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定制的西服好:高考小说阅读入门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21:58

                             小说阅读入门指导

                                                                                     ——东华高中 陆 波(原创)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的长短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按照作品题材性质分:历史小说、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科学小说等等;
依照作品的语言特点: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
按照体制结构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等等;
按表现手法及小说的形态分:情节小说、性格小说、心态小说、意识流小说等等。

三、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

四、阅读鉴赏小说的一般步骤
(一)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见闻。
3、情节安排及作用 。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4、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分析人物形象
1、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
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概括介绍,具体描绘;
②正面描写: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③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④实写和虚写等。 
2、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②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③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a抓肖像;b抓语言;c抓动作(所做的事);d抓神情;e抓心理;f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3、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就是描写人物活动的空间、时间、地理、气候、景物及其他自然条件。
社会环境描写:就是描写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生活状态、人物活动、风土人情、传统习惯和社会关系。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待背景(人物活动的场景);②渲染气氛;③表现人物性格;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深化文章主旨。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②交代人物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渲染气氛  ⑥推动情节的发展。⑦衬托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为情节作铺垫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突出小说主题  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挖掘作品的主题。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3、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领会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
领会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寻找、挑选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这些一般是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具体表现为:①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②含烘托主题的句子;③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这些句子可在以下地方找:①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②到文章的结尾处去找;③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
(2)理解体会它们的含义,挖掘它们在精彩语言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对主题的表达作用。关键是要把握好小说的主题,把握好时代背景,把握好人物的性格,把握好情节的贯通。

(六)探究写作技巧。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
④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附录】
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
2、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分为正衬、反衬两种。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其作用是: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和烘托。渲染,在文章中作者常用环境描写或抒发感情,来营造渲染一种气氛,给人形象的感受,并使人在具体的氛围中迅速进入作者所抒写的特定情境中去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经典回放】

(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汗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滩走去。她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留下海里。深夜是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贬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放着钞票不捡才是傻子。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娄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

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

【答案】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评价鉴赏)。

【解析】解答这道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主人公出场作铺垫,烘托主人公形象,深化主旨等。那么在这道题中,首尾两处都结合着大海不同时间段的表现来写,其中又有主人公计划前的打算、计划实施中的坚持再到计划实施后的各人物的反应,这些景物描写与人物事件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我们结合原理进行作答,则水到渠成了。

17.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案】①勤劳能干;②对家庭有责任感;③对孩子关心、爱护。

【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18. 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4分)

【答案】①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如爸爸不许海龙学捕尖头鱼,妈妈为爸爸出海担心,妹妹给爸爸捶背,爸爸妈妈寻找海龙,妈妈安慰妹妹。

②海龙对家庭困境的体察。如爸爸生病不能继续下海捕鱼,爸爸治病欠下债务,家里没钱过年,一家人粗劣的晚饭。

③自身顽强的意志及平时的磨练。如海龙下海捕鱼,在冰冷海水里没有返回、退缩;海龙平时不惧寒冷,严寒的天气也下海洗澡、潜水;

④父亲的榜样力量对海龙的影响。如海龙几次要跟爸爸下海,自己捕鱼之前模仿爸爸让身体变热,捕鱼时想到“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解析】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必须将要点全部找到,而不是浅尝辄止即可。这就需要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将文本充分领悟,才能居高临下将答题要点一网打尽。结合全文是我们在做题时永远不能忽视的一个提示语,本题问的是哪些原因使海龙坚持了下来,那么答案要点我们应该去“捕鱼”过程的那些段落去找,这样海龙每一次在困难之下的心理描写就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目标,然后将它们综合归纳一下,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文本阅读】

