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价值观:你爱自己吗?--身心灵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48:36

你爱自己吗?
 你爱自己吗?部分(一)_身心灵成长
什么是内在联系?     内在联系是结合我们成人的思想&直觉(亦即内在孩童的直觉)的一种方法,使我们可以活的自由自在,没有冲突。    任何可以混乱情绪的想法(我们认为该做或该感觉得)和感觉(直接的情感和态度)都称为内在冲突。当内在冲突没有解决——也就是只管往前行动却忽略中心感觉;行动与感觉对立,只有感觉而没能付诸行动——既是我们放弃和脱离了感觉。这脱离增加内在的混乱,让我们经验到不满足与不快乐的不安状态。    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是:凡是脱离的都可以再连接起来并治疗成功。内在连接的力量是从内在成人到内在孩童的爱与治疗。只有内在成人爱上内在孩童时,真正的治疗和喜悦才能产生。    如果我们的想法和感觉可以随时随地地连接在一起,将会十分完美。纵使这完美不可期待,我们也可以藉由练习而学习内在联系,让它自动成为思想与感觉的一部分。名词解释
    内在孩童:人格倾向温和,脆弱,以直觉为感觉方向的形成;也就是我们的初生状态,我们的自我为中心,天生人格,天赋,本能,直觉力与情感。这孩童是我们的右脑或存在,感觉与经验所造成的形式;它存在于我们拥有人生经验之前。我们成熟的经历往往吞没或混乱。我们对人格中成人与内在孩童的意念,在这个混乱发生之前,若我们能提早了解类似孩童的人格形式,将有助我们掌握感觉与知觉。    内在成人:我们活在世上,年年收集经验累计的知识所形成的逻辑思考,而这个部分就是我们的成人,它是我们的理解力,左脑,逻辑,分析&自觉的部分;也是我们想法与行动的部分;有别于内在孩童拥有的感觉与存在。成人主要是行动而非存在;是执行而非感受。    成人是企图与行动的决定者,就像在家中的地位一样,它选择行动。内在孩童无法为本身利益采取行动。我们内在孩童全然不能做这些事,为内在孩童利益采取行动的是成人——照顾我们的直觉并和想法连接,没有冲突。我们可以选择敞开与爱的行动,也可以选择封闭与不爱的行动。    了解内在联系最主要的是了解意向的概念。意向有很多解释。在内在联系治疗里,意向指:在任何时刻,我们心中最想要的那种最深,最原始的动机或目的。在同一时间里,只有两种可能的意向出现:保护或学习。 内在联系超越对错的观念
    意向学习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人可以开始与内在孩童对谈,以及观察因痛苦的沉溺行为而造成内心永久疏理的错误信念。    表现意向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相信充分的理由;(2)乐于经验痛苦    内在联系治疗法将对错,好坏的批评观念束之高阁,因为这些观念既妨碍成长又与学习方法互不相干。    这并非是指对错不存在——对错存在不存在并非问题,问题是当我们惧怕时,我们就无法学习;当我们面对或感觉羞辱时就无法学习。    被判对错以及及有阻碍学习的羞辱感觉是很可怕的,因为它时常伴随着怕被拒绝对畏惧心理,我们害怕做错时,我们的反应就好像被攻击并急于防备,以至于忽视了学习对我们自身有用的重要讯息。    为了学习,我们必须放弃“对错”的观念,而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了解感觉与行为背后的理由。    直到我们不再受制与害怕别人或自己的判断时,我们才能一本初衷地拥抱意向学习。
爱的行为    爱的行为就是教养,支持我们自己以及别人的情感和精神,使之成长的行为。其中所谓密不可分的部分是对我们自己的痛苦和欢乐负起责任,因此,爱护自己即表示对自己的伤痛负起治疗的责任(过去和现在的伤痛);控制和解决自我限制的信念,发现和带来自我欢愉。    爱护别人指的是你为别人作他们想要做的事,并且以会为他们带来喜悦的方式支持他们。    当我们爱我们的内在孩童时,我们不但敞开自己学习内在孩童,同时也从它那里学习东西。爱内在孩童意味着选择向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惊慌和信念学习。
