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小红帽剧情:转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8:06:28

摘  要:如何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重点分析了制约大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内在因素,提出了大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多年来的求大于供发展到供大于求,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2000年开始,这种形势更加严峻,我们必须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就业出现困难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与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本身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较大偏差、因扩招带来的巨大社会竞争力等客观条件和阻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主观条件等多重因素有关,然而,当前的大学毕业生要想回到过去那种稳定的就业体制中去,或短期内改变高等教育本身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较大偏差和降低因扩招带来的巨大社会竞争压力根本没有可能。因此,如何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制约当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内在因素,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制约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因分析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理性、自主、务实和多元,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没有掌握专业技能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互动的过程。专业技能是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训练,所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及对其运用的能力,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在能力方面的具体化。部分大学

对专业的行业前景不明、对行业动态缺乏基本认识、对专业必修课和一些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不牢。

1.2 没有掌握就业技能

就业要求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技能,能够做到充分准备、准确定位、主动出击、果断决策。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自荐材料无特色、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出现缺乏自信、过于理想化、盲目从众、瞻前顾后、见异思迁、高不成低不就等现象。

1.3 没有强化核心竞争力

就业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就业能力的高低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经过社会的检验,得到社会的承认。一般而言,大学生所在大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历史积淀、大学个人经历和文化积累的差异性最终形成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同质竞争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缺乏竞争优势。

1.4 没有培养人文素养

当前,用人单位往往将本单位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相结合,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而且要人格独立、思维活跃、个性健康、意志坚强、品德高尚。部分大学生在注重科学素质同时没有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没能得到协调发展,人文精神欠缺。

1.5 没有注重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不单纯指与应聘职位对应的某一项专业技能,而是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重外省轻内省、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重共性轻特长、重实用轻人文的“六重六轻”倾向,综合发展不全面,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理想。

综合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硬”的问题,即专业能力方面的问题,是毕业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技能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技能等能力的总和;另一方面是“软”的问题,即非专业方面的问题,是专业能力之外的形象礼仪素养、品格素养、人文素养、身体素质、求职技能等与专业技能发挥密切相关能力的总和。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

2.1 提高专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1 掌握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动态

在学好专业前,应该多老师、学长、前辈们请教,多通过图书馆、资料室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主要技能、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就业方向等,只有你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1.2学好专业基础课

学好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淀,专业基础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是专业基础课;工民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理论力学》,专业技术基础课有《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等,它们均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只有先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2.1.3 学好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是指某一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此类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另外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就业意向、人才市场需求等,综合考虑,挑选出专业必修课中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协助导师完成课题、暑期社会实践和兼职等形式来加深对专业必修课中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2 提高非专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非专业素质是基础,优秀的专业素质应该建立在优秀的非专业素质基础之上。二者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国内的调查中,用人单位将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表现排在了前三名,甚至排在了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等专业素质前面。美国和英国的调查中明确强调了态度、合作技能、基本性格、创造力、信心等非专业素质的体现。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环境和机会,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如何培养自己的非专业素质与能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个人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2.1 增加社会实践、强化个人爱好

 社会实践方面,大学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社团异彩纷呈,大学生应该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挑选一到两个学生社团,来锻炼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要注意气质的培养、形象的塑造,另外平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来加强演讲、口才、社交、礼仪、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理论与时间相结合。个人爱好方面,歌曲、舞蹈等个人才艺是社会交往的必备,也是招聘单位考察大学生的重要方面,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的来培养几个爱好,并强化训练,特别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弥补自己才艺表方面的不足,不少才艺能力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出效果的。

2.2.2 注重品格培养、塑造迷人风采

大学生的非专业品格,由道德品格、健康品格和文化品格三方面来展现:。

2.2.2.1 道德品格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应该培养自己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基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是诚信守法,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生命,博大的胸怀、诚信的品格和高尚的追求等道德品质无论是做人还是立业都是必须的。道德品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接受教育,要靠理性的力量,更靠大学生本人的身体力行。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既然当大学生,就应该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用几年时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2.2.2 健康品格的培养

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现代意义的健康品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它还包括心理,更包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和谐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竞争就有成与败,作选择就会有得与失。心理的不健康无非就是忧成败、患得失。大学生就应该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自强不息,多向先进学习,向优秀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做到我们中国人说的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2.2.3 文化品格的培养

  文化品格是指一个人接受和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几千年来,人类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成就博大精深、浩翰如海,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最糟糕的、带有侮辱性的称谓,莫过于“没有文化”。大学生就应该珍惜青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媒介如饥似渴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人生。

2.2.3 规划职业生涯、掌握面试技巧

如果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一次旅行,那么出发之前最好先设定旅游线路,既不会错过梦想已久的地方,也不会千辛万苦却到了并不喜欢的景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盲点,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生必须明白,专业不等于职业,职业不等于行业。而且要主动学习职前教育和培训,做好自我评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选择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人生处处是推销,懂得一些实用技巧,有利于推销自己,特别在面试时,要讲究技巧,如服饰和仪表要与身份和求职职位相称,简历制作要得体新颖、简洁明了、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和与应聘职位对应的经历和资质,作口头自我介绍时不要单纯的复述自己的简历,回答时应显得清楚、坦诚和独特,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要善于变通,不能被一些条条框框迷惑。其实用人单位一般也不关注这些条条框框,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聘者是否有能力胜任职位对应的工作内容方面。难怪乎有些没上过大学的人照样被录用有大学文凭限制的职位。为加强这方面技巧,可以看些有关管理、人际沟通与交往、形象塑造和求职方面的书,这样就可借鉴别人成功的间接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少走弯路。

    非专业素质与能力应立足于平时的积累、培养和锻炼,临阵磨枪只是权宜之计。在面试中,非专业素质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毕业生可以放弃专业,而是在尽可能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拓展自己的非专业素质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智商与情商、逆商兼顾,实现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