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尔甲生活照:1980年中国舰队进行自郑和下西洋后最大规模远航-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5:55:26

解说:彭士禄,彭湃烈士的儿子,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受命之初他手里的参考资料仅仅是两张照片和一个玩具模型,核潜艇研制一开始就走上一条艰辛之路。

彭士禄:(国防部)七院二十多个研究所都搞核潜艇,惯性导航、陀螺仪都全自己搞。

解说:1965年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在停顿了几年后重新上马,总体方案论证一开始设计上就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有人认为我国科学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应采用常规艇型加核动力,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采用的就是这种艇型,而当时参加核潜艇总体设计的黄旭华等人则主张搞核动力水滴线型方案,因为这种艇型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黄旭华(时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国外已经走成功了,我们就不必要再分三步去走,我们就是把美国的三步当成一步,一下子跳到水滴线型上。

解说:聂荣臻专门召集大家开会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明确表示中国的核潜艇绝不是核动力加常规潜艇,而应该是好马配金鞍,搞核动力水滴线型,艇型定下了核动力却没有着落,学核动力出身的总师彭士禄也没有见过潜艇上的核反应堆,这个问题困扰着他。围绕着是直接在潜艇上建反应堆还是先在陆地上建试验堆,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彭士禄和一些技术人员支持建造陆上试验堆。

张金麟(时任核潜艇总设计师):非常必要,如果这样问题都出在艇上,在艇上修理那个艇不一定要泡在哪儿,泡多长时间,而且在艇上修理很难修。

解说:1970年7月18日18点启堆试验开始,8月30日反应堆主机达到了满功率指标。

张金麟:当时我们都兴奋极了因为谁都没有干过。

解说:庆功宴上彭士禄举杯必干,据他说那次少说也喝了一斤。1970年12月24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威慑力要凭借它携带的利剑潜地导弹,潜地导弹要实现水下发射,还要保证打击精度,这和陆地上发射的导弹有很大不同。水下发射是潜地导弹研制的关键环节,导弹要在一种弹射状态下跃出水面。

邵发声(时任某导弹发射基地工程师):就是地面把它推到空中以后空中点火的成功,这样也算填补了我们国家这方面的一个空白。

解说:水下发射存在落下来砸毁潜艇的危险,因此必须通过弹射实验来检验。

黄纬禄(时任潜地导弹总设计师):因为只有把模型在潜艇上面打好了,这样才敢把真的导弹放在潜艇上面发射。

解说:1982年10月12日潜地导弹在渤海海域成功发射,标志着“三抓”任务的第二大战役胜利完成。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核潜艇要真正形成实战能力还要经受一连串考验。1985年11月至1986年2月进行核潜艇首次水下长航试验最长水下连续航行二十五个昼夜。1988年4月为了检验核潜艇在深海的抗压性能进行了深潜试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下潜还不到二百米就发生了事故,129人葬身海底。试验之前参试人员都作好了最坏的准备,他们有的甚至给家里留了遗书、有的唱起了《血染的风采》,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在动员大会上他说我们下去是做试验的不是准备牺牲,我们要唱雄赳赳气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