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系数 取值与强弱比:豫剧名家——张宝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00:57

豫剧名家——张宝英  

2011-12-19 21:37:40|  分类: 河南豫剧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111945713366/?followBlog

豫剧名家——张宝英

 

张宝英,女,汉族,1940年12月生,毕业于安阳豫剧院。她曾任安阳市豫剧一团副团长,安阳市豫剧团团长,全国政协七届委员,现为河南省人大五届以来的代表,中国戏曲分会理事,中国剧协会员、河南省剧协付主席,安阳市剧协主席,国家有杰出贡献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国家一级演员,安阳市模范党员,劳动模范,河南省安阳文化艺术学校名誉校长,她的名字已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

张宝英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byyssy

 

艺术生涯及荣誉

张宝英幼时曾在一私营卷烟厂做童工,1953年入长葛县豫剧团学戏,1955年考入安阳市豫剧团,1959年拜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兰田为师,悉心学习崔派艺术,同年参加省二届戏曲会演,获优秀演员奖,后去西安向秦腔演员马兰鱼学《游西湖》,1960年带此戏去上海演出获好评,1961年向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学习《宇宙锋》、1962年去北京演出《三哭殿》,着名戏剧家田汉撰文在《人民日报》,赞扬她"表现了优秀的才能"、"表演颇为生动真实"。

1965年同豫剧艺术家马金凤同演《打牌坊》饰女队长,参加中南地区现代戏会演,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省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饰演田汉改编后的《对花枪》女主角姜桂枝,获荣誉奖,年末在香港与河南合拍的豫剧艺术片《包青天》中饰秦香莲。80年同老师参加省豫剧流派会演,随后赴京演出《桃花庵》、《三哭殿》、《陈参两爬堂》等,85年12月参加省首届戏剧大赛,主演《秦香莲后传》获表演一等奖第一名,87年参加全国豫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连赛,获最佳演员奖。

张宝英老师近影,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获金奖第一名,并率团进京演出《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后传》等,还应邀去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桃花庵》。

张宝英 九尽春回杏花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h2fJlr6wCc/

张宝英 郭惠兰 盘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KWfI6000LE/

1988年率团去深圳、蛇口演出,1990年参加全国梨园杯豫剧广播大赛,获金奖第一名。1991年参加香玉杯艺术奖评选获三届香玉杯第一名。1992年参加文化部艺术局在西安举办的金三角交流演出,获优秀演员奖。1993年参加全国豫剧十大名目选技赛,获十大名旦第一名。1995年率团赴台湾九个市(县)进行了交流演出1996年随中国豫剧艺术团赴香港交流演出,荣获全省96年最受欢迎的十佳演员之一。1997年随中国河南豫剧团赴澳门参加了庆国庆演出,10月份回郑州参加了中国豫剧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均获好评。1999年上半年应邀参加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召开的50年文化艺术成就座谈会,获唱腔表演一等奖。她的唱腔浑厚深韵、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为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崔派艺术的出色继承人。她以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推动了豫剧声腔艺术的发展,出版有《张宝英演出剧目选》,电影《包青天》,电视剧《三进士》、《桃花庵》、《秦香莲后传》等。《张宝英唱腔选萃》盒式音带十几种。她曾任安阳市豫剧一团付团长,安阳市豫剧团团长,全国政协七届委员,现为河南省人大五届以来的代表,中国戏曲分会理事,中国剧协会员、河南省剧协付主席,安阳市剧协主席,国家有杰出贡献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国家一级演员,安阳市模范党员,劳动模范,河南省安阳文化艺术学校名誉校长,她的名字已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

2009年以培养豫剧本科学历学生为主的戏曲表演班在中国戏曲学院开班,豫剧表演家张宝英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豫剧《秦香莲后传》吴心平张宝英主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Q0nI8IB-3Q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SyBvQSoBUY/

艺术特点

她的唱腔浑厚深韵、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为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崔派艺术的出色继承人。她以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推动了豫剧声腔艺术的发展。

 

