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星海音乐学院:着眼长期精心规划科学有序地进行旧志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09:51
着眼长期精心规划科学有序地进行旧志整理河南省情网 www.hnsqw.com.cn 2006年09月06日  来源:SRC-83      20多年来,随着新编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己经取得令人高兴的成绩。为了总结旧方志整理、出版、保存、开发利用工作,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回顾,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规划。
            一、上海旧志整理与开发利用概况
            上海地区修志传统源远流长,宋代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共编修397种地方志书,今存244种,包括市志5种,府志10种,县志60种,厅志2种,卫志1种,专业志14种,乡镇村里志68种,乡土志25种,人物志6种,山水、寺庙、园宅志22种,杂志31种。20多年来,对于这些旧志的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上海共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影印整理出版一批旧方志
            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以来,上海影印出版一批上海地区的旧方志,总数71种。1991年6月,上海书店、江苏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等联合影印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专辑”,共分10册,影印了清《嘉庆松江府志》等24部府县志。199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等联合影印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收录全国各地乡镇旧志254种,其中,属今上海地区的就有47种,占专辑的1/5。
            20多年来根据修志工作的需要,各区县方志办对少数价值较高的旧志,进行了标点、注释、校订和翻译工作,总数达20多种。奉贤、南汇、宝山、金山、松江、青浦、闵行等县分别标点注释了清光绪《重修奉贤县志》和抄录、整理民国《奉贤县志稿》(手抄孤本),清宣统《(奉贤)乡土地理》和《(奉贤)乡土历史》、民国《奉贤县乡土志》,清光绪《南汇县志暨续志》、民国《宝山县续志》、清乾隆《金山县志》、光绪《金山县志》、南宋绍熙《云间志》(上海现存第一部地方志)、民国《华娄续志残稿》(手抄孤本)、明万历《云间杂识》、《云间据目抄》,清《干山志》、清《张泽志》、清嘉庆《珠里小志》和《圆津禅院小志》、《南翔镇志》,清道光《浦溪小志》、康熙《紫隄(堤)村小志》等。嘉定、崇明分别用现代汉语翻译了清光绪《嘉定县志》、民国《嘉定县续志》和民国《崇明县志》。多数系内部铅印成书,少数由出版社出版成册。
            这些影印、整理的旧方志基本由各区县自行选择旧志进行整理,市方志办在80年代虽有打算,但尚无系统规划布置。
            2.整理出版上海旧志丛书
            2002年,区县和绝大多数委办局已结束第一轮志书编修,《上海通志》编修也即将完成,部分区县已开始编修第二轮志书,全面系统有序整理旧志工作提上市方志办议事日程。由于旧志种类多、卷帙浩繁,整理难度大,专业技术性强,投入经费较多,难以一步到位,市方志办将其作为长期的任务,纳入工作计划统一规划,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市方志办和区县方志办同时开展。具体分两步进行,先整理乡镇志,后择有价值的府、州、县、厅、卫志进行整理。市方志办整理的,经费由市方志办负责;各区县整理的,由各区县解决:少量的府、州、县、卫、厅志也可由市与区县联合整理,经费共同承担。[Page]
            所以选择先行整理乡镇村里志,一是因为上海乡镇旧志收集、整理工作曾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开展,取得相应的成果,有全面系统整理的良好基础。二是因为上海现存乡镇志有
            68种,占现存旧志种类之
            27.8%,且乡镇志篇幅较府、州、县志小得多,整理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相对不是太大。三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其时将“上海历史文献整理”列为重大课题,其中乡镇旧志的整理、研究即为重要内容。2002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向市财政申请了经费。2003年,市方志办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合作,成立《上海乡镇旧志丛书》整理出版委员会,开始整理迄今为止所能收集到的所有上海地区的乡镇旧志。凡上海市现行行政区范围内,从古代到1949年由编纂的乡镇村里旧志已刊本、未刊稿(钞)本等,均作为整理出版对象。此项工作得到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及组长王元化先生的支持,并任总顾问。