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宝宝可以穿鞋吗: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心理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39:37

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心理健康

工作态度与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会把教育工作视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作观的人,只是把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只是一种职业。“事业”与“职业”虽然只一写之差,但工作态度截然不同。

如果我们把视教育为“事业”而积极工作的人称为A,把视教育为谋生的“职业”而消极工作的人称为B,对他们之间的区别可以做以下比较:

1)报负水平和心理感受不同

A.有崇高的理想追求,重精神生活,感到生活充实,有幸福感;B.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重物质生活,常感到精神空虚。

2)主体性水平不同

A.工作积极、主体、有创造精神,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B. 工作消极、被动,凭老经验办事,主体性未能很好充分发挥。

3)意志品质不同

A.工作不畏困难,能正确对待挫折,意志品质坚强;B.困难面前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受到挫折生容易退缩、消沉,意志品质薄弱。

4)心境不同

A.不满足现状,喜欢探索性地工作,工作中感到有乐趣,工作紧张也觉得是一种享受,心境经常保持良好状态;B.工作不思进取,没有新意,把自己变成“教书匠”,从事的基本是重复性劳动,感觉枯燥无味,工作成了负担,心境时常处于消极状态。

5)责任感不同

A.工作负责任,不揽功委过;B.责任心差,不敢承担责任。

6)自我发展的水平不同

A.潜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全价值;B.潜能未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没有成功感,达不到自我实现的理想水平。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不能看出,把教育工作视为“事业”积极工作的人,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是比较高的。

在工作实践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以下方法可供参与:

1、培养工作兴趣

有些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因此,感到十分乏味枯燥,这使得日常的各项工作都变成了一种负担,有时甚至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可以考虑这样几种方法:第一是工作丰富化,就是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以此来培养对工作的直接兴趣。工作丰富化可以从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层次、扩大范围等方面来进行。比如,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比较枯燥,但是假如从科研的角度来进行一项教改实验,就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和教案,收集、处理有关学生的信息资料,与同行进行研讨和交流……这样一来,原先枯燥乏味的工作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而使你感到兴趣盎然了。再如原先的班主任工作如果只是限于每天的日常管理和处理各种繁琐事务上,自然无法引起什么兴趣。假如把班级管理工作纳入班集体激励机制构建的课题研究中去,开展通过班集体中的角色激励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验,则会使班主任工作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引起直接兴趣。第二是确定发展目标,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比如,对通过工作所能得到的荣誉、地位以及物质利益的兴趣等。假使为自己设定一个在若干年内当上某级先进教师或评上某级职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需要对工作投入一定的热情,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消极态度。第三是“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是一种用积极体验代替消极体验的训练方式。戴尔.卡内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办公室的秘书因对琐碎的文书工作非常厌烦而经常感到筋疲力尽,后来她想反正一时也无法更换其他工作,何必不让自己干得开心一些呢?于是决定假装喜欢这分工作。几天后她发现,自己真的有点喜欢这份工作了,而且有了这种感觉后,自己的工作态度开始有了变化,工作效率也有了提高。过了一段时间,她因为工作有成效而得到了提升。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感兴趣的老师不妨试一试。

2、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从而使自信心和行为动机得到不断增强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不能形成积极的感受,长期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就会产生无能、挫败和失望的感觉,从而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希望,同时也会使人感到一种强大的压力: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一些薄弱校的老师经常表现出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工作上的不安心,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为了避免这种消极的心态,就要设法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是重新调整期望值,也就是给自己定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因目标不切实际而导致无谓的挫败感。比如一个数学老师任教的班里入学后的摸底考试分数及格的不到一半,最低的还不到20分,这位老师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个学期后,得20分的学生要能达到50分,全班平均分提高10分,及格率达到60%,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这些目标基本实现,虽然离年级平均水平还有距离,但这位老师已经感到满意了。假如这位老师定的目标是一学期内及格率要达到百分之百,那结果一定会令她失望。第二是要找到正确的参照标准,不要与根本不具可比性的对象进行毫无意义的攀比。比如一个专收初中分流学生的学校每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上了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还有一些人直接就业了,如果要比考入高中的升学率,它的纪录几乎是零,但是它的校长和教师认为:转化一个后进生要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有价值,因此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如果硬要他们和重点校去比升学率,那就只能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没信心。第三是要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比如上述那所学校由于学生的起点低、基础差,尽老师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与精力,学生最后的发展水平也还是远远不如重点校。但是这些学生从入学时严重的厌学与自卑发展到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明确了生活目标,鼓起了生活勇气,能够以强者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这就是老师们教育的结果。从他们的每一点变化和进步中,从学生家长感激的话语和目光中,从用人单位对他们基本素质的充分肯定中,都能使老师深切地感受自己工作的价值。

3、使工作内容丰富化

过于单调的工作内容会令人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如果每天的生活内容总是上班—下课,上课一下课,吃饭一睡觉,工作和生活的内容都是简单重复,那情绪就会消沉下去。因此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丰富起来,对转变消极的工作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丰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不困难。比如以前没当过班主任,争取当一当;没承担过观摩课,大胆地承担一次;承担一个教改课题,开展教改试验;除了上好必修课,再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果有能力,还可以结合工作写一些文章。至于丰富自己的生活,前面我们在关于过好休闲生活的话题中已经淡到了。对于工作生活单调的人来说,要改变现状,最大的阴力是惰性。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形成以后是不容易改变的。但这不是说不能改变。世上没有不可改变的事物。只要我们有决心,并坚决地行动起来,问题就会有突破。一旦想法开始付诸了行动,也许你会觉得改变自己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困难。这就像推一件重物,最困难的是在启动的那一刻。

4、要有一颗平常心

有些人之所以工作消极,多半是因为对名利的追求过强,所以遭受的挫折也较多,因而经常处于不平衡的心态中。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待人的需求,必须承认人们多种多样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佛家所倡导的四大皆空、无欲无求的境界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理论,也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但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淡泊名利,必然能有效地减少挫折感产生的机会,使压力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活也就会更加轻松。在这方面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即需求的强度。没有任何追求的人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欲求过强的人则会因经常有某些欲望不能满足而沉浸在痛苦和烦恼之中。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对不同的人会进行不同的指导,为了帮助那些具有较大潜能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功,经常要鼓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为此还要让他们克服妨碍自己提高期望值的各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强化他们必胜的信念。对那些因目标过高而屡遭挫折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障碍的人,则要帮助他们学会放弃不合理的目标,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如此所述,转变工作态度首先要转变世界观和人生观。因为这些根本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具备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对教育的执著和奉献精神、丰富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学生和诲人不倦的爱岗敬业思想,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态度。其次,要充分认识当代教育对人自身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现代化经济建设、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了解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强荣誉感,以能做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再次,要努力向当代优秀教师学习,从他们的感人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自觉地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改变消极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