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华发商都到机场:《身份的焦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09:16
2007年,有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件:一名将近30岁的杨姓女子为了追星,害得自己的老父亲跳海自尽。

 这一事件被媒体充分曝光,引发了各式各样的讨论。简单归纳起来,这些讨论或反思包含了如下几种主流的观点:

 【1】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将近30岁的人,不仅不能自食其力,而且还那么幼稚地跟一些毛头小孩一样,当起了追星族,而且,尤其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其父母倾囊相助的支持方式,一句话,简直是“疯了”。

 【2】这出闹剧,主要的祸根在于教育的缺失。人们似乎在责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没有让杨首先成为一个正常人。

 这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一个30岁的人,应该做30岁该做的事情。30岁的人,该做什么呢?找一个工作,结婚,生子,进入正常生活的常态,而不是成为父母的累赘,社会的负担。

 【3】从其行为方式看,杨丽娟及其父母,整个家庭都有精神病的征兆。他们需要心理医生,而不是指责和抱怨,社会应给以他们帮助和支持。

 杨丽娟事件具有充分的戏剧元素:偏执、坚持、孤僻、梦想和毁灭。一个也不少。

 我的问题是:杨是一个极端例子,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例子?

 我假想我就是杨丽娟,我的偶像不是什么刘德华,换了一个更猛的角色,我们大家称之为事业、股票或金钱的东西,当我回忆起从小学就开始被教导要疯狂地投入竞争的时候。所有类似于杨丽娟事件核心要素的荒谬感,就会在我的心中消失。我没有任何的不适和不安。

 令我真正好奇的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杨丽娟脑子不正常,而我们追求的东西,完全是合理,并且是十分正常的。

 现实的荒谬就在于:认为别人不正常的人,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能不正常。

你以为你不是杨丽娟吗?

(二)

 在现实生活中,对价值的判断,来自于外部世界对人性的猜测,很少顾及到人们的内心真实的选择。

 价值的判断,在势利的世界中行走,如同变色龙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一位美女,找了一个长相一般的男友。人们说,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如果这个男人,刚好事业有成,财源滚滚,那么,女人又被说成是傍大款,被人指指点点。

 男人包“二奶”是不道德的。但如果男人拿2000万来“买”一个女人给自己当老婆的话,那么,显然,这个女人就比男人更加不道德了。人们很愤怒,大家很生气:她凭什么值那么多钱?!

 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当价码不同的时候,我们的结论却南辕北辙?


(三)

 我看过一期节目,说的是一个中国的教授去跟老美证明中医针灸不是邪医的事情。老教授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专家。他说服老外的办法很简单:用科学的办法,说明针灸会刺激人的肌体产生一种可以检测的物质,该物质可以被科学的手段检验到。

 我注意到在唱衰中医的今天,即使是这样的中医专家,也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鲜明的外在的参考标准。在字幕的简历上,我没有看见关于针灸的任何资格称谓,我看见的是更符合科学口味的“神经系统”类专家的称谓。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情。

 科学已经强大到如此唯我独尊的地步,它俨然是一个完美的上帝。所有的事实好像都应该被它检验,盖戳,然后通过。

 似乎所有不能被科学证实的东西,都很有可能是巫术和骗子。至于科学带来的麻烦,那是属于技术是否先进范畴,我们不需要怀疑从事科学的人的道德。

 科学使我们更加有效率,更快地连接在一起,也更快地同化。价值观的多样性,也被迅速地摧毁。


(四)

 商业的神话接踵而至,物质的占有终于成为了新的偶像。

 幸福被裁剪成商业上需要的形式:香车美女,一杯可乐就可以代表欢乐。一杯咖啡就可以让人充满第三空间的幻觉。

 所有的精神体验,都可以被转换为一种用于联想的商品:我们的脑袋已经变成了容器,我们已经不记得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只知道我们需要哪些符号,来代表我们的渴望。

 广告已经非常精于此道,它们使用大量的隐喻来激励大家拥有这种渴望:你所占有的东西越多,你的幸福就越多。

 如此看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怎么好意思不追求上进,怎么好意思不追求财富,怎么好意思不仰望精英。

  
(五)

 对外部世界的坚信,以及对自我认定的放弃,是人生焦虑的根本。

 当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活在别人的话题中的时候。所有的个性和尊严都已经被边缘化。

 那些具有批评精神的文学和哲学,在人们眼中变得如此地不合时宜,可有可无,微不足道。

 当所有的艺术都成为商品的道具,那么我们就只能等待所有的精神体验都变成商品。

 这也正是现代媒体所期望的境界或是机遇:拥有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所在。信息即媒介,是钱,是话语权,是价值时尚的领导者。

 如果不能被媒体化,则等于不存在。如果不能被传播的价值,就不被承认。

 每天,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欲说还羞的潜规则,早已不是我们的生活甜品,而是害得我们消化不良的精神正餐。

 这是一种被暴力强加的价值,我们不能批评,只能欢呼雀跃。


(六)

 按照商业的逻辑,如果只有精英才算的上成功,那么,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别人成功舞台的配角或观众?

 我们所有小人物的幸福,可以一笔抹掉,忽略不计?

 显然不是。

 不甘如此的人们,总是用各种方式寻找自己的心灵的出口。

 这样看来,《身份的焦虑》是对文明的价值体系的一次敲打。它使我们能从人类焦虑的历史变迁中,找寻到心灵对现实价值的追求和抗拒。

 文明的进步,的确应该是使人类真正实现公平和正义,让每个人能心平气和地生活,有自信和尊严的生活。

 文明也应该告诉我们何时该仰望苍穹,了解我们只是万里尘埃中的尘埃。

 只要愿意,文明就可以奉献这样的态度:人心中的价值的诉求,内在的坚定从何而来,幸福的方向该如何选择。我们对人生的幸福该如何。

 只要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种存在的意义,在风起云涌的现实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出口。

 喷嚏网-原创

该书评已被《新京报》采用。

http://culture.thebeijingnews.com/0837/2007/06-22/015@094238.htm

sohu网友的评论:

昨天看到新京报上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你以为你不是杨丽娟吗?”笔者把自己想象成了杨丽娟来阐明他要表达的观点,从而点评了《身份的焦虑》这本书,当时只看题目就觉得挺震撼的。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为那个为了追捧自己的偶像刘德华以至于逼死自己年迈父亲跳海自尽的女人争论不休,当然更多的是唾骂与鄙视。

有的人认为这个将近30岁的女人幼稚荒唐,自己不仅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而且还给家庭带来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负担——玩追星,更可笑的是其父母居然倾囊相助,一家人的疯狂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有的人认为这是教育的缺失最终酿下了恶果,如果当初把她教育成一个正常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至少不会成为父母的累赘,社会的负担。

还有人说,从行为方式来看,杨丽娟一家人都具有精神病征兆,他们需要的是心理治疗,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

这些都先放在一旁,咱们来换个角度想想,看看你是不是杨丽娟。

中国有很多家庭为了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对那些家长们来说可谓称得上是呕心沥血,费尽心思,有的贫困地区的家庭甚至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为的是一个目的,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然后当他们考上大学之后,又该担心孩子将来的就业问题,于是开始跑关系,拉熟人,源源不断地大吐血。有的人会为了钱和别人发生性关系,有的人也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花钱与别人发生性关系。有的人贪污,有的人受贿,有的人图财害命。仔细想想这些事从某个角度上来讲与杨一家人的行为又有何不同呢?她追的是明星,而其他人追求的是名,利。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当你认为别人不正常的同时为什么不想想你自己是不是也不正常呢,你以为你不是杨丽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