 六个主要错误信念    1. 我必定有什么问题。我不可爱,不成熟。生来就差劲,有缺点,即不重要又没地位,因此,我若让其他别人来了解我是谁或者我真的是我时,那么我必然得不到别人的爱。    2. 我无法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别人或外来事件需要对我的快乐不快乐负责;别人需要对我的创伤,罪恶或失望负责,我自己无法对我的感觉负责。别人肯定我时,才会觉得舒服。别人不肯定,我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我没有力量让自己高兴,也无法照顾自己。我必须依靠别人或其他事情,物质来让我高兴,照顾我。我是牺牲者。    3. 别人的感觉比我重要,我必须对他们的感觉负责。如果别人因我所作的事情觉得伤心,失望,难过,那是我的错,我应受罪。当别人需要我让他们高兴,我却只让自己高兴时(无意的),那是自私没有爱心的行动,当然也是错误的。为了成为有爱心的人,我必须牺牲自己的需求去完成他人的要求。    4. 我可以控制别人如何看待我,感觉我和对待我。我可以让他们喜欢我,爱我,透过对他们的好来让他们对我好,我也可以透过生气,公理,谴责来让他们以我要的方式对待我。    5. 为了个人的主权完整,抵抗别人的控制是理所当然的。就算有些事是我早想做或给予的,一旦别人主动跟我要,我就要改变主意不做,不给予,否则就会失去自己。    6. 我不能掌握痛苦,难过,害怕,伤心,忧虑,与人疏理,无聊,失望,羞辱,孤独。我必须借以生气,支配,出走,性,工作,酒,食物,药物来保护我自己免于经验这些感觉。
 明显控制与隐晦控制    明显的控制行为,如谴责,愤怒,威胁等等,是因源于这样的信念:我可以让别人喜欢我,爱我,肯定我,看我,听我。    经由照顾,善意表示所表现出来隐晦的控制企图,乃因缘于这样的信念:别人的感觉比我重要,我应该对别人的感觉负责。我对别人好,就能让他们爱我。 遗弃内在孩童    遗弃内在孩童表示你并没有采取行动帮助你自己,而不采取行动就是逃避责任。    内在孩童被遗弃时,你的直觉便认为自己既不可爱又分文不值。你的成人部分不视你为一个有价值得人时,你便会转而由他人或他物来寻求自我定位与价值,这方式既是:共同依赖。 
你爱自己吗?部分(二)_身心灵成长 共同依赖使人偏向两个极端:    (1)内在孩童总是以明显控制度方式企图得到爱和肯定。    (2)没有爱心的成人总是以隐晦控制的方法对别人施以照顾和施舍,以避免别人的不肯定或借以得到肯定。 选择意味着什么?    对我们自己的信念,意向,行为结果和反应,我们有权选择。    对别人的信念,意向,行为结果和反应,我们没有权选择。 生命里有件不幸的事实    许多人都希望别人能为我们做一些可让我们感觉舒服,被爱,有安全感的事。但是生命里有件不幸的事实是:若我们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我们所要的,成人后,想从外界得到就太迟了。    成人当然可以从外界得到爱,但那份爱是短暂的,若我们继续以没有爱心的态度对待自己,不管从外界得到多少爱,我们仍旧觉得自己没价值,不可爱,就算外界能定期不变的给我们爱,我们也该先爱自己,除非我们学习由内在爱自己,否则外界的爱只是短暂的药剂,不能深植心中。    若我们寻寻觅觅盼望另一个人,另一个完美的父母或理想配偶来填补我们的空虚,带走我们的痛苦,让我们免于孤独,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寻寻觅觅,因此,我们会总以为生命中遗失了什么关键。    我们需要觉醒的是:毫无疑问,关键在己!
 意向保护    在本书中,保护是指那些没有爱心的成人,藉保护来反抗或防卫内在孩童痛苦的感觉和应负的责任,他们以纵然或强制孩童的方式来保护成人,孩童痛苦时,他们也以沉溺或共同依赖的保护行为来反抗和避免孩童的痛苦。    任何时候,我们不是意向保护就是意向学习;经历经验就是避免经验;敞开或封闭我们的内在经验和内在孩童。    成人选择意向保护来对抗须负起内在孩童痛苦和喜悦的责任,这也意味着成人封闭心灵,疏离了内在孩童。若心灵封闭,居住于直觉与神经系统的孩子就没有管道可以通往成人,它将被弃置于内在,就像父母的心灵无法为我们敞开时,我们就成了不受喜爱的弃儿。    我们选择意向保护,是因为我们有不正确的想法,以为我们无法排解痛苦,或得由外界来治疗和帮助我们以感觉舒服,也因为我们大都相信,痛苦和难过来自外界——来自某些人对我们的失望,批评,指责或弃我们而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威胁我们,或拒绝我们——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既是对内的也是对外的。 
保护方式   不受喜爱,被遗弃的内在孩童因内心孤独,无人为伴,以沉溺行为来麻痹痛苦,填补空虚,可分为四类:    (1)尽量使自己失去活力,靠外界来填补空虚    (2)公然地企图去控制他人    (3)以隐晦的企图行为去控制他人    (4)抵抗被他人或社会控制    我们纵使自己接受这种保护,因为我们相信这些对我们有用,也就是相信这些可以带走痛苦,惧怕和难过,如果我们一直相信保护自己对我们有用,而不从中学习,我们就会一直继续保护自己。

