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pro3救砖:[野史乱弹]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2:56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1-26 23:36:24 
回复 
五、“小尧舜”是如何炼成的?(1)
  问一个比较弱智的问题,什么才是尧舜之君主?
  答案很简单,也很复杂,当然不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
  公元前3000年前的中原地区,很多原始部落之间形成了统一的联盟,而尧舜则是这个时期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
  严格意义上,尧和舜还算不上是君主,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群人数众多的部落的酋长,但这两位酋长先生最后终于成功转型,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正面、积极、圣明、仁政、孝悌、勤俭君主的最早代表人物。
  如果你有幸成为一名皇帝,那么尧舜必将是你一生永远的学习榜样,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圣明之君,那么请按照尧舜的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吧!
  尧舜是人伦的极致,是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无为而治的楷模,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有百姓的理想君主,每个朝代的百姓们都梦想能降临一位尧舜之君。
  在百姓们心中,尧舜之君应该是选贤举能、禅位让贤的圣君;是广施仁政、感化民众的教主;是泽及枯骨、恩同再造的明君;是躬行节俭、孝悌天下的王者;是得道多助,拯救黎民的救星。
  如果有尧舜之君在位,那么国家必将是太平盛世!百姓们必将是安居乐业!社会必将是天下无贼!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类似尧舜的君主,那么你就必须具备尧舜所具备的一切优点!
  皇帝本来就是个难度相当大的职业,现在又要对皇位拥有者提出了近似残酷的残酷条件,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制订目标容易,达成目标困难,中国历史上能够达到近似尧舜之君的皇帝少之又少,而且条件基本合格者大部分还都是开国皇帝。
  如果要在守江山的皇帝中找出几位近似尧舜之君的皇帝,更是难上加度。
  很幸运,金国的历史上居然能找到一位近似尧舜之君的非开国皇帝,他就是被后人称之为“小尧舜”的金国第五代皇帝完颜雍!
  要想成为“小尧舜”之类的皇帝,绝对不是件随随便便、容容易易的事。
  “小尧舜”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呢?
  要想修炼成“小尧舜”之类的皇帝,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要做到四海讲和、与民休息。
  金国的开国史就是一部纵横千里的战争史,吞辽国、灭北宋、臣服南宋、西夏、高丽、回鹘。
  从阿骨打、吴乞买到完颜亶、完颜亮,金国和几位邻居们的战争从未停止过,每个皇帝都梦想着能够一统四海,但每次都犹如梦幻泡影。
  经历过数次残酷战争的完颜雍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金国其实并没有统一四海的实力,既然没有一统江湖的实力,那么何不跟几位邻居和平共处、和谐相处呢?
  毕竟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战争开始,最先倒下的永远是和平,最终受害的永远是百姓。
  百姓们渴望和平,厌倦战争,完颜雍决定终止这场该死的战争,在和南宋经历了两年多的谈谈打打的反反复复的拉锯战后,和平终于到来了。
  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正月,金国和南宋之间终于实现了长久的和平,金国这个东亚地区的头号军事强国终于和所有的邻居们和平共处,和谐相处了。
  身边尽是些软弱无力、胆小懦弱的领导,作为老大哥的金国随时都可以搞武力威胁、敲诈勒索的小动作,但作为一国之君的完颜雍非但不搞恃强凌弱的行为。
  甚至在这些弱小邻居家中有难时,完颜雍坚决不搞乘人之危的举动,体现了大国之君应有的风范。
  首先出事的是金国的西边邻居西夏国。
  很久没提到西夏国了!
  公元1139年,被李显忠忽悠过的西夏国第四代皇帝李乾顺病逝,李乾顺长子李仁孝继承皇位,成为西夏国的第五代皇帝。
  李仁孝的执政初期是西夏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段时期,西夏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饥荒和地震,契丹流亡者在萧合达的带领下发动叛乱,同时夏州和兴州的一些部落也乘机作乱。
  年青的李仁孝临危受命,招抚和镇压双管齐下,除了在重灾区采取布免税赈济的措施外,李仁孝还任用了一位身份十分特殊的将领率兵镇压萧合达及部落的叛乱。
  之所有说这位西夏将军的身份十分特殊,原因在于他非但是西夏国的皇亲国戚,而且还是名地地道道的汉族人!
  他的名字叫任得敬,一位将在西夏国历史上留下大名的重量级人物!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1-28 17:53:45 
回复 
  C3O

