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ppt:《懂得生命》导读(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9:27
大陆出版的《懂得生命》(台译第一版为《新生命手册》,二版译名为《生命花园》)将很多台湾版的内容简化了,然而,台译书中的导读、译者介绍以及每一章节后的引导问题,是对本书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和读书指引。而每读《懂得生命》这本书时,都能引对人生、对生命以及对自己遇到的一些人生问题深深的思考和重新的认知;作为海文(本书著者,也是加拿大海文学院的创始人)《懂得生命》发起人的本人,讲台译本的导读和引导问题整理,发布在此,也为有幸成为海文学员一员或者有幸读到此书以及将来有幸读到此书的朋友们读此书的一个良好的补充(已征得译者的同意),也希望能支持和帮助到更多的人,走出生命的雾霭,获得圆满的人生!
以下为台译版原书内容:
缘分 【译者序】
跟这本书结缘,已经是那么多年以前的事了,真是不可思议!
我初到加拿大温哥华附近的Gabriola小岛的海文学院上课时就爱上了这本书,那是没想到自己会跟它有如此浪漫、纠结的故事。当时的我觉得它非常难读,也不完全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因而读得断断续续的,回来之后也并未依照书中的一些建议过日子。然而每一次不论是刻意或是无心的翻阅此书,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一些从前不很明白的道理,渐渐的也能融会贯通了,这让我惊奇不已,也激发了我在 [生活调试爱心会] 带领这本书的读书会的想法,每个月两次,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带学员读完这本书。那段日子,我亲眼看到许多的学员因本书而成长,因为可以为自己做出不同的决定,因为更愿意面对与负责而使生命有了改变。
说起这个版本的翻译工作,更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我曾参与本书上一个版本的中文翻译,可是到了出书的最后阶段,我因为用凹透镜看自己,批判自己不够专业,便放弃了一些翻译上的坚持。现在回头看,虽然认清当时的我正是因为自恨而缩小了自己,只看见自己的缺点,却忘记自己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当时我也完全没有力量多说些什么。
多年后,我辗转听说心灵工作坊文化公司想要接手出版这本书,但是打算另找译者重新翻译,我透过朋友向出版社表达了我的不舒服的心情——曾经付出的心血没有得到认可,心里百感交集。我这样的做法正是书中所谓的“勇敢的站出来,向他人呈现真实的自我”。
没想到,心灵工坊总编辑桂花打电话给我,她诚实的跟我说原先属意的译者婉拒了她,而她也知道这些年来我与一些朋友长期带领这本书的读书会,与事便向我提出了邀约,她问说,可不可以由我带头,找几个人一起合作,重新翻译这本书。我清楚的知道,若只有我一个人,我不会想去承担,因为那真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但是团队一起工作就不一样了。我心动了。
问题是要找那些人?人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会有问题。
殷正洋跟李文瑗一直在演说或带团体,这两年又到加拿大海文学院去深造;这本书的读者会,张亚辉带过不知多少次;姚戴玮更是与她的先生钱伯陞(Al Chambers)不停带领相关的课程。
我是多么感激他们都在第一时间答应了与我一起工作。我们原就属于同一个读书会,多年来几乎每个星期就聚会一次,第一本读的就是这本书。
但是要在一起工作,还是千头万绪的不知如何开始。2005年的11月起,我们试着开始,约定用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每星期2次,每次至少6个小时的时间一起翻译,为的是营造出一种共同的语言,以及关于一些特定名词的认定。我们一起合作翻译了十个章程,接下来每人挑选了5-6个章节,分别各自在家工作之后,以电子邮件传给大家,再相聚讨论。
工作过程中最有趣的是,我们会有“权力斗争”、“外在依赖”、“极力追求理想我”、“界限不清”、“低自我评价”、“理所当然”等,各种现象在每个人身上轮流出现,到后来我最担心的效率已经是最小的问题。结果我们发现每个人接受这份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因此得以再次看见了自己跟彼此。
