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莉敏感部位小说:中国观赏石简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56:37
中国观赏石简介2发布时间:2009-4-1    浏览次数:2100    发布者:aijijinzita(点击访问作者石馆)       

   松滋石,产于湖北省西南部松滋市溪水中。该石五色亮丽,间有莹澈纹理,温润如刷丝,类似江苏仪征的玛瑙雨花石。

                  《云林石谱》松滋石:“荆南府松滋县溪水中出五色石,间有莹彻,纹理温润如刷丝,正与真州玛瑙不异,土人未知贵。”

                  石棋子,产于湖北省武昌,近似雨花石。《云林石谱》石棋子:“鄂州沿江而下,隔罗洑之西,土名石匮头。水中产石,如自然棋子,圆熟匾薄,不假人力。黑者宜试金,白者如玉温润。山下有老姥,鬻此石为生,相传神怜媪,故以此给之。”

                  穿天石,亦称穿心石,产于湖北省襄阳市汉江中。穿天石是一种乳白色的小石头,上面有天然形成穿透石头的孔窍。《云林石谱》:“襄州江水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有小窍。土人每因春时,竟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

                  宋代正月二十一日过穿天节时,襄樊百姓在汉江边聚会,妇女们在沙滩上捡拾有孔窍的小石头,用丝线穿起来,戴在头上,以祈求生孩子,吉祥幸福。

                  香溪石,产于湖北省西陵峡香溪河谷的香溪中。该石五色斑烂,图纹美轮美奂,石体被溪水冲磨得光滑圆润,很有蜡质感,盛产于香溪。香溪又称昭君溪,由发源于神农架的九冲河与龙口河汇流而成,上起宜昌市兴山县城西北皂角树,流经昭君村前,至秭归县城西7.5公里香溪口汇入长江,全长37公里。溪水湛蓝碧透,溪底彩石斑斓。

                  《归州志·物产》: 五色石出归州香溪。 ;清·宋荦《均廊偶笔》:归州香溪中多五色石。曩有宦游者于溪中得石,大如斗…… 。

                  龙马石,产于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原新滩镇)龙马溪和天门垭村。该石呈黑色,上有金色纹理,敲打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可用雕制于砚台、屏风等工艺品,亦可制成磬石和乐器。龙马石的利用始于明代,清代时新滩所产的

                 

                  《归州志·物产》: 龙马石出龙马溪中,其色黑,上有金花,可为砚及屏、磬之类。

                 

                  《宜昌府志·物产》: (东湖)县东二十五里丰宝山产石,红白二色,纹彩绚烂,谓之纹石。 《东湖县志》:

                  珠宝之山,实峙县阳,山产纹石,色辉夜光,理密缠丝,赤白成行,安得玉人,追琢其章。

                  注: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夷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2001年撤宜昌县设夷陵区。

                  雷石,亦称雷楔、雷榍,产于湖北省宜昌麻溪一带,峡口北岸之晓峰、新坪一带也有分布。该石多掩埋于沙砾之中经雷雨洗刷之后出露,宜昌麻溪一带自古亦有产出。

                  《宜昌府志》: 雷石,麻溪山中出,形似枣核,大者如卵,莹澈如水晶,每经雷雨后山田中往往觅得之,一名雷楔。

中国观赏石简介系列[上犹奇石论坛]

                  大沱石,产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荆州市江陵县一带的长江中。该石石质坚硬,叩之有声,多为青黑色,偶有黄、绿色两色,纹理稍粗,经江水长久冲刷磨洗,形态圆滑,石上布满天然花纹,有的似花草林木,高雅美观。可制砚台,亦颇能发墨,大沱石砚的制作始于北宋。

大沱石多产于峡江两岸沱滩之间,尤其以秭归大表沱所产为佳。峡江是指长江流域三峡的四百里水域,即从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的江段。峡江人称江水为沱,沱石即江水中的石头。

                  杜绾《云林石谱》:“归州石出江水中,其色青黑,有斑纹如鹧鸪,质颇粗,可为研,甚发墨。土人互相贵重。峡人谓江水为沱,故名大沱石。”

                  赵汝珍《古玩指南》:“湖北省荆州属归州产石,名大沱石,其色青黑,其纹理较粗,亦颇发墨。归峡人谓江水为沱,盖即江水中石也。归峡人多用之,他处人士多不知也。”

