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丹受伤记录:专家会议的要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18:55
汇报
中国人才研究会关于落实“国家人才纲要”专家会议的要领
今年5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的全国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6、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6、15日中国人才研究会及时召开了“纲要”落实的会议。今天我把总会中参与制定“纲要”的领导的发言。与我们有关的部分,即纲要的24字新指针“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中,与教育最密切的 “创新机制”“高端引领” “以用为本”,概括汇报如下。
一、 关于“高端引领”人才
王通讯副会长重点讲了“高端引领五论”。他说 :高端人才在质不在量。它包括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高技能等各种各类。就国家而言,必须是层次杰出的。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吴德贵副会长重点讲了“科学发展 人才优先”等。
一、我国急缺“顶天立地”的高端人才
吴副会长说,高层次人才解决顶天问题,高技能人才解决立地问题。我国人才队伍,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顶天立地”问题。即“两高”均为高端人才。
王副会长说,高端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概念,但杰出性始终不能变。
1、“顶天”人才 的状态。
吴副会长说,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严重匮乏。据科技部介绍,我国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已过4200万人,全球第一。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全国仅1万人左右,能进入国际前沿的世界级大师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高校缺少大师,医院缺少名医。
王副会长说,如果只有一类高科技人才,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不会搞好的,事业也是难以成功的。这方面国际上已有教训。如:在美国休斯顿等地,刚开始大家都注意引进科技人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些科学家慢慢又流失了。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他们在生活中,不能离开文学艺术的滋养。在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晚年的一封信中,就表达了自己长期从事抽象的自然科学研究,缺少吟诵诗歌、聆听音乐对自己智力乃至道德的不利影响。
未来学家奈比斯特通过考察美国医院引进高科技(指大脑扫描与心脏移植)后的变化(指祈祷活动与按摩活动的增多),得出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那就是“科技高需要高情感的对应”。用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阴阳必须平衡。……任何一个地方只有各类人才和谐共存,才能健康发展。
2、立地人才,即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级职业资格以上的技能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他们与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构成企业的人才群体,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企业效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吴副会长说,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截止2007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2239万人,占技能人才的5 % 左右,发达国家高过20--40 % 。
我理解吴会长说的“顶天立地”人才主要指科学技术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3、“顶天立地”人才的基地
(1)“顶天”人才在哪里?王副会长说,他们究竟在哪里?以科技人才而论,这类人才大都有在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学习工作的经历。这样的大学全世界只有20所,美国就占了13所。因为只有这样的大学,才有国家实验室,才能接触到世界科学前沿。
我想,“顶天”人才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世界各国都有自已的“顶天”人才,他们顶着自已国家这片“天”。“顶天”人才来自两方面,一是引进,二是靠中国的大学培养。
王副会长说,引进高端人才,最忌把人看错。还忌水平平齐,切莫弄出“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闹剧。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引进了一批自己认为是高端人才的人才,英雄来路也不相同。这应该是允许的。因地制宜很重要。
育高端人才,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此,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打造“211”工程(即建设100所一流大学)。大学是人才由被教育者向社会责任承担者的最后一道阶梯,同时大学是走向社会的关键“起步”,又是对过去所有教育的总结。大学本身就具备研究使命和氛围(条件)并有宽松的条件,没有升学压力,更利于产生科研成果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社会。
基础教育很重要,如何走出应试知识培养的模式是关键。高考导向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的教育。正因为对大学教育不满,小年龄出国越来越多。那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有一流的中学,而没有一流的大学,优秀中学生会越来越多地流入外国一流的大学,中国本土永远只能靠“引进高端人才”了。如果一个国家连优秀中学生都留不住的话,它还能出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吗?所以,必须重视大学教育,即大学如何把有潜力的中学生选出来?所以,大学是育高端人才的龙头,中学是基础,小幼是前提,这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教育链……
(2)“立地”人才在哪里?他们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岗位上,一般属于第三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龙头是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它的培养途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方式,即 :企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它的根基也在基础教育(中小学)。
副会长说,我国第三产业滞后。如:2006年,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7.7%,日本占60.7%,中等收入国家占45---60 %,中国占32.2 % 。
在新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顶天立地”人才奇缺的原因
1、民族创造力开发滞后。
吴副会长说,我国民族创造力开发滞后的主要表现:
(1) 创业型人才严重短缺,创业不能带动就业。据了解发达国家平均创业者有4---5 % ,中国只有1.16 % 。有关研究显示,1人创业可带动3人就业,故需加紧培养创业型人才。
(2)我国大学生能适应外企要求的不足一成(即1/10),“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型人才偏多。
(3)诺贝尔奖至今与本土中国人无缘。自1901年实行以本,全世界共588个得主,其中美、英、德、法四国拿了435个,占73.9 %,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拿了257个,占43.7 %。
他认为,中华民族创造力开发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是长期实行应试教育的结果。二是人才应试知识培养模式至今未打破。故素质教育、能力建设、创造力开发迫在眉睫。
2、教育与社会脱节。
吴副会长说,我国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率不高,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有的人忙死、有的人闲得发疯……
一直以来,由于教育制度、教育腐败等原因,导致了本科生、硕士、博士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离高端人才还很远。与之有关的是“纲要”中的“以用为本”。沈荣华副会长说,在制定“纲要”时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论证。
对人才来说,没有用当然要失业了。所以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乃至高中教育必须本着“以用为本”的方针。而义务教育则需需“以人为本”。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潜能……
3、选人和用人制度。
会上有年轻学者重复了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提的 “四不唯”原则 :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回想几年来,社会离“四不唯”原则越来越远了,而是更四唯了……当前博士比例最高的不是大学,而是官场。几乎个个年轻领导都是博士。 “学而优则仕”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愿意作学问的人越来越少。又怎样满足大量短缺的高端科技人员呢?
在选人用人制度中,领导的话语权太重,行政干涉太多。沈荣华副会长说,现实工作中,“法”很重要,但比“法”更重要的是“红头文件”,还有比“红头文件”还重要的是领导讲话。也就是所谓的潜规则是无处不在的。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中国正在加速打造人才竞争力高地,急需位于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高层次人才。超常人才教育任重而道远,团结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