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室友照片名字:金融危机根源探究之信用违约掉期交易(CDS)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16:08:17
2009-02-27 19:10:20 作者:资金管理网 来源:证券之星
当人们探究原因时,纷纷把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元凶指向信用违约掉期(CDS)交易,市场规模高达数十万亿美元的CDS市场的垮台,直接引发了本次金融危机,除了吞噬多家美国金融机构外,还引发了全球金融恐慌和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
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业造成重创,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已经演变成波及全球的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如何产生?它又如何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当人们探究原因时,纷纷把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元凶指向信用违约掉期(CDS)交易,市场规模高达数十万亿美元的CDS市场的垮台,直接引发了本次金融危机,除了吞噬多家美国金融机构外,还引发了全球金融恐慌和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
很久以来,持有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始终面临一种潜在的风险,债务方可能出于种种原因破产、不能按期支付债务的利息和本金等,这样一来,债权方就会发现自己所持的金融资产价格在贬值。金融市场一直存在着转让这种潜在违约风险的需求,CDS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
CDS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CDS合约。
CDS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由信用卡贷款所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所以CDS也就是贷款违约保险。债权人通过CDS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约价格就是保费。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方,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方,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合同定义的违约事件(如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等),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如果买入的CDS合同被投资者定价太低,当贷款违约率上升时,这种“保费”就上涨,随之增值。简而言之,即买方买入CDS合约,支付“保险费”,卖出信用风险,卖方卖出CDS合约,收取“保险费”,买入信用风险。
CDS合同的买方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卖方主要是在经济景气时,卖出CDS合同,赚取“保险费”的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CDS合同持有双方都可以自由转让这种保险合约。
举例来说,X向Y申请贷款,Y为了利息而放贷给X,放贷出去的钱总是存在风险的(如X破产,无法偿还利息和本金),那么这时候Z出现了,由Z对Y的这个风险予以保险承诺,条件是Y每年向Z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如万一X破产的情况发生,则由Z补偿Y所遭受的损失。
CDS合约卖方承担损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实物交割”,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卖保险的一方承诺按票面价值全额购买买家的违约金融资产;二是“现金交割”,违约发生时,卖保险的一方以现金补齐买家的资产损失。
美国有一些人自有资金只能买得起一套住房,但由于前些年房价连连上涨,他们又向银行贷款买了第二套房用于投资,然后他们用第二套房做抵押再向银行贷款,来偿还第二套的银行贷款,美国五大投行的次贷就是贷给了这些人。但随后房价连续几年下跌,他们的第二套房无人来买,因而还不起贷款,纷纷违约,违约的人越来越多,次贷违约率越来越高,次贷危机爆发了。银行在进行次贷时,对存在的风险非常清楚,他们将巨量的次贷掺入普通债券打包出售,通过买入CDS合约,将信用风险转移给CDS的卖方。
次贷危机如何产生?CDS交易又如何引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面笔者通过假想的例子来阐明其传导机制。
首先,利用杠杆效应。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进行次贷的A银行自有资金是50亿,30倍的杠杆就是1500亿。如果A银行以50亿的自有资金作抵押,借来1500亿资金用于次贷,如果利率是10%,A银行就获得了150亿的利润,相比其自有资金,利润率是300%,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数字。
其次,买入CDS合约。A银行将巨量的次贷掺入普通债券打包出售,并买入掺有巨量次贷的普通债券的CDS合约,进行信用保险。A银行找到B保险公司,A银行和B保险公司合作,A银行每年付给B保险公司1亿保险费,连续10年,共计10亿保险费,如果A银行的投资没有遭到违约,B保险公司白拿10亿保险费,如果A银行的投资遭到违约,B保险公司就要赔偿A银行的损失。A银行认为与获得的利润相比,花10亿保险费很值得,B保险公司根据当时情况估算,认为A银行亏损不会超过10%、次贷违约率不超过1%,如果卖出100个这样的CDS合约,就能得到1000亿保险费,赔偿额最多不超过300亿,B保险公司认为卖出这样的CDS合约很合算,A银行和B保险公司都认为做这笔交易对自己有利。
第三,CDS合约转手。B保险公司卖出了100个这样的CDS合约,C公司见有利可图,就和B保险公司商量,B保险公司把100个CDS合约卖给C公司,每个CDS合约给B保险公司3亿,总共300亿。B保险公司认为1000亿要等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能拿到300亿,很不错,因此B保险公司和C公司成交。C公司拿到这100个CDS合约后,并不想持有10年,就把这100个CDS合约以400亿的价格卖给了D公司,赚了100亿,这100亿CDS合约在CDS市场不断被转手,CDS市值不断被抬高。由于当时的次贷违约率很低,A、B、C、D等公司都赚钱了。
第四,次贷危机爆发。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就涨不上去了,通过次贷买入的房子没人接盘,但银行的利息还要付,当再也没有钱付利息的时候,投资者就把房子甩给银行,次贷违约就发生了。那么,现在这100个CDS合约在谁手里呢?在L手里,L刚花600亿买下了这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这时突然传来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5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算的1%的违约率。按每个CDS合约支付300亿来算,总计支出达15000亿。加上600亿CDS合约的买入费用,L的亏损总计达15600亿。L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亏损,濒临倒闭。
最后,CDS交易引爆金融危机。如果L倒闭,A的损失就无人来保险,由于A采用了杠杆操作,A赔光全部自有资金也不够还债,因此A也面临破产的危险。因为有很多个L面临倒闭,所以也有很多个A面临破产的危险,此时,CDS交易引爆了金融危机。
CDS交易后来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CDS设计的初衷,实际上已经异化成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买卖双方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会出现。
CDS交易引爆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就是CDS交易存在着制度性缺陷。CDS交易完全是柜台交易,是场外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没有中央清算系统,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系统,没有准备金要求,没有风险对手的监控追踪,缺乏连续交易的透明市场为CDS交易定价,流动性非常差,一切都是在一个不透明的情况下,以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式在运作,目的就是为了交易商们获得最高的收益。
自雷曼兄弟公司垮台之后,要求交易所中央结算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已经达成共识,通过交易所的中央结算是解决场外交易CDS问题的最好办法。ICE(洲际交易所)、CME集团等多家全球领先交易所都向监管部门和立法机构提出了为CDS交易做中央结算的申请,并提出了各自的CDS中央结算解决方案,开发了CDS结算平台,有的交易所还推出了CDS指数交易(CDS指数是通过对一组CDS产品组合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为争取CDS交易的中央结算权增添优势,多家交易所都把为CDS交易进行中央结算作为其业务的最大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