艺术成就

她追随崔兰田四十余年,耳濡目染,吃透了崔派艺术的风格,得其真髓,并运用自如,把崔派艺术的特色,溶化在自己的声腔、表演中,追求神似,而不是追求"象不象老师".她这样发展、创造崔派艺术,正是依照崔兰田当初对她的教诲:"跟我学戏,不要追求象不象我,要用我教你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去琢磨、去创造。我希望你将来能超过我。"在老师的支持下,宝英广泛吸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秦腔的《游西湖》、陈派的《宇宙锋》、上海越剧院的《阳告行路》,不同剧种的表演艺术对她的熏陶,不同流派、名家对她的指教,使宝英在唱、做、念、舞等各方面都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打下了厚积薄发的基础。

崔兰田与张宝英一个演员不怕没有机遇,就怕没有本事。有些条件较好的演员,不是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不拼搏、不苦斗,失去了机遇,最终昙花一现,难成大器。在张宝英四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始终贯穿着痴情不渝、勤奋苦练、谦虚好学的精神。她成功的要素之一即能及时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优势。

戏曲艺术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时代的新气息,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我们犹如在进行一场接力赛,接过了前人的接力棒后,应奋勇往前跑,不能停在那里不动,更不能往回跑。俄国文学家列。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豫剧电影《包青天》全本(张宝英吴心平)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vKRCiUNSao/

八十年代初,张宝英开始按照新的审美标准审视自己的唱腔、表演,注重使传统的演唱在新时代里更加富有魅力,以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她在电影和舞台剧《包青天》中的成功,使这出崔派名剧成为近十几年来她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最受欢迎的看家戏,被誉为"河南秦香莲".有人说张宝英演来演去还是她老师演了一辈子的《秦香莲》,没什么新鲜玩艺。我却认为:戏迷们常说"常香玉的花木兰,崔兰田的秦香莲",可见崔兰田把这出戏演活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五十年代以后,崔兰田便很少演这出戏,即使演,也只是演"杀庙"之后的《铡美案》,现在张宝英演出的《秦香莲》,是在赵藉身、杨兰春、王基笑、崔兰田四位戏曲艺术家指导帮助下,重新创作的同一故事,并非同一作品的《包青天》,张宝英将这一艺术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具光彩,并集中体现出她个人的艺术风格。

演员成名与否,能否称得起名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看她是否拥有一批戏迷。戏迷者,不只看一个人的戏,他们熟识百家。他能迷上你,你就必须得有磁石一般的魅力。在1980年的全省豫剧流派汇演中,张宝英已经拥有了一批迷她的观众群。这些人从口称"看崔兰田的戏"发展到"看张宝英的戏",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意象的转换。它说明,张宝英的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中,在戏曲界同行的舆论中,人们公认她:不愧为崔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是继崔兰田之后豫剧界又一位擅演悲剧的"大青衣"。

豫剧《卖苗郎》张宝英主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My2GDju7S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mCPAhuvR3g/

继电影《包青天》之后,张宝英与剧作家、导演艺术家杨兰春、戏曲音乐家王基笑再次合作,整理排演了崔派四大悲剧之一的《卖苗郎》。从剧本、唱腔、表导演,他们都进行了新的创造,使这出多年不演的名剧,闪耀出新的光彩。宝英根据自己的唱腔特点,在保持崔派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姊妹剧种的营养,创造出的新腔既有崔派神韵,又有时代气息。该剧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深圳、北京等地演出后,风靡一时,被各地、市戏校视为青衣戏的教学典范。在北京演出时,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的专家们评价说:"她的演唱有新意又不落俗套,即是纯豫剧,又有新的发升。从中能给人以感染和启迪"."她发挥了我们民族戏曲的乡土特色,有中国气派".《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评价道:"张宝英通过她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推动了豫剧声腔艺术的发展"。

一件艺术精品的创造,倾注着艺术家的艰辛劳动。这种劳动非同一般,它集中表现在艺术家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上。而欲精雕细琢,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这就要求艺术家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功力,有时往往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否定自己,而否定自己则需要更大勇气。不少画家为使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不惜将自己精心绘制的作品毅然付之一炬,然后依照新的构思重新绘制新作。历代表演艺术家为了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完美动人,将自己演出多年颇受欢迎的代表作(唱腔、表演)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重排者不乏其人。