沉溺于物质,事情,行动和人    孩子为了填补空虚和麻痹的痛苦,不得不沉溺于物质——食物,糖,香烟,咖啡因,药物,酒精;或者沉溺于方法,事情和行动——电视,工作,阅读,运动,权力,赌博,钱,消费,睡觉,偷窃,沉思,忧伤,痛苦,谈话,冥想,谈电话,演戏,玩火,宗教;或者沉溺于人——关系,性,外遇,爱情,别人的肯定。    成人没有以爱来诠释孩童的价值,孩童就依靠其他的爱和许可来寻找价值感,一名不受喜爱的内在孩童通常是共同依赖的,因为内在成人舍弃了诠释自我价值的工作。    成人对孩童失去照顾,导致孩童觉得被遗弃并急需外界的肯定,使得内心更加害怕被别人拒绝,遗弃,吞噬,这些惧怕引导出控制和拒绝的行为;这些行为促使婚姻破碎,家庭分离,以及让自己的举动涉入不道德的范围。
 明显控制    我们会学习许多促使别人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做事的方法。最惯常的方法是企图灌输罪恶与害怕,包括归咎,愤怒,发脾气,恐吓,说谎,暴力,激怒,冷不防地收回爱,否认,羞辱,嘲弄,批评,质问,训话,解释,公正,说出感觉,噘嘴,流泪。    我们以各种方式来让别人觉得他自己犯错,而且不相信他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让他们无法了解我们真正的意思,我们总是以口头和其他方法让他们知道他们是错的,以及我们在否定他们。
隐晦控制    当我们试图透过顺从,照顾,亲切,诱惑等形式来让别人喜欢我们,爱我们或者肯定我们时,隐晦控制就产生了。    为了控制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可能表现得好像我们同意他的一切;我们可能为了受肯定而送礼;也可能为别人作我们不想作的事情;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肯定,或至少避免对方的否定和拒绝。    我们可能会十分坚定的说服自己,当我们作了那些事情以后,就可以沉浸在被爱之中,但,事实上爱是无法估价的。    我们真正的意向是去取得或避免,而非给予,只有在我们为提供纯粹的喜悦而奉献某些事情时,才算是真的以爱为出发点的给予。    赞美和亲切的照顾有时也是控制的隐晦方式——这视用意而定。    当照顾者的照顾不能得到爱和适当的回报时,他们通常采用如愤怒般的明显控制。    任何时候我们疏离彼此及变成共同依赖时,我们就在明显控制和隐晦控制之间来回摆动。
反抗    当内在成人疏离内在孩童时,需要受到肯定的内在孩童会留下脆弱的部分任由他人控制。
    想要企图保持正值,知觉内在孩童可能表现反抗行为,错认为反抗控制就可以使自己保持正值。    我们可以发现当别人有求于我们时,我们会反抗,结果和爱人,配偶,同伴,孩子,同事产生权力斗争。    我们可能会借由拒绝,保护,拖延,反叛,自卫,推卸责任,漠不关心,临时撤退,不屈,健忘,无能等方式来反抗对方。 
你爱自己吗?部分(三)_身心灵成长 共同依赖
    共同依赖存在于成人对内在孩童放弃责任的任何时刻。    共同依赖行为有两种不同的分类:    (1)自恋或收受:当我们认为:“你该对我的感觉负责”时,我们就是在操纵共同依赖关系中的明显控制的自恋面;    (2)移情或照顾:当我们认为:“我该对你的感觉负责”时,我们就是在操纵共同依赖关系中的隐晦控制的移情面。    大多数人介于这两者之间,也就是大多数人多少都有些人际关系不平衡的困境。
我就是那颗钻石!    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一颗钻石,我们就知道,我们有许多聚集在一起的面向,这些面向增添了我们的光彩,每个层面就是我们人格的不同部分.

