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之星汽车美容骗局:100分...就问有丝分裂和一些小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5:36
概括起来,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到以下复习方法:

1、分析综合法。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为各种属性、各个部分、要素、方面或阶段分别加以考虑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则与之相反。

如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内容进行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加以考虑呢?比如说这些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对照类型、单一变量、结果与结论各是什么?

2、归纳概括法

对零散的知识点要进行概括和归纳。如:我们学过的遗传病主要有哪些?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又比如,证明细胞有生命力的事实有哪些?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又有哪些?

3、比较复习法

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酶与激素、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极体与极核、胚囊与囊胚、生长素与生长激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3、C4植物。复习这些内容时可以采用比较法。

4、联想迁移法

围绕某一个中心,把不同章节中与此有关的内容联想起来,发散开来,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化学成分、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多样、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

5、联系实际法

把所学的知识与各种实际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实际效率。例如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可以联系生产实际(为增大有机物净积累量,可松土、适时灌溉、适当加大昼夜温差等),植物生长时要适当促进细胞呼吸,而储存粮食时则要抑制细胞呼吸。

6、理解记忆法

例如,在复习植物激素调节时,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加强理解和记忆。

这些问题是:a、植物为什么表现出向性运动;b、哪些因素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c、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d、弯曲的部位在哪?如何设计实验证明;e、生长素在根、茎中是如何运输的?

7、串连复习法

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后呈现出来。如糖的代谢、血糖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调节异常引起的疾病、胰岛素等几个知识点就可以采用串联复习法构建一个知识网络。

8、图解法

不仅利用课本上的图解,还要指导学生自编图解。这样可以使复杂知识简单化、条理化、网络化、直观化,便于识记。

9、表解法

有些知识通过列表比较才能更清晰,更适宜识记。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极核与极体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C3、C4植物的比较”等。

10、口诀法

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词组成口诀或者是顺口溜,帮助记忆。例如:讲述8种必需氨基酸时可概括成:“甲(甲硫氨基酸)携(缬氨酸)来(赖氨酸)一(易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11、识图法

这不仅有助于识记生物形态结构知识,而且对各结构生理功能甚至对生命活动过程的识记都有帮助作用。

提高设计实验能力

近几年的生物考题基本上都至少编制了一个实验设计题目。因此,如何答好实验题已经成为答好整套试卷的一大关键。

1、动手做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实验要一个不漏地做。

2、理解实验,分析和讲解实验。可选择部分题目,按照实验目的、原理、材料及用具、假设、方法步骤、现象、预期、结果、结论等内容进行分析。

3、挖掘教材各章节中蕴藏的有关实验内容。

很多高考实验题都来源于教材,或是直接来自学生实验(如05年卷二的第5题),或是来自经典实验的变形或拓展,或者就是教材实验进行迁移以解决新的问题(如05年全国卷二的第30题),还有的就是针对教材上的一些结论,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

解生物题的一般程序:审题、找答案、定答案、书写答案。

1、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特别是试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明确试题的设问是什么。

2、分析、判定已知条件与设问的大致关系,涉及哪些概念、原理、规律,哪些公式,并思考这些知识的相互联系。

3、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不能直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直接套用现成的公式,就要寻找其间的中介知识点,或利用已知的公式去推导出其他公式。

4、有的问题可能还需要画出示意图(草图)去寻找其特征,或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归纳相关的信息进行论证或列方程进行计算。

5、归纳出要点或作出结论,用本学科的语言进行表达。
回答:2007-01-28 09:47 共1条评论...评论 ┆ 举报
yaoluffy
[新手] 染色体在间期第二阶段开始复制 这时染色体数目不加倍,但DNA数目加倍,这时出现染色单体。一个DNA就是一个染色单体(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有个前提:在染色体有二个DNA 分子的情况下。分开了单体也就没了。这时哪怕有N个染色体,单体数都是0。
最后,既然是天才,你也可以看看旧教材的第三册(选修)看一看。可以了解地更多! 回答:2007-01-28 11:57 共0条评论...评论 ┆ 举报
力求完美
[大师] http://218.59.136.123/kejian/shengwu1/net/xbgn22.htm有丝分裂(里面有图示和讲解,挺好的)
这里只能提供一部分

另外建议向老师寻求帮助,因为老师讲的才是最实用的,这样就不会盲目的学习了

细胞是通过分裂来繁殖的。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细胞的形成都要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现分别说明如下:
一、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也叫直接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伸长,中间凹陷并缢裂成两部分,然后细胞质也分成两部分,并在两个新核之间产生细胞壁,这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无丝分裂是植物常见的一种分裂方式。例如在小麦节间的基部居间分生组织中,不定根的产生和愈伤组织的形成等,都有这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根、茎顶端分生区的细胞以及根、茎内形成层的细胞,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分裂的。
  在细胞进行分裂前的一段期间叫做间期。这是细胞进行分裂的准备时期,细胞核一般比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的核为大,同时细胞发生复杂的生命过程,贮积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原料和能量。
  有丝分裂的过程很复杂。为便于叙述,把整个连续过程分为四个时间,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现分别说明如下:
  前期 在间期从细胞核内所看到的网状染色质是一些极为细长的丝,叫做染色丝。细胞分裂时,这些染色丝进行螺旋的卷曲,逐渐的缩短并变粗,成为染色体。每一染色体复制了自己,即纵裂为二,成为两根染色单体,紧紧并列在一起,仅在某一点上相连接,这连接点叫着丝点。这时核仁、核膜逐渐消失。同时在细胞内出现纺锤体。纺锤体是由细长的纺锤丝所组成,两端集中在细胞两极的一点,有些纺锤丝和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