豫剧《贞观家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alCWUMk_9E/

《秦香莲后传》是张宝英一九八五年新排并获得成功的一出代表剧。这出戏没有随着第一届戏剧大赛的结束而在舞台上销声匿迹,虽然它没有被评为金牌、银牌和铜牌,但它的确是观众喜闻乐见,年年上座率较高的剧目。这出戏的成功,显示了张宝英敢于否定自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艺术追求。更加成熟的艺术才华。她在《后传》中的表演是在"前传"的基础上又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高于"前传"的秦香莲,总归一点,她的成功在于对角色吃得深透,敢于大破大立,她对这一人物的基调掌握得准确,表现得鲜明,为了表现沧桑岁月在香莲身上的印痕,她在青衣身段中,激动时揉进了老旦步法。实际上这也是十八年的烙印,这和那"养尊贵乐处优无挂无牵"的御皇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值得称赞的创造。这是对崔派艺术的发展,也是对豫剧的创新。

张宝英的舞台艺术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孤立地炫弄表演技巧,而是把它作为手段,用来很好地塑造角色,既有行当又有人物。她很注意做工表情是否与剧中人物的身份、个性符合,如果在剧中有某些表演不能适合人物需要,虽然十分好看,她会果断地对原有的表演加以修改,不段地否定自己,有所扬弃,才有所发展。

"生戏要演得熟,熟戏要演得生".就是说,演员要防止熟极而油。生戏要演得熟,有经验的演员比较容易做到,熟戏要演得生,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宝英近几年演出的新剧目的不多,差不多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熟戏。即使是最熟的戏,她从不马虎懈怠,都能象初次演一样认真,而且不断有新的体会,丰富戏的内涵,使观众看了,每次都有新鲜感。这主要是她能够真正地深入角色,掌握剧情的变化,使表演恰当地体现了人物,因而才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豫剧《八珍汤》张宝英主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Vwq-ceqWEY/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rrSTHpnvrw/

音乐唱腔是戏曲刻划人物的主要手段。唱腔优美感人就是唱出了味儿唱出了情,唱情出味儿的手法就是咬字、行腔、润腔的技巧。宝英唱念,咬字清晰,行腔润腔讲究,阴阳顿挫分明,真假声结合自然,高低音运用自如,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桃花庵、盘姑》中的"滚白"唱腔最能显示崔派演唱艺术功力。"我的张才夫啊,你的灵魂听"一句长达一分钟的大甩腔,细如毫发,宛若游丝、若系若离、如泣如诉,这段"滚白"四句唱腔,全用"吟板"咏唱,用鼻音拖了六、七拍,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甩出一个婉转、迂回的长腔,最后以强烈的音乐烘托出撕心裂肺的悲切气氛,形象地表达出女主人公的极度悲哀的感情,令人听来动情、惊叹,赞不绝口,这是崔派独有的声腔特点。这段唱腔音域从低到高跳跃十八度,张宝英唱得感情充沛,自然适度。音高不炸,音低不压,偷气、换气,一气呵成,真假声运用自如,毫无痕迹。若没有高深的艺术造诣是做不到的,称得起是绝响妙音。崔兰田创造的这一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特低音"咏唱,一向被后学者视为望尘莫及的绝技,而张宝英不仅学得惟妙惟肖,而且根据自己的声腔特点有所发挥,有所创造。

张宝英《洪湖赤卫队》选段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iLzbiYGL4M/

她的表演如春波细纹层次井然,以自然大方取胜,不刻意求工,也不故炫新奇,简朴之处就象齐白石的画一样,不走偏峰,不用险笔,也不媚俗,貌似平常,却引人如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卖苗郎》剧照张宝英在舞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在城乡拥有自己的观众群,在中原大地、在台湾、在香港和澳门均拥有众多的"张迷".《包青天》、《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后传》、《寻儿记》等一系列代表剧目,充分显示着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艺术风采。在豫剧界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员效法的楷模。她的徒弟活跃在中原大地,活跃在秦淮河畔和天山脚下,也活跃在宝岛台湾。从历届青年演员大赛到《梨园春》戏迷擂台赛,从专业演员到业余戏迷,以张宝英为样板,学她的戏,仿她的腔,后继者众多。今天的崔派艺术已经是以张宝英为主体,以她的声腔艺术为内涵,以她的传承为载体,在群众中享有极大的叫座能力。张宝英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金奖第一名,就形象地说明了她在当代豫剧发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豫剧老电影《八珍汤》(又名:寻儿记)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z39nQq9C8Y/

