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行车记录仪好:智慧圣经--东方闻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13:33
世人都有生老死别的过程 ,这是生命体在转换战场。悟明白时就开心 ,悟不明白时就发愁。一得一失那么分明 ,开心便得到能量 。发愁便损害健康。修炼是漫长的 ,而且没有人记功 ,也没有任何奖赏 ,更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每当离开经文教导时 ,就会为了走入歧途而忧愁。善门打开而心体合一时 ,因遵循佛经指示去做而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所以内心就不会有任何愧疚。

《延生易法经》
赤身而来 ,脱神而去
几时开心几时愁 ?
开心是得 ,愁是求
无功无禄几时休 ?
逆而难进心发愁 ,
顺者开怀心不疚 ,
悟道悟空何所有,
心明眼亮看前头。
注解 :在延续生命转移阵地时 ,需要遵循的简要法则。世人都有生老死别的过程 ,这是生命体在转换战场。悟明白时就开心 ,悟不明白时就发愁。一得一失那么分明 ,开心便得到能量 ,发愁便损害健康。修炼是漫长的 ,而且没有人记功 ,也没有任何奖赏 ,更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每当离开经文教导时 ,就会为了走入歧途而忧愁。善门打开而心体合一时 ,因遵循佛经指示去做而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所以内心就不会有任何愧疚。性情因能包容、柔顺而开朗了 ,进而心体得以康泰 ;看来 ,无欲之行 ,虽失犹得。心灵得到净化后,眼界开阔了 ,美好的前景也历历在目了。
 《智得》
譬如不下巨海 ,
不能得无价宝珠。
不经历一番磨砺 ,
身不知其中奥妙。
注解
:梅花香自苦寒来。付出 ,才有收获。就好比不下深海 ,则无法探得无价珍珠。不经历一番磨砺 ,自然不能知晓其中的奥妙。
《彼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英雄 ,
能够解剖自己的人才是勇士 ,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
谦虚礼让和睦待人才是人的美德。
注解
:"己"是无神 ,"彼 "是识神和佛性 ,"彼己 "是说这三者各自的水平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客观认识自己 ,才能自爱、自悟、自治 ,方能显现英雄本色。能够自我解剖
,除掉毒瘤,丢弃身上沉重的包袱知足常乐 ,是超越自我的大智大勇的行为。能修炼到一身智慧时 ,才能战胜自己和别人而心想事成。有功德的人谦虚礼让、和睦待人
,以慈悲的内涵去感染人 ,这是知彼知己后才能建立起来的美好功德。
《苦心》
真宝易知非易得 ,
易得之宝恐非真 ,
他年果真获至宝 ,
必缘当下良苦心。
注解
:有一份耕耘 ,才会有一份收获。真正宝贵的大智慧知道容易 ,践行却十分困难 ;容易践行的大智慧恐怕并不是真正的大智慧。如果什么时候理论和实践已真正达到完美的界
,必定是缘于今天勤奋的努力。
 《般若与聪明》
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
聪明有知有所不知 ,
糊涂难得不知 ,
愚昧无知一无所知。
注解
:般若与聪明的对立关系。般若对小名、小利、小恩、小惠一无所知 ,但对大善、大德、大慈、大悲却全都知道。聪明对小名、小利、小恩、小惠都知道 ,但对大善、大德、大慈、大悲却一无所知。般若和糊涂是相通的 ,是大智若愚 ,很难有什么不知道的。聪明和愚昧也是相通的 ,是愚昧无知 ,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容易耽误大事。
 参禅悟法须做到

化贪婪为恬淡 ;
化嗔怒为宽容 ;
化愚痴为醒觉 ;
化傲慢为谦卑 ;
化疑心为信心。
注解
:人类的精神生活 ,最容易被贪、嗔、痴、慢、疑五毒侵染破坏 ,所以必须化解。通过佛法的陶冶 ,人们可以有健全的精神和圆满的人生,经过佛法的历练,人们也可以有大自在的生活态度。

 《自修自悟》
人间的苦难无边沿 ,
自己悟来自己观 ,
靠别人帮你心无力 ,
自己悟明心才宽。
注解 :
只有自己主动修悟自己 ,才会有收获宽容和觉悟的那一天。生活在世间的人 ,虽说苦乐参半 ,但如果放松了自我思想的修悟, 人生无边之苦难便会倍增。任何事情都要看你是站在哪个角度 ,运用何种心态去对待。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得到的东西 ,其思想成果未必属于自己所有。心宽是悟的追求目标 ,也是促使开悟的根本保证 ,若想拥有宽容的美德 ,就必须在自我艰苦的磨炼中细心体悟和精心打造才行。
《忍字经》
不能忍饿耐贫 ,
就会随俗流转 ;
不能忍苦耐难, 就会怨天尤人 ,
不能忍病耐累 ,
就会自怜自艾 ;
不能忍识耐滂,
就难成就大器;
不能忍利耐乐,
,就易招致祸端。
佛陀这篇精妙的经文又名《励志经》 ,
其意通俗易懂 ,
耐人寻味。
《年少》
人之少年 ,譬如阳春 ,
莺花明媚 ,不过九旬 ,
夏热秋凄 ,如环斯循。人寻几何 ?自轻自命 ?