                  石燕,产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夷陵区及襄樊市南漳县等地。该石属古生物化石,因石中之纹状如燕翼而名。形态似燕的古生物化石有多种,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珊瑚等。

                  《宜昌府志》: 石燕,罗惹坪诸山多有之。 《石雅》:石燕 出湖北南漳、宜昌及秭归,今宜昌所见,品类不一,尤多古代珊瑚。

渔洋石,产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聂家河镇一带渔洋河中。渔洋河全长104公里,发源于五峰、长阳交界处,流经宜都市52公里后汇入清江。聂家河镇位于清江下游最大支流的渔洋河畔,距宜都市约13公里。

                  武陵穿孔石,又名武陵穿洞石、武陵空洞石、原名排碧乡穿孔石,产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凤凰县一带的武陵山脉中。该石质地缜密细腻,莹洁滋润;石形层层叠叠,怪异别致,每层有天然的洞孔,且洞洞相连;颜色主要以青灰、浅灰为主,浓淡分布匀称,并夹有少量的土黄色层,层次分明,也有青灰色为本间白色条纹的;石上纹理似木纹、波浪状,清晰多变,有的纵横交错构成各种图案。

                  武陵穿孔石造型精致奇特,形似亭台、楼阁、古城堡,有山形景观、形象、抽象等,无奇不有,尤其似山形景观者,突显出山中有山洞中有洞的独特景象,把自然山水展现得淋漓尽致。武陵穿孔石以孔多形奇为特点,石中青灰色部分为石灰岩质,硬度高、石质细,以纯青灰色石灰岩构成、孔洞纵横交错、层次多者为上品。

                  武陵穿孔石蕴藏在湘西武陵山脉黄土深层的石灰岩中,是经历漫长的地壳运动、陆海变迁,和亿万年海水冲刷溶蚀及大自然风化侵蚀所致形成,于1995年由花垣县排碧乡排吾村的农民在深山劳作时偶然发现。武陵穿孔石是从山地深土中挖出,采石只能根据经验寻找,因此产量较少。新挖出的石头表层土渍很厚,需仔细清除干净,使其露出原始色泽,方可欣赏。

                  武陵穿孔石原产于花垣县排碧乡,后在凤凰县和贵州省松桃县陆续发现,因同属武陵山脉故更名武陵穿孔石。

                  武陵龙骨石,产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境内武陵山区的溪谷河边。该石质地坚硬,用手指弹击,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石体洞中有洞,孔中有孔,洞孔串连;多呈棕红色,有深有浅,深至紫红色;石上布满红色丝纹筋脉,色艳纹美;形态奇特,玲垅剔透,曲折润滑,自然柔和,亦很像动物骨骼;并具瘦、皱、透、漏之特征,故名龙骨石。

                  武陵石,产于湖南省武陵山脉的常德、桃源、石门等地。该石为多年水流冲击而成,石质光滑,色泽古朴、造型变化多样。武陵石以图纹石居多,其色泽既明快又凝重,复色与间色十分丰富。体量大的石头一般底色呈米黄、浅灰、灰绿、红紫、墨黑等色,石上纹理多为深红、赭石、浅紫、古铜等色。中、小体量的石头有深绿、蓝灰、玉绿、花青、玫瑰、大红、橘黄等色。石上纹理有平纹也有浮雕纹,由块、面或点、线构成自然画面,有写意也有写实,似动物形者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似山水风景者独具特色,尽现名山大川的风情和自然神韵,近处山石见质,远处山形见势。

武陵石大多形成于亿万年之前,由漫长岁月的地质运动、自然风化,及几经河水搬运、冲刷与砂石磨励、溶蚀后变成。武陵山脉和临近的湘西雪峰山脉在前震旦纪时,曾普遍为海水淹没。武陵山脉踞常德地区的西北角,澧水贯穿全境;雪峰山脉地势高峻,南北延伸300多公里,为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两大山脉境地貌层峦叠峰,山岭连绵,在石门县城郊河谷、常德沅水边,及高山溶洞内和沅水、澧水流域的河滩溪畔中,奇石蕴藏量较丰富。

                  渠水石,产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渠水河。渠水石属河床中的卵石,石形千姿百态,石上图纹纷呈,清晰明丽,色彩丰富,具有极强的自然韵味。

                  渠水发源于贵州省黎平县地转坡,从通道县播阳镇进入湖南境内,由南到北流经通道县、靖州县、会同县,于洪江市托口镇汇入沅江上游。通道县境内山多林茂、沟壑纵横,特殊地理位置造成丹霞地貌,奇石资源较为丰富。