整理工作主要是收集旧志,遴选出好的版本作底本,进行标点、校勘、出版。收集旧乡镇志工作由上海通志馆资料室负责,他们根据馆藏乡镇村里志,一方面与各区县方志办逐一核对各区县的乡镇村里志的存佚、版本收藏情况,另一方面到全市相关收藏单位、个人收藏者处进行寻访、收集。经过细心的收集工作,补收了一批《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未入编的重要刻本及钞稿本。版本优于入编的乡镇村里志。原先收录者,有的缺少很有价值的木刻或手刻地图,有的遗漏编纂者书于书眉、页脚等处的若干补充、批注文字,还有的印刷质量较差,不少文本的字迹模糊不清。《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收录上海地区乡镇旧志47种,经市方志办和有关方面努力,已收集现存旧乡镇村里志68种,这为全面地整理旧志奠定了基础。
            经过3年多的努力,至2005年6月已整理出版6册25种。这25种乡镇旧志是:民国《嘉定疁东志》、清《娄塘志》、清《马陆志》、清《石冈广福合志》、清《方泰志》、清《安亭志》、明《外冈志》、民国《望仙桥乡志稿》、民国《望仙桥乡续志稿》、民国《钱门塘乡志》、清《黄渡镇志》、清《黄渡续志》、清《南翔镇志》。清《厂头镇志》、清《真如里志》、民国《真如里志》、民国《真如志》、民国《上海特别市真如区调查统计报告表册》、清《朱泾志》、清《干巷志》、清《重辑张堰志》、清《重辑枫泾小志》、清《续修枫泾小志》。其余的乡镇旧志力争于年底全部出齐。2006年开始市方志办将投入经费整理出版旧府县志。
            比较遗憾的是,20世纪30年代,柳亚子先生任馆长的上海通志馆曾经编纂过《上海通志》,虽因抗日战争爆发没有完成,但留有1000多万字的《上海通志稿》。由于历史的原因,此稿本由文物部门保管。上海市方志办曾多次想加以整理出版,但未能成功,殊为可惜。此事只能等待条件成熟之时再来完成。
            3.考证、编印方志目录、辞典、提要[Page]
            早在1932年上海通志馆成立后,上海通志馆在编纂《上海通志》同时,就着力搜集明弘治《上海志》等一批上海地区旧志及乡邦文献并编辑出版《上海方志综录》。1957年,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地方志目录》(油印本,该书后于1979年重编)收全国历代省、府、州、县、厅、卫、所、乡镇志5400余种。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编印的《上海方志史料丛编》20本,计收方志22种,其中16种为乡镇志。1963年,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编的《上海方志资料考录》刊行,上编收录上海既存、未见、已佚、已刊和未刊方志提要(有总志、府志、县志、乡镇志)280种(每一种都有说明考订),下编收上海方志中主要资料835种,涉及年代,起自三国,迤于1961年6月底。该书1987年经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重新编订后由上海书店出版。1986年,黄苇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地方志专业辞典《中国地方志辞典》,由黄山书社出版,主要介绍了起自远古迄于1986年的著名方志、修志名家与方志学家、方志用语、方志目录、方志专著、方志论文、方志序跋凡例、修志文献、修志机构与方志刊物、其他十大类词目。1987年,上海图书馆陈光贻著《稀见地方志提要》15卷由齐鲁书社出版,多为上海图书馆所藏之稀见方志。80年代后期,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编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文献丛书》也收录部分旧志。
            2005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市方志办副主任、研究员姚金祥主编的《上海方志提要》一书,紧密依靠全市基层单位的修志人员提供相关条目,参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上海方志资料考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有关资料书籍,系统收集了上海地区从南宋绍熙年间至2004年底的1261种志书并一一写作提要。
            若按时间来分,新中国成立之前397种(内含宋代8种,元代6种,明代59种,清代223种,民国时期101种),新中国成立至今864种。
            若按存佚来分:尚存世者1105种,已佚者156种。
            若按品种来分:府志31种(其中已佚11种),卫志6种(其中已佚5种),县志117种(其中己佚35种),厅志2种,市志和市区志23种,区志15种,市级专志150种(内专业志系列丛刊包括铅印的长编共103种,专业续志系列丛书3种,特色志系列丛书2种,文艺院团馆宫志19种,其他市级专志23种),公司志35种,工厂志24种,学校志17种,医院志35种,研究院、设计院志4种,区县专志271种(佚3种),地名志21种(其中与专业志系列丛刊重复1种),乡镇村里志367种(其中已佚73种),街道志38种,国营农场志11种,劳改农场志4种,乡土志31种(已佚4种),人物志21种(已佚12种),山水、寺庙、园宅志39种(己佚13种)。