注解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人在少年的时候 ,就像春天一样阳光明媚 ,但时光易逝 ,好景不长 ,莺花明媚之时 ,倏忽就过去了 ,不过三月 ,一转眼便到了炎热的夏季 ,随之是万物凋零的秋季 ,继而又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 ,如此循环往复。人的寿命又能有多长呢 ?怎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
 《病外》
得病必有因 ,
岂可不明白 ,
汝果欲治病 ,
功夫在病外。
注解
:治病的功夫要下在治病以外。凡是得病必定有它的原因 ,怎么能够对此不明白呢 ?你如果要想远离疾病,身体健康 ,就必须将功夫下在病外 ,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时常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任其自然》
知成之必败 ,
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 ;
知生之必死 ,
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注解
:生死成败
,还是顺其自然的好。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领悟了这一道理 ,追求成功的欲望就不会太过强烈了 ;有生就会有死 ,知道了这一规律 ,就不会挖空了心思去钻研养生之道了。
 《自治》
宽容慈悲孝我佛 ,
一切都是我的错 ;
人间哪有愁和怨 ?
眨眨眼睛背便驼。
注解
:以佛经引路 ,认真修悟自己 ,以德治我。做到静心养性 ,慈悲宽容 ,人心便与佛心合二为一了 ,此时就会领悟到 ,千错万错 ,其根源都在自己的身上。人世间哪里有什么忧愁和怨恨呢 ?以慈悲和宽容的心去对待一切 ,眨眼之间便度过了大半生 ,连背都驼了。
 《珍惜》
有时不知珍惜 ,
无时到处寻求 ;
今日后悔莫及
明日又在叹息 ;
光阴一去不返 ,
莫若此刻珍惜。
注解
: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 ,失去了才到处寻找。今天为了昨天的不知珍惜而后悔 ,明天又为今天的不知珍惜而叹息。光阴啊 !一去而不复返 ,倒不如从此刻开始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得失》
有未必真得 ,
无未必真失 ;
有无随缘 ,
得失在心。
注解
:人生的遭遇不可用“得失”二字定论。拥有的时候未必真的得到 ,没有的时候也未必真的失去 ;有和没有都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其实得到与失去全在一个人的心中。
《快乐》
“放下就是快乐”是一个开心果 ,是一粒解烦丹 ,是一道欢喜禅。只要你心无挂碍 ,什么都看得开 ,放得下 ,
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 ,
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 ,
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 ,
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
注解
:这是一位菩萨在觉悟之后写下的 ,其意明白易懂 ,其言震耳欲聋、发人深醒。“放下就是快乐”应该为我们终生谨记。
 《缘》
你争我斗看得浅,朗朗天空也无边,
愚人自有愚人意,走过大河走险滩;
我们举目看一看,自己身上都有残,
只要都把扁看圆,大河小河都有边;
来到我处看一看,缘分难舍莫狂言。
注解:缘起缘灭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之一。心与体、人与人的争斗都是因为认识太肤浅的缘故。那样的话,尽管乾坤朗朗,但好像也难以令人解开愁肠。愚人因为乏智,往往以眼前个人利益为重而固执已见。接连不断地自己造恶因、受恶果,真是毫无价值且苦不堪言。如果能换个角度站在高处开阔一下眼界。看清自己思想深处的阴暗面,才会为自己的内心丑陋而羞红了脸。只要有慈悲之心且冷静客观,看谁都不会不顺眼。大小困难和坎坷都会迎刃而解。站在我 (作者————菩萨 )佛的角度看,与一切人相处都
是缘分,只有一心结善缘,狭益的思想才会自动告别。
《观》
云海飘飘雾打头 ,人生一世无所求 ;
有心摘瓜防虫咬 ,烈火永生敢字头。
逍遥一世无所求 ,苦到头来不发愁 ;
我在江中把网撒 ,捞不着大鱼 ,小鱼也将就。
注解
:释迦牟尼佛的绝妙圣经《观》 ———人生观。人生如梦 ,万事皆空。我们就不要恋恋不舍地去追求荣华富贵了。真正要从经文中学到智慧,就是要排除贪、睼、痴的干扰。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拓展了心胸、磨炼了意志才能终有成就。在修炼中 ,能将悟、道、行三者实施得当 ,才证明我对佛法已达到了学悟深透的程度。一切都能按规律去办而心想事成时 ,此时我修心养性的艰辛工程业已竣工。该交人生答卷时 ,我可以胸有成竹接爱检验。最关键的是我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在任何时候不争果位是安分守己 ,而在心修
悟上却是当然不让、自强不息 ;如果仍要争名夺誉 ,那就是自己轻残了自己。
《参悟》
打透生死关 ,
生来也罢 ,
死来也罢 ;
参破名利场 ,
得了也好 ,
失了也好。
注解
:觉悟者应有的人生态度。看透了生死而顺其自然的人 ,不会厚生 ,也不会怕死 ;参破了名利的实质而拥有旷达人生的人,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 ,失去了也不会烦恼忧愁。
《利害》
利害如影随形 :
以羊诱虎 ,
虎贪羊而落井 ;
以饵投鱼 ,
鱼贪饵而忘命。
贪小利而忘大害 ,
岂可不忍 ,不避 ?
