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版改编歌词:庄子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9:38

庄子对生死的看法,最深刻的是在庄周梦蝶的寓言中: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一种审美心理审视生死变幻,“生”与“死”在庄子这里,不再是两种截然的绝对状态,而是两种自然支配下相对的、自适的、对等的状态。生与死,就像梦与醒,都是自然的状态转换,都没有意义。生亦无乐,死亦无悲。而在作为哲学命题的“自杀”上,庄子的回答是巧妙的:既然生是一种状态,死也是一种状态,两者并无本质差别,栩栩然蝴蝶与蘧蘧然庄周,本就是对等的,互通的,那么“自杀”还有何必要性呢?安之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呢?庄子不但否认了“生”的意义,而且否认了“死”的意义。徐复观先生从这个梦蝶语言的“物化”思想,“怀疑在庄子或庄学者的心目中,似乎已有了精神不灭的观念”。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庄子认为,生命的转化,不光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世间各种价值观的限制,最后一步还要突破生死的限制。

当然,庄子的超越生死的人生态度令我们敬仰

庄子的生死观是建立在对生命与死亡的大彻大悟的基础之上的。珍惜生命是顺应自然的结果。生,顺应自然,死,亦顺应自然。庄子重身贵生,亦重死、乐死,但绝不恶生、轻生,他既嘲笑世人的贪生怕死,又反对无谓的牺牲。教人从对死亡的畏惧与恐怖中解放出来,以自然主义的博大胸襟看待生命与死亡,不为生所累,不为死所羁。在他看来生死之变仅是一种物质之变,生命的形态从生到死或从死到生,都不过是物质形态的转化而已。

庄子认为,天地赋予我形体来使我有所寄托,赋予生命来使我疲劳,赋予暮年来使我享受清闲,赋予死亡来使我安息,所以以我生为乐事的必然以我死为乐事。既然生死、形体、劳佚、安息都是天地赋予我们的,所以生则乐生与死则乐死是我们的职责,是自然的造化,人的产生只是顺应自然的结果。

生死也是道所化生的万物的永恒规律,它是相对的不确定的,“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是道的本质的具体的体现,生死的运行便是道的运行的具体化,我们正是从生死的产生、运行和归宿来认识生死与道的同一性的,但绝不是等同。

庄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关系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庄子生死观以等生死,齐荣辱始,与至道逍遥而终,这其间包含了他对于他所处时代的厌弃,也有着对生于生死的矛盾,但他于生死之中所表现的达观至今仍令人嫉妒,尽管这种生死观是终结带有感伤的成份。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殆已”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对有限的生命进行无限的超越。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对深奥南侧的生命世界,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为了增大和现实社会的距离,达到逍遥于外物,以游无穷,首先坚持无为、无名、无功、无用、无己,超越一切名誉和功利。反之心境不能自正,就会使生命意向受到约束而丧失其真性。这样不但不能到达逍遥,而且最终会被外物所累,使自己原始生命本身受到伤害。这不是我们任何人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弘扬庄子精神,努力把它应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在应用中升华自己的感性世界观。诚然,庄子做为我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的智慧,但我们问心无愧即可。这也是庄子无欲心得所说的。

庄生晓梦是逍遥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做为自然人我们本应该清心寡欲,以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终达到智慧之大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出戏,有它的开始,有它的发展,有高峰,有低谷,有平淡,
有曲折,最后,还有它的结束。对一个人来说,无论他是以什么面目什么角色出现
在他的戏中,无论他在戏中是一个旷世的英雄,还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当这出戏
结束,他将褪去戏装回归他的本体

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  
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没有资格去妄谈庄子的是非。生也好,死也罢,智者自智,愚者自愚,各抒己见罢了。

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真正了解生与死的关系,做到生死统一,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