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美食加蛋糕店加盟:艰苦奋斗与拉动内需是一个悖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57:49
 艰苦奋斗与拉动内需是一个悖论吗?许圣元2011年12月13日15:0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中央之所以既强调艰苦奋斗又推行扩大内需,是因为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艰苦奋斗是扩大内需的动力和源泉,扩大内需是艰苦奋斗的导向和归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引领时代风尚的双引擎。然而,当前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艰苦奋斗与扩大内需是一个悖论。讲艰苦奋斗,就意味着抑制消费,不利于扩大内需;讲扩大内需,就是鼓励消费,不符合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对艰苦奋斗与拉动内需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严重曲解,必须彻底澄清。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当前拉动内需、共克时艰的动力和源泉。一方面艰苦奋斗迸发出来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有利于形成拉动内需的“信心源”和“动力源”。另一方面艰苦奋斗提倡的节俭精神、实干精神,有利于积累资金、增加收入,形成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经济源”和“消费源”。

  有人认为只要能吃苦就是艰苦奋斗,只强调吃苦,不强调奋斗,不是通过奋斗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是不思进取、安于贫困,夏天树荫底下打麻将、冬天磕着瓜子晒太阳,这是肤浅的、片面的理解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精髓是“奋斗”二字,它要求通过辛勤劳动,顽强拼搏,创造佳绩。它体现的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昂扬向上、勇往直前的决心,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品格,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拼搏、善于创新的态度。“求木之茂者,必固其本;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源泉”。幸福生活的源泉,既要靠信心和勇气,更要靠拼搏奋斗,辛勤劳动。在应对金融危机、同心共克时艰的新形势下,温家宝总理讲:“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心暖则经济暖……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为拉动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提供信心力量,而且通过艰苦奋斗创造物美价廉的产品、增加居民收入,直接为拉动内需提供物质保证。拉动内需最根本的是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通过全民发放消费券、实物、货币的方式拉动消费,只能通过降低税率、实行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但要把鼓励消费的政策变成现实的消费,最根本的是通过艰苦奋斗、奋发有为,树立消费信心和提高收入。所以,艰苦奋斗是拉动内需政策落实的根本动力。

  也有人认为艰苦奋斗就是少花钱、低消费,捂紧口袋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这是僵化地对待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既是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也是拉动内需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不是也不应该是“土、旧、俗、劣”的代名词,更不应该把它排斥到幸福、美好生活的对立面。当前有些落后的消费观念,表面上看符合艰苦奋斗精神,实际上是浪费。如很多家庭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超期服役,既不环保、又浪费能源,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这种器物唯旧的价值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特别是农民的消费观念更为保守,有钱不能花在刀刃上,住房、医疗、婚丧嫁娶方面的花费太多,不热心在医疗、养老等方面未雨绸缪,作保障性投资。许多农民不主动到医院体检,一旦发现大病,往往花费很高。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既不是艰苦奋斗,也不能拉动内需。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民手里有钱了,但舍不得花钱、不敢花钱、不知道怎么花钱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央政府接连出台了“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 降低汽车购置税、取消养路费、 “以旧换新”等多项扩大内需的积极政策和重大举措,发掘吃、穿、住、行、教、医、娱乐、旅游等消费的增长潜力。这对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带来了重大契机。农民群众只有在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同时,逐步确立科学消费、安全消费、理性消费的理念,才能及时从拉动内需的优惠政策中受益,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实事也是如此,近两年来,汽车、摩托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大量进入农村市场,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正是农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积极响应拉动内需政策的结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既是国家通过拉动内需的政策对农民艰苦奋斗的褒奖,又为农民群众继续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营养源泉。因此,当今农民群众转变消费观念,树立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不仅是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和必然要求,而且是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拉动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的经济决策,有利于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导向,有利于遏制奢侈浪费、公款消费等不正之风。人民群众从拉动内需政策中得到的实惠是对其艰苦奋斗成果的最好回报。因此,正确理解和全面推行拉动内需的政策,对于新形势下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优化资金流向,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认为拉动内需就是提倡消费主义,讲究“吃要更营养、穿要更漂亮、住要更宽敞、行要更舒畅、用要更高档、玩要更多样”,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甚至认为“挥霍带来繁荣,节俭导致萧条”,只有提倡高消费、超前消费,才能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这类认识可以说是对我们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歪曲和戏谑。在这种意识主导下, “月光族”、“啃老族”、“房奴”、“车奴”不断涌现。他们的人生观倒退到“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有福不享,枉来人世”的消极程度,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吃喝玩乐,极力追求超限度的奢侈性、炫耀性的消费。物欲横流必然导致骄奢淫逸,而骄奢淫逸之风一旦养成,就会消蚀人们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最终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高消费、超前消费以提前支取子孙后代的发展条件为代价,不符合我国人均资源低的国情,不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将导致资源、资本匮乏、环境恶化,对于拉动内需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国际金融危机和近期的欧洲债务危机,其深层原因都是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超出承受能力的信用消费带来的恶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作为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大国,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提倡高消费。只有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精神,选择适合国情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奢侈消费,才能使积累不断增加,生产发展更快,保证人民的长远利益。

  我国拉动内需的政策选择以鼓励合理适度消费、限制奢侈消费为原则,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优惠政策重点向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低端产品倾斜。如家电下乡产品的补贴主要是价位比较低的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手机等。这种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拉动内需的消费政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10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 GDP同比增加增长10.3%,特别是消费增长达到了14.8%。而对于高档烟酒、进口高档大排量轿车等消费品,采取了增税政策。由于这类商品的消费群主要是高收入阶层,普通老百姓很少消费,因而增税对普通百姓影响不大,但对于抑制奢侈消费、增加财政收入有积极影响。通过拉动内需的政策引导,鼓励科学消费、适度消费,限制高消费、过度消费特别是浪费行为,既有利于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遏制不良消费倾向,也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国家既然强调扩大内需,就应该加大办公经费支出,鼓励公务消费,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再讲艰苦奋斗已经不合时宜了。个别干部甚至把建豪华办公楼、买高档车、出差乘飞机、住高档宾馆、进高档娱乐场所、抽高档烟、喝高档酒等行为都美其名曰“拉动内需”,这就为其骄奢淫逸披上了冠冕堂皇的外衣。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无度、铺张浪费,甚至挪用公款、贪污腐败以满足不断膨胀的私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物欲主义和奢靡之风抬头。这种奢靡之风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腐化社会风气,而且对拉动内需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采取严厉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

  拉动内需主要靠生产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城乡居民消费,而绝不是靠公务消费的支出。政府所有的公务消费都是建立在纳税人的纳税基础上的,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公务消费支出的增加不仅会增加纳税人的税负,挤占用于拉动内需的生产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居民消费的资金,而且会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倡导艰苦奋斗,减少公务支出,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即便需要政府投资来拉动内需,促进市场消费,那也应当通过扩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或者给低收入阶层增加工资福利的形式,这样才能扩大公共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也能做到税收回馈社会,体现社会各阶层公平。相反,如果官员公务消费过度占用纳税人的钱,该搞得基础设施没有搞,老百姓也不能从中得到实惠,如此的“拉动内需”,其实对整个经济促进作用非常小,甚至是副作用。中央三令五申党政机关要杜绝公务浪费和政府浪费。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一切事业。这些措施和要求,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经济发展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共振作用,提供了双重保障。
(责任编辑: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