作者:darwindu 回复日期:2011-01-28 18:24:43 
回复 
  春秋同志,更新要快啊!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1-28 19:15:14 
回复 
  五\2
  任得敬,原本是北宋集团的员工,职务是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通判。
  在公元1126年的金宋大战中,李乾顺同志乘火打劫,攻打宋夏边境的西安州。
  于是,年青的任得敬同志认清形势,率领全城百姓向西夏国投降,从此正式成为了西夏国的正式职工。
  有些人是天生的慈善家,而有些人则是天生的野心家,不用任何老师进行培训。
  任得敬就是一个天生的野心家,从他加入西夏集团的那一天起,他便开始为自己在西夏国的政治前途进行不择手段的博奕。
  一个北宋降臣、一个汉族将领想要在以党项人为主体的西夏国得到出人投地的机会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但对天生的政治野心家任得敬来说,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不去寻找机会。
  在困难的夹缝中寻找求生的机会,任得敬最终选择了美女路线。
  公元1137年,任得敬将年仅十七岁的亲生女儿,无私的奉献给了李乾顺。
  任姑娘非但年青貌美,而且庄重寡言、宽厚待人,和她那位野心勃勃、居心叵测的父亲相比,简单有天壤之别。
  正是任姑娘的这些优点,博得了李乾顺的特别宠爱,很快被封皇妃。
  而作为准国丈的任得敬则被封为静州防御使,开始了他在西夏国的政治生涯。
  但是任得敬的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政治胃口异常超强,一个皇妃并不能满足任得敬的要求,他的目标是去掉“准”字,成为李乾顺的真正国丈。
  于是,任得敬便千方百计地贿赂朝廷重臣和皇室贵族,希望大家为他女儿任姑娘多多美言,争取能搞个皇后的名分。
  重贿之下必有勇夫,以御史大夫芭里祖仁为代表的一批朝廷重臣极力为任姑娘说好话,再加上任姑娘本人天生贤德善良,深得李乾顺喜欢,所以任姑娘和李仁孝的生母曹妃同时被封为西夏国皇后。
  任得敬在政治目标实现的同时,政治职务再次升迁,被封为静州都统军。
  但好景不常,任姑娘当皇后还不到一年,老皇帝李乾顺便一命呜呼,撒手而去,将皇位传给了十七岁的长子李仁孝。
  任姑娘虽然贵为皇后,但毕竟不是新皇帝李仁孝的亲生母亲,虽然李仁孝继位后,同时尊封生母曹皇后和继母任皇后为皇太后,但任家在西夏朝中的势力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任得敬从昔日的国丈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外戚,这一切都使野心家任得敬坐立不安。
  不过契丹人萧合达的叛乱给了任得敬再次出人投地的机会。
  公元1140年四月,夏州统军契丹人萧合达带领一帮心怀异志的契丹流亡者发动叛乱,并且联络西夏境内的其它契丹部落攻陷盐州、围攻灵州、直接威胁到了西夏都城兴庆府的安全。
  年青的李仁孝在国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刻,及时任命任得敬为平叛大将军,全面负责对萧合达叛军的军事作战。
  任得敬虽然天生野心勃勃、阴有异图,但在军事人才奇缺的西夏国,任得敬绝对称得上是名军事方面的精英人才。
  萧合达同志比较天真,居然天真到派遣使者劝导任得敬一起加入叛军行列。
  老谋深算的任得敬当然得表演得比萧合达更加天真,在热情款待萧合达的使者后,任得敬顺便把萧合达的军事部署摸了个一清二楚。
  一切准备就绪,任得敬主动向李仁孝请战,率兵进攻萧合达的据点夏州。
  公元1140年十月,任得敬在率兵围攻夏州的战役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采取了“阴为部署、外示闲暇”的麻痹战术,用骁骑五千成功偷袭夏州城,尽获萧合达妻儿老小。
  随后在进攻盐州的战争中,任得敬又成功的击溃了萧合达的主力部队,并在黄河渡口斩杀萧合达,彻底解决了契丹部落的叛乱问题。
  公元1142至1143年,西夏国又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饥荒和地震,威州、静州和定州的一些异族部落相继叛乱,反抗党项族的统治。
  军事精英任得敬再次出马,采取“抚谕诸部、只惩首恶”的策略,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双管齐下,很快平定了诸多部落的叛乱。
  对拒不投降、顽固不化的部落,任得敬也毫不手软,坚决进行镇压。
  诸州之乱遂平!
  任得敬由于军事上的极大成功,很快获得了李仁孝的大力加奖,被封为翔庆军都统军、西平公,从此开始掌握西夏国的军事大权!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1-29 21:59:21 
回复 
  五\3
  如果任得敬能够抱着正面、光明、积极的心态继续从事自己在西夏国的重要工作的话,那么他必将成为西夏国历史上的一位贤臣名将。
  但很可惜,任得敬是位天生的野心家,他的内心深处永远是反面、阴暗、消极。
  什么贤臣名将!死后的一切神马都是浮云,任得敬需要的是人活着、并且荣耀和地位登峰造极!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荣耀和地位登峰造极呢?答案很简单,普天之民都是我民,普天之土是我土,说得再简单点就是当皇帝。
  一个汉族降臣,想要在以党项族人为主体的西夏国中当皇帝,任得敬同志的野心确实够大、够强!
  公元1147年,任得敬上奏李仁孝,希望能够入朝为官。
  但这次任得敬却遭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以中书令濮王李仁忠和御史大夫热剌公济为代表的一批朝廷重臣强烈反对任得敬入朝为官。
  虽然年青的皇帝李仁孝无法看破任得敬的野心,但热剌公济和李仁忠却洞悉了任得敬入朝的真实意图。
  在西夏国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位汉族官员可以位极人臣之位,无论从哪方面考虑,任得敬入朝担任要职都不是一件合适的事情。
  入朝为官希望破灭,任得敬似乎并不着急,想要做大事者,必须经受大的考验,任得敬采取的策略是耐心等待,等待机会的到来。
  两年后,任得敬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一向对任得敬持敌对态度的李仁忠同志病逝,阻碍任得敬入朝的最大障碍终于解除。
  任得敬抓住机会,重金贿赂另一位西夏宗室晋王察哥,在察哥的支持下,任得敬很快获得了李仁孝的宠信,被封为中书令。
  公元1156年,西夏国的国相晋王察哥病逝,李仁孝任命任得敬为西夏国的国相,任得敬终于成功的实现了自己政治野心的第一步。
  担任国相后的任得敬加快了自己谋权篡位的步伐:
  一方面任得敬在朝中大权独揽,专横跋扈,铲除异己,另一方面任得敬在朝中要职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任得敬的三位弟弟任得仁、任得聪和任得恭分别担任南院宣徽使、殿前太尉和兴庆府尹的重要职务,任得敬的侄子任纯忠则担任枢密副都承旨。
  整个西夏国俨然成为了任家集团的天下,任氏集团成员占据西夏国的军政要职,任氏兄弟在朝中骄横跋扈、倚势弄权,打击朝中正直的官员,整个西夏国被任得敬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李仁孝终于品尝到了“引狼入室”的滋味,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野心家任得敬是不可能停止他阴谋活动的步伐,李仁孝只能采取忍耐政策。
  公元1160年,任得敬被封为楚王,成为西夏国历史上第一位封王的汉族官员。
  任得敬在西夏国的荣耀和地位已经无人可比,就差取代李仁孝的皇帝地位了,如果就此收手,说不定还可以捞个独善其身。
  但任得敬已经利欲熏心,欲罢不能,对于此时的任得敬来说,如果不能成为西夏国的皇帝,那么他苦苦奋斗的这场政治博弈就等于宣告失败。
  担任楚王之后的任得敬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西夏国的实际统治者,根本不把真正的皇帝李仁孝放在眼中。就连任得敬平时出行的仪仗都和李仁孝完全相同。
  尽管任得敬在西夏国已经一手遮天,但毕竟不是名义上的皇帝,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已经年近六十的任得敬必须加快自己的夺权步伐。
  公元1165年,任得敬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十万民夫修建灵州城的西平府宫殿,准备把西夏最富饶的灵、夏两州作为自己割据称帝的根据地,然后把懦弱无能的李仁孝流放到西夏国的西部荒漠瓜、沙地区养老。
  任得敬已经为夺取西夏国皇位作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但要想真正实施夺权篡位的行动,任得敬还得征求另外一个人的支持和同意。
  西夏国是女真金国的附属国,如果西夏国想要内部更换掌门人,当然得征得宗主国金国的同意。
  任得敬当然不是傻子,要想成功夺权篡位,首先要试探金国对自己的态度,必须要获得金国皇帝完颜雍的支持和同意,否则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任得敬试探金国的方式却有点匪夷所思。
  积石州(今青海循化撒位族自治县)位于金国和西夏的西南边境,是西羌和吐蕃诸多部落的聚集地,虽然名义上是金国的地盘,但实际上金国对积石州的管理却非常松散。
  积石州的这些西羌和吐蕃部落朝秦暮楚、时附时叛,今金国和西夏都非常头疼。
  公元1166年二月,原归附西夏庄浪族的西羌陇逋、庞拜、吹折、密臧四个部落在积石州发动叛乱,而任得敬决定利用这次机会试探完颜雍对自己的态度。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1-30 23:28:41 
回复 
  五\4
   “小雍同志,我任得敬对金国一向是忠心耿耿的。为了表示我的忠心,请允许我帮助你出兵讨伐这四大无赖部落,帮助金国解决积石州的反叛分子”。
  任得敬第一次向金国和完颜雍抛出了友好的橄榄枝,但任得敬显然低估了完颜雍的智商。
  对于任得敬在西夏国的嚣张行为和跋扈举动,完颜雍早有耳闻,任得敬虽然很狂妄,毕竟还是没有做出十分出格的行为,完颜雍本着不干涉邻居内政的态度,对任得敬的专权行为采取了默认态度。
  但任得敬显然误解了完颜雍的默认,以为金国会大力支持自己的称帝行为,于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出兵帮助金国镇压西羌部落的叛乱。
  完颜雍不想干预西夏国的内政,当然也不希望西夏国来干预自己的内政。
  虽然西羌四大无赖部落原属西夏国,但目前已经归顺金国,那么他们在金国境内的反叛行为就应该属于金国的内政事务,何须烦劳你任国相出面呢?
  所以完颜雍当面拒绝了任得敬的“友好帮助”。
  但任得敬可能在西夏国作威作福惯了,连完颜雍的警告都不予以理睬,居然在公元1166年十月擅自率兵讨伐吹折、密臧两大部落,并掳掠大量畜、财物。
  狂妄自大终于使任得敬埋下了失败的祸根,既然想称帝,还敢得罪武林盟主金国,任得敬真的是活的不耐烦了。
  不过最终搞定西羌四大无赖部落的并非是任得敬,而是金国自己。
  金国四朝元老,一代贤臣名将,著名的道路、桥梁,船舶工程师张中彦同志再次登场。
  张中彦的精彩故事从吴乞买时代讲述到了完颜亶时代,从完颜亮时代延续到了完颜雍时代。
  正隆末年大定初年的那场政治危机差点改变了张中彦的命运,张中彦用清醒政治头脑和丰富的政治经验给金国西路军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完颜雍即位后,张中彦继续得到新主人的重用,被封为吏部尚书、宗国公。
  但无论在哪位领导下面工作,张中彦都无法改变自己正直无私、敢说敢做的性格。
  江淮一带由于位居南宋边境,常年处于备战状态,因此便出现了士民与戍兵杂乱混居、矛盾重重、纠纷不断、讼牒纷纭的复杂局面,有司们由于害怕得罪当地军队统帅,往往对戍兵们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
  乱世须用重典,难题还得由张中彦来解决,在担任南京留守期间,张中彦明察秋毫,揭露了大量戍兵的违纪行为,并且毫不留情地依法进行了处理。
  当然,张中彦得罪了当地军队的统帅,他们认为自己的士兵违纪应该由军队自行处理,张中彦独断独行、越级越权,必须得到惩戒,一时间弹劾张中彦的奏书满天飞舞。
  很幸运,张中彦遇到了一位超级好领导,完颜雍对这些投诉全部置之不理,充分表达了对张中彦的支持态度。
  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鉴于金国对西南边境的积石、熙、河地区缺乏控制,并且积石、熙、河地区临近吐蕃、西夏,各族部落混居,民族关系复杂,完颜雍决定任命长年驻扎陕西的张中彦担任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负责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
  西羌陇逋、庞拜、吹折、密臧的叛乱给了张中彦人生之中最后一次精彩表演的机会。
  任得敬的出兵虽然对四大部落有所震慑,但基本上还是只伤皮毛,不动筋骨,四大部落又开始玩假投降、真捣乱的把戏了。
  对四大无赖部落的无赖表演,张中彦早已见怪不怪,因此当使侍御史沙醇之和张中彦商讨对付四大部落的策略时,张中彦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已经年近七旬的张中彦决定只身闯虎穴,约四大酋长谈判,争取靠自己的威望把问题在谈判桌上予以解决。
  这当然是个非常冒险、极度危险的计划,因为四大部落酋长习惯了耍无赖,和无赖们讲道理、谈道德,无异对牛弹琴。
  但张中彦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无赖并不都是天生的,要想让无赖对手变成诚意对手,首先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诚意,四大酋长再无赖,总不能加害一位手无寸铁、年近七旬的老人吧!
  艺高人胆大的张中彦开始了自己的冒险行为,只身一人,单枪匹马来到西羌部落的聚集地积石达南寺,并如约见到了四大无赖酋长。
  老将军,晓以大义、动以大情,把各自的利益、利害关系向四大无赖酋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奇迹终于出现了,四大无赖酋长被张中彦的胆识、威望、真诚所感动和折服,纷纷签下誓书,表示愿意终生效忠金国。
  积石州的部落叛乱问题居然很轻松地迎刃而解,功臣张中彦得到了完颜雍的极度加奖,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张中彦个人在金国的荣誉和地位达到了顶峰。
  但这是张中彦的最后一次精彩表演,不久后,金国的一代贤臣名将张中彦因病去世,年亡七十五岁。
  和他的大哥张中孚一样,张中彦在金国百姓的心慕中同样也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和好官,因此死后的张中彦同样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爱戴和怀念,甚至很多百姓自发修建雕像祭祀张中彦。
  张中彦的故事到此终于结束了,但任得敬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1-31 19:02:18 
回复 
  最近天涯很奇怪,很多回贴内容明明主版上显示有回复,但打开贴子就是没有回复,奇怪?

作者:haishanchuan 回复日期:2011-01-31 21:31:30 
回复 
  张中彦招安庄浪四族的事,在史书上并没有确切时间,但移剌成至临洮,招安结什角为首的木波、丙离、陇逋、庞拜四族举地附金的事却有确切时间的。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02 15:42:45 
回复 
  白兔赤乌飞如逝,金乌玉兔日月行,玉免东升临除夕,守株待兔不可取,蛇兔联盟难倚靠,狮子博兔求益精,龟兔竞走勤作舟,韩卢蹇兔冲云宵.
   新年快乐!
  

作者:aitongke 回复日期:2011-02-07 11:03:56 
回复 
  喜欢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08 20:30:33 
回复 
  新年过后,更新继续
  