                  安化奇石,产于湖南省中部安化县。安化属山区,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小城山青水秀,河滩清浅,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安化奇石的品种有鹅管石、冰碛石、彩蜡石,黑墨石,彩陶石等。

                  安化鹅管石产于安化县马路镇龙泉洞的溶洞内,鹅管石是比较罕见的中空石柱,在洞内随处可见,长短不等,其中最长的达150厘米,直径一般在1.5厘米,中空似鹅毛的毛管,故名。

                  安化冰碛石产于安化县柘溪镇肖木村,多呈灰褐,暗褐等色,石质重而坚,稍脆,石中杂有砂石或小生物化石,肖木村的冰碛岩层形成于距今约6~7亿年前,现存石壁长达700多米,其层厚度、规模及岩石质量实属罕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冰碛石是经极热和极冷环境所形成的,较为珍奇。

                  安化彩蜡石是产于安化资江中游河滩的水冲石,石质密度高,硬度达七度以上,表面光滑细腻,颜色艳丽耀目,多呈红、黄、白三色相间,也有紫、黑等五色相间者,形状千姿百态,有造型石,也有图纹石。

                  安化彩陶石产于安化资江河滩,石质地细腻,光滑如玉,颜色对比度较强,有的灰白底色上显现出黑色的图纹,极具天然美。

                  安化黑墨石产于安化资江河滩,以黑色为主色调,石上有黄、灰白等纹脉,色纹流畅飘逸,似书似画。

                  资江属长江水系,发源于广西资源县的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东北麓,自南而北流经湖南省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资江流经安化县境内有120公里,滩多浪急,盛产奇石。

                  浏阳菊花石,又称石菊花,产于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大溪河底岩石层中。该石质地细腻坚实,基质岩石呈灰或灰黑色,上显洁白晶莹的菊花瓣状纹理,花态逼真,纹理清晰、界线分明、古色古香。花形千姿百态,极似绚丽盛开的菊花,故名。浏阳菊花石可用于厅堂、书案陈设,也可雕刻成砚台、笔筒、花瓶、立体石菊假山等。

                  浏阳菊花石是一种以燧石结构为核心的碳酸钙集合体。其花萼部分是坚硬的硅质燧石,花瓣部分是碳酸钙沿石灰岩裂缝充填而成的放射晶体状集合体。其花纹生成于两亿多年以前,经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浏阳菊花石于清乾隆年间,由当地人在浏阳河上游碧波潭附近采石砌堤时偶然发现。清乾隆年间浏阳永和镇的欧锡藩曾先取石雕砚,采用此石雕成砚池,磨出墨汁,久润不干。浏阳菊花石的蕴藏量稀少,主产于永和镇附近的碧波潭中,开采取石并不容易。过去采石只能在每年秋季潭水下落时,结筏驶进碧波潭,然后由既识水性又懂开掘菊花石的匠人,潜入6~7米

                  《浏阳县志》:"菊花石俗称石菊花,在县东永和镇侧。大溪水过永和市,中流石亘如洲,无甚草卉,一望如旋窝堆积凸凹万状,如镂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跗萼宛然。其中式含苞半吐,殊极有趣。

                  桃源石,又称纹石、文石,产于湖南省桃源县漳江镇纹石山村的豆青山。豆青山一名文溪山,因满山星布桃源纹石,故又名纹石山。

                  桃源石质地细腻,硬度大,内含天然花纹,色彩斑斓,表里润澈,红似朝霞,绿如翠云,晶莹玲珑;石上纹理百态惧备,溜圆的颗粒上现出粒粒珠斑或满布条条罗纹,颇具观赏价值。桃源石包括玛瑙、燧石、石髓、蛋白石等多个品种,以玲珑美丽的玛瑙石为最多。玛瑙石多为圆形、豆状、葡萄状,颗粒直径一般为3~4厘米,小者如黄豆样,大者直径有7~8厘米;呈乳白、红、黄、褐、绿、蓝、紫等色,半透明,具有五颜六色的彩纹。桃源石可用于磨制首饰、印章等工艺品,亦典雅俏丽。

                  清道光元年《桃源县志》:"纹石,白而圆润,其上多红点,浓者如血,淡者如霞,疏者如残星,圆者如花瓣,曲者如月痕。其他如眉,如齿,如耳,如瞳子,如弓鞋,如鬓,佳者孕天象地形,或含草木禽鱼之状。


