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制黄精的价格:商周玉器的加工技艺演变和工具的关系总叙(商晚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52:34

商周玉器的加工技艺演变和工具的关系总叙(商晚期)

(2011-05-06 00:05:45) 转载标签:

安阳

古玉

玉器

陶器

铜器

殷商

杂谈

分类: 古玉研究

玉器自新石器时代起始发展至商代,在这个时间空间中始终有着相互间的深厚渊源,另外,它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代玉器之间也有着明确地传承延续连带诸多关系。应该注意到商代文化来自于东夷文化,这其中也包括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乃至苏皖一带的淮夷文化。笔者认为从东夷文化的蹲踞式演变至商代的跪坐式,其中充分反映了商代人们席地而坐中的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规范价值,这也是今天研究商代玉跪人形制的要领所在。商代玉器制作是一个空前的发展,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这在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层次均以反映出了对玉器的成就,这种成就为崇尚玉文化内涵的飞跃,奠定了其延续和传承的一定基础。特别在商代晚期,从《逸周书·世俘解》“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便可对商代玉器之昌盛略见一斑。

生活器皿制作进入玉坛的大雅之堂,开创了文明社会统治集团享玉的传统祖鼻。以佩玉为代表的服饰文化在精美的丝织品相衬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锦绣文绮”和“金玉珍玮”经典地概括了商代以佩玉为中心的服饰文化标准。动物形片形器玉器的夸张、简洁在早期代表着当时审美感知的语言。高度写实、立体形态、突出特征的圆雕形象玉器,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动物习性和原形,展现了晚期商民玉工明确地雕刻语言和高度艺术创作概括水平。凡此种种无论是礼器还是实用器,无论是阴阳人还是蚕神玉像,无论是龙凤合体还是龙鱼、玉象。无论是兵器还是玉臼、玉杵。商代晚期的玉器表现了极强的艺术性,包涵了极为深刻的多种元素,这是玉文化的又一次提高和腾飞。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强的艺术表现,庞大的传世之作,娴熟的工艺技术,在历史上是旷世空前的。

当时形成了郑州二里岗、安阳小屯村;新干大洋洲;广汉三星堆三个制玉中心,其中的代表就是安阳小屯村。但我们同时不能忽视了同时期的北京平谷刘家河、河北邢台、滕州前掌大、西安毛西村、湖北孝感、山西石楼、甘肃庆阳野林乡、等晚商玉器,这对我们了解认识古玉不同区域的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安阳晚商出土玉器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玉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玉器

西安毛西村出土玉器

北京平谷刘家河出土玉器





























山东滕州前掌大出土玉器

商代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初开起始,殷商是商代玉器发展的巅峰,它的精湛工艺极具欣赏价值,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玉文化魅力。它的双勾阴线纹由于采用了在1毫米之间平行的两条均细阴线行走于玉料之上,给人造成了“挤阳”的视力错觉,双阴勾线构成的勾云纹是晚商碾琢工艺的主体形式。而减低起线的阳线大都采用在直线纹上。当时的管钻水平已经达到两面对接孔直径差别甚微,对钻台痕基本消失。镶嵌工艺、俏色工艺也已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作为重要手工业之一的制玉,当时殷商已经具备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知识和可行完善的操作流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选料、用料上的缜密考虑和严谨态度。运用材料的天然形态,利用残器或边角料,针对环、镯的钻心玉料等等的一些材料因材施艺,充分反映了当时对用料的珍惜和严谨。

在这里我要提一个有关玉器的话外题目——陶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陶器烧成温度较低,因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故胎体硬度较差,但它比竹管,木棒之类的肯定硬度高。

请看看这段表述:砂轮粒度这主要关系是加工出来的精度和效率问题。粗粒的;精度要差,但效率高,细则反之,但也有其他对砂轮粒度要求,砂轮和工件接触面大,工件韧性好,或薄壁结构的工件要用粗粒度。反之硬脆,高速磨削,成性磨削,精磨就要粒度小的。一般来讲,切质地比较硬,厚度比较大的,要用软一些的切割片。

笔者我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段文字呢?因为,笔者感到我们在大谈碾琢工具在种类时老是提到石砣、木托、铜砣、铁砣等等,唯独漏掉了陶砣。笔者认为陶器很可能是在铜砣广泛利用之前的主要加工碾琢玉器的工具。理由如下:

1、陶器制品的成熟早于铜器,早在兴隆洼文化、斐李岗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期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可以根据不同加工要求制作出成本极低的各种形状,并且始终伴随着玉器共同生存。

2、完全具备了批量生产其砣具的条件,其粗陶与细陶可以根据不同加工要求对玉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如果加入解玉砂烧制,就解决了古玉上解玉砂加工痕迹也有机械痕迹问题的困惑。

3、由于磨损后的抛弃,可以在逻辑上解释至今尚未发现早期玉器加工工具的因果。它的特性在于硬度较兽皮、竹管、木棒、麻绳等硬,璧金属合金软。但可以磨制石器,铜器、铁器、乃至今天的高碳钢。我们大家有陶片磨一磨家里的菜刀,再在放大镜下观察其碾磨痕迹就会豁然开朗。

4、由于陶砣的特点和制陶工艺的成熟,致使其加工成本低于铜砣,加工速度高于其他原始材料。笔者认为,古人应该在其睿智的启发下择优选择运用陶土来制作各种砣具加工玉料,碾琢玉器。

以上观点目前尚需考证和实验对比,纯属个人观点。笔者最近较少上网与大家交流,其主要工作就是在研究考证其观点的正确性。请大家给我一点时间,如有怠慢定当后补。此文本来考虑留到出书时再具体严谨地发表,但考虑到希望广大玉友共同参与验证还是必须的,只有实战与学术的结合才能真正验证一个观点的成立,故在此抛砖引玉,以求大家雅正。

本来博文均为原创,同时也希望、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故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珍惜笔者劳动成果。谢谢!

玉润墨香拙笔

11.05.06

参考文献:

古代陶器

青铜的历史

江汉考古

殷墟玉器

古代玉器通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玉器卷)

金沙淘珍

玉文化论丛(2)

中国古玉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