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隆鼻专家:乌鸦——“德”与“行”的楷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8:34
                             

坐看云起时

 2011-01-16 20:41:22

 

题记:在儒家思想被遗弃,人们的传统道德意识严重缺失,荣与辱、是与非界线模糊的今天,愿乌鸦的孝善精神能感动天下的每一个人。

 

乌鸦, 为鸟纲,雀形目,鸦科动物, 因全身或大部分羽毛黑色故名。全球约有36种之多, 我国有7种,包括秃鼻、白颈、寒鸦、大嘴等品种。其中形体最大的为渡鸦, 体长可达60公分, 形体粗壮,生活在西藏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在岩石绝壁中筑巢。

乌鸦嘴大而直, 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 声音粗厉而嘶哑。故宋时范成大有“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的诗句。

因为乌鸦大多乌黑色,性凶悍,鸣声不雅,并且具侵略性,常掠食水禽及其卵和幼鸟,还喜吃腐尸,给人们留下了不良印象。因此,是长期以来最不受人们欢迎的鸟类。但经人们的多年研究发现,乌鸦不但是一种功大于过的益鸟,而且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优点。

从历史上来说,至少在唐代以前,乌鸦是被人们作为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并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汉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就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鸟(即乌鸦)衔谷之种集王屋之上,武王及诸大夫皆喜。”古史藉《淮南子》《左传》《史记》均有记载。

及至唐代,段成式便开始有“乌鸣地上无好音”的记述(见《酉阳杂俎》),这可能就是“乌鸦嘴”一词的由来。

乌鸦,是东北土著先民满族的预报神喜神和保护神,也为“萨满族”和多数通古斯语系民族所认可。《满州实录》还有乌鸦救清太祖的记载,大意是:因为部族叛乱,清太祖之族人尽遭杀戮。其时太祖尚幼,脱身藏于旷野,叛兵穷追不舍。忽有一神鹊(乌鸦)栖儿头上以护之,追兵以为乌鸦决无栖人头上之理,以为枯木,始归。此后,满州子孙俱以乌鸦为神敬之。

《东三省古迹逸文》中记载:清太宗为崇拜乌鸦,在沈阳故宫的清宁宫设立“索伦杆”祭祀乌鸦,并在城西专辟一地喂饲乌鸦,不许伤害。至清顺治帝入关后,也在北京故宫内设立“索伦杆”,保留了人类对乌鸦最高规格的崇拜。

武当山为明时朱棣大力兴建的道教圣地,并把乌鸦奉为“神鸦”,还在山上建了乌鸦庙。进山的游人常带些食品撒放饲养,这就是武当山的八景之一 ——“乌鸦接食”。

在中国西藏和四川一些地区,乌鸦也被作为神鸟来崇拜。从发掘的吐蕃文献和西南地区流行的“悬棺”和“天葬”的风俗,便是明确的佐证。在东北山区,山民们进山狩猎时也有“扬肉洒酒,以祭乌鸦”的传统。

对于乌鸦的褒与贬,世界各地也有不少传说。

在古希腊神话中,乌鸦原来是羽毛洁白的圣鸟。传说太阳神阿波罗与格露丝相恋,派圣鸟去监视格露丝是否贞洁。一天,圣鸟看到格露丝与一个男子来往,便以为她与男人有染,马上报告了阿波罗,阿波罗在盛怒之下杀死了格露丝。但后来经证实格露丝并无不贞行为,阿波罗又迁怒圣鸟,令其洁白的羽毛变成黑色,乌鸦从此便背起了欺骗的恶名。

而在北欧,则与之相反,乌鸦是神圣的思想(Hugin)和记忆(Munin)的化身。据说众神之主奥丁,一只眼睛睁开就可以观察到全世界,而另一个眼睛却永远关闭着。当他睁开眼睛被宇宙遮挡看不见的时候,他就会派站立在他左右双肩的乌鸦去巡视天下。因此,众神之主奥丁对全世界的事情无所不知。

在北美加拿大的温哥华,至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一次毁灭了全世界的洪水过后,一只乌鸦在海滩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贝壳,并发出奇怪的声音,原来里面是当初最早的人类,乌鸦便带领他们来到陆地生活,但这些人全部都是男的。乌鸦又历尽艰辛到海边找到一个大石鳖,下面藏着的却全部是女人,乌鸦便把她们领到陆地让女人与男人在一起生活,并给他们招来日、月、星辰,带来火种、三文鱼和杉木,教会他们捕猎和耕种,从此人类才开始逐步走向文明。