8

                  桃花石,又名桃花玉、桃花玉石,产于湖南省慈利县、桃源县。该石石质坚硬细润,色彩绚丽,有红、黄、绿、蓝、紫等色;多通体呈浅红色泽,石上布满桃花状斑点,花朵以红色为主,偶有绿色;其花纹亦有大花、小花、波状花之分。桃花石纹理美、质细润,适宜于雕刻。早在汉代,桃源艺人就开始用桃花石雕琢图章、笔筒、笔架、酒杯等。

                  桃花石分布于奥陶系地层,是一种变质岩,含有方解石、云母、石英等矿物,品种较多。在桃源县北部山区,蕴藏量较为丰富。

                  道州石,又名道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道县古称道州)、宁远一带。该石呈青、灰青、灰黑等色泽,间有白脉;其质坚脆,外表多坳坎,石形峰峦嵯岩,有的四面透空,象形类物,险怪万状;似山形景观者千岩万壑,群峰环绕,峰谷间石脉相连恰如瀑布直落涧壑。道州石亦可用于制作山水盆景

                  《洞天清录.怪石辨》:"道州石亦起峰可爱。但石粗又枯燥之甚。且不任冲撞。

                  江华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山间野地。该石呈青、灰黑等色泽,其质枯燥,扣之有声,石形多峻岭嵯岩,或大或小积叠粘缀,体量大者亦有丈余,宜作园林置石。

                  《云林石谱》江华石:“道州江华、永宁二县皆产石,石在乱山间,于平地上空砻积叠而生,或大或小,不相粘缀。江华一种稍青色,一种灰黑,间有嵯岩特势,其质皆粗涩枯燥,扣之有声,未见绝奇巧者。唯永宁所产,大者十数尺,或二三尺,至有尺余,或大如拳,或多细碎,散处地土,莫知其数,率皆奇怪,每就山采取,各随人所欲。既择绝佳者,多为泥土苔鲜所积,以水渍一两日,用磁末痛刷,一种色深青,一种微黑,其质坚润,扣之有声,多坳坎,颇类太湖弹子窝,峰峦巉岩,四面亦多透空,险怪万状,或有数尺,若大山气象,千岩万壑,群峰环绕,中有谷道拽脚,或类诸物像,不可概举,非人力能为之。大抵其石多白脉,有如大山之巅,合三两峰,间因石脉相连数道而成瀑布,直落涧壑,凡遇石塞路迸溅,即散漫分流石之两边,如图写之状。”

                  龟纹石,产于湖南省张家界天子山顶一带。该石当地人称龟岩,石上纹理恰似龟背花纹,其斑纹亦有方形、棱形、鱼鳞形、竹叶形等,稍加打磨后浸入水里,即花纹立现,色泽十分鲜明。龟纹石花纹奇特,是雕琢石龟、石砚等工艺品的上好原料。

                  龟纹石是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学名"华莹山多壁珊瑚石",石上图纹为多角状复体,呈六边形,酷似龟纹,其对角线长8-10毫米,内部结构呈蛛网状。

                  耒阳碧彩石,产于湖南省耒阳市耒阳河中段长约二公里范围内。该石石质细腻温润,结构紧密,摩氏硬度在5~6度之间;多呈鲜红、深红、枣红、桃红、橘红、土黄、金黄、青黄、老黄、乌黑金等色泽,色彩成块状或点条纹,变幻分明,过渡色自然,十分艳丽醒目;石中间有石英纹、黄蜡纹、乌金纹;外表光滑,石肌极具质感。

                  耒阳碧彩石为奥陶纪火成岩,属陷晶质的硅质岩石,出水数量极少。由于含有氧化铁、赤铁锰、二价铁和三价铁、硫化汞等矿物质,颜色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体。经自然水冲砂磨后表皮光洁亮丽,极具观赏性。

                  水冲彩硅石,产于湖南省耒阳市耒水河中。耒阳南临南岭,北靠衡山,耒水穿城而过。水冲彩硅石质地细腻,硬度约7度左右;多呈黄、褐、藕红、墨玉等色调;石上纹理清晰,有凹有凸,色彩层次分明;色纹线脉布局自然,有的幻变成山水、景物等图案;形状千姿百态,刚柔一体,高雅雄奇、意境深远,其山川造型,别有千秋,有的似人状物,皆形象逼真。