  五\5
  讨伐西羌部落只是任得敬试探完颜雍的第一步,但是完颜雍对任得敬的出格行为态度不明、模棱两可,所以试探还得继续。
  公元1167年二月,任得敬派遣弟弟任得仁担任贺节使,出使金国,探听完颜雍对任得敬出兵积石州的态度,但同样无功而返。
  对金国的试探毫无结果,使得年老体迈的任得敬急火攻心,大病一场。
  国相兼王爷生病,皇帝李仁孝自然要倍加关心,为了给任得敬治病,李仁孝特地向完颜雍借用金国的御医为任得敬治病。
  碰到这样一位善良的好皇帝,任得敬居然还想夺权篡位,注定只能是失败的命运。
  为了表示对金国的致谢,李仁孝派遣任得敬之弟任得聪为谢恩使,携带礼物到金国表示感谢。
  大病初愈的任得敬决定再次试探完颜雍,他暗中要求任得聪另外携带一份礼物以他自己的名义赠送给完颜雍,再次观察完颜雍的态度。
  精明的完颜雍当然明白任得敬送礼的真正用意,无非是想让金国默认他的夺权称帝行为。
  如果完颜雍非常高兴的收下了任得敬的礼物,那么就说明完颜雍默认任得敬在西夏国和李仁孝平起平座的准皇帝地位。
  很可惜,任得敬计划再次失败,完颜雍已经烦透了任得敬反复无常的无理行径,他怒斥任得聪道:“得敬自有定分,岂宜紊越!”,然后坚决拒绝了任得敬的礼物。
  尽管并不能得到江湖总盟主金国的支持,但任得敬夺权称帝之野心不死。
  即使得不到金国的支持,也无所谓,反正现在任氏集团控制着整个西夏国的军政大权,窝囊废李仁孝只不过是个傀儡,随时都可以把他赶下皇位。
  但任得敬想要真正实施夺权篡位的工程,却碰到了另一个障碍,那就是他的亲生女儿任太后。
  虽然任太后是任得敬的真正靠山,但这位任太后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平时宽厚仁慈,生性善良,很看不惯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平时经常劝诫父亲不要做有违道德伦理的疯狂行为。
  不过,任太后的劝诫用处不大,任得敬继续在朝中飞扬跋扈,只不过碍着任太后的面子,不敢公然废除李仁孝。
  大守十年(公元1170年)四月,任太后病逝,既是靠山又是障碍的女儿消失了,所以年近七旬的任得敬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同年五月,任得敬胁迫李仁孝将西夏国东部的一半领土分给他,另立为国,生懦弱的李仁孝迫不得已将西南路和灵州两个西夏最富饶的地区分给任得敬。
  任得敬的称帝计划已然成功一半,在占据西南路和灵州后,任得敬改国号为楚国,像模像样的当起皇帝来了。
  不过,即使已经如此,任得敬仍然觉得自己的皇帝宝座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国土是自个儿抢来的,皇帝是自个儿册封的,最好能得到武林盟主金国的正式册封,否则只能是个非法皇帝。
  冒着再次被完颜雍训斥的风险,任得敬以楚国皇帝的身份再次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厚着脸皮,要求金国正式册封自己为正式的楚国皇帝。
  难题终于摆到了完颜雍和金国群臣们的面前,虽然对任得敬在西夏国的胡作非为大家都有所耳闻,但令众人无法置信的是任得敬居然敢中分西夏,另立门户。
  完颜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承认任得敬的楚国存在,那么西夏国从此必将走向分裂和衰亡,这对金国来说未尝不是件坏事,二是不承认任得敬的楚国,联合西夏共同对付任得敬。
  老谋深算的尚书令李石同志看出了任得敬对于金国的利害关系,因此他力劝完颜雍不要干涉邻居们的内政,干脆承认任得敬的楚国皇帝,让他们自相残杀去吧,我们只需要隔岸观火,乘火打劫、坐收渔翁之利。
  如何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考虑,李石的建议虽然有点阴暗、自私、狡猾,但却是个硬道理,如何能够好好打打任得敬这张牌,金国说不定能够从西夏国身上捞足好处呢?
  李石的想法代表了绝大部分朝臣们的想法,但也有朝臣持反对意见。
  左丞相纥石烈良弼认为:李仁孝同意中分西夏并非是出于本意,肯定是被任得敬所胁迫,既然西夏国是我们的长期友好邻居,目前邻居有难,我们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良弼同志再次出场,一出场就是万人之上的左丞相,实现了人们对他的预言,不过他的故事得先搁置一下,如何对待任得敬是目前的主题。
  两个选择各有道理,当然最后的选择权还在完颜雍手中。
  要想修炼成“小尧舜”之类的君主,完颜雍做任何决定之前自然要深思熟虑。
  “小尧舜”不是那么好当的,必须要抛弃一切阴暗、自私、狡猾的念头,最后完颜雍决定当一次好邻居、好皇帝,同意纥石烈良弼的建议,不承认任得敬的分裂国家行为,第二次怒斥使者,所有礼物一概退还!
  

作者:darwindu 回复日期:2011-02-09 18:29:27 
回复 
  这样的好帖要顶啊。楼主想必也关注到另外一个帖子,北宋金西夏的历史悲剧。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10 22:01:05 
回复 
  五\6
  除此之外,完颜雍觉得很有必要帮助自己的江湖小弟李仁孝渡过这次难关,在完全否定了任得敬的夺权分国行为后,完颜雍决定从精神和道义上支持李仁孝。
  他给李仁孝写了一封私人信件,信件的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金国自从入主中原以来,便和你父亲李乾顺勘定国界、和平相处,这几十年来,你们西夏国一直奉我们金国为武林盟主、礼数到位、朝贡不断,所以作为你们的江湖武林盟主,我们金国不希望看到你们西夏国分崩离析。”
  “因此,希望你能够认清当前的政治形势,尽快解决任得敬的问题,请你放心,任得敬的所有礼物我已经全部退还,我们金国会无条件地坚决支持你。”
  李仁孝彻底无语了,能够遇到这样以诚相待的武林盟主,绝对是李仁孝同志的幸福!
  有了老大金国的支持,一向讲究仁孝的李仁孝有了底气,终于决定向骄横跋扈的任得敬下手了。
  不过还未等李仁孝下手,“楚皇”任得敬自个儿主动犯错了。
  在遭到金国完颜雍的义正词严的反对后,狂妄自大的任得敬居然开始迁怒于金国,决定联合另一位强大邻居南宋,对抗金国和西夏国。
  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六月,任得敬密秘派遣使者潜入四川,联络南宋在四川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夺命书生”虞允文,商谈联合南宋对抗金国和西夏的军事机密。
  作为南宋十年前的头号救星,“夺命书生”虞允文同志的好运和风采不再,虽然怀抱满腔复国热血,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虞允文不得不接受南宋偏安江南的现实。
  好不容易等到了一次绝佳良机,但虞允文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次出演也是非常的失败,因为运气也和虞允文作对。
  虞允文派遣到任得敬楚国的使者在半路居然被西夏国的巡逻兵抓获,所有的军事阴谋全部暴露,一切巧计都成空。
  四年后,南宋历史上仍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生大将虞允文怀着遗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任得敬联合南宋对抗金国和西夏的阴谋彻底暴露,给了李仁孝解决任得敬的最好借口,任得敬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如果再不动手解决任得敬,那么先见阎王的就得是李仁孝。
  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八月,李仁孝和弟弟李仁友及一群党项族皇室成员们密谋准备铲除任得敬。
  虽然任得敬和他的任氏集团控制着整个西夏国的军政大权,但任得敬分裂西夏国的行为逆天无道、不得民心,得不到广大党项族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们的支持,他的楚国其实已经是危如累卵。
  如果不是李仁孝一再的忍让退步,他所谓的楚国根本不可能存在。
  要想铲除任得敬,李仁孝必须联合任得敬军队中的党项族军官。
  关键时刻,弟弟李仁友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李仁友先是联合一群党项皇族军官设计擒获了任得敬的两位弟弟任得聪和任得仁。
  八月底,在任得敬的阅兵仪式上,李仁友发动一批党项族军官发动兵变,计擒任得敬和任氏集团的其它成员。
  任得敬和他的任氏集团成员们以谋反篡位之罪被诛灭九族。
  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十一月,在外带兵的任得敬侄子任纯忠逃往金国北部边境,途中被当地部落所杀,任氏集团的最后一名成员伏诛。
  西夏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化解了,国家转危为安,李仁孝开始重新振兴西夏国。
  当然,李仁孝能够铲除任得敬,和金国完颜雍的支持和帮助是完全分不开的,在消灭任得敬集团后,李仁孝上表金国,言辞诚恳,表示谢恩。
  可能觉得光靠口头感谢还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李仁孝命令工匠制造“百头帐”(一种比较珍贵的丝织品)进献给完颜雍,表达自己对完颜雍和金国的谢意。
  作为当时江湖老大的完颜雍以一种宽厚、真诚、仁义、正面的态度挽救了邻居西夏国的命运,赢得了西夏国的尊敬。
  从此西夏和金国之间加深了邻居间的友谊,光李仁孝执政期间,西夏国和金国的友好外交活动就高达一百三十多次,平均每年搞外交活动三至四次。
  但西边小弟西夏国的闹剧刚刚结束,东边马仔高丽国又开始闹腾了。
  好了,终于有机会、也非常有必要恶补一下有关高丽国的历史常识了,否则我恐怕真的要被精通历史的网友们骂得体无完肤了!
  

作者:darwindu 回复日期:2011-02-11 10:36:45 
回复 
  继续支持。高丽和高句丽是不同的。

作者:aitongke 回复日期:2011-02-11 10:57:38 
回复 
  喜欢O(∩_∩)O哈哈~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13 11:25:18 
回复 
  五\7
  西汉初期、在中国辽东地区的深山幽谷中生活着一个名叫高句骊的少数民族,高句骊东临沃沮,南接朝鲜半岛,北与夫余接壤,西边则是西汉政府的辽东郡,大致活动范围应该在今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一带。
  至于高句骊民族的起源,史学界也颇有争议,比较传统的说法认为高句骊起源于中国东北的古代少数民族濊貊,但也有学者认为高句骊王族来自于夫余,所以高句骊民族也应该起源于夫余族,最后一种说法更有意思,认为高句骊民族是原商朝人在亡国后迁移至东北地区后所演变为的少数民族。
  不管高句骊是起源于濊貊、夫余或是商人,可以肯定他们是我国东北地区古少数民族之一。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辽东地区设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进行管理,还处于部落时期的高句骊民族成功为了西汉政府的临时员工,他们居住在玄菟郡高句骊县一带,负责他们自己内部的户口管理、征税徭役等工作。
  公元前37年,来自夫余部落的高句骊人朱蒙在纥升骨城(今辽省桓仁县附近)建立了高句骊人自己的王国,并命名为高句骊国,不久后又迁都到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内)。
  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在强大的西汉政府面前,高句骊国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朱蒙在获得了西汉政府的同意后,主动表示非常愿意臣服于西汉政府,继续听从玄菟郡的管理。
  但朱蒙同志天生具备强大的扩张野心,虽然不敢招惹强大的西汉政府,但对其它周边的弱小邻居就没那么客气了。
  朱蒙首先驱逐了北边的肃慎人,又征服了沸流水边的沸流国,再发兵攻克荇人国、北沃沮等部落,逐渐奠定了高句骊国的基础,并正式以高姓作为高句骊国的国姓。
  在高句骊国建国和初期,整个王国随时处在被强大邻居西汉政府吞灭的风险之中,历任高句骊都是在谨小慎微的慢扩张中度日如年。
  不过他信的运气还不错,从汉武帝往后的历任西汉皇帝都默认了高句骊政权的存地,并愿意和高句骊和平相处,直到西汉灭亡的那一天。
  篡夺西汉政权的王莽同志对待高句骊的态度就不那么友好了,他为了征讨另一个强大的北方邻居匈奴,强行在高句骊国内征召壮丁。
  结果引发了高句骊的全面反抗,高句骊人纷纷逃亡塞外,躲避王莽,甚至一度杀死了王莽手下的辽西大尹田谭。
  王莽同志愤怒了,派大将严尤率兵军讨伐高句骊国,严尤设计诱敌深入、大获全胜,并活捉了高句骊候驺。
  王莽为了惩戒高句骊人,甚至不承认高句骊王的稀号,污辱性地将高句骊王改称为“下高句骊候”,从此以后,整个高句骊国变成了群龙无首的一盘散沙,散兵游勇到处骚扰辽东地区。
  直到公元32年,刘秀光复了汉室江山后,高句骊再次派遣使者到东汉政府朝贡,刘秀重新册封了高句骊王,高句骊国再次恢复了国号。
  后来,高句骊出了一位名叫宫的猛人国王,传说这位宫先生开目勇视,国人敬之,等到宫成人继承王位后,这位仁兄便开始不肯安分守己,整天想着扩张势力,而且他扩张势力的对象还不是别人,居然是强大的东汉政府。
  于是,宫先生便联合周边的一些其它部落不时出兵骚扰辽东四郡。
  不过,以高句骊的实力想要在东汉政府身上占得便宜,确实还是一件非常困难有事情,所以很快宫先生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但宫先生有个优点,既然知道目前没能实力和东汉政府对抗,那就先投降吧,于是宫先生又厚着脸皮向东汉政府道歉、认错,要求继续听从玄菟郡的管理。
  公元114年,可能觉得东汉政府实力已经衰弱,宫先生又神经错乱,撒毁协议,联合濊貊等部落继续攻打玄菟郡,结果再次大败而逃,连濊貊部主帅也被东汉军队杀死。
  其后数十年间,宫先生和他的继承者们同东汉政府的中小规模战斗始终未曾间断后,双方基本上都是打打停停、谈谈和和,直到三国时代的到来。
  三国时代的高句骊国王似乎消停了许多,专心臣服于曹魏政权,甚至一度还将东吴孙权派遣的使者斩首送给现魏政权。
  可惜好景不长,高句骊所处的辽东地区终于出现了一个令人畏惧的超级强大邻居——鲜卑慕容氏。
  鲜卑慕容乘着中原西晋政权的衰亡之际,崛起辽东地区,要想在辽东地区站稳脚根,慕容氏必须要和高句骊展开针对辽东地区的霸权。
  公元素342年,前燕皇帝慕容璜率领大军讨伐高句骊,高句骊王钊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慕容军队,最后的结果是国都丸都城被攻破,数以千计的珍宝、男女五万余口被慕容璜掠夺而走,高句骊几乎面临着灭国之灾。
  不过,高句骊历任国王都有着脸皮厚,耍嘴皮的优点,钊同志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并永远臣服于前燕国。
  不久后,一向对高句骊态度很不友善的前燕慕容氏被苻坚的前秦所代替,高句骊国深怕再次遭受中原政权的攻击和蹂躏,决定不再向中原辽东地区扩张势力,而把国土领土的主要扩张方向改为朝鲜半岛!
  

