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门厂:误入歧途的“木桶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20:03

  一位长者曾说:谬论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木桶原理”或“木桶效应”,就是一个典型证据。这个“原理”被认为是管理学的一个“著名原理”,或者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但是,我学习经济学这么多年了,我所读过的经济学著作也有数百部了,偏偏没有见过有分量的学者提过这个“原理”;我手头的10来本海外版本的管理学教科书,也没有这个“原理”。
  既然在有分量的著作中找不到“木桶原理”,我只好顺着我所看到的一些人所描述的“木桶原理”,以及我的经验和理论所见,进行分析。
  先了解什么是“木桶原理”。装水用的铁桶或者塑料桶,大家肯定熟悉。但是,木桶,对于城市里成长的人士而言,是很陌生的;我生长在农村,对木桶还算很熟悉的。农村吃水都是用木桶从离家1里外的河里挑回。所用容器——木桶,一般由大约5块木版组成,每块木版一般长,底部宽,上部窄,木版都是用刨子刨成向内凹的状态。然后,安装一个底,将这些木版用木钉钉在一起,桶的外周身用铁丝捆绑三道:桶口一道,桶腰一道,桶底一道。
  按照市面上一些“专家”所谓的“木桶原理”:如果构造桶的这些木版,有一块比其他的短,则装水的时候,容量取决于最短的这块木版。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是啊,水是液体,在重力(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如果容器不能把它封闭地包容起来,必然流向位置相对低的地方。所以,如果木桶的某块木板比其他的短,水只能装到短木板的位置,再多,就溢出去了。
  但是,实践中,除非是傻子,正常人是不会在做桶的时候用长短不一的木头。至少,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桶。而我怀疑,发明“木桶原理”的人也没有见过!
  抛开“就事论事”的判断,从这个被传诵的“原理”的解释力看,很难让人信服。(1)效果不是由最短“木板”决定的。比如说,一个公司的100名员工中,大学学历占99%,一个是小学文化,按照“木桶原理”,公司的经营效果是否就取决于这个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显然不是。现实中,这个文化程度最低的很可能就是公司的掌舵人(老板)!又如,“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田忌的三匹马跟齐威王的三匹脚力比较差,屡赛屡败。孙膑经过观察发现,田忌的上等马比齐威王的二等马好;田忌的中等马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好。于是,后来比赛时,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同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同齐威王的二等马比,用自己的三等马同齐威王的三等马比。结果,田忌三局两胜。(2)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往往是广泛的,如投资、人力资本、技术、制度等。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说哪个因素最重要。如果一定要判断哪个是最短的“木头”,我想问,这个是怎么确定的?你怎么知道或判断其他某个因素不是“最短”的?而且,不同时期,这些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如美国,当前对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大的是劳动力,而中国却是资本。当然,我的这个论据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论据是(3):动态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发现的,经过“赫——俄”等的完善,成为经典理论之一)才是决定经济增长或企业管理绩效等的关键!“田忌赛马”吐露了一点。这里在多讨论一点。世界上没有能力完全相同的人,或者因为先天因素,或者因为后天环境,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那么,人与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交换或合作,将使双方都达到最有利状态,效率是最高的。萨缪尔森讲过一个最佳律师兼最佳打字员的例子。他的结论是,尽管这个律师的打字技术比别人都好,他还是雇一个秘书为好。这样他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效率更高的律师工作。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选择职业或工作;并不见得要用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和别人比,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在自己诸种能力中,一种具有相对优势的能力,或许就是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使自己能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
  这个原理用在管理上,非常切合。史书记载:“范文正公用士,多取气节而略细故,如孙威敏、滕达道,皆所素重。其为帅日,辟置僚幕客,多取谪籍未牵复人。或疑之,公曰: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故公所举多得士。”

  在国际贸易上,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假如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食品和衣服的成本如下:国家甲生产食品的成本为1美元,生产衣服的成本为3美元;国家乙生产食品的成本为2美元,生产衣服的成本为4美元。李嘉图的论证是,尽管国家乙生产食品和衣服的成本都比国家甲高,但它用衣服交换国家甲的食品是值得的。因为在这两个国家中,食品与衣服的相对比率是不同的。在国家甲中,l单位衣服可以换3单位的食品,而在国家乙中,l单位衣服仅可以换2单位食品。国家乙中的人即使以3美元的价格.在国家甲出售成本为4美元的衣服,但在尔后却可以1美元的价格在国家甲购买粮食,这样,l单位衣服就可以换回3单位粮食,比在国内多换回了1单位粮食。反过来,这项交易对国家甲的人也是有好处的。一百多年来,多少经济理论受到怀疑、批评和攻击,但比较优势理论却岿然不动,以至萨缪尔森说,“它是无懈可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