                  水冲彩硅石属硅质灰岩,硅质浆岩等沉积岩构成,含有多种金属成分,硅铁含量达40%左右。石质结构细密、湿润纯净,经耒水长期冲刷,外表光泽度高,有的尤如碧玉般玲珑剔透。

梅花石,产于湖南省湘江河畔靳江边。石上呈现梅花,很为珍贵,现已无产出。

                  石燕,产于湖南省祁阳县西北石燕岗及零陵县。石燕是海生动物化石,长着两瓣钙质的外壳,如现代海里生长的蚶。外贝体为横方形,向左右延伸时,逐渐收缩上翘开张,壳面具粗强的放射状褶线,状如燕翼,故名。石燕小者四五厘米,大者不过十多厘米,多采于山石间,其外形备显动感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石燕为腕足动物门,有铰纲,石燕目的一属。贝体中等大小,近菱形;两壳双凸型,铰合面低而凹曲,具三角孔或复有三角板;壳面有细密壳线,腹壳齿板发育,背壳内主突起粗大,二分叉。在距今3.3亿年之前的石炭纪,随着大量海洋生物质沉积于海底,逐渐变成了岩石。后来由于海陆变迁,岩石露出海面甚至形成山地,经风化散碎后,比较坚硬的石燕化石则显露出来,或突现于山岩表面或散落于山坡、沟谷中。

                  《云林石谱》零陵石燕:“永州零陵出石燕,昔传遇雨则飞。顷岁余陟高岩,石上如燕形者颇多,因以笔识之。石为烈日所曝,偶骤雨过,凡所识者一一坠地,盖寒热相激迸落,不然飞尔。土人家有石板,其上多磊磈如燕形者。”

                  辰砂,又称辰州砂床、朱砂石、丹砂、丹栗、赤丹,主要产于湖南省沅陵县冉家岩洞。辰砂晶体主要呈板厚状或菱面体状,少数为短柱形,多贯穿双晶;常见的是粒状、块状、被膜状集合体;三组完全解理;比重达8.0,摩氏硬度为2~2.5度;半透明,朱红色,发出金属光泽,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彩石。因最早发现于湖南辰州(今湖南辰溪、沅陵、沪溪、溆浦)而得名;也是炼汞的主要原料,亦称汞砂。

                  辰砂属于辉闪矿类,主要化学成分为硫化汞(HgS),晶体属三方晶系,矿物和条痕都呈朱红色,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晶体一般为红色,当晶体较大时因透明程度差而呈黑红色,粉末为鲜红色。湖南的辰砂矿区主要在湘西,均属低温热液汞矿或为柱层汞矿带;在湖南的凤凰县、新晃县、麻阳县、吉首县等地都有分布。新晃、凤凰所产的朱砂大都生于石灰岩或白云岩中,成细脉状或散点状分布,常与石英、黄铁矿、辉锑矿共存。

                  《素园石谱》:"辰州砂赤,产冉家岩洞。有砂坑,深十五六里,昏黑不辨咫尺。土人以皮帽悬灯而入,凿岩而采之。白石若矾,谓之砂床,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石榴子。其良者若芙蓉箭镞,簌簌迸如榴房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光明莹彻,可置几案间。

                  ◎资料:辰砂化学成分为硫化汞,含Hg86.2%,常含有粘土、氧化铁、地沥青等杂质。三方晶系,晶体呈板状或菱面体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致密块状或土状,晶簇常呈菱形双晶体、大颗粒单晶体。半透明或不透明,鲜红、朱红、浅红、暗红色或条痕红色,有时表面带铅灰色的锖色。对光敏感,有很高的折射率,金属光泽、金刚光泽或玻璃光泽,摩氏硬度2~2.5,比重8.2,性脆;仅产于火山岩、热泉沉积物、低温热液矿床、断层角砾白云岩晶洞中,常与石英、雄黄、雌黄、方解石、辉锑矿、黄铁矿、白玺石等共生。外生成因的辰砂产于氧化带的下部,由黑黝铜矿分解而成。辰砂是分布最广的汞矿物,产于我国的湖南、贵州、云南以及美国西部、西班牙、墨西哥产等地。