继承催派艺术的著名豫剧大师张宝英

http://www.kjw.cc/2009/0914/1350.html

 

催派艺术的著名豫剧大师张宝英

 

张宝英(图)《秦香莲》剧照

豫剧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旧有“十八兰”之谓,后有“五大名旦”之称。而今,老一代诸家多已辍演,后起者众多,卓然成家者寥寥,屈指算来,安阳市豫剧团著名演员张宝英当数其中之佼佼者。她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崔兰田,三十多年来,她广采博取,融会贯通,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方面,展示出非凡的才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张宝英祖籍河南长葛县,她自幼酷爱戏曲,七、八岁时,就是个小戏迷。由于家境贫寒,十一岁便在长葛县一家私人手工卷烟厂当了童工。在烟厂里,她是工会演出活报剧、秧歌舞的积极分子,她扮演的《高小林回家》中的高小林,受到了厂里姐妹们的欢迎。后来烟厂倒闭,一心想当演员的小宝英,在工会主席的介绍下,参加了长葛县豫剧团。

豫剧《桃花庵》张宝英萧庆林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tVADalkm8Q/

张宝英喜爱豫剧,尤其喜爱崔兰田演出的悲剧。每当她在广播里听到崔兰田演唱的《三上轿》《秦香莲》,心里便暗暗盘算,如果自己能到崔兰田身边学戏,将来也当个受观众欢迎的名演员该有多好哇。1955年春天,她的愿望实现了,她考入了崔兰田领导的安阳市人民豫剧团学生队。二年后实习演出,她主演了《白莲花》、《大战十一国》、《白蛇传》、《穆桂英下山》等戏。1958年,学生队排演现代戏《朝阳沟》,她凭着一股钻劲,起早贪黑地苦炼,终于令人满意地完成了银环这一唱做并重的角色创造,受到了崔兰田的赏识。于是,把她调到大班扮演银环,崔兰田扮演栓保娘。这是她第一次与崔兰田同台演出。独具慧眼的崔兰田十分喜欢这位不爱说话、一天到晚都穿着练功衣、走路靠着墙跟的农村姑娘,1959年正式收她为徒弟。从此,张宝英踏上了摘取崔派艺术桂冠的第一阶。这一年春天,她第一次跟随老师赴京献艺,在崔兰田主演的《陈三两爬堂》前加演《游龟山*投衙》。“扎跪在二堂上泪流满面”一曲崔派韵味的[豫西慢板],征服了长安大戏院的戏曲观众。一位崔派艺术的新人在首都舞台上脱颖而出。崔兰田对宝英要求很严,期望很大。她常教导宝英:“你要超过我。”宝英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她踏踏实实地学习崔派艺术,同时大量吸收其他流派的艺术营养。她认为豫剧在身段表演上比较粗糙、简单,需要向其他姐妹剧种学习、借鉴。于是,在老师的支持下,她向以表演著称的秦腔名家马蓝鱼学习了《游西湖》;跟“豫剧皇后”陈秦真学习了《宇宙锋》。在唱、念、做、打方面,奠定了扎实、雄厚的艺术功底。

张宝英经典唱腔集锦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mFuSamMr0U/

1960年,是张宝英在艺术上奋飞的一年。她在上海演出《红梅记》大获好评。在郑州主演《洪湖赤卫队》(宝英饰韩英、崔兰田饰韩母),连续二十二天满场,声蜚中原。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张宝英连续在《红色的种子》、《南海长城》、《红珊瑚》、《白鹭》、《四川白毛女》、《冬去春来》、《李双双》、《芦荡火种》、《杏花营》、《山乡风云》、《社长的女儿》等现代戏和《刘三姐》、《陈三两爬堂》、《香囊记》、《三哭殿》、《桃花庵》、《游龟山》、《铡美案》等古装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大量的艺术实践,使这位青年演员在豫剧舞台上茁壮成长,越来越引人注目。1962年,张宝英在北京主演《香囊记》、《三哭殿》,并与老师合演《桃花庵》,博得了首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著名戏剧家田汉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赞她“表现了优秀的才能”,“表演颇为生动真实”。1965年张宝英与马金凤同台演出《打牌坊》,参加了中南五省现代戏会演,跻身于豫剧优秀青年演员的行列。

