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乐视q6青春版‖: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热销但难如人意:重发行、轻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4:55
2011年12月15日 15:00:3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
重发行、轻管理、欠透明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热销但难如人意
新华网广州12月15日电(记者王凯蕾)无风险、高收益、不操心、轻松跑过CPI……相信很多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推销。2011年,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资本市场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增,传统储蓄则面临负利率困扰,在寻求避险因素的驱动下,很多民众把目光转向了银行理财市场。
然而,记者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管理的相对落后和信息披露不透明,一些银行并未将“代客理财、保值增值”作为其开展业务的宗旨,而只是希望依靠产品发行为其传统的存贷业务铺路搭桥。
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
“往年很少关注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今年市场走势不好,我从股市划了10万块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做短期,30天、7天的都买过,年化收益率在5.5%左右,这一年下来也没赚到钱,但算是实现资产投资多元化分散风险吧。”广州白领陈凌凌说。
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已经达到了3.3万亿元规模,迅速成为居民在储蓄、房地产、股市、基金保险信托等投资之外的又一项重要投资选择。
据WIND统计数据,2010年全年发行理财产品11762只,比2006年的1354只增长7.7倍。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发行更是进入了快车道,半年共发行10160只,接近2010年全年发行数量;而11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达到1786款,较10月的1689款增加了97款,增幅为5.74%。
光大证券的行业分析师沈维认为,在当前负利率的环境下,银行存款面临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而在银行体系内部,受制于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即使大银行也面临来自中小银行的“存款争夺战”。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参与存款竞争的最重要方式,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在来势汹涌的银行理财产品浪潮中,3个月、1个月、7天甚至更短期的理财产品占比超过六成。业内分析人士称,银行如果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将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荡,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因此,近期银监会已经紧急叫停了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希望改变目前银行通过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的乱象。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具体执行环节,各家银行迅速反应,以打“擦边球”的方式与监管层玩起了“躲猫猫”:不让发行3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则发行31天、33天、35天的理财产品;一些银行还推出可以随时买、随时赎回的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以及针对大额现金的定制存款业务,开出的收益率“相当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