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爱办公室7王海天天:谈《祝福》中社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01:41
谈《祝福》中社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沉重的晚云中那一声哀嚎
——谈《祝福》中社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前不久,央视国际频道播放的古装电视剧《大清御史》里,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居然悬挂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钱沣的书房里。如果《大清御史》是一部周星驰式的无厘头作品也就罢了,因为时空颠倒、古今人事混杂是其常用手法;但《大清御史》偏偏是一部严肃的古装剧,却拍出了这样的穿帮镜头,当然要被斥为粗制滥造的掉底子作品。    
  观众的审美意识不可低估。一部古装正剧就得有与其中人物相匹配的穿着打扮、书房陈设、话语腔调、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等,历史人物就要有历史的典型环境。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所、自然景物等,它对人物的心理、情绪、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下面我通过对鲁迅小说《祝福》的导读阐明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是鲁迅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是鲁迅小说中“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祝福》全文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看与被看”结构:第一层,“祥林嫂”与“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等周围人之间的“看与被看”;第二层,“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等)之间的“看与被看”;第三层,“隐含作者”与“叙述者”、“小说人物”之间的“看与被看”。在这种“看与被看”的人物关系里,祥林嫂如一粒尘土,“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丁玲)。在祥林嫂出嫁、出逃、逼嫁、丧子、被吃的人生脉络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环绕在她身边的特殊“气场”,这就是小说中几次社会环境描写。这些描写对塑造看客和被看者形象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通过环境描写,揭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预示了人物悲剧的必然性。《祝福》一文的开头写到:“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写的是旧历年底新年将到的气象。“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 “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忙碌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但“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句社会环境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作了伏笔。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人们的忙碌与祥林嫂的凄惨形成对比暗示了其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特定的环境描写,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同时推动情节发展。作者对鲁四老爷书房内的陈设进行了描写,尤其是作者对书房中那一边已脱落的对联的描写,把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的封建卫道士豁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鲁四老爷对再婚的祥林嫂憎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鲁四老爷对祝福格外重视,视其为“家里最重大的事件”。在举行这种封建迷信活动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往往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最后“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三,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小说主题。《祝福》结尾通过描写鲁镇的祝福场景和天地圣众“歆享牲醴和香烟”“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营造,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的对照,烘托了也是看客之一的“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吃人本质的愤怒,渲染了文章的悲剧气氛;同时首尾呼应,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民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环境,人物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