尽管古今中外,人类对乌鸦有大相径庭的评价,但我认为起码有几点是值得称道的。

(一) 百善孝为先。乌鸦的孝行是十分感人的,虽然这可能是产生于物种的遗传。《本草纲目》谓:“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究其是否反哺六十日,尚未有研究资料证明。但当母鸟年老或染病无法寻食时,子鸟每每寻找可口的食物喂哺母鸟却是历来被世人所认同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也是几千年来儒家学者以自然界的动物形象来教育人们实践“礼”“孝”的生动教材。因此,乌鸦又被人们称为“孝鸟”“慈鸟”。唐白居易就有《慈鸟夜啼》诗,原文是:

慈鸟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鸟复慈鸟,鸟中之曾参。

诗人有感于乌鸦失母夜啼的悲切声中,赞美它的孝心孝德。抨击了吴起(战国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世人为追逐名利不尽孝行的恶劣行为。并把慈鸟与曾参(孔子的弟子中以孝行著称的门生)相提并论,可见白居易对乌鸦的评价之高。

乌鸦还有值得赞扬的一种美德,就是终生一夫一妻,从不移情别恋。它们不会有“三妻四妾”更没有“包二奶”、“换妻”(女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超人”思维)等风流韵事。而被人作为美满幸福爱情形象的鸳鸯,却是有名无实的“模范夫妻”。乌鸦虽然经常群体活动,但是每对乌鸦都有各自的爱巢。乌鸦确是一种灵性十足的忠义之鸟,感人之鸟。

(二) 聪明的鸟类。美国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路易斯文·莱菲伯费尔曾经对鸟类做过IQ(智商)测验,结果证明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相当。特别令人惊异的是乌鸦竟有使用甚至制造工具的能力。它们还能够根据容器的形状准确判断所需食物的位置和体积。“乌鸦喝水”的故事就可以反映其思维的聪明,这并不是人为的杜撰。而作为人类近亲灵长类的猿猴,也只不过仅能使用简单的工具(用石块打开坚果)而已。

据资料,乌鸦智商最高的要属日本乌鸦。在日本某一所大学的十字路口,经常有乌鸦叼着胡桃(一种坚果)等待红灯的到来,并把胡桃放到停在路上的车轮下面,等待绿灯亮起,车辆前行时把胡桃压碎,在红灯再次亮起时,乌鸦们才又飞到地上喙食,享受美餐。

(三) 团队精神。乌鸦大都是群栖生活,特别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的渡鸦,常数万只集中活动,并在秋冬季节成群游荡,行为复杂。但它们组织性强,虽然常结伴寻找食物,却很少因为争夺食物而发生打群架的情况。它们一律平等,无名利之争(猴子则不同,公猴为了争当“山大王”可以斗得你死我活)。体现出一个物种的团结习性,有与狼群相似的团队精神。

(四)自然环境的清道夫。因为乌鸦的杂食性,还有喜食腐尸的习性,并且常常呈团队活动,进食数量大,所以对于清理自然环境,功不可没。乌鸦的消化酶也必定含有非同寻常的物质,并且乌鸦本身也有一种超常的免疫能力,这对医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解决某些医学难题,或中毒性的疾病,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五)成就诗词的优美效果。历来乌鸦被写入诗词的比较多见,常用以撑托环境。不少的诗词因为借助了它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今举两例如下:

1、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写的是古代苏州的寒山寺,霜雪满天的冬夜情景。诗人夜泊枫桥,本来就有游子思乡的绵绵情怀;天寒地冻,下榻于江中小舟,更增添了无尽的旅愁。在寒气逼人的更深夜半,上弦月在漫天风雪中悄然沉落,远处几声寒鸦的悲切啼鸣,与寒山古寺悠悠传来的夜半钟声遥相呼应,把诗人凄苦和寂寞的心境和处境都推向了极端,使这首诗起到了十分美妙的效果。

2、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词(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影响深远的好词(曲),历来脍炙人口,流传甚广。词(曲)中把多种独立、不同的景物并列在一起,不发一字议论,突出显示了一幅萧杀肃穆的秋日黄昏风情画,最后才一语道出作者对远在天涯的断肠人深情的思念(也可以作“顾影自怜”解)。此词独特的创作风格,值得后人借鉴。其中以黄昏时分的乌鸦与枯藤、老树并列在一起,无疑对暮秋的凄美景色的描述渲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人常常以“天下乌鸦一般黑”来讽喻世道的龌龊和世态的炎凉,如果你读过上面的文字,你就会觉得实在是冤枉了它们。我想,如果人们都能像乌鸦那样的慈孝,那样的贞节,那样的团结无私,那样的爱护环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一个充满着爱的美好世界,这个社会也将是一个温暖和睦的社会,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在儒家思想被遗弃,人们的传统道德意识严重缺失,荣与辱、是与非界线模糊的今天,愿乌鸦的孝善精神能感动天下的每一个人。                                                                          (2009.05.18)

                       

  马致远故居(一)

 

 

  马致远故居(二) 

   

     夕阳残照下的今日京西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