            若按区县来分(以现今区县为界,包括已佚者,数据可能略有出入):浦东新区61种,徐汇区30种,长宁区13种,普陀区41种,闸北区20种,虹口区14种,杨浦区59种,黄浦区29种,卢湾区6种,静安区9种,宝山区74种,闵行区75种,嘉定区98种,金山区73种,松江区64种,青浦区97种,南汇区62种,奉贤区65种,崇明县60种。其余为总志或难分区县之志。[Page]
            《上海方志提要》是继完成《上海年鉴提要》摸清上海年鉴“家底”之后,为编纂《上海方志年鉴志》作准备的又一个项目。它由全市修志单位和市地方志办公室有关处室共同撰写条目,由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联络指导处负责编辑成书。这本提要的编纂,可以说是对上海全市志情的一次大调查。历经三四年的搜索、编写、修改、补充,终于对上海全市的方志存量摸清了家底。这是一件相当艰难但又很有意义的事情。
            4.整理刊行地方历史资料服务现实
            1976年,上海市地震局整理历代地震灾害状况时,主要利用旧地方志书,其中采用的乡镇旧志近60种。1984年,黄苇、夏林根利用旧志编辑《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一书。此后,黄苇教授还曾想主编一套《历代方志资料丛编》,但因卷帙浩繁,只编成了《历代方志建置资料汇编》等一二本后即停顿。在第一轮新方志编修的同时及以后,部分区县整理了一批地方志书与文献,利用旧志资料作了一些专题研究,以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上海县(今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利用旧志及地方文献编纂论文集《黄道婆研究》,嘉定区地方志办公室、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分别出版《钱大昕全集》、《嘉定古代著作类聚》、《松江文献系列丛书》等。
            2003年,松江区举办纪念松江建县1250周年活动,区地方志办公室利用旧志资料,整理出版“云间画派”、“松江诗派”、“松江书(法)派”、“衣被天下”、“田赋甲天下”等一批专题材料,有力地配合了“上海之根”的文化旅游活动。金山区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出旧志中的苎麻种植资料供县政府决策,一度为当地的苎麻种植产生过良好作用。奉贤区地方志办公室把旧方志中的园林景观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同济大学等设计部门充分吸收有关内容,修改了古华园的设计方案,一批古典景观在古华园中得以再现,并根据方志办的意见把园名定为“古华园”。
            5.对旧志的理论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对旧志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传统方志的介绍,普及方志知识,为新方志编纂理论作准备或提供借鉴。如80年代发表在《上海史研究通讯》上的《上海地区方志述略》(1980年)、《上海县二十六保志简述》(1982年)、《黄炎培与〈川沙县志〉》(1983年)、《大德〈松江县志〉辑稿》(1985年)。倪所安在《古籍整理》上发表的《融各家之长,自立一家之言》,介绍钱大昕方志理论。90年代,主要是旧志与新志比较研究,数量已较前大为增加,如许洪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上海部分校读记》指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遗漏上海旧志10种,错录非上海地区的旧志3种,有误待考、录之不妥的44种,许的《上海旧志述评》一文则比较详细地评述了上海传统的方志。还有刘其奎的《黄炎培先生的方志实践与理论建树》,顾柄权《黄炎培〈川沙县志〉在体例上的创新》,顾伯民的《正确利用旧志资料》、《坚持“三新”读旧志、利用旧志写新志》。续志工作启动之后,姚金祥发表的《续志编纂应追求卓越——评民国〈川沙县志〉》对民国《川沙县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Page]
            2001年,方志学家章学诚逝世200周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梅森作文《修志:重温章学诚方志理论》予以纪念。2004年,梅森系统地研究、归纳上海地区1193~2003年800多年间的方志理论,其中传统方志理论研究主要是研究散见于上海地区数百种图经、地记、总志、通志、府县乡镇志中的序、跋、凡例中的方志说,从最早的南宋《云间志》始,至中华民国止。此外,也归纳、研究了古人和今人对旧方志理论的研究。其研究分为方志功能说,方志性质,源流论说,方志凡例、条规论说,方志史料论说,门类纲目论说,志种论说,编纂组织论说,方志评论,钱大昕方志学说。其《上海方志理论研究述略》一书则对传统方志和新方志理论进行了概述。
            二、我们的几点体会
            1.系统的旧志整理是很有价值的
            通过对旧方志的系统收集、影印、整理、出版及进行提要,以及对旧志的方志理论的系统研究,我们研究概括出上海传统地方志的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
            (1)国运昌盛,方志兴盛。旧志最多的朝代是清代,清代共295年,上海地区修志较多的是康、雍、乾、嘉几朝,总数96种,占了清代有明确朝代年号年份所修志书168种的57.1%。可见,人心稳定的年代倡导修志总比内乱频仍之时容易一些。这一点,新方志的编纂就更清楚。所以,胡耀邦同志给《奉贤县志》的题词就是“盛世修志”。