                  金刚石,产于湖南省常德丁家港、桃源、黔阳等地。湖南金刚石以砂矿为主,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分布零散,品位低,但质量好,宝石级金刚石约占40%。沅江砂矿中金刚石含量约为每立方米4.5~7.9毫克,晶形完整,多数透明,洁净度高。相传在明朝年间,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零星的金刚石发现,大规模的寻矿则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沅江整个水域均有金刚石分布,但有开采价值的仅常德丁家港、桃源县车溪冲、溆浦县(黔阳)新庄垅、沅陵县窑头等4处。

                  湖南金刚石的颜色深浅不一,内外颜色差异明显,呈带状、斑状分布。其褐色系列金刚石,晶体呈黄褐色,内部洁净,表面有大量的褐色斑点,其褐斑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褐色、黑色等,主要分布在金刚石的溶蚀面上,褐色主要由自然界放射性粒子的辐照造成。

                  湖南沅江位于湖南西部,全长1047公里,主要支流有渠水、巫水、舞阳河、溆河、辰水、武水和酉水。沅江流域的金刚石砂矿赋存于第四纪砂砾层中。具代表性的常德丁家港矿位于常德城西17公里,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属细谷型砂矿,系发育于阶地砂矿范围内的坳谷切穿阶地的含矿砂砾层,深达基岩,是流水使金刚石再次富集而成的矿床。丁家港细谷源头于六、七阶地,主干细谷长13公里,平均宽52米,最宽1100米,还包括10余条大小不等呈树枝状的小支谷,细谷网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全矿由61个矿体组成。金刚石总体颗粒小,但质地较好,以单晶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晶体比较完整,以八面体、十二面体、六八面体为多;绝大多数晶体浅色透明或呈黄、褐色等;粒重多小于28mg,一般为10.9~15mg;22%晶体中含包裹体;60%的晶体表面有裂纹,表面溶蚀不重。

                  里耶白水石,产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酉水河中。酉水系沅水支流,古称白河或白水。里耶白水石属河卵石,石质细腻,呈棕红色调,石上间有金黄花纹,似文如图,极为耐观。

                  九疑山杨梅石,产于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玉官岩附近溪边水洼中。该石与雨花石相似,经流水浸蚀打磨后,变成五棱六角的小石子,或洁白晶莹,或色彩艳丽,颗颗粒粒如成熟的杨梅,故名。《湖南方物志》上有记载,现今不见产出。

黄蜡石,主要产于湖南省桂阳县太和镇、城郊乡境内官溪河段,泗洲、华泉、莲塘、桥市等乡镇也有分布。该石坚而细腻,硬度为摩氏7度左右,色泽金黄,石表滑润,块体以15~50cm大小居多,质地以细蜡、晶蜡为主,偶有冻蜡。

                  彩硅石,主要产于湖南省桂阳县官溪河中段。该石质地为石英岩,硬度约6~7度,石上多红、黄、白、粉等色相间,五彩缤纷,且纹理清丽、造型奇特,颇具观赏价值。

                  郴州方解石,主要产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的雷坪有色矿、北湖区的东波矿和大奎上乡等地。郴州方解石质好量大,状如山花灿烂、晶莹夺目,极具观赏性。

                  雷坪矿所产的方解石晶体品种较多,晶形有正四方形、柱状、四方体锥状、钉状、狗牙状等,颜色有枣红、粉红、米黄、乳白、棕色等,其中的红色立方体方解石、红色立柱体方解石晶簇、黄色透明钉状方解石等品质较佳。大奎上乡所产的方解石晶体硕大,呈乳白色,表面光泽透亮,单晶最大达30cm,一般均在10~20cm,晶形为四方锥体状,呈不规则连体晶簇,大者以吨计,形如玲珑剔透、雪白如玉的莲花。

                  澧州石,产于湖南省澧县。该石纹脉奇异,可用于堆砌假山,今极少见。《云林石谱》澧州石:“澧州石产土中,磊磈而生,大者尺余,亦有绝小者,颇多险怪巉岩,类诸物状。其质为沙泥积渍,费工刷治,石理遍铺丝,扪之隐手,色青白稍润,间有白脉笼络。土人不知贵,士大夫多携归装缀假山,颇类雁荡诸奇峰。”注:澧州,今为湖南澧县。

                  耒阳石,产于湖南省耒阳县。《云林石谱》耒阳石:“衡州耒阳县土中出石,磊磈巉岩,大小不等,石质稍坚。一种色青黑,一种灰白,一种黄而斑。四面奇巧,扣之无声。置几案间,小有可观。”