                                                 一、化   妆

                                        ——秦俑
   上大学那会儿,女生都爱扎堆儿,你三个一群,我五个一伙,一块儿上食堂吃饭,一块儿到图书馆晚自习,甚至闹起别扭来,也是拉帮结派的。
   315是新组合的宿舍,一共六位姐妹。新学期刚开始,就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五个人,吴莎莎、谭芳、曾丽、刘思琦,还有我;另一派,就只有陆小璐一个人了。
   其实陆小璐长得很漂亮,她站到人堆里头,一眼看去,很容易就能找出来。用时新的说法,陆小璐有着一张“明星脸”。这也就算了,偏偏她还特别臭美,每天都化妆,一大早就起来试穿衣服,弄得自己跟赶演出似的,衬得宿舍里其他姐妹都像“灰姑娘”一样。加上陆小璐很少主动与人说话,一到周末总有人开车来接,慢慢地,与大家便有了距离。
   可是有一段,陆小璐突然变得无精打采起来,虽然天天还是一大早就起来化妆,试穿漂亮衣服,但她的精神明显没有过去好。睡在下铺的吴莎莎告诉我们,她经常半夜还听到陆小璐在上铺翻来覆去的。
   我们都想,可能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吧。果然,从周一开始,陆小璐就没有回宿舍。刚开始几天,谭芳和曾丽还说些不着边际的风凉话,可时间一长,我们都开始担心起来。刘思琦是寝室长,想给陆小璐打手机,一问,才发现我们五个人都没有记她号码。第二天,有人开车过来拿陆小璐的铺盖衣物,大家都担心地问怎么回事。来人说,小璐特意叮嘱我转告大家,她要请假半年。
   请假半年?我们都挺疑惑的,但这种事也不好细问。还是曾丽机灵,周一的时候,她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你们不知道吗?陆小璐请假做手术啊。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难过。虽然大家都不喜欢陆小璐,可她也不是什么坏人啊。刘思琦几个便四处打探她的消息,原来事情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陆小璐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一直不敢做手术,最近检查,发现不能再拖了。按照医生的建议,她将要接受四次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每一次都有很大的风险。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宿舍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还是刘思琦拿的主意,大家一块儿去医院看望陆小璐。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们的心都慌慌的。在白色的病房里,我们见到了陆小璐,她正认真地对着一面镜子描眼线,打腮红,涂唇彩。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临危病人的迹象。忙完了,她返过头来,一眼就看到了我们几个,脸上闪过一丝惊喜。接着她连忙将头背过去,说,你们来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过了一会儿,又缓缓地回过头来,说,其实很久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了,没什么啦,瞒大家那么紧,是不想让更多的人为我担心。
   姐妹几个都不知说什么好。陆小璐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有说有笑地告诉我们,下午是第一次手术,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上午都在给自己化妆,我参加过别人的追悼会,殡仪馆的人化妆很差劲的,我可不想死那么难看……
   等了好几个小时,我们的脑袋里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互相对视的勇气都没有了。终于,陆小璐被人从手术室推了出来。手术很顺利,她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仿佛睡熟了一般。一圈人将她送回病房,315的几位姐妹一块儿回家,一路上我们都沉默不语。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地去过医院几回,也陆陆续续地听到她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大家都为她感到开心,这个陆小璐啊,真不是一般人,每次上手术台前,她都要给自己化妆,每次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就好像她要去的地方不是手术室,而是准备去赴一场晚宴。
   但最后还是没能如愿。第四次手术前几天,陆小璐突发高烧,接着昏迷了几天,就再没有醒来。事情来得太突然,当我们接到通知赶到殡仪馆时,一个肥胖的女人正在给陆小璐化妆。
   我们看着安安静静地躺着的陆小璐,她瘦了,脸上的颧骨明显地突了出来。那个胖女人正在给陆小璐描眉毛,她看起来一点也不用心,将一条眉毛画得弯弯曲曲的。我们都无声地哭了,平时最讨厌看陆小璐化妆的吴莎莎,突然很激动地冲上去,一把就夺过了那个胖女人手中的眉笔。胖女人露出一脸的不解。吴莎莎大声叫道,你怎么可以把她的眉毛画得这么难看!
   胖女人很诚恳地说,不要难过,人死不能复生。吴莎莎哭着将眉笔丢到地上,说,她很漂亮的,求求你,你不可以把她的妆化得这么难看的!……
第二天是追悼会。陆小璐的亲属怕我们再次“激动”,就没让我们参加。那天是星期六,天阴沉沉的,我们315的五个姐妹静静地守在宿舍里,不知是谁先开始的,我们都含着泪、对着镜子开始化妆。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一个叫做陆小璐的美丽女孩儿送行。

19.有人评论这篇小说时曾这样说过“这篇小说,在故事情节的线索安排上,可以说是巧妙的,与鲁迅的小说《药》一样,明暗交替,推动情节的发展。”你觉得本文明暗两条线索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0.作品以《化妆》为题,在作品中又反复的提到化妆有何用意?