    其中有两个面向在我们观察自我定位与人际关系时显得特别重要,那就是自恋和移情。(可以把自恋当成自己,移情当成别人)这两个部分对我们的人格非常重要,但因为它们相互对立,所以我们必须让它们平衡,我们可以把它们画在连续线上,中间的黑点代表平衡的人。

    如果我们诚实面对自己,会发现我们有时会有自恋倾向。有时会有移情倾向。

保护:恶性循环

    人们因受苦于内在疏离的恶果和保护性的共同依赖行为,而寻求治疗以获得帮助,在个人方面,可能导致不安,沮丧,罪恶,孤单或疾病;在夫妻方面,则可能会有吵架,冷淡,无趣,缺乏热情,性能量和爱的情况,他们可能无止境的在钱,孩子,时间,家事,性能力的权利斗争中;权利斗争是需求,依赖或沉溺于控制,而反抗是受控制所必然的结果。

    所有保护性的沉溺/共同依赖行为,都会导致内心孤寂;因此,促使沉溺和共同依赖的行为填补了因与内在孩童疏离所引起的空虚,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自尊受贬,更加强化自己无价值感,不可爱的原始信念,而导致恶性循环。

意向学习

    意向学习意指成人的心灵人是敞开的,愿意去体会内在孩童的所有感觉,面对过去和现在的痛苦,负起治疗痛苦的责任并为自己带来欢愉。

    我们宁可认为自己是惧怕和信念的来源;是引起痛苦和产生行为的人,而不是自认为牺牲者或认为是别人影响我们的感觉,

    只要能以此心度之,即可从负面的观点改变成正面观点来采取行动。

步骤一:认识内在冲突

    除非我们了解自己的感受,否则无法帮助内在孩童减轻痛苦得到喜悦。解决内在冲突的第一步骤就是认识感觉。

    我们忽视痛苦于欲望,让被遗弃的内在孩童独自忍受痛苦,让他因不能忍受痛苦而借诸官能性的不良行为寻求疏解。若没能及时帮助,内在孩童会继续以一些方法(诸如:性,赌博)或物质(如酒,食物)等方法来减轻痛苦,直到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或依赖成性。

    迈向内在联系的第一步当然是认识身体的讯息,只有在我们认识什么能使我们不舒适或高兴时,我们才能开始去做有自觉性的选择。

步骤二:以爱心的成人态度反应

    认识了解自己的感觉后,你必须以意向学习的态度来反应,也就是诚心诚意倾听内在孩童告诉你现在的内心情感为何。

    当你以成人姿态开始注重内心时,为了学习内在孩童的经验,你必须乐于发问,就像问一个普通孩子那样,也许你可以问:“出了什么事?”“你需要什么?”或“你感觉怎么样?”

乐于感受痛苦

    我们小时候总会因为不能承受太大的痛苦而试图保护自己,所有就建立起自我保护的防线;我们孤独的陷在痛苦和羞辱中,却因为年纪太小,没有能力逃避,无法打电话请朋友帮忙或自我自疗。为了存活,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途径保护自己。  

    成年后,痛苦仍然存在于内在孩童中,而我们可能一直在保护自己以抵抗痛苦,如我们真选择了保护自己以抵抗痛苦,我们就必须防止让痛苦控制我们的生活,为了敞开心灵学习,个人就必须乐于感受和学习痛苦。从痛苦中敞开心灵是基本要务,所有帮助个人乐于寻找造成他痛苦和羞辱的错误信念是治疗的基础。

步骤三:与内在孩童对话

    若你已进入意向学习,想了解你内在孩童的痛苦和希望时,就从把注意力转向内在开始吧,向内在孩童直接问一个问题,大声的说出来或写下来,以孩子身份回答时就用比较不熟练那只手作答,然后慢慢把思考转到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尽量让自己反应的像个小孩子,让问题的答案浮到你的意识里。

    许多人觉得把洋娃娃、玩具动物或一张自己的照片当成小孩,有助与他们的对话方式。这方法确实能够让你的内在感觉以不同的方式从内心深处浮现到意识,有时候,可能以言语方式说出来,有时候则以顿悟方式出现。在答案泄露在你的内在感觉时,形式是不重要的,因为内在孩童也会有感觉。所以如果内在孩童没有给你答案,不要逼问她。

