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7mt: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44:39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但是,如果仅靠作文课来指导学生写作文,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作文课课时有限,教材中的作文练习篇目也不少,这样就会出现为了作文而作文的现象,作文题材受到限制,导致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刚升三年级的小学生的手指肌肉发育还很不完全,手指容易疲劳,如果以写来训练学生的作文的话,孩子就会因为写得多而出现手指肌肉和全身肌肉的酸痛现象,导致孩子对作文出现抵触情绪。    3.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在的课程设置已经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一节自习课。即使教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批阅了练习的作文,也会因为没有指导修改的时间而毫无效果,反而让学生感觉负担比较重。而学生的说话练习就不一样了,第一,说话和写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可见说话对写作的重要作用;第二,说话用的时间少,可以抽取的时间很多;第三,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说话点,可以利用说话点学习积累词句、学习表达方法和词语的运用。    我在几年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采取“用说话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练习写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说话课入手,消除恐惧,增强信心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目的的先上几节说话课,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随便说。然后告诉学生: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作文就是这样简单。从而把孩子心中对作文的恐惧消除,为学生敢写作文奠定基础。    二、教师示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中的范文,引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我在开学最初的几次课中,就以和学生交流的方式,为学生讲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充满说的欲望。    比如我和小鸡的故事:我上小学二年级暑假的时候,我家有一只大母鸡孵小鸡了,要21天才能出壳。可是刚过了14天,大母鸡就被鸡虱子给咬死了。母亲只得把鸡蛋放在炕头,又盖上厚厚的棉絮继续孵。到了21天,只孵出了1只黑色的小鸡。我很喜欢这只小鸡,它越大越讨人喜欢。它全身乌黑发亮的羽毛,最讨人喜欢的是头顶上又蓬松又饱满的大“顾儿头儿”(有的鸡头顶上长出的一撮羽毛,形似绒球,非常可爱。)。每当它跑起来的时候,就使劲甩头,不然它就看不清前面的路。由于只有这一只小鸡,所以喂小鸡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这个小孩的头上。久而久之,我和小鸡之间就产生了默契。每当我给小鸡抓来“蚂蚱”时,为了不让其它大鸡吃到,我就小声叫着我给它取的名字“顾儿头儿、顾儿头儿……”,听到我的呼唤,“顾儿头儿”就立即撒腿跑过来,美美地吃起来,等到其它大鸡发现时,“顾儿头儿”已经吃得剩不下几个了。这样的几次以后,“顾儿头儿”和我之间就更加默契了,一声小小的呼唤,就能让它飞奔而至。“顾儿头儿”长大以后,下蛋非常多,每三天就能下两个蛋,我们全家就更喜欢它了。    由于我生长在农村,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很多,我都会逐一讲给学生听。我一边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嘴角带着微笑。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联想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有趣的故事了,脑海中正在像放电影般地回忆着。于是,我就让他们回家认真回忆,准备交流。    三、创造说话机会,提高说话水平    1.5分钟说话练习,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可见早晨是一天中人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每天早自习,我都利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从最开始的想说什么说什么,到后来的命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文的角色。学生们越来越会说,在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之后,就变得越来越爱说,说话兴趣越来越浓厚。    2.利用说话课,改进学习方法    学生有了说话的兴趣,我就每周挤出一节说话课,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把想说的事说出来的机会,然后,利用师生评价、讨论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会叙述顺序、抓住特点和准确用词。比如引导学生抓特点去说时,我就给学生举了一个小狗“黑黑”爱吃水果的例子:我养过一只小狗叫黑黑,黑黑非常与众不同,它特别爱吃水果。苹果、桃子、橘子、香蕉、柿子……它都爱吃。只要听到我们吃水果的声音,黑黑就四下寻找,然后为你做各种各样滑稽的动作,祈求我们给它水果吃。我经常逗黑黑。晚上,我钻进被窝,轻轻地咬一口苹果。听到我的这个声音,黑黑立刻站起身,匆忙四下寻找。它东瞧瞧,西看看,趴着炕沿四下搜索,没有看到异常情况;黑黑仿佛一下子恍然大悟,撒腿跑到我的小床边,冲着我汪汪地叫起来。我哈哈大笑,给了黑黑一小块。黑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我告诉学生,“黑黑”爱吃水果的习惯就是“黑黑”的特点。有了教师的举例,学生们就渐渐会抓住特点去说了:嘴馋的小猫、厉害的大公鹅、漂亮的山鸡、可爱的小狗……被孩子们描述得惟妙惟肖。对于用词准确,我就通过让学生讨论,慢慢掌握如何准确用词。在这样持之以恒的练习下,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很多写作知识,再写作文的时候就一点也不用发愁了。    3.抓住教材说话点,进行说话练习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我在每次备课时,都认真钻研教材的说话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通过这样以说代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从有的可说发展到抓住特点说、按一定顺序说、用词基本准确的说,起到了对写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四、组织观察和实践活动,积累说话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因此,为了保持这种说话的热情,我就让学生认真观察,不断拓展话题。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农村的孩子也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有着许多观察的对象和机会。我告诉孩子们,只要你发现有趣的事,就可以在早晨5分钟的说话时间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我还对每个认真观察的孩子给予口头表扬或者颁发喜报,逐步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孩子们从最初的观察材料——小动物,到后来的观察植物,观察季节特点,观察老师……,只要见到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就赶紧观察,然后在5分钟说话时间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做游戏、做手工、劳动、做家务等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在说话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准确使用词语和表达技巧、方法。    经过几年的尝试,我发现:只要我们注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氛围中进行说话,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几年来,我任教的中高年级学生在市县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们有的可写,从来没有出现过几行的作文,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喜欢写作文,作文水平在年级组中遥遥领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过不停歇。”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不断再现生活场景,在说话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说话顺序和表达方法,在说话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写作知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从说话的成功逐渐走向写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