更多?但非六耳可以共聽,否則聖人明示直指,何乃從古隱到如今,轉不可說?後之學者,慧眼未開,宜先審其忠孝正直,善惡賢愚。大道非正人君子,非素所善者,斷不可與。切勿嗜利,妄泄輕傳。倘非其人,彼此受譴,況欲其敬師成道乎!《黃庭經》曰:'授者曰師受者盟,雲錦鳳羅金紐纏。以代割發肌膚全,攜手登山歃液丹。金書玉簡乃可宜,傳得審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天地之間,此事最大。紫陽三傳非人,三遭其難,仙經具載,可不戒之?”
上陽子曰:“道有三傳。上焉者,文人善士,寡言好善,能棄富貴,惟急於身,是雲上士,宜傳道焉。中焉者,質而不文,聞道篤信,能割恩愛,力行精進,不顧是非,是曰中士,乃有上士之志,宜傳道焉。下焉者,愚而信實,樂善去惡,舍已從人,勇於敢為,是雲下士,其志可尚,宜傳道焉。故得此道者,莫不勇猛精進,莫不堅固智慧,莫不遏惡揚善。夫善之一字,乃人道之梯航也。是以常人耳常聞善,則腎不走精。口常語善,則心不失神。鼻常嗅善,則肺能安魄。眼常視善,則肝能育魂。意常思善,則脾能生炁。黃中通理,大修行人,奚可以不善歟?
“百二十歲猶還丹。是此道也,中人常士,烏可語此?邪師妄人,烏能知此?苟非真仙聖師,盟天口授,孰得而知之乎?”
石杏林曰:“泰自從得師訣以來,知此身可不死,知此丹可必成。今既大事入手,以此詔諸未來學仙者雲。”
《抱樸子》曰:“欲求神仙,其至要在於寶精行炁,服一大藥便足,亦不多用也。然此事複有淺深,不值明師,不經勤苦,不易盡知。”
《抱樸子》曰:“大要在還精補腦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呂桐相傳,不書之於筆墨也。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屬,蓋載其粗事,終不以至要者著於紙上。登壇歃血,乃傳口訣。苟非其人,雖裂地連城,金璧滿堂,不妄示之。”
《抱樸子》曰:“人生受精神於天地,稟氣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師,告以度世之訣,則無由免死。鑿石有餘焰,年命已凋頹。由此論之,明師之恩,誠為過天地也,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
《抱樸子》曰:“嗟乎,將來之士,當以求師為務,詳擇為急也。”
《抱樸子》曰:“不得金丹大法,必不可得長生。雖役使鬼神,瞻視千里,知禍福未萌,總無益於年命。倘羞行請求,恥事先達,是惜一日之屈,而甘罔極之庸。”
《抱樸子》曰:“受真一口訣,皆有明文。歃白牲之血,以旺相之日受之。以白銀、白絹為約,克金契而分之,輕說妄傳,其神不行也。”
《抱樸子》曰:“雖有其文,然皆秘其要。必須口訣,臨文指解,然後可為耳。”
《抱樸子》曰:“其相傳皆有師授服食,非生知也。”
《抱樸子》曰:“余從祖仙公,從左元放受之。余師鄭君者,則余從祖仙公之弟子也,又于從祖受之,而家貧無力買藥。余親事之,灑掃積久,乃于馬跡山中,立壇盟授,並諸口訣之不書者。”
《抱樸子》曰:“不見其法,不值明師,無由聞天下之有斯妙事也。”
《抱樸子》曰:“此道至重,必以授賢,苟非其人,雖積玉如山,匆以此道告之也。受之者,以金人、金魚投東流水中以為約,歃血為盟。無神仙之骨,不可得見此道也。”
《抱樸子》曰:“投金八兩於東流水中,飲血為誓,乃告口訣。不如本法,盜其方而作之,終不成也。”
《抱樸子》曰:“恣心盡欲、奄忽終歿之徒,慎無以神丹告之,令其笑道謗真,傳之不得其人,身必不吉。”
《抱樸子》曰:“淺見之徒,知好生而不知有養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
《抱樸子》曰:“非積善陰德,不足以感神明,非誠心款契,不足以結師友。非功勞,不足以論大試。又,未遇明師而求要道,未可得也。”
《抱樸子》曰:“世謂一言之善,重于千金。告以長生之訣,奚啻于金而已乎?”