作者:haishanchuan 回复日期:2011-02-13 11:31:21 
回复 
  慕容璜?
  偶记得应该是慕容皝吧,而且那次征讨,燕军有了声东击西的计策。

作者:sanrubin 回复日期:2011-02-13 22:48:23 
回复 
  公元1160年,任得敬被封为楚王,成为西夏国历史上第一位封王的汉族官员。
    任得敬在西夏国的荣耀和地位已经无人可比,就差取代李仁孝的皇帝地位了,如果就此收手,说不定还可以捞个独善其身。
  
  =====================================================================
   有些事情开始了就不能中途退出。
   位极人臣,异性封王。如果不能再进一步,那就等着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吧。郭子仪能够得到善终只是一个异数,看看青史上霍光们的下场吧。到了这个地步,君臣之间已无转圜余地,任得敬如果没异志,他的部下就会第一个出来诛杀他,以证明对夏主之忠诚。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2-14 00:37:46 
回复 
  顶楼主,加油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14 23:56:23 
回复 
  五\8
  从北魏到隋朝时期是高句骊国的鼎盛时期,高句骊国为了躲避中原王朝政府的打击,将国都从丸都城迁移到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平壤城,并将国土势力范围从辽宁东部、吉林南部扩张到了朝鲜半鸟北部,并因此同朝鲜半岛南部的两个小国新罗和百济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高句骊最为强盛的时期应该是在隋朝初年,此时的高句骊国已经俨然变成了东北地区的头号老大。
  其国土范围东至日本海,西至隋朝燕郡,南至朝鲜半岛汉江流域,北至松花江流域,其国土面积东西长三千一百里,南北宽二千里,就连女真族和渤海人的祖先黑水靺鞨和栗末靺鞨两大部落都曾臣服于高句骊。
  但强盛和衰落永远是一对息息相关的好兄弟,由衰入强难,而由强变衰易,强盛的背后往往就是极速的衰落。
  当时的高句骊国王高元同志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决定再次向中原王朝发起挑衅,他联合靺鞨部落,率领万余骑兵向隋朝的辽西郡发起进攻。
  高元同志的这种自杀性攻击行为激怒了隋文帝杨坚同志,杨坚同志命令隋朝水陆大军齐头并进,准备大举讨伐高句骊。
  结果非常令人滑稽,当隋朝的大军刚刚进军到辽水一带,还未进入高句骊国国境时,高元同志立即做出了极度惊人的反应:
  一是心情变得惶惶恐恐、不可终日
  二是遣使上表谢罪,并很可笑得自“辽东粪土臣元”。
  既然高元都已经作贱到把自个儿当成粪便了,那么一向大度的杨坚同志也就顺便把高元当个粪便给放了,于是隋朝和高句骊各自罢兵,继续和平共处。
  但杨坚的继任者杨广同志可就没有他父亲那么宽宏大量了。
  鉴于高句骊一向喜欢耍搞无赖、捣浆糊,杨广决定好好教育一下高元同志,因此邀请高元同志到长安进贡面圣。
  但令杨广万万没想到的是高元同志居然抗旨不遵,拒绝杨广的邀请,所以杨广真的很生气,所以后果很严重。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发起全面性的征兵运动,准备大举进攻高句骊,彻底消灭高句骊。
  高句骊的灾难似乎就在眼前,但好运居然站在了高元这边,由于深知无法和强大的隋朝军事进行正面对抗,高元命令所有高句骊军队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全面固定重要城池。
  结果表明高元同志的这一招非常奏效,辽东地区气候异常、地形复杂,非常不利于大规模的军团作战,隋朝军队在高句骊军队的龟缩防守战术面前,居然显得毫无办法,再加上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居然狼狈不堪的撤军而归。
  杨广同志自然无法接受被小国高句骊击败的耻辱,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广御驾亲征,敕诸军以便宜从事,诸将分道攻城。
  只要中原王朝动真格了,那么高句骊就会变成纸老虎,高句骊军队在隋朝军队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岌岌可危,有亡国的危险。
  可惜,历史和杨广、高句骊都开了个玩笑,准备一举消灭高句骊的杨广却接到了国内杨玄感叛乱的坏消息,无奈之中的无奈,杨广只得被迫撤军,先对付杨玄感,因此高句骊国再次躲过一劫。
  而高句骊乘机对荒乱撤退的隋朝军队展开追击,再次大获全胜。
  尽管杨玄感的叛乱很快被镇压,尽管杨广迫切希望消灭高句骊,但历史已经不再给予杨广任何机会。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当杨广发动第三次针对高句骊的战争时,隋朝已经天下大乱,河北、山东、江淮等地群雄并起,纷纷举起反抗隋朝的大旗,杨广连自个儿的国家都无法控制,更不要谈去对付高句骊。
  所以杨广第三次讨伐高句骊的战争以虎头蛇尾的形式草草结束,当然杨广本人已经没有机会对付高句骊了,因为不久后,他的脑袋也被自己部下搬走,隋朝结束民短暂的生命,历史进入唐朝时代。
  不过对于高句骊来说,中原王朝谁执政都一样,如果中原王朝足够强大,那就老老实实称臣,如果中原王朝不够强大,那就乘机打劫,捞点好处,这是高句骊国历任国王的共同特点,似乎也是高句骊国的一贯国策。
  唐高宗和唐太宗执政时期,高句骊和唐朝的关系非常和睦,此时的高句骊国王是高元的弟弟高建武,高建武似乎比较忌惮唐朝强大的军队实力,对唐朝是真心实意的臣服,只要唐朝有什么要求,高建武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毫无异议。
  应该说,高建武时期是高句骊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国家势力极度强盛(曾经三次击败过隋朝军队),国外关系也非常和谐(和唐朝及周边邻居关系良好)。
  但正是在这种看似强盛和谐的外表下,高句骊国内却隐藏着极度的危机和隐患,而正是这种危机和隐患最终断送了高句骊的命运!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16 21:30:42 
回复 
  最近出差,更新暂缓

作者:zys0143 回复日期:2011-02-18 22:22:47 
回复 
  楼主,不能因为出差而影响更新速度啊!!

作者:斩绝满狗 回复日期:2011-02-19 12:46:03 
回复 
  楼主:请你记住了。女真金国在1234年被蒙古铁骑所灭。以后再也没有女真。女真完颜氏等民族也在数百年的岁月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熔炉里。
  请你不要与狗清先祖混淆,完全是两码事。
  狗清先祖是500年前小冰期寒冷时期从东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以北逐渐迁徙而来到黑龙江流域。标标准准的后来者。

作者:腓力二世 回复日期:2011-02-19 22:18:50 
回复 
  期待楼主详细写写蒙古灭金那段历史,野狐岭、居庸关、中都、大昌原、凤翔、三峰山、汴京、蔡州,这段历史在现代并不为人关注,北中国上千万人口的大灭杀,惨烈程度在中国历史上也名列前茅。

