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继承人:1980年中国舰队进行自郑和下西洋后最大规模远航-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23:24

黄旭华:底下一点声音没有,都在听,后来我讲了一句话,我说你们放心我还有我们几个同志跟你们一道下去做试验,这一句话一讲整个情绪就变了,然后(大家)就表决心,总师敢下去说明这个事情不是冒风险而是有科学根据的。

解说:试验开始了,六十二岁的总师黄旭华随潜艇一同下潜,两个小时后潜艇浮出水面,这张照片记录了试验完成后黄旭华走出潜艇的瞬间,那一刻的感受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法说清楚。1988年9月15日,我国第一次用导弹核潜艇发射潜地导弹取得成功。

从1958年我国决定研制核潜艇到这次试验成功经过三十年的曲折历程我国终于拥有了一支以核潜艇为作战平台的核打击力量,在潜在核战争中具备了还手之力。这是一次振动全球的外交活动,1972年2月21日全世界观众在第一时间从电视上看到了这一幕,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手跨过太平洋握在了一起,然而把这一新闻传遍世界的却是美国的通信卫星。事后周总理指示有关部门我们也要搞自己的通信卫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卫星通信已成为国际上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而在当时我国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是靠微波接力传送,覆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大中型城市才能收看。解决这些实现问题成为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研制的努力方向,要把东方红二号送到三万六千千米的太空,必须得有一个更大推力的火箭,这就是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火箭第三级动力装置氢氧动机的研制难度很大,液氧液氢燃烧后变成水,既环保能量也大,产生的推力比一般的推进剂要大百分之五十,技术人员克服各种困难,终于突破了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研制难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然而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又给测控系统带来了一个突出难题,那就是中心计算机系统运算能力不足,为此我国试图从国外引进高性能计算机,但是由于当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在高性能的计算机方面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而未能达成协议,引进没有希望国内自行研制没有结果,发射日期逐渐临近,技术人员只有在现有的设备上想办法、挖潜力,技术负责人郝岩提出用两台三二零计算机和两台七一七计算机捆绑到一起提高运算速度的设想。计算机联在一起后由七一七计算机负责接受数据,三二零计算机负责处理数据,奇迹般地满足了执行通信卫星测控的需要,张爱萍后来视察时说人要立功机器也要立功。

1984年1月29日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升空,然而不久三级火箭在第二次点火时出现异常,卫星没能进入大椭圆轨道。70天后的1984年4月8日经过改进的长征三号火箭携带卫星再次起飞,卫星在距离地面三万六千千米的远地点成功变轨,最终定点在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4月18日上午十点,张爱萍通过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与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实现了北京和新疆间的第一次卫星通话,电话接通后张爱萍扔下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大声说,老王哈密瓜熟了没有,王恩茂幽默地回答我这就派人给你送去,当天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电视直播。至此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著名的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卫星通信发射试验三大战役胜利完成,它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延续,是我国国防建设走现代化发展道路迈出的重要一步。

改革开放的中国刚刚展开腾飞的翅膀,席卷全球的高科技竞争已经拉开帷幕,高科技引起的发展危机最早触动的便是军事科技领域这根敏感的神经。1984年3月国防科工委召开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对策讨论会。1985年11月又召开了国防科技发展战略讨论会,随后制定了2000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计划。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随后中央及时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就是著名的“八六三计划”,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发展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计划全面展开。通过实施“八六三计划”我国建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攻克了一大批尖端技术和工艺难题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我国军事尖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