《抱樸子》曰:“金簡玉劄、神仙之經、至要之言又多不書,登壇歃血,乃傳口訣。”
《抱樸子》曰:“長生非難,聞道難也。非聞道難,行之難也。非行之難,終之難也。良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師能受人方書,不能使人必為也。”
張紫陽《悟真篇·序》曰:“僕以至人未遇,口訣難逢,遂至寢食不安,精神疲悴。且詢求遍于海嶽,請益盡於賢愚,皆莫能通達真宗,開照心腑。後至熙寧己酉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其言至簡,其要不煩,較之仙經,若合符契。”
《三注》道光祖曰:“惜乎,世人不得真師開悟,猜疑訕謗。其法至簡、至易,凡夫俗子,信而行之,神仙亦可必致。此道鑿鑿可以出生死,蓋患世人信不能及,反生譭謗。僕潛心此道有年,道不負人,天其憐我,獲遇聖師一語,方知道在目前。參諸丹經,洞然明白,審一身之中,所產者,無非汞耳。
惜乎,世人宜假不宜真,當面錯誤,而誰肯認錯?悲夫!”
《三注》上陽子曰:“上根利器,不遇其師,必入空寂狂蕩。中庸之士,愚執無師,謬妄猜臆。下士愚人,逐波隨流,不信有道。
“古雲:'形以道全,命以術延。’致虛首聞趙老師之語,確具信心。後遇青城老仙,方知陰陽造化,順則生人,逆則生仙之理。
僕承師授,寢食若驚。首授田侯至陽子,遍游夜郎邛水、沅芷辰陽、荊南二鄂、長沙廬阜、江之東西,凡授百餘人,皆只以道全形之旨。至於以術延命之秘,可語者百無一、二。”
張紫陽曰:“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訣,縱揣量百種,終莫能行著其功而成其事。
“此後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見聞此篇,則知伯端得達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萬法也。”(今餘亦曰:“世人得見吾書則知金銓,得悟真正傳,通陰陽竅妙,達造化樞機。願覓有緣,同升霄漢。)
《三注》道光祖曰:“至愚之徒,分心腎為坎離,以肝肺為龍虎,用神氣為子母,執精液為鉛汞。悲哉!”
道光祖曰:“身從何生?命從何有?”
《三注》上陽子曰:“若無明師決破真鉛一物,雖行盡三千六百旁門,枉自費力。
“此般真鉛,家家有之,人人見之。只為醉生夢死之場,依稀過了。嗑!未遇真師,誰人識得?
“今時學人,不肯苦志求師,唯記前人幾件公案,恃其機鋒敏捷,以逞乾慧,不思訛了舌頭,把做何用?饒地懸河之辯,反為入道之魔,愈見學卑識淺,又安能具大方之眼,而拜師於韁鎖之下哉?”
又曰:“不得真師口傳,雖知藥物,丹亦不成。
“九流百家,一應等術,皆可留之紙上,或可以智慧猜曉而知。唯獨金丹一事,非得真師,逐節指示,不可以意強會。或者得師,略言鼎器,而不知藥生之時,知藥物而不知火候,知火候而不知顛倒,知顛倒而不知煉己細微,不知法、財兩用,皆不成丹。
“愚人未遇真師,不知世有還丹之道,何以空無狂蕩、鋒辯矯詐,瞽誘時人。錯到了處,不肯回思失行,不以罪福關心。僕自聞師訓後,凡見此輩,即欲提醒,使歸正道。無知淺識之徒,癖而難誨。噫!莊仙雲:'其人天且劓’者,真至言也。
“金丹至寶,不在深山窮谷,當於世間法中求之。”
《三注》道光祖曰:“按摩吐納,謂之旁門,以已食人,謂之金丹。
“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舉世學人,莫能知此,非遇真師指示,孰能曉哉?
“晚學不肯下問於人,若悟他家有不死之藥,乃修身至寶、不死之良方也。
“此道妙矣,非遇真師真傳口訣,其孰能與於此妙哉?”
《三注》陸子野曰:“不得真師指示真鉛端的次第,切莫強為也。
“此道乃真陰、真陽逆合,而盜其殺機中之生氣耳,並非三峰采戰淫邪之術。
“出入往來之所,陰陽交會之地,非得心傳口授之真,何可強猜而知之乎?
“非師口傳真要,則從何處下手?”
类别:仙道精蕴 |添加到搜藏 | 浏览(38) |评论 (0)
上一篇:濟一子道书选要4    下一篇:濟一子道书选要6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石兴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姓 名:   注册 |登录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网址或邮箱: (选填)
内 容:插入表情
▼ 闪光字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四位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看不清?

相关文章
无相关文章
请访问百度空间首页欣赏更多文章和精彩图片。
"); //-->
?2009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