作者:火在天上 回复日期:2011-02-20 00:09:19 
回复 
  马克
  

作者:雪月妖歌 回复日期:2011-02-20 01:53:09 
回复 
  顶一下 有空继续看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20 13:12:29 
回复 
  五\9
  和谐的光辉照耀笼罩下的高句骊国王高建武同志开始主动居安思危了,因为他发现目前朝堂之中似乎有一些朝廷重臣心怀不轨之意,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高句骊国的大对卢(相当丞相之职)渊盖苏文同志。
  渊氏家庭起源于早期高句骊的五部中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的父亲渊也曾经担任过高句骊国的东部大人、大对卢,整个家族在高句骊国是权势主遮天、声名显赫。
  因此,高建武联合一批朝中大臣准备设计铲除盖苏文,以免盖苏文同志先发制人,但很不幸的是盖苏文同志提前得知了高建武的计划,那么盖苏文必须“被先发制人”了。
  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盖苏文别出心裁的搞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并邀请高建武和众多文武百官前来观摩,当然这次观摩很明显就是鸿门会,盖苏文乘机发动政变,杀死高建武,并拥立高建武侄子高藏为新的高句骊国王。
  而盖苏文则自封为“大莫离支”,相当于是中原王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的职务,国家的最高军政执行长官,实际控制了整个高句骊的军政大权,当然高藏同志很荣幸地成为了高句骊国历史上第一位傀儡皇帝。
  原本像这种隔壁邻居家的政权更迭,作为中原王朝的老大唐朝原本可以作视不管,只要你盖苏文继续愿意臣服唐朝,大家还是可以继续和平共处的。
  李世民是这样考虑的,盖苏文其实也是这样考虑的。
  但盖苏文注定也是个不肯安分守已的主,扩张领土的野心在他的心中不停地燃烧,既使大唐不能惊动,那么向南方发展,欺负一下南方的百济和新罗吧。
  百济和新罗是朝鲜半岛南部两个古老的国家,自从高句骊入主朝鲜半岛以来,这三个国家之间的纷争其实从没间断过。
  百济国王在这场战争中率先进行变通,主动和高句骊以和亲的方式结盟,将矛头共同对准了新罗国。
  以新罗小国的国力,要想同时对付高句骊和百济,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已经被大唐册封的附属国,新罗自然要向自己的主人唐朝求救。
  对于这种邻居间小国之间的纷争,唐太宗李世民也已经习以为常,最多就是派遣使者到高句骊进行一下调停,警告高句骊不得欺负新罗。
  正常情况下,高句骊是不敢忤逆李世民的意愿的,但这次问题突然搞大了,高句骊的实际掌门人盖苏文同志居然非常傲慢地拒绝了唐朝的调停,继续进攻新罗。
  李世民同志愤怒了,他实在无法理解盖苏文的疯狂举动,难道盖苏文同志真的已经发疯了吗?
  老大发火了,后果很严重,连一向强大无比的突厥都被搞定了,难道我们大唐还怕一个小小的高句骊吗?
  李世民对盖苏文的无理举动做出了他的回应,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李世民派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中原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汎海趋平壤,又命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为副总管率步骑六万趋辽东,两军合势,进攻高句骊。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唐朝大军从洛阳出发,初期的战斗对李世民来说非常顺利,但在攻打安市城的过程中,唐朝军队遭到了高句骊军队的顽强抵抗,至九月中旬都未能攻破安市城。
  李世民似乎遭遇到了三十多年前杨广所碰到了同样问题,后勤不足、粮草不济,为了避免犯和杨广同样的错误,李世民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班师回朝。
  虽然第一次进攻高句骊很不成功,但并不代表李世民会放过盖苏文,为了彻底解决高句骊的问题,李世民决定采取用偏师长期搔扰高句骊,逐渐削弱高句骊的国力,等高句骊国势衰退的时候,寻找时机消灭高句骊。
  应该说,李世民的这个战略方针还是非常正确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向英勇善战、桀骜不驯,历来都是中原王朝比较头疼的难闻题,真正能够彻底解决这些少数民族问题的猛人还真不多,当然李世民同志应该算是猛人中的一位。
  从公元645年到公元660年,唐朝曾经五次派偏师搔扰高句骊和百济,每次基本上都是大胜而归,成功的以极小的代价削弱了高句骊和百济的实力。
  高句骊和百济毕竟是小国,论综合实力根本无法同强大的唐朝相对抗,打消耗战只能是自取灭亡。
  因此唐朝的战机很快出现了,公元660年,唐朝军队抓住机会,率先消灭了高句骊的盟国百济,高句骊失去盟支后,独木难支,决定高句骊国最后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20 22:34:15 
回复 
  五\10
  尽管一代名君唐太宗李世民已于公元650年去世,但他的继承者唐高宗李治决定将消灭高句骊的任务进行到底。
  公元661年,李治命令三十五路大军水陆并进,对高句骊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攻势,唐朝名将苏定方屡战屡胜,率军围攻高句骊国都平壤城。
  似乎胜利在望,但上天再次和唐朝军队开了个玩笑,由于平壤城坚固耐久,易守难攻,唐朝军队久攻不下之际再次面临后勤补给不足和天气严寒的问题,所以唐朝军队不得不二次撤军,接受无功而返的结局。
  不过,李治在消灭高句骊的问题上却毫不气馁,非常耐心的等待更佳的时机。
  公元666年,高句骊的实际掌控人盖苏文病逝,整个高句骊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盖苏文的长子男生继承了高句骊的“莫离支”职位,但男生和两个弟弟男建和男产不服男生的管理,兄弟三人各树朋党,相互攻击,结局是男生被逐出平壤城,逃往国内城,向唐朝求救,而男建和男产控制了高句骊的军政大权。
  最佳时机终于到来,此时不灭高句骊、更待何时?
  李治和唐朝的一批开国名将们早已摩拳擦掌,等待消灭高句骊的机会。
  公元666年十一月,李治命令英国公李绩为主帅,一代名将薛仁贵为主将,率领诸路兵马对高句骊国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已经内外交困的高句骊国终于走到了国家命运的终点,根本无法再抵抗强大的唐朝军队。
  公元667年二月,李绩率军渡过辽水,一路高歌猛进,连战连捷,最终于当年十一月攻破平壤城,俘获男建和男产,建国七百多年的高句骊国终于灭亡了!
  高句骊灭亡后,其国土在辽东、吉林的部分归唐朝所有,其领土在朝鲜半岛北部的部分归新罗国所有,而新罗则成为了这场旷日持久战争的最终胜利者,成为朝鲜半岛新的统治者。
  而原高句骊国民们的最终去向则比较复杂,大致有三种去向。
  第一种去向:高句骊国民亡国后向西流入唐朝,和汉族人融合,最著名的唐朝中期的一代名将高仙芝便是高句骊人的后代。
  第二种去向:高句骊国民亡国后向北流入契丹和靺鞨人居住区,当然最终也融合了中原大家庭。
  第三种去向:高句骊国民亡国后向南进入新罗国的地盘,和新罗国居民兴旺混居,最终成为新罗国的居民。
  而很多史学家们往往将高句骊也称之为高句丽,或简称句丽、句骊。
  目前为止名词解释:高句骊、高句丽,相信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了
  那么接下来该解释高丽、高氏高丽、王氏高丽的含义了。
  高句骊灭亡后,唐朝也曾经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都督府、州、县等行政机构,并派当地官员担任行政长官,而大将薛仁贵则率兵总督全局。
  但朝鲜半岛历来是多事之地,当地居民大都不肯听从唐朝政府的管理,所以唐朝政府在朝鲜半岛的管理无法顺利实施。
  后来唐朝政府被迫将部分原高句骊的部分领土划给新罗进行管理,最终的分界线是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的领土归唐朝所有,大同江以南领土归新罗国所有,新罗基本上统一了朝鲜半岛。
  公元676年至公元780年是新罗国的强盛时期,新罗历任国王模仿唐朝完善了各项政治制度和官僚制度,国家实力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随着主人唐朝的衰落,新罗国也走向了没落。
  公元900年,尚州土豪甄萱发动叛乱,在原百济地区建立后百济国。
  公元904年,新罗王族弓裔则在新罗北部江原道建立泰封国。
  朝鲜半岛再次陷入了三国鼎立的混战局面。
  乱世出英雄,随着一个人的出现,朝鲜半岛的混战局面终于得到了终结。
  此人名叫王建,出生于开城的一个富商家族,王建的父亲王隆专门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从事贸易和商业活动,王氏家族在当时的新罗国也具备了一定的势力。
  但王建本人却对经营什么兴趣,身逢乱世的王建已经不满足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胸怀大志、智勇双全的王建最终跟随父亲投奔了弓裔的泰封国,成为了弓裔的得力部将。
  投靠弓裔仅仅是王建实现自己伟大理想的第一步,很快王建便联合一些对弓裔心怀不满的部将发动政变,推翻了弓裔的统治,成为了泰封国新的国王。
  但王建似乎对“泰封”这个国家名称并不是很满意,决定更改国名,可能是对两百多年前的高句骊国比较崇拜的缘故,王建决定将自己的国家正式改名为“高丽国”。
  公元935年,高丽国消灭后百济、公元936年,高丽国吞并新罗,王建同志正式成为朝鲜半岛的新主人!
  