  现已认为染色体的复制在间期就已进行,只是在前期才能明显看出来。

  中期 纺锤体在这期更加明显,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平面叫赤道板。这期染色体已缩短到比较固定的形状,也是最容易看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时期。

  后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已经分裂,每一个染色单体就成为一个新的染色体。同时,由原来染色体所形成的那两个新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的移动可能是纺锤丝收缩的结果。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在细胞的两极就各有了一套与母细胞形态数目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 到达细胞两极的染色体,逐渐变细变长,又成网状的染色丝,纺锤丝逐渐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于是形成两个新核。同时,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处有颗粒状物结集,这部分叫做成膜体。颗粒状物逐渐融合在成一薄层,叫做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伸延,直到和细胞壁接触,成为两个细胞的胞间层,再由细胞产生纤维素附加在细胞间层的两侧,构成初生壁,结果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在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中,保留了一些极小的小孔,即纹孔,其中贯穿着细胞间连丝。
  经过有丝分裂,一个细胞便分裂成两个细胞,每个新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与原来的母细胞相同。

三、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时所进行的细胞分裂。例如,产生精子的花粉粒和产生卵细胞的胚囊形成时,都要经过减数分裂。由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细胞再经过几次或多次有丝分裂,便形成精子和卵细胞。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两次分裂的间期很短。这两次分裂的过程和有丝分裂的基本相似,但两次分裂时染色体只纵裂一次(即复制一次),在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两两配对,并且每个染色体纵裂(复制)成两个染色单体,但是丝点未分裂,故两个染色单体未分离。以后,每对染色体分开,各向两极移动,这时每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细胞的一半,第一次分裂结束,紧接着又进行第二次分裂,这时纵裂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完全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各向两极移动,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又重新形成新核和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子细胞。这四个子细胞未分离前叫做四分体,分离后成为单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为原来细胞的一半。
  减数分裂的过程很复杂,现进一步说明如下:
  第一次分裂(用I表示),可分为四个时期:
前期I 这一过程时间较长,变化复杂,又可分为五个时期:
  1、细线期 细胞核内出现细线状的染色体
  2、偶线期 染色体两两成对地配合。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来自父本,另一个来自母本,两者的形状和大小都很相似,叫做同源染色体。染色体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这时,成对靠在一起的染色体叫做双价体。
  3、粗线期 染色体缩短变粗。同时,成对染色体中的每条染色体各自纵裂(即复制)形成二个染色单体,但着丝点不分裂,因此两个染色单休仍联在一起。所以到粗线期末,每一对染色体(双价体)含有两对染色单体。几乎在染色单体纵裂的同时,四条染色单体中的两条,可在相同的位置上发生横断,并且发生染色单体片断的互换现象,即染色体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而另外两条染色单体不变。这种互换现象叫做交叉,它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4、双线期 两对染色单体更为粗短,并开始分离。但由于交叉的关系,染色单体在一处或几处仍然相连,呈现X、V、8、0等形状。
  5、终变期 染色体变得更短粗,配对的染色体分开,分散排列在核四周的边缘部分。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I 成对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的赤道板上。纺锤体显得很明显。
  后期I 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各向两极移动。
  末期I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核膜、核仁出现,纺锤体消失,形成两个核,并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时两个子细胞仍连在一起,叫做二分体。
  第二分裂(以Ⅱ表示)一般紧接着第一次分裂,或有一个极短的分裂间期。第二次分裂可分为四个时期:
  前期Ⅱ 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产生,染色体成细丝状。
  中期Ⅱ 染色体已缩短变粗,并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时着丝点分裂为二,也就是每个染色体所形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已完全分离。

后期Ⅱ 组成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时染色单体已成为染色体(子染色体)。
  末期Ⅱ 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变成细长的丝状,核膜、核仁出现,并形成细胞壁。所以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它们在没有分离前称四分体。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四分体以后分离成单独的
精点记忆:
植物生长是依靠自身细胞的繁殖和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的。
细胞的繁殖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无丝分裂的过程
1、发生部位:植物不定极、不定芽的产生、小麦节间的伸长、愈伤组织的形成。
2、过程:核先伸长-->中部凹陷并断裂-->形成两个核-->两个细胞
(二)有丝分裂
1、发生部位:是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
2、过程:过程复杂,为了便于学习,把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分为5年时期
间期:(1)出现染色丝和RMA、PNA
(2)积累原料和能量准备分裂
前期:(1)一条染色体复制成为两条(一对)染色单体 (复制)
(2)核仁、粒膜、消失 (消失)
中期:(1)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的平面上,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形状的最佳时期。
后期:(1)纺锤丝收缩,每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个独立的染色体 (分离)
(2)在纺锤丝的牵动下,每组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 (移动)
(3)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与母细胞形态、数目相同的染色体 (各有同)
末期:(1)染色体变成染色丝
(2)纺锤丝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了两个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子细胞
三、减数分裂
1、发生部位: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和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的时候,都要进行减数分裂。
2、分裂过程:包括两次连续分裂
第一次分裂:①染色体复制为两上染色单体,迎着是点并未分裂、师双股的染色体。
②双股的染色体准向两极形成两个孔细胞,孔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
第二次分裂:①原双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变成两个独立的染色体。
②两个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形成四个孔细胞。
③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三种分裂总结表: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部位
植物不定极、不定芽的产生、小麦节间的伸长、愈伤组织的形成
是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
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和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的时候,都要进行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
 



染色体分裂次数




子细胞与母细胞染色体关系

相同
一半

子细胞个数
二个
二个
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