正当张宝英潜心钻研技艺,对未来充满希望时,灾难不期降临了。她被扣上“修正主义的苗子”、“反动权威的学生”、“走资派的老婆”三顶大帽子。她不能演唱自己酷爱的崔派艺术声腔,在冰冷的道路上,她把对未来的憧憬埋藏在心底。

一声惊雷唤醒了沉睡了十年的九州大地。已近不惑之年的张宝英焕发了新的艺术青春。1979年冬,河南演出公司与香港金马影业公司合拍电影艺术片《包青天》,在九名预选者中,张宝英被选定扮演秦香莲。这部影片在国内和香港、东南亚等地放映后,风靡海内外。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表扬她:“为豫剧在国内外增添了光彩”。

豫剧《八珍汤·寻儿记》张宝英、张晓霞、刘海燕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mQu5y6mfFQ/

在中国戏曲上,曾经有许多名家都以自己的风格出色地创造了秦香莲的艺术形象。早在五十年代,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就先后把《秦香莲》、《铡美案》搬上了银幕。八十年代初,张宝英继他们之后又一次在电影《包青天》中把秦香莲的艺术形象呈献给观众。秦香莲这一艺术形象在群众中妇孺皆知,张宝英善于揣摩人物,善于通过优美、传神的动作,如泣如诉的唱腔,把人物的情态、人物的精神面貌准确地体现出来。观众看她的演出非但不因为情节和人物熟悉而感到厌倦,相反地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过去,人们提到崔兰田便不由自主地学她在“抱琵琶”中演唱的“接过来这杯茶两眼泪如麻”。如今,张宝英的一曲[琵琶词]仍然使对此剧熟如家珍的广大观众凄然下泪,激动不已。还有那个“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的唱段,既有崔兰田的演唱韵味,又有张宝英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犹如人们看过新凤霞主唱的《刘巧儿》之后,亲昵地称新凤霞为“刘巧儿”一样,人们看过张宝英在《包青天》中饰演的秦香莲之后,满意地称她为“河南秦香莲”。

豫剧《徐九经升官记》张宝英、崔少奎主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CBAB25P_0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t-DdmfRGtk/

1980年,河南省豫剧流派汇演在郑州举行。这是豫剧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豫剧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州舞台上展览演出各派最拿手的代表剧目。郑州四家剧院同时演出十个流派的八台好戏,不同风格的优秀剧目竞芳斗妍,各显风采。张宝英在老师演出三场后,独挡一面,上阵主演《桃花庵》,与另外九派的优秀剧目形成“擂台“。《河南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将张宝英的名字与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阎(立品)等诸位前辈并列刊登在戏剧广告栏内。她犹如艺术桂冠上的明珠,令人瞩目。她那含蓄、典雅、大方的表演特色和真假声运用自如,高音不炸、低音不压的发声方法征服了广大观众,人们公认她不愧为“崔派艺术杰出的继承人”。

如何使传统唱腔的演唱,在新的时代里更加富有魅力,这是张宝英在《卖苗郎》中刻意追求的一个创新目标。1983年,她在崔兰田的指导下,继电影《包青天》之后,又一次与著名剧作家、导演艺术家杨兰春,戏曲音乐家王基笑合作,整理排演了崔派四大悲剧之一的《卖苗郎》。使这出多年不演的名剧,闪耀出新的光彩。在“一碗泪换来了一碗饭,为的是老公爹长寿百年”、“樵楼上三更鼓夜深人静”等诸多精彩的唱段中,张宝英根据自己的声腔特点,在保持崔派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姐妹剧种的营养,创造出的新腔既有崔派神韵,又有时代气息。因此评论界说她的表演“广气”,唱腔脱俗,艺术造诣很不一般。

豫剧《下河东》选场张宝英崔少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g246vXcOfQ/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_Fvj8hR-oc/

