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0安安年龄:文化精华:汉语成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8:29

文化精华:汉语成语

 

成语(chengyu,idioms,idiom;set phrase)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即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 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成语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具有文语的性质。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一般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不过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例如,“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等。

成语的来源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许多来自历史古籍,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还有许多来自佛教,例如,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瓣心香,七手八脚,人穷智短,八面玲珑,三生有幸,三灾八难,三姑六婆,三教九流,三头六臂等。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已归入成语。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例如,“小道消息”、“非鱼非肉”、“南海泡沫”、“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