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时光饮品:小说三要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2:20:18

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 

  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抓肖像(神态、外貌);   抓语言(对话/独白); 抓动作(及所做的事); 

    ④抓心理;                  ⑤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等); 

    ⑥白描                        ⑦对比突出 

 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环境描写、对比

  4、以发展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评价(分析时,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某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人物上)自身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与另一人间的烘托作用:映衬或反衬; 

  (情节上)推动某一情节的发展; 

  (主题上)凸显某种主题 

 某一事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见散文阅读)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渲染气氛; 

    ③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预示人物命运;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⑥烘托、暗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暗示主题 

三)小说的情节及结构安排: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就结尾来说有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行动。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 

  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对主题与形式的作用) 

  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或是深化主题。 

  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照应前文情节等。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如《睡美人》。小说一开头就说女A角失踪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起读者的思考。女A角为什么突然失踪呢?从而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引出下文的情节。因为女A角的突然失踪,才有下文女B角的上台演出。 

  突出人物形象。女A角故意失踪,是为了让贤,从而表现了女A角善于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 

  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女A角故意失踪的故事,告诉人们要了解、重用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3)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法) 

  《红楼梦》中王熙凤 

  《故乡》中杨二嫂 

  (4)先抑后扬法 

  既可写人,也可写物。文章开始的时候先贬抑,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即作者对描写的对象先有某种看法,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的写法。这里的做了的铺垫,使得更有力,更突出。欲扬先抑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此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曲折动人,使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要从整体出发,处理好的关系,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应重。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07海南调研题《界河》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广东卷模拟一(贾平凹)〈羊事〉。《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柳毅传》。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如: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到: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分析: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余音绕梁

  小说标题的作用: 

  设置悬念; 

 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小说的主题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小说的主题:   

1、主题的评价: 

    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把握(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从标题入手(小说标题的作用见上面) 从人物形象入手 

   从情节发展入手;;  从环境(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以及环境描写)入手 

    ⑤从小说的精彩构思中把握 

   考查小说任何一要素,都必须考虑唇齿相依的另两要素。另外,最主要还要考虑小说的灵魂——主旨 

(五)小说的语言: 

  (有表现力、感染力) 

  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语言风格: 

  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常 见 语 言 特 征 或 风 格 准确周密 语言运用准确,无懈可击 动词精确,无法替换;修饰、限制语科学,无法删除;用语合乎客观实际,合乎事理逻辑,合乎语法规范,体现人物、事物个性特征。 举出实例,分析其如何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言简意赅 用最少词句表达丰富的意义 主要为炼语赏析。特征是以少胜多,言简意丰,简洁洗炼,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举出实例,揭示内涵,概说特征。 常 见 语 言 特 征 或 风 格 生动形象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 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举出实例,分析其生动形象成因或表现。 朴素自然 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 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举出实例,说明表现(白描、口语、大众化),概说好处 ()表达技巧分析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再现自然风光。 

  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以下详见散文阅读:修辞 结构安排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语言 表现手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铺垫。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在关公未斩华雄前,作者写了华雄勇猛凶狠,他挫败孙坚,砍杀祖茂等人,这样写实际上是为关公的出现作了铺垫。 

  衬托。如《睡美人》,作者写导演担心女B角演砸的后果,反衬了女A角丰富的舞台经验,精湛的表演艺术;写女B角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正面)衬托了女A角的识人之准,让贤之正确。 

  细节描写。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倒下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作者对的惋惜,刻画他善良、纯真人性,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再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中温酒(其酒尚温)的细节描写,让人领略到关羽武艺之高超,获胜之快速,从而表现了关羽的神勇 

  对比。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父亲对儿子肖像画的至爱,与拍卖会上众人对肖像画的冷淡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象征。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鸟儿在自由地飞翔” 象征了喜欢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 

  渲染气氛。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渲染气氛,反衬父爱无价。 

  制造悬念。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照应。如《睡美人》,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微笑鼓掌,照应了开头写女A角突然失踪,突出了女A角的美好心灵。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象征 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为思想感情的方程式” ①形象表现思想情感;具有深沉、含蓄之美;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找准本体,指出征体,归纳象征意义,分析效用。 对比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 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现主旨;表现作者好恶褒贬;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衬托 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衬、反衬二类 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表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找出衬托双方,揭示衬托用意,说明衬托效用。 用典 采用典故表情达意,含用事、用文两种。 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已,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用典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 指出用典之处,解释典故内容(指用事),分析用典意图,说明用典效用。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比兴 比,即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古诗和民歌常见手法 比:取喻设譬,形象地表情达意。兴:①“先言他物,托物发端,触物生情,烘托气氛,奠定基调;②“引起所咏之词,总起下文。 指出比兴手法,说明运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讽刺 用夸张、反语等手段揭露、嘲讽或戏谑对象,有冷嘲(含刺)、热讽(含泪)之分 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褒贬好恶;幽默风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 引用讽刺词句,说明讽刺对象及特征,分析其效用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渲染 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对环境、场面、事件、人物等作浓墨重彩的描写 营造气氛,设置铺垫,奠定感情基调,预示情节结局,增强合理性、连贯性,增强表现力感染力 概述渲染内容,指出渲染目的,分析渲染作用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