我们也再次跟两位原作者承认,这本书不是针对专业人员而写的,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因阅读与讨论这本书而获益。所以我们追随他们之前在心灵工坊出版的《关系花园》、《健康花园》,将此书命名为《生命花园》,成为花园系列之一(编按:本书最初由心理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新生命手册》)。而书中的一些较生涩或容易混淆的专有名词,我们都加上了译者注,或附上原文以供参考。
对于我个人来说,得以一再的参与本书的翻译工作,将过去曾经因为学养不足而犯下的错误加以改正,是个心愿的完成。但是多年来对两位作者从完全的敬畏,到后来能在见到他们时自然的上前拥抱,到如今能把他们看做亦师亦友,随时分享生命中的种种,这才是我最大的长进。在把他们头上的光环摘下的同时,我也摘下了自己的。
科技的发达,让我们有了如Dr.Eye这样好用的电子字典,但是遇见一些实在无法确定的词意时,我们真是高兴我们还有Dr.Al(Al Chambers)。钱伯陞无疑是最适合撰写此书导读的人(谢谢姚戴玮的翻译)。他的生命因此书而改变,我们也一再受到他不断的提醒,因之而更能觉察、承认、接纳,并对之后采取的行动有着一份欣赏(即本书提及的五个A)。
我们在工作中不时互相提醒着,文字不要太西化,虽然很困难,但是要尽量。这是编辑就发挥了最大的功能。我们真的很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花了很多时间跟我们一起工作过好几回,让她看到我们如何讨论、争执、甚至有时面红耳赤的互不相让。我们太在状态中时,往往她一句话就能敲醒了我们:“这里重复了!”或是“这里我不太懂!”我们只好重新来过,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身为主导这次翻译工作的召集人,我得以写下常常的译者感言。但也要让我的合作伙伴们再次纪录他们短短的心声:
张亚辉说:“因为这一本书,丰厚滋养了我的生命花园,让我在感染艾滋病的历程里,更有力量去迎接每一次黑暗的撞击。在生命的河流中,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虽然不知未来如何,但却可以渐渐安心的继续航行。尤其这次翻译过程中,正好又经历自己“关系之死”,一边伤势悲痛,一边又享受着字里行间给予自我的丰盛觉察,常常是痛并快乐着的看见自己。感谢陶姐,感谢这个翻译群,感谢!”
姚戴玮说:“我常说自己是’俗仔’,私底下十个不太敢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在这次翻译过程中我深刻体认到,如何带着对他人的尊重与保持开放的态度,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争取甚至坚持,但同时也安然自在的接那人和的结果。很兴奋可以参与重新翻译的过程,当时一连串的学习与成长,绝对不会因为这本书的完成而停止,因为生命花园中仍有好多地方等待开垦、播种、施肥、照料与绽放!”
殷正洋说:“回首当时一边翻译,一边在争执中看到每个人个性的不同,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小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翻译的难处;在翻译过程中隐约的看到了自己的盲点,而这本书讨论的也就是“人”这个难以了解的主题。生命该如何往下探索?就让这本书成为探索之旅的序曲吧”
李文瑗说“能有机会参与此书的翻译工作,是我生命旅途中,肯定自我与发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注脚之一。黄焕祥与麦基卓两位老师所提出的人文学术观点,让我有机会去回顾过往卡死的生命情节,使我有能力去松脱束缚自我的心理枷锁,确立自我的生命价值,并迎向开创生命的挑战与喜悦!希望你读完此书后,能加入我们感恩彼此生命的壮观行列!”
我们得到两位原作者的同意,在每一个章节的后面提出了一些问题,供给读者作为讨论或省思之用,也希望在读书会盛行的今日,能有更多的人共读这本书后,生命更丰富。
正如书中提及的全像阶序的状态,最后要谢谢过去曾对此书提出许多贡献的老友们:冯铮、陈登义、林亮吟、黄世明,你们的心血都还留存在这里。因“爱心会”而结缘的蔡香苹,对“忧郁”一章提出的意见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李文淑也在回台度假时客串帮忙参与一些章节的润饰工作,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