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海拉五和q5哪个好:庄子·外篇·秋水 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3:58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秋水》是《庄子》中最通俗的一篇,即使不简写也可以读懂。   《秋水》主要讨论人的认识局限性,“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受空间限制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受时间限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受教育限制也。”   造成人的认识局限性,就是因为人有思想。如果人和树一样,没有思想,也就没有认识,当然也就没有局限性了。正因为人有思想,所以总觉得自己是万灵之长,所以总想要改造自己以外的一切。而事实上,正好相反,人恰恰是要改造自己,去符合自然,去保持天然。换句话说,就是要天人合一。   北海若说得很对,“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石缝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小米之在太仓乎?”人想改造世界,难道不是比蚂蚁伸出一只腿想绊倒大象更可笑吗?“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这是从空间上讲。   从时间上讲,如果把宇宙的历史比做一天24小时,人类的历史,不过是最后一小时最后一分钟的最后34秒。想用最后的34秒,连一分钟都不到,去改造24小时,不也是太不量力吗?   《秋水》对天和人,给出了中国文化中最准确、最简单的定义:“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人真的只能是敬天、畏天、与天相合,而没有任何其它的出路。   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哪两个人的认识,会完全一样。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求同。   北海若说,“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帝王殊禅,三代殊继。”“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这些都是非常对的。   《秋水》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共七个片断。后一部分写了六个关于认识的寓言故事。   人们的认识错误,通常不是逻辑上的理性问题,而是人格问题。没有谁会否定自己的动机,连罪大恶极的犯人也不会自己否定自己的动机。真正能够做到归零,改造自己,努力使自己的主观符合客观的人,是不多的。
人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朝外的,像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一朵花,别人是豆腐渣;往往喜欢文过饰非;往往喜欢自己都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   我们的一些老师,自己教不会学生,不反省自己没本事,却怪学生素质不好。试问,如果学生都会了,要你老师干什么?难道学生不正是学不会,才来向你老师学习吗?   最恶劣的,就是某些事一旦超出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他们就诬陷别人。比如,有一位冶炼专家,认为青铜器质地脆,不可能铸成60厘米以上的青铜剑,所以他就武判地认为司马迁人格不好,在讲述荆苛刺秦王时,编造秦王的剑长得拔不出来的事实。   但是,在1974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一号坑中发现了一把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的青铜剑!(见左图)事实证明,司马迁是尊重历史事实的!相反,篡改历史的却正是我们这位自命无所不知的专家。   1975年,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它们历经2,000年,从地下出土,却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   这种铭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秦人的铸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议。   这些青铜剑的韧性异常惊人。下图的这口1975年发掘出来的青铜剑,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45度。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青铜剑反弹平直,自然还原。
《秋水》第二部分的寓言故事,有的是很经典的。比如邯郸学步、用管窥天、知鱼之乐。 《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1701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洲、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胜己者。’我之谓也。我尝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始吾不信。我今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毁殆矣,吾必长期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空间)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教育)也。今汝出于崖岸,观于大海,乃知汝丑,汝将可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其过(超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庇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愧存见少,又何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石缝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小米之在太仓乎?物之数过万,人处一焉;人萃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所连,三王所争,仁人所忧,任士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也似汝先前之自多于水乎?” 1702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智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企: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固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足以定至细之区,又何以知天地足以穷至大之域!” 1703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实情乎?”   北海若曰:“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僻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究。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1704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何至而分贵贱?何至而别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小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趋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趋操守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燕宰之、燕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楚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屋梁可以冲城而不可以堵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音生),言殊技也;鸱鸺(chīxiū,猫头鹰)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何不师是而勿非,师治而勿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汝岂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1705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取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叛衍;勿拘而志,与道大碍。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悠悠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界域。兼怀万物,其孰承庇?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1706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不能热,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返要而语极。” 1707 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 1708 独脚兽怜多足虫,多足虫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独脚兽谓多足虫曰:“吾以一足跳行,吾不如汝之多足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多足虫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我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多足虫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我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我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踏我亦胜我。虽然,折大木,飞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1709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停。子路入见,曰:“夫子何娱也?”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智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犀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率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1710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智,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不及与?今吾无所开吾口,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叹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浅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井壁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视蛤、蟹与蝌蚪,莫能吾之乐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盘居浅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何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绊矣。于是迟疑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不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涯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浅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智不知是非之境,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马陆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智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浅井之蛙与?且彼方踏黄泉而登太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返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枉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开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1711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复盖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途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1712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子知之乎?凤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猫头鹰得腐鼠,凤适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713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音条,俗称白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