                  钟乳石,产于湖南省湘西、湘南地区的溶洞中。钟乳石是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成型往往需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湘西、湘南多呈喀什特地貌,蕴藏着丰富的大小溶洞群,洞内钟乳石、钟乳柱、石花遍布,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琳琅满目。近年开发的一些岩洞,多作为旅游景观,但道县一带地下却有许多未开发的奇穴怪洞。钟乳石资源属于国家保护,其采集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

                  湖南凤凰县奇梁洞,洞长数里,钟乳石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临武县凤岩山一带有长约35公里,与广东连州市星子镇杨梅村相通的溶洞,洞内深邃曲回,地穴密如蜘蛛网,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奇异的钟乳石。郴州市西南方十二公里处万华岩地下溶洞,主洞长达1800米,形色各异的钟乳石,千姿万态。张家界溶洞中的钟乳石,洞中有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等。冷水江市地下溶洞中的鹅管,最为纯洁,里面没有任何杂质,像玻璃一样晶莹。鹅管是钟乳石的一种,中空洁白,由岩石中纯净的碳酸钙经水溶解后经上亿年凝集而成,看起来极像鹅的毛管。

                  湘西、湘南多呈喀什特地貌,地下钟乳石遍布,近年陆续开发了一些岩洞,

                  石鱼石,产于湖南省湘乡市城西十里湖山乡石鱼山。该石为鱼化石,基岩呈黑色,层理极薄,凿开后,石块上的鱼,大小不一,体形完整,骨骼纹理清晰可辨,鱼鳍比现在的淡水鱼长,头部短促,形态生动。石鱼石在早在宋代就已有盛名。

                  石鱼石蕴存于石鱼山第三纪地层中,其地质岩层一直与五里外的石狮江相通,石狮江入涟水口处也有鱼化石分布。据考在几百万年以前,湘乡市湖山及苏坡乡一带曾为湖泊,湖里的鱼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在地层变迁运动中被埋在泥沙下面,经长期的地质作用后成为岩石层中的化石。

                  郦道元《水经注》:"涟水东入湘乡,历经石鱼山,山高数十丈,广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凿开一层,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沈怀远《南越志》:"衡阳湘乡县有石鱼山,下多玄石。石色墨,而理若云母,发开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然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

 27

                  燕子石,又称蝙蝠石,产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渫水河一带,该石是五亿年前晚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石中三叶虫化石有的如巴掌大,须眼毕现,形体完整,其旁有长刺,左右开张,姿态动人,尤其尾部如春燕似蝙蝠,故名。壶瓶山燕子石矿床分17个源头,储量约为5000立方,其质地坚韧,手感温润,色泽明快,图案完整、清晰、生动,既可作观赏石,也是制作燕子石砚、印章等工艺品的佳料。

                  三叶虫是一种生活在浅海之中的节肢动物,随着地壳上升而被埋入泥沙或嵌在岩缝中,经过漫长的地质的时代,其外骨骼变成了化石,蕴存于石门县壶瓶山灰岩以及永顺县薄层灰岩之中。

                  ◎三叶虫属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主要生活于浅海区,靠附肢在海底爬行摄食,有些体小壳轻者可漂游或附在海藻上为生。三叶虫背部为背甲,分头、胸和尾三部分,头有眼;而背又被两背沟纵分为三部分,中间为轴部,两侧为肋部,故称为三叶虫;腹部为软的腹膜和附肢。三叶虫的背甲为几丁质的外骨骼部分,故易保存为化石,但化石少有完整者,多头、胸、尾分离,且不同属种,头、尾变化较大。燕子石中三叶虫的外形也像蝙蝠,故称蝙蝠虫。

                  上水石,又名含水石、石山子,产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吉首市、花垣县、保靖县,及张家界市桑植县等地。该石是具有优良吸水性的观赏石,质地疏松,玲珑隽秀,石体上布满纵横交错的管状孔,利于吸水,易加工造型,适宜做出奇峰异洞等景观,是庭院置景、园林点缀、装饰盆景等方面的佳石。

                  《湖南通志》:保靖县出含水石,皆岩溜石液凝结而成,有花木楼台之状,大者高五六尺,如流云芝盖,诡异绝伦,小者可二三尺,配以菖蒲,为鱼缸之饰。其石能含水上升,名如其实。草根极细,水沫之形俱在,文理细如画家披麻皴。