    如果内在孩童拒绝回答,他们她充分的理由之一是我们的成人部分并不想知道或记得,比如:如果我们感到羞辱,我们可能想把这种感觉藏在心里,让人们无法发现。

    不愿表达内在感觉的另一个理由是我们拒绝知道感觉,因为我们真的害怕或想象自己会害怕知道结果。

三种对话情况

    我们和内在孩童对话所问的问题可视情况而有所变化,有三个情况可以参考:

    (1)为每天的生活而内在连接

    (2)和别人有冲突或某些事令人痛苦,惊赫,而需要内在连接

    (3)和记忆及信念内在连接

步骤四:与超力量对话

    超力量我们只需问两个问题:

    (1)限制我和让我痛苦的的信念到底真相如何

    (2)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才算是真爱行为

    答案不可能马上得到,而是在你不在意的时候。

步骤五: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不但需要勇气,而且也要有面对困难的心里准备,因为你可能得对抗你行之多年的信念,同时也可能遭到无可预测的反应。

    采取行动表明了你成人的爱的意向,也证明你的内在孩童既可爱又值得受照顾,同样重要的是,采取行动增加你的自我价值感并引领正面的结果。

    如果所采取行动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就需要回到前一步骤,再寻找更进一步的了解与答案。最后,经由这些步骤,我们将可发现能减轻痛苦或带来欢愉的行动。

 你爱自己吗?部分(四)_身心灵成长

评估行为结果

    你怎么知道你正在采取爱的行为?你怎么知道你的成人是不是正在教内在孩童认清事实?你的了解来自你对自己内在的感觉。

    当你爱自己的时候,羞辱减少,自尊提高。

    采取爱的行为不表示我们就永远觉得喜悦和宁静。当我们面对错误的信念时,我们时常觉得惊赫,甚至恐怖,然而我们仍旧会对自己感觉越来越舒服,因为对自己和别人表现没有爱心的行为,会使我们感到生气,不安,挫折,所以判断我们是否具备爱心的标准是:不是我们对行为本身的感觉,而是我们对自己执行行动时的看法。

    另一个在执行爱的行为时,却不觉得舒服的例子是放弃某种沉溺,如抽烟,酗酒,暴饮暴食。事实上,在你消除沉溺时,身体的感觉会不舒服一阵子,但是,若你能面对沉溺下真正的自我,痛苦及信念,你将会发现,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好。

喜悦象什么

    当你照顾自己,达到内在连接时,你就攀上了高兴的更高境界——喜悦。

    以成人的眼光看,喜悦象什么呢?当然不是指来自于欢乐童年的感觉。成人的喜悦有许多种说法:“每件事都如意”,“内外一致的感觉”,“迎上潮流”,综合这些说法的一个结论是:“自由”免于惧怕,免于挣扎,免于保护情感,免于他人有意的控制,自由自在地去感觉,以及自由的评估感觉。

    这结论也包括:敞开,增加能量,感觉平衡。

重塑父母角色

    对那些还陷在童年所受伤害痛苦中的人而言,今日作为一个爱心成人所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别浪费时间去谴责别人。”谴责并不能让内在好过一点,只会让我们自觉是无助的受害者,徒然延续痛苦。当我们的内在拥有成人时,再以父母的角色对内在孩童说:“好,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爱心成人经由学习而得来的教导和支持内在孩童的需求,加以重塑的父母角色来对待内在孩童,当我们敞开心灵学习老旧的,根深蒂固的痛苦和羞辱时,我们就已经在爱自己了。具爱心的内在成人既有勇气正视我们的内在,也能治疗内在孩童的伤害,并借由重塑后的父母来对待内在孩童,能为目前带来自由和喜悦。

我们是哪种父母

    没有爱心的成人(父母)的行为通常有两类:专制或纵容。

    专制的成人批评,判断,羞辱,控制和怀疑内在孩童,以人的行为模式看,专制的意义是指当你害怕时,你倾向告诉自己,停止懦弱,无能;当你失败时,你倾向责备自己:我怎么这么笨,我总是把事情搞的一团遭。或者,当别人谴责你或要求你该为他们的感觉负责时,你告诉自己,你的需求并不重要,如果你不能达到别人的要求,你就是自私,吝啬,不负责人的。

    纵容的成人漠视,不关心,抗拒内在孩童的需求,如果你的成人(父母)是纵容型的,那么当你害怕时,你不是直接面对害怕,而是对自己说:真可怕,我应该再喝一杯。来放纵感觉;当你失败,你内在纵容的父母可能忽视你受伤的感觉,而说:不管怎样,我都不要完成那计划。然后,更加放纵:我想我会去买些东西来让自己高兴高兴。或者纵容的内在成人会允许你为了获得需求而向他人怒孔,恐吓或骚扰别人。

接受自己成为内在父母

    当人们疏离自己的感觉时,即表示他们放弃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为什么呢?

