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多窗口分屏软件:伪满国务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9:31
伪满国务院

  伪国务院是伪满政府最高行政的中枢机关,掌握“全国”行政事务。它的职能有哪些?有无变迁?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长春市方志委专家于祺元先生。

  总务厅长官才是伪国务院一把手

  伪满洲国建立初期,在伪国务院内曾设立一名日本最高顾问,直接监督和参与政务。因最高顾问这个职务与日本总务厅长官的职权范围发生重叠和矛盾,遂自行撤销。伪国务院的主要行政部门是总务厅,设日本人总务厅长官和次长。总务厅长官名义上是伪总理大臣的“助手”,负责处理伪政府的机要、人事、主计等重要事项。实际上,总务厅长官是伪满政府的行政总管,是掌握政权的一把手。他秉承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的旨意来控制伪满政务,是实际上的国务总理。总务厅内设机构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也在不断强化和改革。1932年,下设秘书、人事、主计、需用、情报等五个处;1935年增加企划处,需用处改为营缮需品局;1940年设弘报处、统计处、主计处、人事处、法制处、企划处和官房(即相当于办公室);1944年,经过调整,内设企划局、人事处、主计处、法制处、弘报处和防空部。

  “国务会议”不敌“火曜会”

  伪国务院的“国务会议”由伪国务总理大臣主持,各部大臣、法制局长、资政局长、兴安局长和其他有关部门首脑参加。这种会议纯属走形式,只是一种传达决定的会议。伪满的一切法令、政策都是先经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授意,再由总务厅长官在每星期二召开的有各部日本人次长参加的“火曜会”上研究决定,最后再把“火曜会”的决定拿到“国务会议”上通过。因此,“火曜会”才是真正的“内阁会议”。

  伪国务院直属机构到1945年有兴安局、恩赏局、审计局、建筑局、官需局、地政总局、大陆科学院、大同学院、建国大学等。

  15年5次调整,共有九大部

  在日伪统治的14年中,伪国务院和伪中央各部的变化比较频繁。据于祺元先生介绍,随着侵略战争形势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伪满在机构设置上经历了5次大的改革和调整。到1945年,日伪的殖民统治已进入成熟期,比较完善地形成了对东北人民进行压迫和掠夺的统治体系。

  伪国务院下属的中央各部,在1932年(伪大同元年)至1933年(伪大同二年),共设8个部,即民政部、外交部、军政部、财政部、实业部、交通部、司法部和文教部,各部首脑称总长。1934年实行“帝制”后,增至9个部,在原有基础上增设蒙政部。“执政”改称“皇帝”,“国务总理”称“国务总理大臣”,各部“总长”改称“大臣”。1937年,为适应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人对全满行政机关进行大改革,将9个部调整为6个部,即治安部、民生部、司法部、产业部(1940年改称兴农部)、经济部、交通部。伪外交部被撤销,成立外务局,直属伪国务院领导。此时,各部增设“次长”,由日本人担任,实行“次长制”,各部的实权都落到次长手中。由总务厅长官主持召开的“火曜会”从此改称“次长会”,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会后由各部次长来贯彻。这样,各部大臣彻底被架空了。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撤销外务局,恢复外交部,共设置治安部、民生部、司法部、兴农部、经济部、交通部、外交部等7个部。1943年,恢复文教部,将治安部改为军事部,共设置民生部、司法部、兴农部、经济部、交通部、外交部、文教部和军事部等8个部。1945年3月,为实行战时体制,撤销民生部,设置国民勤劳部和厚生部。直到伪满垮台时,共设司法部、兴农部、经济部、交通部、外交部、文教部、军事部、国民勤劳部和厚生部9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