            (2)做官不要忘记修志。上海地区所修1261种志,“官修”之志达到975种,占总数的77.4%。为何数量如此之多?当官的意识到要把地方的历史通过方志保存下来并传之久远,是个关键原因。“县长下马看县志”,是旧政权时朝廷的一种要求,“县长任上修县志”也是地方官员们的自觉行动。南汇县首任知县钦琏,在任时就热心号召修志,离任后仍不推卸责任,将志稿带到新任地进行修改、补充,最终编出了南汇县的第一部县志。浙江萧山人韩佩金,第一次任职奉贤县知县即倡修县志。但志事未成,他却调离奉贤。前后他三次担任奉贤知县,始终坚持修志不放松,最终在他第三次任上完成了光绪《重修奉贤县志》。民国《川沙县志》,从1913年知事批准拨款续修《川沙县志》、1914年新任知事任命川沙县修志局主任开始,一直到1937年《川沙县志》方铅印成书,前后历时24年,经历了10任县知事、7任县长的人事更替,但最终还是编成了一部高质量的县志。
            (3)方志大业,绵延不绝。上文按时间统计的上海地区方志数量清楚地显示,自宋代开始编纂地方志,有两个修志高峰、两个修志低谷。两个高峰,一个清代,一个当今。两个低谷,一个元代,一个民国。元代确是修志不多,全国都如此。民国时期恐怕与时间较短(38年)有关,若按年计算,并不少。清代非常重视修志。当今更不用说,志书越修越多。上海地区的各个区县,历史上都编过多种志书。嘉定区,从宋嘉定《鸣琴杂记》、元至元《练川志》、明洪熙《练川志》、明正德《嘉定县志》、明《练川志稿》、明嘉靖《嘉定县志》(浦南金辑)、明嘉靖《嘉定县志》(龚宏辑)、明嘉靖《嘉定县志》(蔡淑仁辑)、明万历《嘉定县志》、明崇祯《嘉定县志稿》、清康熙《嘉定县志》、清康熙《嘉定县续志》、清雍正《嘉定县志补编》、清乾隆《嘉定县志》、清嘉庆《嘉定县志》(王初桐辑)、清嘉庆《嘉定县志》(钱东垣等重修)、清光绪《嘉定县志》、清《练川野录》、清《嘉定志余》,到民国《嘉定县续志》、20世纪80年代新编《嘉定县志》、90年代《嘉定县续志(1988~1992)》和21世纪的《嘉定县志(简本)》,总共编了20本县志,其中明代嘉靖年间编有3部县志。可见方志事业是代代相继、永不断章的。其实,沪郊原有各县,历朝历代都编有地方志。靠着这些方志,各地的地方历史资料得以记载、保存和延续。在上海地区的文明史上,地方志的确功不可没。[Page]
            (4)乡镇小志,不可小视。在上海地区397种现存旧方志中,乡镇村里志占19.6%。在864种新方志中,乡镇街道之志有272种,占31.69%。在上海地区1261种志书中,乡镇、街道、村里志书共367种,占总数的29.l%。这些数据表明,在上海地区,乡镇志的编纂历来受到重视,从而为上海地区各乡镇保存了大批十分宝贵的资料。对乡镇志编纂引起重视,说明上海地区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也说明上海地区的乡镇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文化人士。由此可见,系统的旧志整理是很有价值的。
            2.旧志的整理工作必须科学规范。
            旧志整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非懂点古文就能做好的。上海市的乡镇旧志收集齐全后,市方志办和出版社在听取古籍专家学者意见后,根据古籍整理的要求,对点校工作作了统一的技术性规定:(1)各志整理工作,概以尊重原著、保持原貌为原则。原志(稿)中的题记、序跋、图版、注释、引文等予以保留;即或有删减者,予目录中保留原目,以明全貌。(2)整理中仅对原著文字进行标点、分段,一般不作注释。整理者所撰《整理说明》,简单交代作者、内容、本志特色、整理概况及需说明的问题。(3)各志有不同版本者,均将其与工作底本对勘,对勘工作一般仅限于文字。(4)原则上不作考订及增补。原文明显错讹,或有原稿漫漶不清等情况,作必要的技术说明:①确系原稿有误,原字加圆括号,原字后加方括号注出正字。②确有疑问但无法确定者,即于原字后加圆括号,内以“疑为某字”说明之,③不同版本间有内容、文字不同者,均于该处加圆括号,以“一作……”说明之。(5)部分旧志为未竟稿,亦未编定目录,由整理者据正文次序补编目录。部分旧志目录与正文有出入者,按正文予以改正,(6)原著中使用的避讳字、异体字,一般不改。缺笔字迳改,不另出注。(7)全书采用繁体字横排,原著中用于敬称、谦称时特定格式,均予取消,改用现代行文格式。为了保证点校的高质量,市方志办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一起约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机关的教授、专家、专业人员一起对旧志进行标点和校勘,并邀请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专家进行审读、把关。
            3、旧志的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多年来,上海方志界的状况是旧志整理多开发利用少,象旧志中的地震资料、自然灾害资料、天文气象资料、经济史料、社会人文史料等都没有很好地进行系统整理与开发利用,而这些资料对于今天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现实价值的,因此,旧志的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4.旧志的整理与开发利用应着眼长期,精心规划,系统有序地推进。
            这从上海旧志整理与开发利用梗概可以看出,2002年前基本处于各单位、各区县自选课题,单兵作战,无整体无规划,因而整理出来的旧志的资料作用有限。当2002年统一规划后,整理出来的旧志成体系、成规模,其现实作用就要大得多,因此,我们主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办公室应该统一规划本辖区内的旧志整理,力争在我们手中系统有序地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Page]
