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小白 颜思诗扒皮: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文博杂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1:48
黄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6月03日   第 15 版)
人们或许觉得,文物是没有生命的,其实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反映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科技等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好文物,充分发掘它们的信息,将“死”文物变活,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已达3020座,但其数量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民众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博物馆要提升质量,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就要对现有馆藏文物做出新的思考,充分发掘它们的内涵,利用有限的文物资源做出新文章。
充分发掘馆藏文物的内涵,是博物馆展览趋势变化的需要。博物馆的陈展并非一成不变,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随着社会历史变迁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最开始的博物馆就是将库房开放给大众参观,展品无序、没有说明、展品密度高等,总之很少考虑到广大观众的需求与口味,观众看到的也是不会说话的“死”文物。随着博物馆公众化程度的提高,博物馆的陈展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单调的实物为主体的陈展变为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信息型陈展。博物馆陈展的变化趋势就是:从物到事,从物型陈展到信息定位型主题陈展。博物馆文物由死变活,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才能将文物的事讲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利用好文物,充分发掘其内涵,还是保护好馆藏文物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博物馆非常重视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但在保护观念上,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只要文物库房环境好,文物安全性高就算保护好了。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很多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琴和“来凰”琴两把珍贵古琴,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就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因而就不至于散架。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又是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要求。人们看到每一件文物,实际上是在和古人对话,人们的心灵都会受到一种冲击。如果仅仅是将文物呆板地呈现给观众,观众看不明白,两者怎么产生共鸣?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还是博物馆服务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文物是历史的结晶,每件文物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精美的文物也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让这些文物活起来对现代的生产也有很大的启发,可以为社会生产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如古代很多精美的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失蜡法与溶模精密铸造就有很大的关系。20世纪初,德国人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采用硅酸乙酯作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后来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