作者:四季之人 回复日期:2011-02-22 01:10:25 
回复 
  d

作者:yandeming1234 回复日期:2011-02-23 13:51:17 
回复 
  中原四战之地,女真立国百年不易。盖学习汉化是长命,也是最终丧命的一大因素。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25 00:00:35 
回复 
  五\11
  王建在建立高丽国后,为了使自己的国家长命百岁、万寿无疆,充分吸取了高句骊灭亡的经验教训,对中原王朝采取绝服从、绝对称臣的绝对听话态度。
  不论中原王朝谁来当家作主,高丽国的原则是绝对是臣、绝对听话、绝对当小弟、绝对作附庸,只要让高丽国存在,那怕哭爹喊娘、跪地求绕都再所不惜。
  正是抱着这种若干个绝对的绝对态度,高丽国同他后来的强大邻居辽国和平共处了将近二百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但高丽国偶而也有不太听话的时候,比如在女真部落尚未强大的盈歌和乌雅束时期,高丽国便趁火打劫、乘机攻打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的完颜部。
  结果很惨,高丽国被完颜部打的落花流水。
  但高丽国历任国王似乎都有耍无赖的天赋,既然打不过,那么就厚着脸皮向完颜部称臣。
  要知道当时的完颜部还只是个部落,还未形成国家的确规模,但高丽国王的优点也很明显,只要让我们存在,向谁称臣都无所谓。
  正是高丽国历任国王坚定不移的执行厚脸皮、耍无赖、装孙子的优良光荣传统,所以中原王朝统治者无论是辽国、北宋、还是后来的金国,高丽国王一视同仁,全部称臣。
  到完颜雍时期,在夹缝中生存的高丽国居然已经生存了二百多年,其生命力之顽强也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好了,历史大恶补基本结束,现在基本上可以对和高句骊、高丽相关的名词进行彻底的解释了!
  在西汉时期,朱蒙同志在辽东、吉林一带所建立的国家称之为高句骊或高句丽,高句骊建国六百多年后被唐朝所灭。
  而在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在朝鲜半岛所建立的国家称之为高丽。
  高句骊和高丽其实完全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国家,除了国家名称相似及部分领土重合外(朝鲜半岛北部的区域),其它方面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但争议的话题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唐朝以前的史学家们头脑都比较清醒,在各个朝代的史书中都比较正确地把高句骊称之为高句骊(似乎是废话)。
  但唐朝以后的史学家们就开始混淆视听了,可能是被王建所建立的高丽国的国名所迷惑,后晋的刘洵、北宋的薛居正,元朝的脱脱、就连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同志,在编写史书时,居然不约而同的把高句骊称之为高丽,而把王建所建立的高丽称之为朱蒙高句骊国的延续。
  争议由此开始,而后人们大都深受欧阳修等人的影响(包括我本人),把高句骊国也顺其自然地简化成了高丽,当然为了和王建的高丽国有所区别,高句骊则演变成了高氏高丽,真正的高丽国则被称之为王氏高丽。
  所有的名词解释都已解释清楚,相信大家不会再有多大的困惑了吧?
  OK,高丽国的历史话题已经扯得太远,接下来该言归正传,继续讲述完颜雍修炼“小尧舜”的苦难历程。
  在妥善处理好了西夏国任得敬的问题后,金国东边的邻居,一向绝对听话的高丽国内部也终于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
  大定十年(公元1171年),高丽国王王晛的弟弟翼阳公王皓发动政变,废除了现任国王王晛,自领王位。
  由于事发突然,就连金国方面也是毫不知情,因此在当年十一月金国庆贺王晛的生日活动中,金国的使者碰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
  原因是高丽国的边境官员认为,金国使者要求面见的对象是前国王王晛,但王晛同志已经让位给弟弟王皓,不再适合接见金国的外交使者,所以大家先请回去吧!
  当然,王皓在拒绝金国使者的同时,自然也要有所行动。
  大定十一年(公元1172年),王皓主动向金国上奏国书,详细阐述了高丽国内政权交接的具体情况,当然王皓必须重点强调:王晛已经年高久病,无法执政,因此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将政权交给弟弟王皓,由王皓权摄国政。
  王皓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想要忽悠精明的完雍是不太可能的,更何况完颜雍手下还有一批精兵强将。
  纥石烈良弼对这类政治谎言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见多不怪了,他从王皓的国书中找出了四大疑点,以此推断王皓的王位肯定来得不干不净。
  但如何对待高丽国的这场政治变革,完颜雍当然也要仔细考虑一下,高丽国王皓的情况和西夏国任得敬的情况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
  任得敬的目的是要分裂西夏国,根本得不到西夏国民众的支持,更何况任得敬还有联络南宋对付金国的阴谋和野心,所以是敌人,必须铲除,
  王皓虽然心怀不轨、废兄夺位,但毕竟是王家的家事,更何况王皓对金国一贯继续的听话、称臣,当小弟,金国似乎没有必要对他采取过激行动。
  完颜雍采取的方式是继续试探,派遣使者手持诏书到高丽王查探情况,一是找到前国王王晛了解实情,二是查看高丽国目前民众对这场政治变革的态度,试探过后再决定对王皓的处理意见!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26 22:30:47 
回复 
  五\12
  大定十一年(公元1172年)五月,完颜雍派吏部侍郎完颜靖出使高丽,查探高丽国的实情,最好能和前任国王王晛同志碰个头,顺便了解一下高丽政权交替的真实内幕。
  完颜靖到了高丽国以后,受到了高丽新任国王王皓的热情款待,但是当完颜靖提出想见王晛时,我们的王皓同志终于将自己无赖、忽悠、耍诈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不好意思,侍郎大人,我大哥因为年老多病,我已经将他送到边远海岛上安心养病了,海岛离高丽国本土路途遥远、一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非常不适合前去”
  “再加上我大哥早已神思恍惚、精神错乱,即使侍郎大人真的见到我大哥,估计他也无法和你进行正常思维的交谈。”
  “总之一句话,希望侍郎大人不要前去海岛,有什么事情尽管和我交待就行,因为我目前有足够的能力代我大哥管理国家。”
  完颜靖被王皓忽悠的头昏眼花,再加上又大量收受了高丽国的糖衣炮弹,所以也无心再去追查王晛被废的真实内幕,心满意足的收队回金国。
  回到金国后的完颜靖向完颜雍汇报了他高丽之行的调查结果,当然必须要为王皓同志充分的说好话。
  汇报的结果是:王晛同志确实年老多病,不再适合当高丽国的掌门人,王皓同志治理国家深得民心,高丽国目前一片平静,百姓继续安居乐业,所以王皓同志可以继承高丽国的王位。
  对于完颜靖的调查结果,金国众多大臣们均表示可以接受,但完颜雍并不是个能够随随便便忽悠的皇帝,他的态度是将信将疑,事情绝非王皓吹嘘的那么简单。
  不过即使如此,完颜雍也并不想过份干涉高丽国的内政,即然高丽国内部政权交接比较顺利,那么就正式承认王皓同志吧,希望高丽国不要再发生什么变故了。
  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三月,完颜雍正式派遣使者到高丽国册封王皓为新的高丽国国王。
  完颜雍再次以宽宏大量的姿态处理了一次外交麻烦,事情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高丽国政变的真相并非是完颜雍和良弼所猜测的王皓废兄自立、忽悠金国。
  整个故事居然还有一个更为精彩的版本,王皓同志居然还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严格意义上说是三个人充当了此次政变的幕后黑手。
  高丽国由于长年和平,武将们逐渐失去了在朝中的地位,大量文官开始占据朝中要职,并且经常排挤朝中的武将,因此高丽国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之间和矛盾开始激化。
  王晛执政后,由于他本人更加宠信文官,所以文官集团的势力终于达到了顶峰阶段,许多文官甚至经常当面羞辱武将们,两大集团的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八月,王晛率领文武百官出巡到普贤院观看老人星,而担任王晛出巡保卫工作的是以郑仲夫、李义方、李高为首的三位武将。
  郑仲夫等人都是高丽国三十多年前勇冠三军的勇将,但由于高丽国文官集团执政,武将们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地位和荣耀。
  更令郑仲夫等人无法忍受的是昏庸的王晛居然在文官的怂恿下,无理的要求郑仲夫等武将在普贤院表演“手博戏”(跆拳道的前身)。
  悲剧的种子终于埋下,郑仲夫等人心中的怒火终于在普贤院达到了极点,火山开始喷发。
  第二天早上,郑仲夫、李义方、李高等三位武将在普贤院门外召集全体将士,当场痛诉文官集团的腐败无能,号召大家清君侧、杀文官。
  几十年的怒火一旦被点燃,必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在郑仲夫、李义方、李高的带领下,愤怒的武将和士兵们冲进普贤院,大量捕杀文官,就连躲进王晛内室的文官也被当场杀死,王晛被囚禁,成了武将们的阶下囚。
  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九月,郑仲夫等人将王晛流放到巨济岛,并拥立王晛的弟弟王皓为新的高丽国王
  不过,王皓也只不过是郑仲夫等人手中的傀儡皇帝,王皓即位后,非常自觉地封郑仲夫、李义方、李高等三人为壁上功臣(高丽国历史上功臣的最高名分),郑仲夫、李义方、李高三人掌握了高丽国的军政大权。
  但由于害怕武林盟主金国会反感和迁怒高丽国的政变行为,郑仲夫等人便以王皓的名义向金国解释政权交替的事宜,并在完颜靖出使金国时,要求王皓充当台前表演的主角,最终成功地取得了金国的认可。
  当事情的真相昭然若揭时,金国感觉受骗了,完颜雍也感觉受骗了,后果会很严重吗?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2-27 17:23:52 
回复 
  五\13
  完颜雍最终还是获知了高丽国政变的真实内幕,因为高丽国内部从武将执政后便开始不停地反复折腾了。
  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九月,由于不满郑仲夫、李义方等武将的高压统治,高丽国西京(今朝鲜平壤市)留守兼兵部尚书赵位宠同志发动叛乱,目标直指郑仲夫和李义方等武将。
  一个月后,赵位宠联合四十城的兵力,浩浩荡荡向高丽国都城开城进军。
  虽然赵位宠的叛军看似强大,但郑仲夫和李义方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经过一番血战,郑仲夫和李义方击退了赵位宠叛军对高丽开城的进攻,并开始对赵位宠展开反击。
  赵位宠发动叛乱表面上是为了清除武将,解救王皓,但实际上赵位宠内心深处比郑仲夫、李义方等人更加阴暗、狡猾,都想乘机控制朝政大权,所以也是不得民心的违逆行为。
  在高丽政府军的军事重压下,赵位宠节节败退,最后被迫向郑仲夫求绕,希望能够停止战争、和平共处。
  而高丽国这边朝廷内部也发生了内哄,郑仲夫和李义方因为争权夺利而发生冲突,最终的结果是郑仲夫干掉了李义方,独揽高丽国大权。
  大权在握的郑仲夫根本没把赵位宠在眼里,断然拒绝了赵位宠的停战要求,继续派兵攻打西京城。
  赵位宠虽然多次击退郑仲夫的进攻,但要想打迟久战毕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得派遣使者向武林盟主金国求救。
  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九月,赵位宠派遣使者徐彦率领九十六人的代表团出使金国,向金国请求援助。
  赵位宠为了能够成功争取到完颜雍的帮助,重点向完颜雍讲述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将五年前高丽国政变的真实内幕如实向完颜雍汇报,当然也必须重点强调郑仲夫等人大逆不道、残暴不仁、谋权篡位的无耻行径。
  二、如果金国答应帮助出兵,那么他就将高丽国慈悲岭以西,鸭绿江以东四十个城无偿献给金国。
  为了得到完颜雍的帮助,赵位宠已经不惜一切代价,抛出这样一个大蛋糕,正常人是绝对会嘴馋的。
  但完颜雍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皇帝,在了解了高丽国内政治动荡的真实情况后,完颜雍毅然做出了拒绝的答复。
  完颜雍的决定令金国群臣愕然一片,要知道,赵位宠奉献的蛋糕相当于三分之一高丽国的面积,如果乘高丽国内乱之际,大举出兵,消灭高丽也是不在话下。
  但想要修炼成“小尧舜”之类的皇帝,完颜雍的任何言行举止、命令决定都得向尧舜看齐。
  虽然郑仲夫等人的行为非常可耻,但赵位宠的人品也好不到哪里去。
  高丽国是金国的属国,一向对我们金国比较恭敬,既然我们已经正式册封王皓为高丽国王,那么无论赵位宠、还是郑仲夫都必须奉王皓为王,不应该再到处谋反作乱。
  乘别人国家有难,而乘火打劫,并不是一个贤明君主的行为,所以我决定不接受赵位宠的要求,你们高丽国内部的事务请你们自行处理,我们绝对不会干涉。
  我相信如果郑仲夫和王皓能够亲耳听到完颜雍的这番话时,必定会感激得五体投地,因为正处于内乱之中的高丽国如果再遭受外部强敌进攻的话,那么必将遭受亡国的悲惨结局。
  不过,换句话说,完颜雍的仁慈和大度也使得中原王朝错失了一次占据朝鲜半岛的绝佳良机!
  由于得不到金国的支持,赵位宠的叛军很快郑仲夫的高丽政府军击败。
  一个月后,郑仲夫率军攻破西京府,赵位宠被杀,叛乱结束,高丽国总算获得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国家形势也逐渐稳定。
  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十月,高丽国王皓派遣使者主动向完颜雍表示万分的感谢(当然肯定是郑仲夫更想感谢完颜雍),完颜雍也本着盟主的态度希望高丽内部不要没事找事、瞎折腾。
  一场外交危机顺利化解,高丽国自然对金国更加的恭敬和尊重,在完颜雍执政时期,虽然高丽国内部继续的不停折腾、不停胡闹,但和金国的外交关系始终保持良好。
  虽然高丽国这个一向不安分的马仔以后还会给金国制造麻烦,但他的故事暂且搁置,因为很快金国和最强大的邻居南宋也爆发了一场相当严重的外交危机,并差点断送了双方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作者:义务五美分 回复日期:2011-02-27 18:53:15 
回复 
  但高丽国历任国王似乎都有耍无赖的天赋,既然打不过,那么就厚着脸皮向完颜部称臣。
  