            三、关于全国旧志整理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20多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旧志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已经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整理的整体性、有序性不太强,而且整理较多,研究利用嫌少。为了加强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1.调整、健全全国性旧志整理领导机构
            全国性的旧志整理领导机构,以前虽有,但活动不正常。建议调整、健全。机构的名称可称“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和开发工作委员会”、“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学术委员会”。前者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志办及全军军事志、生产建设兵团史志办等领导组成,后者由地方志系统的方志专家,高校、研究单位等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旧志或古籍整理的专家组成。
            2.制订规划和实施方案
            尽快制订《中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和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该规划应着眼长期,对全国的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进行长远的整体规划,规划实施方案应强调发挥中指组办公室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办公室两个积极性。中指组组织整理的,经费由中指组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方志办组织整理的,各省、市、自治区负责。有些项目也可以由中指组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方志办及地、市、区、县方志办联合整理,经费共同承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方志办在《中国地方志系统旧志整理和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下,也应从速制订自己的规划与实施方案。整理与开发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否则靠各地单兵作战,既难以为继,又难以保证质量。
            3.全国应整理出版一套旧志名志丛书
            在全面系统整理全国的旧方志前,可以由中指组牵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下属相关地、市、县志办参与,共同整理出版一套旧志名志丛书。该丛书可从全国旧方志中遴选一批名志先行整理出版。这套丛书下分4个系列,即省志(通志)、府州志、县志和乡镇村里志系列。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满足全国方志界、学术界、研究机构的使用需要。
            4.应与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协同工作
            地方志系统的旧志整理与开发工作委员会应联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委员会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协同工作,将部分旧方志的整理纳入古籍整理,以解决组织、经费、人力上的不足。中指组能否与有关方面协商确定,从国家给古籍整理的经费中切一块,支持地方志系统的旧志整理工作。
            5.每年召开1~2次会议,交流检查旧志整理工作[Page]
            建议每年召开1~2次全国地方志系统旧志整理与开发研讨会。明年召开一次地方志系统旧志整理与开发成果展览,对20多年来全国的旧方志整理与开发的经验、体会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成果进行展示。
            6.进行必要的工作培训
            由中指组办公室组织旧志整理培训班培训全国的旧志整理人员,培训班可一年举办l~2期。
            7.定期进行旧志整理评奖活动
            此项工作由中指组有关部门牵头,直接与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挂钩,负责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旧志整理评奖工作。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