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豪情good影院:听独幕歌剧《命若琴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2:52:07

听独幕歌剧《命若琴弦》

穿透黑夜的光

紫茵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2日   24 版)

  图为演出剧照。
  人民图片

  《命若琴弦》,从读文学原著到听歌剧作品,经过了26年。相比用50年弹断千根琴弦的老瞎子,这段时日,不长。前不久,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将瞿小松的独幕歌剧搬上首都剧场。很遗憾,原著作者史铁生却来不及等待这部戏在国内上演就匆匆离去……

  舞台三面“围墙”斑驳残垣,北京现代室内乐团十数人置于舞台右侧后方,指挥座椅和左侧前方表演区保持同一水平线,林兆华导演简约凝炼的艺术风格一目了然。集编剧、作曲于一身的瞿小松身着中式对襟短褂登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铜锣,“马村长”(指挥兼)和“众村民”(乐手兼)高调吆喝:“噤声!老—汉—说书来!”瞿小松音乐简约凝炼的艺术风格一闻了然。他曾言,四川话富有音乐性和表现力,稍加夸张就能从中引出音乐。全剧音乐与方言土语浑然一体。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歌剧文本将原著小说中的老艺人和小徒儿叠化一人,演变一出独角戏。说书人从续接《窦娥冤》开篇,马村长和众乡亲为其断弦计数,引出老汉细说从头。

  从《命若琴弦》,我们听到了“滴沙漏断夜深沉”,“树静,潭深,石坠,波平”,“云飘云散,音生音逝,唯寂静永在”的意境。瞿小松同期创作的《寂》的哲思与美学追求,同样在这部室内歌剧里获得了共鸣。60分钟内,我们听到的序曲、间奏曲等器乐部分,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等声乐段落,解构了曾经对歌剧的认知与理解。其中,民族打击乐的表现功能胜于西洋管弦乐,而音乐、音响中的间隔、休止,仿佛心跳脉动的停顿中断,有时会令人紧张之后呼吸舒缓,有时又令人迷惘之中几近窒息。

  旅美男低音歌唱家龚冬健,嗓音条件和歌唱能力很出众,兼具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音色。他自觉地投入新潮歌剧的变革与创新实践中,积累了威尔第、罗西尼、莫扎特歌剧及贝多芬、理查·施特劳斯音乐会的曲目,还参与了谭盾、瞿小松、郭文景、苏聪等人的现代歌剧。在《命若琴弦》中,一介村夫野老,一身大红长褂,龚冬健是满台灰黑混沌中的一抹亮色和暖色。这个说书人,“说”与“唱”似无明确分界,重“说”轻“唱”,美声男低音之特色魅力无从施展。不过,他在这独幕剧独角戏中再次发挥表演优势。

  这个戏实在和我们听觉经验中关于歌剧的解读相去甚远,很像一部音乐戏剧,抑或,配乐话剧,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