  要知道当时的完颜部还只是个部落,还未形成国家的确规模,但高丽国王的优点也很明显,只要让我们存在,向谁称臣都无所谓。
  
  ~~~~~~~~~~~~~~~~~~~~~~~~~~~~~~~~~~
  
  楼主你写文章能不能不要夹带太多的狭隘情绪,《金史》上明白地写着,高丽向金国称臣已经是辽亡后的1126年的事了,怎么可能是曷懒甸之战时。
  
  还有,攻辽时阿骨打还送给高丽两座鸭绿江东岸的辽国城市,这事你好像也从没提到过。你之前要求读者,尽管女真人曾对中原人民犯下巨大罪行,但也不应该对其戴上有色眼镜,而说实在的,至少在领土上女真人对中国是没有任何好事或贡献,难道与辽国相比他们为中国开疆拓土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1 22:43:32 
回复 
  五\14
  事情起源于金国和南宋之间一次普通的外交活动,主人公是金国中生代武将中的佼佼者完颜璋。
  完颜璋同志自从在秦陇战场多次击败南宋名将吴璘后,战绩已经超越徒单合喜,成为了金国在西线战场的头号功臣。
  大定五年和平到来后,完颜璋被封为陕西路统军使、元帅左都监、京兆尹,获得了完颜雍的高度加奖。
  可惜,这位仁兄注定是个不能善始善终的争议性人物。
  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十一月,完颜璋被任命为正旦使(庆贺新年使者),第一次搞外交活动,出使南宋。
  虽然打仗很厉害,但搞外交对于完颜璋来说,纯粹是个门外汉。
  鉴于南宋方面曾经多次请求金国免除接收国书的仪式,所以完颜雍同志在完颜璋临行前,特地派人关照完颜璋:“如果南宋不肯按照以往礼仪接收国书,那么就不要递交国书;如果南宋方面不让你们见南宋的皇帝,那么你们就立马回国;如果南宋方面强迫你们递交国书,那么你们也不要轻易参加他们的宴会、轻易接收他们的礼物。”
  完颜雍一口气用了三个如果,似乎他已经预见到了此次外交活动将遭遇到了风波和曲折。
  当然,作为外交男主角的完颜璋并没有把完颜雍的忠告放在心上,因为在完颜璋看来,南宋的君臣根本就是一帮胆小鬼和窝囊废,作为武林盟主持金国的外交使者,谁敢在老虎头上撒野!
  的确,没有人敢在金国这只老虎头上动粗,但作为武将的完颜璋其实并不明白,有时候不用动武,也可以起到动武的效果。
  南宋的很多文臣是非常擅长并偏执于在礼仪方面搞小动作、做大文章的,为的就是要脸皮、挣面子!
  比如在天眷二年和金宋外交活动中,南宋方面为了不想面南接见金国使者,和当时出使南宋的张通古争了个面红耳赤,差点儿把和平给扼杀了,最终双方都各让五十步,才算平息争议。
  张通古毕竟是精明礼仪的文官,而我们的完颜璋可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刚进临安府的他很快便一步踏进了南宋文官集团为他精心打造的“糖衣陷阱”之中。
  曾经雄心壮志的赵昚在隆兴北伐惨败后,被迫放下雄心、丢掉面子,用割地赔款、屈辱称臣来换取和平的岁月。
  虽然完颜雍在和谈中作出了很大的让步,尤其是允许南宋和金国以侄叔相称,已经是给足了赵昚面子。
  但对于赵昚来说,每次金国使者到来,自己必须亲自接收金国使者国书的行为实在是比较难堪和丢脸,最好能够连这种仪式都免除了。
  赵昚要面子,当然完颜雍也要面子,如果连接收国书的仪式都免除的话,那么作为武林盟主的金国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其它小弟呢?
  武林盟主的地位是完颜雍和他的祖先们幸幸苦苦打下的,自然不轻易放弃武林盟主的地位,所以完颜雍对赵昚的答复是“没门”。
  既然从金国皇帝那么得不到答案,那么一向精明的南宋文官们便开始从金国的使者完颜璋身上寻找突破口。
  南宋文官们所抛出的A计划是派皇太子赵惇代表赵昚接收国书,但遭到了完颜璋的断然拒绝。
  既然A计划失败,那就立即实行B计划。
  南宋文官们开始频繁出入完颜璋所居住的公馆,动用各种各样的口才劝说完颜璋:
  “璋先生其实可以直接把国书交给我们,由我们转交给皇上,没有必要非要搞什么正式的接收仪式,搞得大家都很麻烦、都很疲劳”。
  “如果璋先生答应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就马上大摆宴席请璋先生举杯痛饮,而且还有大量丰厚的礼物和奖品正在等待着璋先生,璋先生们好不容易来趟临安府,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放松、难得享乐一番,何必非要搞什么死板的仪式呢”?
  在南宋文官们轮番的糖衣炮弹轰炸下,完颜璋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一脚踏进了糖衣陷阱中。
  搞外交还真是个肥差,只要在礼仪方面稍作让步,居然还能得到那么多的好处,得意之余的完颜璋已经被南宋文官们搞得晕头转向,完全忘记了完颜雍的忠告。
  完颜璋在南宋外交活动中的无耻、拙劣表演自然无法躲过完颜雍的眼晴,对于这种有损国体的严重行为必须严惩,盛怒之下完颜雍决定对完颜璋处以极刑!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02 00:07:40 
回复 
  等得好辛苦,楼主加油

作者:ianhwang 回复日期:2011-03-02 19:45:11 
回复 
  楼主的思想就是有问题,虽然写得不错,但偏向性太重,通过强调军事能力美化侵略者的形象,以缺乏能力作为借口贬低受害者。
  
  比如楼主自己提到,金兵占领燕京后,向宋朝索要该地税收 100 万年贡。然后自己发表议论,认为是金兵打下的,就应该是金兵的。
  
  照这么说,明朝帮助李王朝驱逐倭寇,收复朝鲜,朝鲜全国的税收就都应该归明朝了?苏联出兵东三省干掉日本,东三省税收就应从此都归苏联?美国诺曼底登陆打败德国,因此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税务以后都应该归美国?
  
  其他就不论了,比如金的野蛮与残酷,每占领一地,常屠掠一空,燕京就是个典型,以后的河南各地也都遭过此殃。此外金还有许多略卖汉族人口的罪行,比如粘罕就曾设定某一日,“大索汉人”,“以铁索穿耳,鱼贯牵之”,“于平地掘坑丈余,驱入内”,“卖之于市”。虽然满(女真)族后来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但当年女真的凶残,比日寇毫不逊色,其作为遗臭万年的卑鄙侵略者,岂容翻案?
  
  从根上说,楼主就是个不懂得大义的汉奸。正因为其是汉族人,所以才叫汉奸。

作者:逍遥仙最爱逍遥游 回复日期:2011-03-03 13:40:39 
回复 
  挺东吴春秋。不要受ianhwang的影响。我们看书,主要是了解这段历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ianhwang不要一上来就给人扣大帽子,你不同意人家的观点,可以探讨,不要说人是汉奸。不要以为只有你爱国,其实你只是一个粪青而已。

作者:antimicro 回复日期:2011-03-06 11:43:44 
回复 
  
  作者:ianhwang 回复日期:2011-03-02 19:45:11 
  
  ——咱中国人受实用主义历史观 洗脑多年,楼主这样算轻的了。
  
   没事,我们看帖子而已。

作者:上輩子是西夏人 回复日期:2011-03-06 15:07:39 
回复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顶一个!!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6 17:23:03 
回复 
  五\15
  尽管完颜璋曾经在陕川战场战功累累,但可能仅此一次外交活动的无能表演却很容易勾起了完颜雍十几年前的不良回忆。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在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正月,完颜璋曾经干过一件非常愚蠢、非常幼稚的傻事。
  头脑发热、心血膨胀的完颜璋居然准备联合完颜可喜等一干皇族发动叛乱,推翻完颜雍的统治。
  虽然最终叛乱失败,完颜璋提前主动向完颜雍自首,完颜雍也原谅了完颜璋的大逆行为,但在完颜雍心中,完颜璋的这次失足行为必定是他一生中永远不可抹去的污点。
  “你完颜璋是有犯前科的人员,不管你曾经立下多大战功,所以在和平年代你就更应该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做人,让你担任外交官是我完颜雍信任你,想给你一次表现的机会“。
  “但目前看来你完颜璋注定是个不成大器的人,出使南宋有损国体,留你何用”?
  完颜雍准备以有损国体之罪处死完颜璋。
  关键时刻,丞相纥石烈良弼及时出面挽救了完颜璋的性命。
  “如果皇帝大人你轻易处死完颜璋的话,那么就中了南宋的反间计,完颜璋将军曾经多次击败过南宋军队,南宋方面其实对他恨之入骨,如果处死完颜璋不是正中了南宋的计谋吗”?
  多亏了良弼的劝谏,完颜雍顺势找了个台阶下,放过了完颜璋,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完颜璋最终接受的惩罚方式:是杖打一百五十下,没收所有礼物,开除公职。
  一代金国名将完颜璋就此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完颜璋在临洮尹的平凡岗位上郁郁而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论战功,完颜璋本不逊于以志宁为代表的金国一批中生代武将,原本完颜璋同志完全可以像志宁、忠义、合喜等人一样封王拜侯、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地位。
  但很可惜他人生之中的两次污点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
  完颜璋的经历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光工作能力强,而个人素质差,并不能真正称的上是成功人士;只有工作、人品兼优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完颜璋屁股被打了,礼物也被没收了,官职也被免了,当然可以撒手不管了,但他惹下的麻烦却还得由我们的完颜雍同志来处理。
  而对于南宋方面在这次外交活动中的近似无赖的行为,金国的群臣们议论纷纷,甚至有部分“好战分子”居然抛出了凡是午年必将发生战争的可笑预言。
  六十年前的甲午年,公元1114年,开国太祖皇帝阿骨打起兵反辽,四十八年前的丙午年,公元1126年,太宗皇帝吴乞买出兵攻北宋。
  如今已经六十年过去了,又到了一个甲午年,联想到南宋方面目前的无理行为,是否预示着金国将再次出兵南宋。
  当然,完颜雍是不会轻易相信这样的荒谬推断,但关键时刻,完颜雍还得咨询他最为信任的丞相纥石烈良弼。
  纥石烈良弼在金国的每次外交危机中总是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和判断,成为了完颜雍绝对信任和倚靠的第一丞相,这次完颜雍当然也得听取良弼的意见。