    理由之一是,我们的成人不愿负起为人父母的工作——我们要别人来照顾自己。其他的理由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成为父母,或相信我们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身上,以为只要负起父母的责任就无法给自己真正的快乐和自尊。我们害怕,然后,我们失败,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爱心成人(父母)。

    如果因为相信别人能成为我们更好的父母而不愿意负起当自己孩童父母的责任,最好能这样想象:我们有一个真正的孩子,但是因为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可以成为我们孩子更好的父母,所以我们打算放弃这个孩子。但假如我们把这个孩子送走,孩子真的能喜欢吗?将这个孩子换成内在孩童,我们就是要选择放弃自己吗?

    不管我们真正的父母如何待我们,在内在层面,我们是自己唯一的父母,没人能为我们做我们必须自己做的事,而我们却常常顽固地坚信他人能为自己负责。我们要相信有些人可以给我们评价,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给我们爱和价值感,然后我们才能拥有自尊。

    这是个只有自己能做的内心工作,如果我们一直寻找身边的人来作为我们的内在成人(父母),那么我们将陷于永无止境的追寻中。

我们都需要父母

    我们必须去成为自己内在孩童的慈母,慈父,不论我们是男是女,都兼具内在孩童的父亲与母亲的角色。如果你是个男人,并不表示不能如母亲般对待内在小男孩;如果你是个女人,也不是不能如父亲般对待内在小女孩。

    对小孩从事具教育性的内在对话,探讨错误信念,从超力量要求真理和爱的行为时,那就是我们母性的一面;而对小孩的利益采取爱的行为时则是我们父性的一面,就象一个单亲家长可以教导,供给生活用品,保护他的小孩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做这些事情。

    如果我们不能对内在孩童负起父亲和母亲的责任,内在孩童将会往别处寻找可以取代的;抗拒保护她自己的女人将寻找一名男子或一名父亲来保护她,并和那人建立共同依赖关系;拒绝注意内心和对感觉负责的男人将会去寻找一名女人或一名母亲来照顾他;同样的,他也会依赖这名女人,而建立共同依赖的关系。

学习爱你的内在孩童

    当你想要成为一名具有爱心的成人(父母),而为自己负起责任时,你就有责任爱你的内在孩童——尽管你认为这孩子没有可爱之处,但并不如下列说法这么简单:如果你老是认为自己很懦弱,笨拙,相貌丑陋,没有魅力,没能力也没聪明才智,那么,成为一个具爱心的成人(父母)意谓改变你对你自己得看法,现在,你必须以正常的眼光看待自己,就象你看自己真正的孩子一样。

    你可以从想象自己收养一个曾经被遗弃得四岁小男孩开始,你决定收养他,因为他某些地方非常可爱,假如你能以爱的方式对待,他终会感受到你的爱,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但你可能要等上几个月的时间,小男孩才会有这种的反应,因为他曾被遗弃,心中充满愤怒而被孤立。

    现在,让我们以你决定收养的孩子当成你的内在孩童,你被伤害,愤怒,孤立的本性,将会让你把对收养孩子的感觉转移到内在孩童。你的下一步要怎么做呢?一个具有爱心的成人的父母,应该从为内在孩童增加爱的空间或环境开始,没有批评,没有遗弃,恐吓,也没有羞辱,只有爱心成人(父母)会对收养的孩子说话,他的工作就是在治疗孩子的创伤时,能证明,接受和褒扬孩子的本性。

发现你的自我价值

    学习了解你特别的价值所在和可爱的地方,是学习爱自己和评价自己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学习评价自己,但不只是评价自己的特殊才能和人格,而是包含我们的本质,我相信我们最初的本质是爱。

    毫无疑问,才智有许多种,重要的是我们要发现自己的特殊力量,若你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以“我不如……那般好……”来反对接受自己,这将成为你以内在联系的对话来探讨为何有这种感觉的一个重要讯号,成人的工作是向内在孩童反映,他的特殊才能和别人的特有才智一样重要,可是,这里有个问题是,你如何让内在孩童相信成人所说的话和身为孩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