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6 plus缺点:火山口上的中国房价:房价飞涨谁之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1:34
当代金融家记者李华杰/中国房地产大亨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个人博客中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即“为什么每次政府出台一些新的相关政策之后,市场的反应都没有向政策的预期转化,反而向与政府政策预期相反的方向转移呢?”他主要指的是,为什么在政府连续调控之下房价依然上涨。(chinesenewsnet.com)

房价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中央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治标不治本,尚没有下决心出重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历程来看,大背景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央政府想通过房地产的发展来刺激国内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本无可厚非。但此一时彼一时,特别是在近两年房价连续飙升、楼市明显过热时,提出调控口号仍是“稳定房价”,而不是“降低房价”(当然这主要是由于怕引发房价大起大落),是不是过于温柔呢?(chinesenewsnet.com)

高企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刺激GDP增长,但反过来,也会抑制老百姓其他方面的消费需求──当老百姓的收入一半以上都在养房时,有谁还敢去吃喝玩乐?当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成为“房奴”时,中国经济又何谈什么活力?同时,高企的房价还会增加城市竞争成本等诸多麻烦。可以说,房地产对GDP拉动的边际效应,随着房价的高速上涨,正在迅速衰减。如果再不下猛药遏止狂热的炒房投机力量,势必贻害无穷。(chinesenewsnet.com)

与此同时,虽然中央政府想打造的住房供给体系是“中高收入家庭用市场化的方式购买或租赁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中低收入家庭用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住房问题,低收入与困难家庭用廉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片面地只强调用市场化方式购买或租赁商品房,而忽视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廉租房的建设,结果老百姓无论情愿与否都被推向了秩序混乱的房地产市场,人为制造了需求繁荣。这样,在土地资源供应一定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就成为唯一“取向”。(chinesenewsnet.com)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晓教授认为,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包括英国、美国、瑞典、新加坡等不同类型的国家,都能按照住房“供应──分配(公平)”的二元目标,或按“市场──救济型”,或按“市场──福利型”的政策导向来保障“居者有其房”。显然,如果中央政府不能真正从“经济增长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如果增长永远是积极政府第一位的关注对象,民生的考虑却被忽视,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就会越来越变形,越来越远离公众,并且房地产调控成果也无法从机制上得到保证。(chinesenewsnet.com)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什么房价能够急剧飑升,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保护人”角色。毕竟地方政府才真正是房价飑升的最大受益者。据统计,在2001年~2003年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为9100亿元,与1998年的67亿元相比增长近140倍。而在1998年~2003年的5年间,中国发行国债也不过9300亿元。除此之外,在整个房地产建设、交易过程中,政府税、费收入占到了房地产价格将近30%~40%左右。“这些滚滚而来的财富大都流进了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关联部门的口袋。”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房价上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依赖也飞速增长。而土地对地方政府而言,则可谓是毫无成本。难怪有人说,房地产开发,开发商是一本万利,而地方政府是无本万利。(chinesenewsnet.com)

正由于需要靠房地产拉动GDP,需要靠房地产完成“长官政绩”,甚至还把房价高低视为该地区经济发达标志,所以地方政府不希望看到房价下跌,导致在执行中央政府调控政策时常常阳奉阴违。(chinesenewsnet.com)

例如,“国八条”中要求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住房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比例。但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下半年,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速度不是加快而是放慢了。按照规定,出让的土地必须在两年内开发,否则要收回,但该政策却无法得到落实。甚至有些城市连税收政策(对非普通住宅和两年以内转让的物业征收5%的营业税)都没有得到落实,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不惜以各种手段公然“托市”。(chinesenewsnet.com)

据新华社记者统计,至少有以下几种“托市”方式:一是炒卖地皮。有些地方为了获取更多土地收益,不惜抬高土地出让价格,甚至请房地产公司当“托儿”,哄抬地价。二是造城运动。一些地方大兴旧城改造,制造了大量被拆迁户,增加了大量被动需求。三是弃低就高。一些地方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弃而不建,而把兴趣集中于批建高档住宅上,导致房价居高不下。四是纵容炒作。有的城市楼市一偏冷,政府便匆忙出台“购房入户口”等优惠政策,规定外地居民在本市购买一定面积或款额的住宅就可以在本市落户。有的地方政府甚至组团到外地推销房屋,或者吸引外地“炒房团”前来炒房,使得当地楼市炒作风越来越盛。(chinesenewsnet.com)

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偏差,也就从根本上奠定了房价只涨不落的基础。有人戏言,地方政府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开发商!开发商之所以敢于“捂房压盘”,不怕资金链条断裂,一些地方炒房团之所以出手豪绰,买房不还价,背后都与银行所提供的资金保障密不可分。例如,央行确定今年新增贷款计划为2.5万亿元,但是今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贷款新增就已经达到1283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向了房地产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也曾指出:“从开发商的角度看,从买地开发到建房销售都是依靠贷款,对银行信贷依赖程度非常高,远远大于行业统计数字计算出来的60%。”(chinesenewsnet.com)

正是由于银行不断“输血”,才使得房地产市场热钱云集,炒风日盛。各地的“零首付”、“假按揭”等金融违规事件频频曝光。例如,据新华社记者调查,一些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与房地产项目搞“合作”开发,开发商为拿到贷款,低价向银行提供房源,由银行内部职工“假按揭”登记“购买”。这正是一些楼盘开盘即“飘红”的原因之一。银行职工将房子转售给真正办理按揭贷款的购房者,赚取的差价成为银行的“福利”。难怪有人说,根本不要其他什么调控措施,只要抓几个银行行长,就能把房价打下来。(chinesenewsnet.com)

如前文所述,既然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从根本上都不愿意看到房价下跌,银行又提供了充足“弹药”,于是开发商们打着“市场化”的旗号,借机坐收渔利。国际房地产业项目平均利润率大约是6%~8%,而我国房地产开发利润为自有资金的100%以上,称其为暴利毫不为过。暴利的来源绝非是通过降低房屋的建设成本从而获取社会平均利润,而是依靠“圈地”坐等地价升值而来。但地价的升值却并非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所致,而是政府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形成。因此,暴利其实来自于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
 不过,随着5月17日“国六条”的出台,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的重要性,着手开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