                  墨晶石,又名楚石、紫石、墨玉,产于湖南省洞口县、新化县一带。该石质地细腻,黑色而脂润,纯净无暇,通体黝黑,极具光泽,磨光后黑如漆,格外晶莹,又被称为"黑玛瑙"。以墨晶石雕制印章、墨砚、玩具等已有300多年历史,雕制品古朴典雅,既有似玉雕的晶莹细腻,又含石雕的粗旷豪放,别具一格。

                  渫水石,产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一带渫水中。该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经急流冲刷磨励,通体光滑,形态各异,意境清幽,有浪纹石、雪花石、古生物化石等品类。

                  渫水浪纹石,属卵石,质地细腻温润,硬度约为摩氏5度;多为扁圆形,石体颜色以乳白、乳黄为主,少量暗红、绿色;石上有深红、浅紫、古铜等色纹,对比度极佳,色泽鲜明;构成似平湖秋月、高山流水、白云舒卷,或花草动物等画面。

                  渫水雪花石,石质坚硬,黑底白花,其表层为黑色,剥落后显出白色晶莹的石体,画面酷似雪花或梅花,高洁清雅。

                  渫水古生物化石,常见的有震旦角化石、珊瑚虫化石、贝壳螺类化石、三叶虫化石等。

                  邵石,产于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等地。《洞天清录·怪石辨》邵石:“宝庆府所出。色黑多以作博棋子。刻作笔架并无自然峰峦。”注:宝庆府,即今湖南省邵阳市。

32

                  永州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云林石谱》永州石:“永州州署依山厅事之东隅,顷岁,太守黄叔豹,因其地稍露山谷,除治积壤十余尺,得真山一座。凡八九峰,岩洞相通,翠润可喜,有唐人刻字遍于诸峰之侧,甚奇古。有一石横尺余,联缀石上,全若水禽。因引泉出水,潴满岩窦,其石正浮水面,亦有唐人刻字,目为鸂鶒石。又郡山之后,下广二顷余,率皆怪石,罗布田野间,或为民居蔽隐。元结砌石亭于郡山之颠。”注:元结(719-772),字次山。

                  祈阇石,又名耆阇石,产于湖南省常德市祈阇山。该石呈紫黑色,内中空空,外形古朴,竖者可当笔筒,卧者可作笔洗。

                  《云林石谱》祈阇石:“鼎州祈阇山出石,石中有黄土,目之为太乙余粮。色紫黑,其质磊磈,大小圆匾,外多粘缀碎石,涤尽黄土,即空虚。间有小如拳者,可贮水为研滴,或栽植菖蒲水窠,颇佳。”注:鼎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祈阇山即河洑山,位于常德市西郊5公里处,原名平山,又名武山、太和山,海拔115米。

                  辰州石,也称蛮溪石,产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蛮溪水中。该石质地较松,古时多琢为印材,其黑石亦可作砚。

                  《云林石谱》蛮溪石:“辰州蛮溪水中出石,色黑,诸蛮取以砻刃,每洗涤,水尽黑,因名黑石。扣之无声,仿佛如阶州者。土人琢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注:辰州,现湖南沅陵。

                  《清稗类钞·矿物》辰州石:“湖南辰州溪水中,往往有石如鹅卵,中外莹澈,成黑地白章,或白地赤纹。”

                  祁阳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该石质不甚坚,温润细腻,多呈紫红色,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色佳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象,尤以紫花者稍胜,大者制屏亦雅。祁阳石质地细滑而沉,可用于琢制砚台,成砚称“祁阳石砚”或“祁阳砚”,肌理莹彻,云委波襄。

                  祁阳石属粘土质板岩,赋存于祁阳县下奥世地层中;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有浅绿、灰绿、朱紫、褐等色;显微纤维结构,层纹状构造。其中称“紫袍玉带”者,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另一种为页层岩质彩石,剖开石头,颜色分多种层次,有紫艳、黄褐、乳白等,偶见黑色层。

                  花鹊石,产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靳江河。《清稗类钞·矿物》花鹊石:“湘潭之靳江河有市曰碑头,沿河岸左,乱石林立,近水处青质白纹,多成梅花喜鹊。梅有枝干花蕚,花皆五瓣,瓣皆有须,须上有穗。鹊有头尾身足,或飞或立,或敛翅,或舒翅,皆丝丝如画。时论谓石之象形,如大理石,人物、山水、花草皆如画家写意,然未若潭石之天然工笔,宛如徐熙粉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