注解
:利益熏心 ,祸害产生。利、害仅有一墙之祸。利益与祸害如影随形 :用羊引诱老虎 ,老虎贪羊而落入猎人的陷阱 ;把诱饵投给鱼 ,鱼贪饵而忘了性命之忧。贪图小的利益而忘了大的祸害 ,对此又怎么能不忍耐、不回避呢 ?
 《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德。
注解 :君子有三戒 :少年时 ,血气未定 ,切忌迷恋女色 ;到了壮年时 ,血气方刚 ,切忌争强斗狠 ;到了老年时 ,血气即衰 ,切忌晚节不保。戒色可保寿 ,戒斗可免祸 ,戒德可全名。圣人语录 ,当烂熟于心啊 !
 《中道》
因诸爱让 ,发起妄情 ;因诸爱记 ,陷于无义。从缘而起 ,
善哉 !善哉 !
注解 :不被情所烦扰 ,惟有取中道。为爱执著 ,就会产生不冷静的痴情 ;对爱偏执 ,就会陷于无情无义。一切还是随缘吧 !缘起缘灭 ,不去强求 ,才最正确。
《静功诀窃》
心勿离其道 ,神勿离其窍。不为形役 ,不为物引 ,
不为色幻 ,不为体牵。悟岐道悔邪也 ,定其邪功。
注解
:修炼的准则—
——要将人的整个身心及全部时空都要铸成禅境 ,才是静的真功夫。要有善心 ,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要有禅心 ,心要宁静。人心尊贵 ,不能为官大名高所奴役,不被钱财珠宝和享乐所引诱 ,不要被姿色迷惑而丧失理智 ,不要被各种情所烦扰。不要因邪念走弯路而招至悔恨 ,要坚定不移地时刻把握住自己 ,在正与邪的原则问题上含糊不得。
 《闲人》
青萝夤缘 ,直上寒松之项 ;
白云淡演 ,出没太虚之中。
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注解
:红尘多悲喜 ,世事皆喧嚣 ,世人多觉本就如此 ,静下心来 ,回头再看时 ,有时会发现原来自己竟已是自闹自扰的 “闲人。 ”青藤攀附树枝 ,爬上了寒松项端 ;白云疏淡澄洁
,出没于天空之中。万事万物本来清闲 ,只是人们自己在喧闹忙碌。
 《苟察》
古之君子 ,于有过中求无过 ,所以天下无怨恶 ;
今之君子 ,于无过中求有过 ,使民手足无所措。
噫,可不忍欤 !
注解
:苟察是今天许多人都有的毛病。古时候的君子 ,力求在别人的过错中寻找没有错的地方 ,所以 ,天下的人们没有怨恨。而现在所谓的君子恰恰相反 ,他们喜欢在没有错误的人身上找缺点 ,弄得天下人手足无措。唉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又怎能不忍住吹毛求疵的心呢 ?
