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面试:灵性思维(博士课堂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1:00

 

灵性思维(博士课堂摘要)

 

——2009/10/20课堂笔记

因为每个人头脑中思维的程式不同,

所以同样的世界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1:心性思维

客观事物的本身只是一种存在,并不具备如人一样的主体思维,其各种各样的意义都是人赋予其上的。因此在不同的心性下同样的事物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外部遇到的事情,以及事情对我们自身的意义来说,是对心性的一种映射。人生会遇到很多事情,能够感知到的事物也很多。一般心中存有什么样的图画,人生当中就会遇到、感知到什么样的事物。人们选择感知的部分往往都是心中渴望的,需要的,重点强调的。

还有一些事物不是人们感知不到,也不是没有意义,而是被人们忽视了。忽视也是一种选择,一种心理程式。比如,因为恐惧,人会有意识的忽视、排斥某些事物。所以,没被感知的不等于没有感知而是以另外一种形态出现。透露的是另外一种信息。

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孤立的去看待一个个走进视野中、走进感知范围的事件,并没有把发生的事情和心连接在一起。看不到这种映射关系,看不到发生的一切都是人心的外在表现。

心性思维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我,就事论心。如果没有心性思维,那么当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抱怨,自己想得到没有得到也会去抱怨,

选择性的感知带来选择性的心态。看到一种心态要看到背后是什么样的思维程序在运作。

不能把思维方式等同于思维本身,这是工具和本体的区别。

没有心性思维,都不知道为什么做研究、也从未思考过究竟是谁在说话、做事。孤立了外部与自己,也就是没有把自己与外部的关系作为一种观察对象来观察。

一个人在学到的知识、经历、事业当中,如果不懂得心性思维是什么,就无法知道思考的主体是什么?就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事出现在自己身边,不知道他们出现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思考者与正在思考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想突破一般教科书上的知识,心性思维是必须要会的。否则学了很多知识,一堆工具都不知道怎样去使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矛盾思维都懂但是在应用中就都遇到了问题,就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把自己的心性加进去。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把自己给屏蔽了。

2:主体思维

现实中常常会被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所左右。不喜欢的人出现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不喜欢的事情发生会恶化自己的情绪。那么,问自己:你是这些事情的主人吗?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吗?

不是以一种主体的行为去观察这些事情,相反就像一张白纸,外界是什么颜色,自己直接就在上面反射除了什么颜色。没有自己的思维。

思维是一种分析、再认识,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要辨真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形式看后边的运作机制,从结果上去思考事情的发生对于我自身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主体性处于一种休眠的状态,在平时的一些事情上不会使用主体思维,遇到事情就会影响自己的思维,就会产生情绪,就会影响智力,那么这种状态很容易被别人利用:就会做傻事,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做主动成为别人的奴隶的事情。

人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不受外界的影响,保持一颗如如不动之心。

如果在一个人的心中把主体性变成了奴性,做的事越多错越多,思考的越多错误越多。于是在人间就发生了很多的悲剧,很多的痛苦。

在生命的发展历程当中会有阶段性的特点,比如在年轻的时候处在有主体性的渴望却没有主体性能力的阶段。心中有愿望有想法,但多半与这个世界是割裂的。

心性思维和主体思维决定了人生中的大半。

3. 突破性思维

突破性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对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进行反驳。

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认为明白了其实是还没有明白。 凡是进入带有情感色彩的自我肯定的时候智力就开始下降了。

对一个人来说,明白是相对的,但如果把明白变成了绝对,就等于遏制了自己上升和成长的空间。进步的表现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明白之后的状态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了进步还要不停的突破才叫进步。这些都取决于是否有突破思维,是否有永恒的突破思维,如果没有,知识学得越多,反倒会制约自己。

面对终极真理,没有人是老师。没有人能够成为老师。世界上唯一的老师就是规律和终极真理。想明白这些事情的时候还会有傲气在心间吗?所以骄傲是一种卑劣的品行。因为骄傲显现的场合都是比自己低的,这和流氓无赖欺软怕硬的性质是一样的。

认真想想自己,如果离开别人教给的那些知识,还会思考吗?在认真去看一下教授自己知识的人是什么样的,如果那些人都算不上成功者,用非成功者的思维思考问题,怎么能够复制成功。所以要去学习圣贤,学习经过实践长期检验之后的真理。

永恒的突破性思维是一个学生、一个学者、一个研究人员必备的思维。否则做出点什么就沾沾自喜,很难有什么大的成长和突破。

把突破自己当成快乐的源泉

问问自己:拿着什么时代的程序在研究问题,拿什么样层次的人的思维在议论事情,过去的时间里认识事情的方法有什么重大得 突破?对事情的看法有什么大的转变,什么样的人的思维。生命停滞了多少年?怎么证明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大脑的活着?