《秦香莲后传》比较突出地显示了张宝英追求生活化的表演,把传统的表演程式与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有机地溶化在一起的特点。《秦香莲后传》的故事发生在“铡美”十八年之后。张宝英根据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在青衣应工的基础上,吸收老旦的表演程式,借鉴话剧舞台的表现手法,以丰富的表演语汇,成功地塑造了又一个秦香莲的艺术形象。她塑造人物不是只抓住一个概念,根据台词的表面意义去寻求动作和表情,而是注重在一招一式中体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在刻画人物中显示自己技巧上的特点。如在第三场“哭庙”中,秦香莲发现当年韩琪殉难的土地庙就是眼前的韩琪庙,压抑在心底的痛苦和愤恨,犹如咆哮的江河,猛然冲决了阐门:“进韩庙我心中浪起千层”,伴着悲壮、激昂的音乐旋律,随着“浪起”二字的甩腔,三个三百六十度的旋转舞姿,把秦香莲此刻的一腔激情宣泄无遗。接唱到“千层”二字,在一个更加高昂、激越的大甩腔中,一双水袖“哗”的一声疯似地向两侧飞舞。接着,在三声大锣的强音伴奏下,香莲手拉冬妹向恩人韩琪的塑像连续三个大幅度的跪拜,然后跪倒在供桌前。这时,台上台下一片寂静,仿佛都沉浸在悲哀之中。这种注重抒发人物内心感情,超脱单一行当的表演,表明了张宝英创造角色的艺术功力又有了亲的升华。

豫剧《山里的汉子》连续剧18集全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3783325/

张宝英精通崔派艺术的演唱技巧,对其他流派艺术的风格、特点也颇为熟悉。她每到一地都主动向当地的名老艺人、音乐界的名家、学者请教。她会唱地道的秦腔,演过京剧《沙家浜》,唱过歌剧“洪湖水浪打浪”。她注重学习戏剧音乐理论和文学名著。她取百家之长,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是用以丰富、补充、营养自己,为我所用。她师承崔兰田,但不单纯地模仿老师。她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新的审美观念,自然地运用崔派艺术的神韵和其他艺术样式的长处,展现出一种既与传统有联系,又超出传统的艺术美。张宝英十分欣赏这样一句名言:“在我奔跑的时候,我从不回头看我越过的跨栏和踢倒的跨栏,我的眼睛始终盯着前方。”她继河南省第一届戏剧大赛荣获表演一等奖之后,今年元月,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的邀请,在西安举行了个人专场演出。4月,又在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赛中以得票数最多居一等奖第一名。可是,她的眼睛仍然盯着前方,她一手抓新剧目的创作,一手抓青年演员的培养。她率领着以青年演员为主的安阳市豫剧团正活跃于中州剧坛。

豫剧电影连本戏《情系青要山》5集全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3142952/

非常有戏倾心推荐唐小宝说戏:我比较欣赏的豫剧中年男性名家演唱的唱段 2011.12.04 唐小宝说戏:我比较欣赏的豫剧中年男性名家演唱的唱段豫剧《逼上梁山》 2011.12.18 豫剧《逼上梁山》豫剧《秦香莲后传》 2011.12.18 豫剧《秦香莲后传》豫剧名家——刘忠河 2011.10.12 豫剧名家——刘忠河豫剧名家——田敏 2011.10.18 豫剧名家——田敏豫剧名家——唐喜成 2011.10.12 豫剧名家——唐喜成豫剧名家——王素君 2011.09.02 豫剧名家——王素君豫剧《寻儿记》 2011.12.12 豫剧《寻儿记》豫剧六大名旦及当代旦角名家名段荟萃590段 2011.04.16 豫剧六大名旦及当代旦角名家名段荟萃590段豫剧现代戏第一小生王善朴 2011.12.04 豫剧现代戏第一小生王善朴豫剧名家名段MP3音频235段迅雷下载 2011.07.18 豫剧名家名段MP3音频235段迅雷下载豫剧《三拂袖》 2011.11.22 豫剧《三拂袖》豫剧《八贤王说媒》 2011.11.19 豫剧《八贤王说媒》豫剧《火烧纪信》 2011.11.18 豫剧《火烧纪信》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