《谤》
彼何人斯 ,面人心狗。
荆棘满怀 ,毒蛇出口。
投畀豹虎 ,豹虎不受。
人祸天刑 ,彼将自取。
我无愧怍 ,向慊之有。
注解
:忍住诽谤之心 ,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而有修养的人 ,必定是心胸坦荡。人面兽心 ,满腹诡计 ,口出恶言。就算是扔给豹虎 ,连豹虎都不肯吃。作恶的人一定会受到老天的惩罚。只要自己没做亏心事 ,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道德经》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注解
:顺应自然大道的处世之道— ——难得糊涂。
最完美的东西好似有什么缺陷 ,但它用起来却不残缺 ;
最弃盈的东西好似有点虚空 ,但它用起来却无穷无尽。
最硬直的东西好似有点弯曲 ,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有点笨拙 ,最善辩者好似有点木讷。
 《苦乐》
将酒当水 ,将肉作菜 ,
肌肉丰盈 ,大腹便便 ,
看厌脂色 ,听腻歌弦 ,
此乐何极 ?苦之伊始。
以苦迎乐 ,两相磨练 ,
练极而居 ,其祸始久。
注解
:修行必须牢记的苦乐的真谛。将美酒当水 ,将肥肉当野菜 ,肌肉丰盈 ,大腹便便 ,看厌了各色涂脂抹粉的美女 ,听腻了歌舞音弦的声音 ,难道这就是快乐的极限了吗 ?恐怕只是困苦生活的开始。在痛苦中迎来快乐 ,不断磨练 ,磨练终会有所成就 ,这样得到的幸福 ,才会长久。
 《安》
宴安鸩毒 ,古人深戒 ;
死于逸乐 ,又何足怪。
饱食无所用心 ,则宁免博亦之尤 ;
逸居而无教 ,则又近于禽兽之忧。
盖太极功而生阳 ,人身以动为主。
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
注解
:贪图安逸 ,必将一事无成。过于追求安逸的生活 ,就像鸩酒一样对人产生毒害 ,这是前人的告诫 :安乐一定会导致死亡,这并没有值得奇怪的 !吃饱了饭却不用一点心思 ,无事可干 ,这样不行 ,就算是学学下棋也好啊 ;安逸地住着 ,却没有受到教育 ,这样和禽兽有什么两样。太极运动能产生阳气 ,人的身体应以运动为主。运转的门轴决不会被虫蛀 ,流动的水也决不会发臭。生命在于运动 ,成功在于勤奋。
《一念》
一念过差 ,足丧生平之善 ;
终身检饬 ,难盖一事之愆。
一念常惺 ,才避去神弓鬼矢 ;
纤尘不染 ,方解开地网天罗。
注解
:人的每一言行 ,是由人的一念决定与控制的。某些人的一念差错 ,就足以将一生的努力与功绩丧失殆尽 ;某些人的终生谨慎 ,也难以掩盖在一件事上的过失。所以 ,只有保持着每个念头的经常清醒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尘不染的纯洁,才能避开那种种类似神弓鬼箭式的神奇报应 ,才能不受疏而不漏的天罗地网的网罗。
 《拓》
肚子大便是佛 ,
哼哈二将喜欢我 ,
糊涂来糊涂去 ,
惟我独尊禅中坐。
注解
:这是一位行者悟得宽容写下的一首顺口溜。一些寺庙的山门外塑有哼哈二将 ,哼将军伸出的五个指头代表一个谐音字“悟” ,哈将军伸出的三个指头代表贪、睼、痴 ,意思是能把贪、睼、痴这三毒悟明白了 ,才有资格进佛门。
《忍》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 ,
明明知得 ,
又明明犯着 ,
知的是谁 ?
犯的又是谁 ?
此处能猛然转念 ,
邪魔便为真君矣 !
注解
:能把怒气和欲望忍住 ,才能使一切邪魔都成为自己的精神俘虏。当怒火中烧、欲念膨胀的时候 ,明明知道不对 ,却还是做了蠢事。既然理智已做出了判断 ,为什么还明知故犯呢 ?原来是邪念占了上风 !这时如果能猛然改变念头 ,那么就能战胜邪魔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含笑经》
远看佛祖佛光普照 ,
近看我佛佛像一尊 ,
世间万物心中坐 ,
谁人指路孝我佛 ?
注解
:胸怀宽广目光无大时 ,能感受到佛的光辉 ,沐浴在温暖的佛光下便能健康茁壮成长。目光短浅时 ,佛性隐没 ,感应不到佛的教诲和期盼 ,生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心中只有烦事 ,容易造成胸无大志。那心中哪还有孝佛的位置呢 ?
《因果关系》
菩萨畀因 ,众生畏果。
救果固然重要 ,救因更为迫切。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作恶者引起自毙 ,行善者引来自安 ,
栽树者引来众生乘凉 ,自得其乐。
善恶本是自己筑 ,为人几时求安生。
注解
:人间的是是非非都是形形色色的因果报。菩萨最害怕造因 ,因为只要造了恶因 ,就必定会有随之而来的恶果 ;众生与菩萨的思维恰恰相反 ,而是在从前所造恶因已经结成恶果 ,遭到客观现实惩罚的时候才知惧怕而产生悔恨。救果就等于“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固然十分重要 ;救因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自然更加迫切。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弄懂善恶有报的大自然规律 ,才能避免做傻事。做善事是舍 ,得到乐的原因是自身的能量因行善增多了 ,自作自受和行善得安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大自然的规律。
 《捍》
扬眉吐气揽天下 ,
妖魔鬼怪为我压 ;
一身正气揽天下 ,
悟来悟去把自已夸。
人间的丑恶何时了?