4.无我思维

佛学的思想中觉悟是层层境界的突破,觉悟有大觉与小觉。小觉是觉自己,大觉是觉究竟。觉究竟就是察觉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不是人给与的概念与意义。所谓的辩证,对立等关系在事物的实相中并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衍生错误的变量,那么就没有办法形成心性思维、主体思维。

释祖讲“贪嗔痴慢,妄想分别执著”这里要破的执着是不能执著于一个理念、经验、习惯是非,而不是执着于一种追求,是法之上的一种追求和精神,是法外执着。释祖的追求就是解救众生。

执着于法必定会出现痴和愚的状态。所以要破除这种法执着,不再是“我认为、我以为”而是讲客观的道理、讲他人的道理、把批判的东西当成道理来讲。

思维就是人的思维,没有人就没有思维。传统的科学说:思维的主体是思维。那么,无我谁来思维?那就是我之外的力量,道理、规律来思维。

神:人创造了神,一定是接受了超越个人的力量。不再以自己的思维去看,在普通人看来神的思维。

当个体超越了自我,不再以自我为原点思考问题,其实仍旧是主体思维,但已经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主体思维,在普通人看来就像是神的思维。

在人的生命中如果没有机会体会“无我”的思维状态,那么生命将会是一种遗憾。

5.客体思维

一般认为思维都是主体进行的思维。这里所讲的客体思维是指由思维的主体进行的却努力朝着最接近于思维的对象的思维方式。比如与人谈话,能否像谈话对象一样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以我来思考问题。

客体思维是主体思维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认识了一般主体思维的局限之后的突破。是在主体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贴近对方的思维。所以叫做客体思维,而这种思维最能代表和体现人的灵性思维。一个人受教育和未受教育,文明与非文明的区别就是能否理解别人,能否像对方一样思维。

在历史和社会中上,军事上能算敌方所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实中想别人心中所想,就容易与人沟通。如果只管自己去表述,不考虑自己表述的后果,不考虑别人感知的结果,这种表述就失去了意义。

6.中庸思维

中庸思维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是很典型的。日常生活当中普遍的是比较极端的思考方式:赞成、反对、黑白、对错。

群体的思维中,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形成一个中庸的结果。

中庸思维是对自己的心性进行管理的思维,对于自己与周围各种人、各种环境等等相关因素综合计算之后找到的最恰当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中庸不可为也”。

人心中一旦有了一个想法,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其他的身体语言会明白无误的透露出这种信息,生命的各个方面都会把这种想法表现出来。

现实当中,为什么要追求和谐尽量不要制造冲突。 “不怕得罪人”这种话的结果就是得罪人、就容易激化矛盾,激发了别人心理上能量运动的方式,牺牲了自己,却激发了恶。

中庸思维就是把各种不同于自己的变量、各种影响因素放在一起找到一个最佳点。要有一个高超的心性才能做到。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不容易。把一件事做好容易、把所有的事做好不容易。所以中庸思想给人类思维的极限发出了挑战。

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怎样选择呢?其实主体思维是客体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讲遇到任何事不要受其左右,失去自己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客体思维又是主体思维的一种极致的表现形式。他们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通的,一体的。

过去不明白的人会去批判它。中庸中最核心的一个字:诚。“诚”是解中庸极致的钥匙,是通鬼神的智慧。至诚通天。

诚在何处?“诚”是一种客体思维,是最大限度的无我,最大限度的把别人放在自己心里。

7.信仰思维

没有信仰的人也许能够挣到很多的金钱,也许会拥有很高的权利,但因为没有信仰的力量给心灵以控制,拥有财富、权利之后很难把控自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没有信仰的人不管是否拥有金钱与权利都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