  虽然金国的两次出兵都是在午年,但都是凑巧,南宋方面正好在今年甲午年抢夺国书,也是凑巧,并不能说明今年必须发动战争,所以还是先礼后兵,再次派遣使者到南宋方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问个究竟,如果南宋方面承认错误,那就大事小,小事化了,何必非要兵戎相见呢?
  知我心者,还是良弼同志,完颜雍的内心想法和良弼不谋而何,但再次出使南宋的使者人选必须进行精心选择,否则再弄个完颜璋似的浑人,那就真的要坏国家大事了。
  最后刑部尚书梁肃成为了幸运者,关于梁肃的个人简历后面再讲,因为他最终也会成为完颜雍时代的贤臣之一。
  但这显然并不是个好差使,如果处理好了可以化解一场战争灾难,但如果处理不好,那么梁肃就将成为金国和南宋再次发动战争的罪人之一。
  梁肃同志身负国家重任,所以他在南宋的一言一行都将变得非常重要。
  事实证明,完颜雍的选人眼光实在太独辣,梁肃同志的外交能力比完颜璋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苍蝇不盯无缝的鸡蛋,为什么南宋的文官们可以在完颜璋身上捣浆糊、作文章,因为完颜璋本身就有问题,但换了梁肃情况完全改观。
  非但南宋的那些文官们不敢和梁肃捣浆糊,就连皇帝赵昚也主动出面接见梁肃。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8 22:13:43 
回复 
  五\16
  赵昚非常恭敬地接收了国书,而且态度极其诚恳。
  “梁肃先生,上次是我们的某些官员不懂礼貌,冒犯了贵国的外交使臣,给我们两国之间造成了误会,今天我亲自和先生进行解释,希望先生能够将我的意思转达给贵国皇帝完颜雍同志,希望我们两国之间继续保持目前的友好关系”。
  赵昚为了打消完颜雍的顾虑,还给完颜雍写了份道歉信:“侄宋皇帝谨再拜,致书于叔大金应天兴祚钦文广武仁德圣孝皇帝阙下。惟十载遵盟之久,无一毫成约之违,独顾礼文,宜存折衷。矧辱函封之贶,尚循躬受之仪,既俯迫于舆情,尝屡伸于诚请,因岁元之来使,遂商榷以从权。敢劳将命之还,先布鄙悰之恳,自余专使肃控请祈”。
  完颜雍当然不是不讲道理,不讲情面之人,既然赵昚如此诚恳地道歉解释,那么就真的继续保持目前的和平状态吧,毕竟兵戎相见并不是双方的最终目的。
  一场几乎引起战争的外交危机再次平息,完颜雍和赵昚再次联手将两国的和平岁月继续长期友好的进行维护。
  同西夏、高丽、南宋的三次外交危机,完颜雍都能够以非常正面、积极、宽厚、仁义的态度进行了正确的处理,真正称得上是与其它邻居们四海讲和、和平共处、平等相待、互不干涉。
  不过,这只不过是修炼“小尧舜”的第一步,要想修炼“小尧舜”,光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所以完颜雍必须跨出修炼程序的第二步,“举贤拔能、任用贤能”
  大定年间是整个金国历史上良相贤臣、治世能臣群星荟萃的美好时代,这一切的功劳当然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完颜雍同志。
  完颜雍任用人才的原则很简单,“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
  不论你的出身如何的贫贱和低微、不论你曾经效忠于前主人完颜亮,不论你是汉人、渤海人或奚人、契丹人,只要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和特殊本领,都可以得到完颜雍的重用。
  所以,整个大定年间,金国终于出现了各类精英、各类人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治美好时代。
  由于完颜雍统治时代的人才和精英数量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我这里就简单地介绍一些模范典型。
  这些模范典型总结起来分三个档次:
  分别是“四大良相、八大贤臣、若干能吏”。
  四大良相:完颜雍统治期间曾经任用过四位宰相,并且这四位宰相个个都是精英中的人才,没有一个是名不符实的水货和昏庸宰相。
  这四位仁兄按能力顺序排列分别是:纥石烈良弼、完颜守道、石琚、唐括安礼。
  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熟悉的名星级宰相,纥石烈良弼。
  良弼同志确实太优秀了,所以我这里再啰嗦一遍,重复一下良弼同志的个人经历。
  出生于辉发河畔贫困家庭的良弼从小勤奋好学,很快成为了学习女真文字的优秀楷模代表。
  三十多年前,年仅十多岁的良弼同志就曾经被完颜希尹预测将成为国家之令器,而良弼同志也正是一直朝着希尹预测的方向努力工作。
  天德初年,由于好友纳合椿年的推荐,良弼终于进入了金国的中级管理层,担任刑部尚书,并成功地完成了当时颇为头疼的收地运动。
  但生性正直的良弼显然看不惯完颜亮的种种疯狂行为,尤其是穷兵黩武征南宋的举动,所以良弼也曾经劝阻过完颜亮,但自然会遭到完颜亮的怒斥。
  尽管如此,完颜亮在出兵南宋时,还是很器重良弼,任命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随同大军一起出征。
  不过良弼同志的运气还不错,最终没有经历采石大战和瓜洲兵变,因为在完颜雍东京政变后,良弼便没有再随军出征,而是还军汴京,受命抚定上京、辽东。
  完颜亮命丧瓜洲城下后,良弼终于等到了自己心中的英明之主。
  是金子总归要发光的,人才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重用,完颜雍原本就是个爱才如命的皇帝,更何况良弼在金国的知名度还不算很低。
  很快,良弼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兼开封尹、再兼河南都统、而后升尚书右丞。
  在完颜亮手下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都没能进入高级管理层,而在完颜雍手下干了不到半年,就基本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执政大臣。
  什么是“千里马遇伯乐”?什么是“贤臣遇英主”?良弼和完颜雍的群臣搭档很好地诠释了这两句话。
  良弼同志在金国政治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正式开始!
  

作者:上輩子是西夏人 回复日期:2011-03-09 20:55:11 
回复 
  看望
    
    
    
    支持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09 22:08:39 
回复 
  
  五17
  
  金国CEO完颜雍同志交给新进员工良弼同志的第一个工作任务看似很简单,招抚北京地区的契丹及奚族人。
  自从窝斡在陷泉被忠义和志宁痛击后,北京附近的奚族和契丹人便成了惊弓之鸟,奚族人担心会遭受契丹人相同的命运,而契丹人则唯恐会受窝斡的牵连和影响。
  因此,及时对这些地区的奚族和契丹人进行招抚便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很可能会诞生第二个窝斡。
  良弼受皇帝完颜雍之命,手持四面金牌和银牌,深入奚族聚集地,成功的招抚了当地的奚族和契丹人,顺利地完成了他在新公司的第一个任务。
  招抚边民仅仅是对良弼的一个小小考验,很快新的考验再次降临到他面前。
  由于大定初年,金国和南宋之间战争年代频繁、战火连绵,因此靠近江淮的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成为了金国的前沿阵地。
  为了作战的方便和快捷,很多猛安谋克军队便长期混居在山东两路的居民中间,“战时为兵,和时为民”,结果给当地百姓和政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和平的年代终于到来了,但这些混居在山东两路的军队却乐不思蜀,完全没有撤军的意思,相反还打算过起平民百姓的安乐生活。
  但是历朝历代当兵的脾气都比较大,要想让兵和民在一起和平相处生活,简单就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因此这些官兵们和当地百姓经常发生矛盾,甚至发生小规模的冲突,给完颜雍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新任平章政事同志,对此问题你有何高见?”完颜雍决定测试一下这位新任部门经理的处理难题能力。
  不过在良弼看来,这只不过是个小CASE,很快良弼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方案:
  在目前的状况下,兵和民是无法和平相处的,既然双方都不愿意混居生活,那么何不将要求双方严格分居,将和百姓混居的士兵们全部迁移到非居民区生活。
  至于士兵们原来耕种的田地,政府用官田进行交换,既保证了士兵们继续可以进行农耕生活,又不用担心和百姓们混居发生纠纷问题,一举两得。
  完颜雍最终采纳了良弼的方案,山东两路的军民纠纷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良弼通过了CEO的最终考验。
  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良弼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同时也应验了希尹同志对他的人生预测,官拜右丞相、兼修国史。
  在金国的历史上,能够同时担任丞相之职,并兼修国史之人,必定是皇帝绝对信任、超级宠信的股肱之臣,比如完颜亶时期的完颜宗弼、完颜亮时期的萧裕。
  所以,从某种意思上说,良弼其实已经成功地转型为完颜雍最为信任、当仁不让的金国第一宰相。
  而良弼也没有辜负完颜雍的高度期望,在处理和西夏国、高丽国及南宋的三次外交危机时,良弼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最正确、最合理的应对措施,起到了第一宰相应该起的作用,既保护了自己国家的和平,同时也保护了邻居们的和平。
  
  

作者:167888c 回复日期:2011-03-10 19:08:52 
回复 
  加油

作者:猪头封了我 回复日期:2011-03-11 02:21:07 
回复 
  金制:以种人设明安、穆昆(旧名猛安、谋克)分领之,使散处中原。世宗虑种人为民害,乃令明安、穆昆自为保聚,其土地与民犬牙相入者,互易之,使种人与汉民各有界址,意至深远也。
  
  其后蒙古兵起,种人往战辄败。承安中,主兵者谓「种人所给田少,不足豢身家,故无斗志,请括民田之冒税者给之。」于是武夫悍卒倚国威以为重,有耕之数世者亦以冒占夺之。及宣宗贞佑间南渡,盗贼群起,向之恃势夺田者,人视之为血雠骨怨,一顾盼之顷,皆死于锋镝之下,虽赤子亦不免。事见元遗山所作张万公碑文。
  
  又完颜怀德碑亦云:民间雠拨地之怨,睚眦种人,期必杀而后已,寻踪捕影,不三、二日,屠戮净尽,甚至掘坟墓,弃骸骨。惟怀德令临淄有惠政,民不忍杀,得全其生。
  
  可见种人之安插河北诸郡者,尽歼于贞佑时。盖由种人与平民杂处,初则种人倚势虐平民,后则平民报怨杀种人。此亦一代得失之林也。然金史绝不载此事,仅于张万公传中略见之,则知金史之缺漏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