放下屠刀修佛吧。
注解
:捍卫 ,捍佛法、正气和真善美。
理直气壮、信心百倍地用佛心、佛性、去主宰、承揽人生的大方向。怨求、烦恼和邪恶一律失宠 ,并被道心治得服服贴贴不敢兴风作浪。元神充满能,人生充满智慧 ,标志着修心养性功失,已达得心应手的程度。悟性和觉悟与日俱增 ,迎来了心态和体态的和谐的高度统一 ;元神会夸识神配合得好 ,识神也全由衷地钦佩无神智高谋妙。然而修炼的难度毕竟很大 ,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丑陋本性 ,时常会寻机顽强自我表演 ,不肯轻易退出人生舞台。只有运用智慧去启迪思想而开悟、自治 ,才能真正依附于佛法 ,并主动是迎受严峻的考验。如果邪恶之屠刀不能坚决放下 ,那将必定害人害已。
 《日日是好日》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注解
:境由心生 ,感因心起 ,面对人生的大事小事 ,举重若轻 ,常有若无事人的平常心 ,如此,日日才是好日。你看 ,同样是春花秋月 ,同样是夏风冬雪 ,同样是天地间气候变化的自然产物 ,然而境随心转,感受也就有天壤之别 ,春花令人心花怒放 ,秋月令人神飘天外 ,夏风令人心旷神怡 ,冬雪令人神朗气清..
《累》
跬步不休 ,跛鳖千里 ;
笨鸟先飞 ,终早入林。
一年积累 ,不如一季 ;
一季积累 ,不如一月 ;
一月积累 ,不如一天。
佛许众生愿 ,心坚石也穿。
注解
:成功在于不断地积累。跛脚的鳖能走到千里之外 ,因为它总是不懈地向前走 ;最愚笨的鸟儿却能最早飞入丛林 ,因为它总是不懈地向前飞。每一年积累 ,不如每季度积累 ;每季度积累 ,不如每个月积累 ;每个月积累 ,不如每一天积累。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愿望 ,虽然成佛之路艰辛无比 但心坚决连顽石也可以穿透。
  《梦影人生》
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
应做如是观。
注解
:人世繁华如梦 ,似过眼云烟。世人苦苦计较 ,追名逐利 ,回首却早已是白发斑斑。莫若把这世事看透 ,让自己的心灵不再疲惫 ,让生活不再碌碌。世间万物 ,正如那些梦境 ,一切都是空 ,如气泡般瞬间皆逝 ,就好像那短暂不可留的露水闪电一样。世间一切 ,就如梦、幻、泡、影、露、电一般 ,虚幻而不真实。我们看待万事亦应如此。
 《心与身》
恶业于心 ,还自坏形。
如铁生垢 ,反食自身。
注解
:身虽残而志坚的人 ,同样能过得殷富、充实 ;而心理有残缺的人 ,即使身体再健壮 ,也快乐不起来。何以如此 ?原来心与身的平衡才是健康的真正定义。心理如果不健康 ,行为自然不会健康 ,而且会危及自己的身体。就好像铁一样 ,生锈时间长了,本身也会被腐蚀掉。
 《烦恼》
若常愁苦 ,愁遂增大。如人喜眠 ,眠则滋多。若常烦恼 ,烦恼滋多。
注解
:愁苦与烦恼不是人生的目的 ;离开愁苦和烦恼 ,就会得到幸福与快乐。所以 ,遇到愁苦与烦恼的时候 ,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以便离苦而得乐。若是动不动就发愁叹苦 ,那么时间一久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没有痛苦的时候也会愁苦。就好比人喜欢睡觉 ,越睡是觉越多。同样 ,一个人若是凡事都爱烦恼的话 ,那么烦恼事就也越多。
 《躁》
养气之学 ,戒乎躁急。
刺卵掷地 ,逐蝇弃笔 ;
录诗误字 ,啮臂流血。
觇其平生 ,岂能容物。
一时之躁 ,噬脐之悔。
注解
:急躁是人性的弱点 ,它只会让事物欲速则达 ,我们一定要修身养性 ,戒除急躁。要培养浩然正气 ,就需要戒掉急躁的性格。用筷子夹不起鸡蛋就愤然把鸡蛋扔到地上 ;为了
驱赶苍蝇 ,竟然扔下毛笔 ,抄起长剑 ;儿子抄字有误 ,居然咬自己的手臂以至于鲜血直流。这种人在生活中又怎会宽容别人呢 ?一时的急躁 ,换来的可能是终生的悔恨。
 《迷失》
傲慢 ,起谄曲心。智者自缚。
若有我相 ,则非菩萨。
注解
:生活如渐渐从真实面走向虚伪 ,时间一长 ,连自己的本来面目也遗忘了 ,这就是迷失。人若生活在虚妄的心理世界里 ,把自我膨胀到连自己都认不出时 ,便背叛了自己。不要有盲目的优越感 ,想要跟别人比较 ,甚至要贬抑别人 ,这样的“作伪“ ,往往只是作茧自缚罢了。总之 ,人若染上强烈的自我中心和盲目的优越感 ,就不可能实践菩萨的慈悲精神。