21.结合原文分析一下作者塑造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22.读完这部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19.(1)作者有意、无意地设置了两条故事情节线索,一条是从“我”的眼睛和心灵去感悟陆小璐的“化妆故事”,而另一条则是陆小璐本身因先天性心脏病来带来的“悲剧美的故事”。还因为这个“第一人称”“我”的叙述,第一条情节线索的故事是明写的,第二条情节线索是暗写的。(2)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的故事一碰撞在一起,就很容易形成小小说文体很有特别要求的“故事悬念”,而一旦解开故事悬念,读者竟会发现:明线与暗线的各自故事主人公纯粹是误会了,误会或迷底一解开,作品里意外结局就形成了。

21.《化妆》实际上给我们讲了一个“美的毁灭”的故事。我们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认识、理解、叹息故事的主人公陆小璐经过了一个有反有正的过程。陆小璐是个很特别的、很有个性的同时也是一个很热爱生活、要用自己的意志抗击生活灾难的女大学生。陆小璐知道自己的病情,她实际上是故意用不合群的方式来不让大家为她担心。这是一个能愿意牺牲自己而为大家着想的美德,她之所以能感动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太需要这样的美德和这样的好人了。陆小璐爱美、爱化妆,特别是在有着巨大风险的手术前更精心化妆,这个表层的动作性核心细节实际上透露了陆小璐的一种用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人性本能力量来抗击生活灾难和生活挫折。
22.我们每个同学、每个普通人在生活不会永远处于顺境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陆小璐这样的悲剧,然而,我们还是需要一种运用人性爱美、爱生活的本性去与生活挫折、生活灾难去搏斗。“美的毁灭”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善”永远是我们生活向上的动力。 (抓住其他的地方去写,言之成理也可,但不能得满分)

 

 

 

 

 

二。当玫瑰花开的时候

                                           ——[智利]·普拉多


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也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花园里的花全部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鲜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的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 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
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持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放荡的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100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远的调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12、作者在开头三节叙述了人们对老园丁的妒忌与讨厌,其用意是什么?(3分)
13、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老园丁为什么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呢?请概述原因。(4分)
14、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园丁的爱情经历?园丁的感情生活为什么没有圆满的结局?(4分)
15、请从修辞与表达作用两方面对画线语句进行赏析(4分)
16、这篇哲理小说刻意探讨了一种人生命题,也即如何去爱的态度和方法问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

123分,表现人们对老园丁的不理解 (1分);为下文表现老园丁独特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境界作铺垫(2分)
134分,老园丁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短暂的2分)
在他没有弄清长到何时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的时候,他不会去采折玫瑰(2分)
14、由物及人(以物喻人),揭示小说哲理(2)
老园丁的感情生活没有圆满的结局是因为那些女人都只是看中了他的局部,却没有看上他的全部,因而他们的爱是不完整的。(2分)
154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采折玫瑰就如同将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一样,会断送玫瑰的生命与美丽这一道理(2分)
运用反问,加强比喻说理的语气和力度(2分)
165分,略,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3分,表达流畅1分。(主要集中在爱要完整)

w.三三【

w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2.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3.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3分)

                                                                             

14.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3分)

                                                                             

                                                                              

15.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4分)

                                                                             

                                                                              

16.《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你持怎样的观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12.技巧:①衬托(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③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

    作用:①烘托欢快、愉悦气氛。②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③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心情。(技巧与作用各写出两点发即可得满分。)

13.暴风雨表面上是形容她的哭势,非常强烈、迅猛,深层是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地来得猛去得快,是对下文人物心理转变的暗示。

14.布兰特雷·马拉德对妻子“一向含情脉脉”关心、爱护她,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专制、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他代表了男权社会的规范。

15.这里的门与窗,具有象征意义。“门”折射出女主人翁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内门外两重天;而“窗”反映了女主人翁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美好心境。“门”和“窗”,在结构上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16.可以指责也可以赞赏,两种观点均可。指责的可从道德层面考虑,赞赏的可从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主题角度考虑。观点明确给1分,言之成理给3分,表达简明流畅给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雅盗

      ——余新锋

 

满目芦花,天高地阔。乘舟在清粼粼的古河道中,士子李涉油然而生诗情。

这是中华历史上一个美丽的秋天,年轻的江南才俊李涉由扬州赴长安赶考。

船到途中遇到大风,李涉刚让船家把船泊在江边,便见一条小船飞也似的向他这边靠近,船上十来个人正大声吆喝:“留下买路钱!”

李涉打个寒噤:“我命休矣!”连忙道:“我一介书生,并无金银财宝,大王莫伤我们性命!”

为首的虬髯汉子笑道:“我何曾要你性命?借几两银子度日罢了。”

李涉道:“小生李涉,是进京赶考的扬州士子,身上只带些许盘缠,大王若要,拿去便是了。”

“李涉?”那虬髯汉子道,“莫不是那善咏梅花,人称‘李梅花’的扬州才子李涉?”