《妒之忍》
君子以公义胜私欲 ,故多爱 ;小人以私心蔽公道 ,故多害。多爱 ,则人之技若已有多 ;多害 ,则人之有技娼嫉以恶之。
注解
:人的嫉妒心是非常有害的 ,必须忍住嫉妒之心。真正的君子以公道正义克制私欲 ,所以他充满爱心 ;小人以私欲取代公道 ,所以多有害人之心。多有爱心 ,则别人有技能如同自己有技能 ;多有害人之心 ,则别人有技能就必然嫉妒忌恨。
 《白头翁》
若人寿百岁 ,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 ,一心受正智。若人寿百岁 ,不知太道义。不如生一日 ,学惟佛法要。
注解
:空长百岁 ,一无所成 :一朝悟道即可升天。把握青春 ,勤奋学习切莫学“白头翁” ,空活百岁。如果有人活到了百岁 ,却是一心邪恶毫无智慧 ,还不如那些仅生存了一天
,而拥有大智慧的人。如果有人活到了百岁 ,却还不明道义 ,还真不如那些生存了一天 ,却明白道理和识得大体的人。
 《金刚经》
以自治磨 ,以自治炼 ,铁怕火 ,性靠炼。自治磨炼 ,铁怕火炼 ,自治炼性 ,磨炼以治。铁怕炼 ,性怕磨 ,磨炼之后成正果。
注解 :
细参悟。
佛陀的《金刚经》是含意生动的佛学精品 ,本文是节选之一 ,内容简单易懂 。
《事实》
山羊被杀因作声 ,飞蛾投火由火色。水鱼悬钩为吞饵 ,世人趋死以境牵。
注解
:事实告诉我们真理。山羊被猎杀 ,是因为它发出了叫声 ,引来了猎人 ;飞蛾扑火 ,是因为看见了火光 ,以为是暖和的地方。水中的鱼儿被钓上岸来 ,是因为贪婪钓钩上的诱饵
,没想咽下诱饵时 ,亦被利钩挂住;世人匆匆奔向死亡 ,也是因为那身外之物的牵制和引诱。
 《方便与智慧》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注解
:所谓智慧 ,即是对事物迅速准确而又灵活地理解的能力。若空有智慧 ,而不知如何运用,岂非成了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学以致用 ,且有所为 ,才是人们所追求的境界。有智慧 ,却没有把智慧表现出来的方法 ,那么智慧反而成了一种束缚 ;如果不仅有智慧 ,而且还能够把握时机 ,利用方便的法门 ,那么智慧就会给你带来自由。同样 ,有方便的门 ,却没有生活的目标 ,那么所有的方便就都成了你生活的束缚和障碍 ;如果不仅有方便法门 ,而且有智慧去指导生活 那么这些方便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解脱和自由。
《连》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寸金难买寸光阴 ,
与佛紧相连 ,随佛齐向前 ,
一身正气无邪恶 ,修炼悟道是主缘。
注解
:与自我心佛连在一起 ,才能与佛陀相连。时间宝贵在于这正是行善、修炼的好时机 ,获得的智慧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 ,自动自发地时刻与佛站在一边 ,用佛心佛性引导自己做一切事情 ,这样就逐渐有了正气而远离了邪恶 ,把一生缘法锁定在以悟生智为主导的状态 ,其光明的前程便未卜先知了。
 《悟空修心》
心如流水不暂住 ,心如飘风过国土。亦如猿猴依树戏 ,亦如幻事依幻成。
如空飞鸟无所碍 ,如空聚落人奔走。如是心法本非有 ,凡夫执迷谓非无。
若能观心体性空 ,惑障不生便解脱。
注解
:广大佛法的精华心要即悟空修心 ,只有通过悟空修心才能到光辉彼岸。心如那流水一样 ,时刻也不会暂停奔腾 ;它又好像是那疾风一样 ,疾速飘过陆地 ,无法让它停住。这心又像是一个猿猴 ,攀在树枝上跳来玩去 ;再如那虚幻的事情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 ;又好像是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一样 ,任飞鸟高翔 ,毫无滞碍和阻挡 ;还如那没有人家的村庄 ,任由奔走。我们的心灵本来就无所有 ,是不可执著的 ,但是那些凡夫俗子们就是要执著 ,它要满足它的各种各样的欲望与贪婪 ,这就是执迷不悟。如果能够观照到自己的心灵如同万物一样四大皆空 ,本来无一物 ,那么一切疑惑和迷妄都不会产生了。
 《笑观》
笑古笑今 ,笑东笑西 ,
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 ,
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
观事观物 ,观天观地 ,
观日观月 ,观来观去 ,
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注解
:经文即告诫我们“责已宜严 ,待人宜宽。”如果我们能这样做 ,便可心境坦荡 ,情绪平稳 ,乐观长寿。
 《迷》
江水易排 ,佛水难要 ,云彩能踩 ,圣经难带 ;做事心胸要亮 ,看问题不要狭隘 ,佛门大开。
注解
:有了佛学水平 ,才能解开那些因凡俗见识而产生的迷惑。人间的事容易求也好做到 ;而用佛学水平来修道 ,是需要运用大智慧才能获取的。认识佛理提高自己 ,或是跟随菩萨老师进入佛门 ,都是可以做得到 ;然而 ,若想把佛经悟透 ,并将其落实在自己的言行中 ,就比较难了。惟有向胸怀宽广的人学习 ,在自己的言语行为中 ,时刻把拓宽心胸放在思想意念的首位 ,才算抓住了人生要点。为了能站在高处大局角度看问题 ,那就要多学习和留心多增长见识 ,以便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久而久之 ,肚量便可慢慢增大,眼界也可慢慢开阔 ,总有一天 ,可以走出狭隘的阴影。一个人思想修炼至成熟时 ,便真正地身入佛门了。
 《望》
敲锣打鼓心开放 ,
有事无事勤上香 ,
希望你把佛经看 ,
修得口恶吐莲花。
注解
:希望、期望、殷切盼望。其意浅显易懂 ,是告诉我们 ,佛经只有反复看、深入学 ,才能常学常新。只有如此 ,才能修口恶 ,做到说好话 ,说话有理。
 《近人溯已》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渐迷可非 ,不觉成恶。贤夫染人 ,如近香薰。进智习善 ,行成洁芳。
注解
:俗语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仔细想一想 ,别人是否也会这样要求我们呢 ?和卑鄙的人在一起 ,他会熏染你 ,就像生活在臭秽东西中间一样。时间长了 ,渐渐地就会沾染上坏惯,不知不觉自己也就变成恶人了。和贤良的人在一起 ,他会感染你 ,就像生活在芳香的事物中间一样 ,时间长了 ,不知不觉地自己也就成为善人了。
 《静》
时当喧杂 ,则平日所记忆者 ,皆漫然忘去 ;
境在清宁 ,则夙昔所遗忘者 ,又恍尔现前。
可见静躁稍分 ,昏明顿异。

注解
:心境清宁 ,宁静致还。或因外界嘈杂 ,或因内心烦躁 ,一些平日记忆好的内容 ,却怎么样也不能回忆起来 ;境遇一变,或因外界清宁 ,或因内心宁静 ,过去时日所遗忘的内容 ,又涌上心头 ,恍在现前。可见 ,人在或静或躁的内外环境中 ,也就顿然有了或明或昏的差异。
 《变》
志不慑者 ,得于预备 ;
胆易夺者 ,惊于猝至。
面对变故 ,足够勇气 ,
聪明智慧 ,沉着心态 ;
勇气智慧 ,应变良策
注解
:勇气智慧 ,应变良策。干什么事情都不会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吓倒 ,得益于事先有准备。意志不坚定、胆量不够且毫无准备的人 ,在突发的变故前只会手足无措。面对变故 ,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聪明的智慧、沉着的心态。勇气和智慧 ,是应对变故的两个良策。
 《知足》
猛兽易伏 ,人心难降 ;
溪壑易填 ,人心难满。
知足者 、,身贫而心富 ;
贪得者 ,身富而心贫。
注解
:知足常乐。
猛兽容易制伏 ,但人的心却难以降服 ;溪壑容易填埋 ,但人的心却难以满足。知道满足的人,虽然贫穷但他的内心却很富足、无忧无虑、快快乐乐 ;贪得无厌的人 ,虽然富有但他的内心却很贫穷、庸人自扰、悲观痛苦。
 《十二结》
无怨无恨不结仇 ,
无贪无淫无所求 ,
无腐无邪无结仇 ,
无官无禄一身修。
注解
:“结”是障碍的意思 ,如一条绳子打了结 ,要解开它才好用。比喻思想中的疙瘩解不开,就成了修行路上的拦路虎 ,如不解除它便无法前进 ,且时刻存在着被虎咬伤的危险。经文讲的内容很重要 ,不仅出家修行者需要谨记 ,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应有所思、有所得。
 《信》
世有薄俗 ,口是心非。
颊舌自动 ,肝肠不知。