李涉慌忙道:“小生正是李涉……李梅花。”

那汉子喜道:“早闻先生诗名!我也是爱诗之人,只因官税繁重,官府盘剥,无奈做了强人……先生既是当今诗坛才俊,请题一诗,权且当作买路钱吧。”

李涉大喜:“只要不伤我们性命,随便怎样都行。”

虬髯汉子道:“只请先生题诗!”

李涉喏喏。当下遥望天边,便口占一诗:“两年为客悲秋凉,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好诗!”虬髯汉子复诵三遍,叹道,“明日便是重阳,我该回去与老父一起插茱萸了!多谢赠诗,就此别过!”说罢掉棹而去。

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不禁魂飞魄散。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定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李涉正不知如何作答,只听他一声唿哨,船在江中飞也似的去远了……

李涉入京后,抖擞精神,果然高中进士。十多年苦心经营,宦海沉浮,终于官至司刑少卿。也就在那一年,衣锦还乡的李涉又经水路回扬州省亲。

船经济水,在一条三汊水道,忽听一声唿哨,四周钻出数条小船,一条虬髯汉子喝道:“留下买路钱来!”

李涉定睛一看,喝道:“休要胡来!还认得本官吗?”

那汉子定睛瞧了半天:“莫非是扬州李涉……李梅花?”

李涉拈须而答:“本官正是司刑少卿李涉。”

虬髯汉子高声说道:“李先生果然高中,仕途得意!不知先生都为天下苍生黎民做了哪些事?”

李涉张张嘴,不知如何作答。

虬髯汉子笑道:“既然跟大人如此有缘,此番还是请大人题诗一首做买路钱,如何?”

“大胆!”李涉怒道,复一想,又强笑道,“草莽之徒也配谈诗!”吩咐随从:“把昨日写好的一诗拿出来!”

几个随从依言抽出箱子里一条白绢,只见上面写道:“及第全用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船头渐入扬州廊,为报时人洗眼看!”

虬髯汉子道:“李大人可否把此诗送给小人?”

李涉说:“既如此,送与你吧!”

那虬髯汉子接过诗绢,突然往江中一丢!

李涉大愕间,那汉子道:“扬州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的粗俗之徒,全然没了梅花的气度。他的诗嘛,当然也只配投到江中付与秋水了!李大人,小人不才,也送你一首诗做回扬州的盘缠吧!”

在一帮水寇的哈哈大笑声中,虬髯汉子高声道:“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吟罢,虬髯汉子唱起了橹歌号子,船似飞矢,在芦苇中转眼就没了踪影……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虬髯汉子人在江湖,却能心忧天下苍生黎民;李涉居庙堂之高,却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从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B.上京赶考的李涉初次遇上虬髯汉子的慌忙与第二次遇上虬髯汉子时拈须而答,可以看出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让李涉变得成熟与镇定。

C.本文最后一段写虬髯汉子将李涉的诗绢往江中一丢,然后哈哈大笑,边歌边橹,消失在芦苇之中,既是表现虬髯汉子对李涉的讽刺,也是对自己把希望寄托于李涉这类人身上的否定。

D.本文两次写到李涉写诗,既在情节上做了呼应,又表现了人物思想上的变化,说明李涉诗艺高超,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E.本文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既交代故事的背景,也烘托了虬髯汉子“雅盗”的形象。

13.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不禁魂飞魄散!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定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请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4.根据文本,结合时代、生活,探究李涉由“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的粗俗之徒”的原因。(6分)  

答:                                                                      

参考答案:12.B.D.(B.“李涉变得成熟与镇定”说法不当,李涉是变得抖威风的粗俗之徒;D.第二次不能说明他诗歌水平高超,而且“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说法不对,并没有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3.在情节上起伏跌宕,张驰有度(1分),又为下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1分);在内容上,与下文李涉高中进士,居庙堂之高,却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进行对比;(1分)既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又刻画了人物形象(1分)。

14.李涉由李梅花变成了粗俗之徒的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黑暗,封建社会的学子考取功名就是为了光耀门楣,衣锦还乡,生活在这样时代的李涉不能幸免; (2)官场这个大环境,李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宦海沉浮”,在官宦生活中,仅有的才华也消失殆尽;(3)生活而言,李涉由一个并不富裕的学子,金榜题名,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4)李涉高中之后,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从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来探究,回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