取怨之道 ,种祸之基。
注解
:有信方能立身。世间有轻薄的习俗 ,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说话不算数的人。言不由衷 ,不守信用 ,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 ,因此这些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厌恶 ,甚至招致祸害。
 《争》
达人远见 ,不与物争。视利犹粪土之污 ,视权犹鸿毛之轻。
污则欲避 ,轻则易弃。避则无憾于人 ,弃则无累于己。
注解
:钱财权势乃过眼云烟 ,不争才是人生智慧。豁达的人有深远的见解 ,不去争夺外物 ,把利看成污浊的粪土 ,把权力看得轻如鸿毛。认为污浊的东西 ,自然就能比较容易避开 ,轻视一样东西 ,也能很容易地抛开它。避开了利则能使人无恨 ,抛开了权则能让自己轻松。
 《坚忍》
贫家净扫地 ,
贫女净梳头 ,
景色虽不艳丽 ,
气度自是风雅。
士君子穷愁谬落 ,
奈何辄自废弛哉 !
注解
:顺境的美德是节约 ,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贫穷家庭的地上总是干干净净 ,贫穷人家女子的头发总是光亮整齐 ,看上去穿着虽不豪华艳丽,却别有一种高雅不俗的气质。因此一个有才德的人 ,一旦境遇不佳而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况 ,又怎么能自暴自弃、自甘消沉呢 ?
《头尾之争》
譬如有蛇 ,尾与头言 :“我应在前。 ”头语尾言 :“我恒在前 ,何以卒尔 ?”头果在前 ,其尾缠树 ,不能得去。放尾在前 ,即堕火坑 ,烧烂而死。
注解
:头尾虽功用位置不同 ,却是一种有机的整体 ,若不团结 ,而相争、内讧 ,结果只有毁灭。人也是如此 ,应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地位与作用 ,切勿为争名夺利而头脑发热 ,搞不清自己的位置在哪儿了。比如说有一条蛇 ,蛇尾对蛇头说 :“我应该走在前头。”蛇头对蛇尾说 :“我一向走在前头 ,为什么突然提出要你走前头呢 ?”蛇头仍然走在前头 ,蛇尾就缠住树干 ,蛇头也走不开了。于是,蛇头就让蛇尾走在前头 ,结果蛇掉进了火坑就被烧死了。
 《勤》
人生苦短 ,如梦如幻 ,
光阴似箭 ,岂可虚度 ?
为农不勤 ,终不得食 ;
为学不勤 ,终不得技 ;
不商不勤 ,终不得利。
勤劳是福 ,懒惰是祸。
注解
:勤劳是美德。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人生短短几十年 ,又怎么能够虚度呢 ?身为农民不知勤劳 ,最终就不会有所收获 ;身为学生不知勤劳 ,最终就不会学到一技之长 ;身为商人不知勤劳 ,最终就不会获得任何利益。幸福只在勤劳的汗水里 ,懒惰只能一事无成、虚度一生。
 《智言》
居盈满者 ,
如水之将溢未溢 ,切忌再加一滴 ;处危急者 ,如木之将折未折 ,切忌再加一搦。
注解
:生活中的智慧之言 :过满则溢 ,过刚则折。当一个人的成就达到顶峰的时候 ,如水满到将溢未溢的程度 ,这时千万不能再加一滴 ,
就会立刻流出 ;当一个人处境十分危险的时候 ,如树枝将折未折的程度 ,千万不能再用力 ,就会立刻折断。 《利人利己》
处世让一步为高 ,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 ,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注解
:帮助别人 ,受益自己。遇事让别人一步是明智之举 ,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进一步留下了余地 ;对待他人宽厚一点大有好处 ,善待他人实际上为自己以后受到善待奠定了基础。
《严己宽人》
人之过误宜怒 ,而在己则不可怒 ;己之困辱宜忍 ,而在人则不可忍。
注解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别人有了过失应当宽恕 ,而对自己的错误却不能轻易原谅 ;自己遭到困窘和屈辱 ,应当默默忍受 ,而看到别人有了困窘和屈辱时 ,则应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