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权限获取大师:《病由心生》 养身先养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00:40

【养身先养心】
《病由心生》 养身先养心(1)
一般来说,人生病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七情困扰,喜、怒、哀、思、悲、恐、惊,哪样情绪控制不住都会损伤五脏六腑,造成内伤不足的病症,叫做虚症。外部原因是风暑燥热湿寒侵入,属于后天有形的气血之症,叫做实症。
由于发病的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实症采用打针吃药针灸等方法可以治疗,虚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心病还需心医,需要反思静养。有人大病缠身,一旦看开世态炎凉,抛弃争强好胜之心幡然醒悟,往往会逐渐痊愈康复,就怕执迷不悟,医术再高的人也无能为力。同样是癌症患者,有的精神崩溃,有的坦然面对,结果也肯定不同,快乐疗法被证明是治疗绝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导致人生病的内外原因的几个具体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这一因素在疾病的产生中是不可轻视的。比如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经对南半球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现在全世界都在呼吁和倡导绿色饮食、绿色呼吸等,但我们却都在不自觉地摄入毒素,比如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工厂废料、汽车尾气等等。至于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哮喘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无数事实表明,我们将自然改变得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沉重。在每个病例中,都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疾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我们急需深加研究的课题。我们不能再用化学产品来施肥、喂养家畜,更不能再把化学废料倾入江河,任由它们损害人类的健康。但是,我们也不完全是无计可施,我们可以制定人体摄入毒素的数量,在商业化耕作中谨慎使用化肥,尽量食用绿色食物,精心呵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不要觉得现在为时已晚而自暴自弃,更不能觉得这只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小题大做,漠不关心。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另外,环境因素也包括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举个例子,在某个国家发病率奇高的病症很可能与当地风俗和地理环境相关,这种病症可称作“国家性疾病”。比如乳腺癌,在日本和中国的患者较少,但在美国却有1/9的女子受到乳腺癌的困扰。这仅仅是由于饮食结构的差异,还是与两种文化中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态度不同呢?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和解决。
再比如,捷克在国家体制转变之前,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他们一直生活在极大的精神压抑下。在很多地区,很多人深受喉部与胸部疾病的困扰。身体的这两个部位与情感压抑紧密相关,尤其是悲伤与恼怒。很长时间,他们无法为了自己呼吸,也无法为了自己说话。他们的情感在心中压制了太长时间,以至于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心”——愉悦之心,关爱之心。这就是喉部疾病和心脏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基因因素
遗传或者基因是不可否认的另一个致病因素。比如说,有些生理缺陷在每一代人身上都会发生,所以,相比其他病症,父母身上的病症更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不过,单单一个基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力量,外部的因素对基因的诱导可能更加重要。举个例子,同胞兄弟有完全一样的基因组合,但是他们不一定患一样的病。
生活态度和情感环境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一起决定了我们的饮食方式、锻炼方式和个人习惯。反过来,这些方式和习惯又影响到身体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当你的身体缺乏照顾、缺少锻炼、营养不足或被恶习(比如吸烟酗酒)所侵蚀后,即便原来的体质并不弱,也无法抵御疾病来袭。如果把病因归结为“我之所以得病是因为我父母也得过这样的病”,只会让宿命论和绝望占了上风,而你的抵抗力愈加脆弱。不管发生什么,都要鼓励自己、爱护自己。你越加关爱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越能对抗发生在你身上的疾病。
其他因素
假设一下,当我们患病了,然而却对病因毫无所知,而且其他所有的解释都对不上号的时候,其他一些不可知的因素就成为最后的解释。我们必须承认,有些未知因素是确实存在的,有可知的事情就有未可知的事情,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被我们彻底认识和了解的。
《病由心生》 养身先养心(2)
这种所谓的不可知的因素会让我们的心理和精神感到迷惘并深受挫折。虽然如此,我们的态度仍然很重要。如果我们轻易向绝望和无助投降,就会迅速滑向沮丧的深渊。不过,如果我们选择用一种尊重规则的态度,也就得到了这些不可知的尊重。比如说,在死亡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放弃生命,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体验生活中种种神秘之处,两种不同的态度必然带来两种不同的方式或结果。
如果大多数病症确实是由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我们就必须严肃认真地想想这个问题了。生活方式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锻炼身体的频率如何,是否吸烟喝酒,休闲时间和可以支配的个人时间有多少,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漠然还是尊重。这些因素都会慢慢地削弱或者增强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比而言,自我感觉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过,如果你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如果你感到生活毫无价值,并且经常内疚和羞愧,长此以往,这些负面念头都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身随心动,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就像是种子,我们的健康状况反映了我们的所思所想,就像种子发芽长成大树,思想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实在的身体。举例来说,从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评估中,我们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寿命预期,这会比多数的医学检查都要准确得多。一项权威调查显示:“说自己身体状况'差’”的人群死亡率是“说自己身体状况'很好’”的7倍。
和那些整日郁郁寡欢的病人相比,具有开朗乐观心境的病人痊愈的可能性要高得多。当我们对疾病持悲观、绝望态度时,体内的潜能就无法正常发挥,康复的时间可能就会遥遥无期。当我们对疾病持一种乐观、平淡的态度时,疾病痊愈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另外,我们是不是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自己身体的关注程度的大小也是影响我们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很少有人用爱与尊敬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更苗条一点或者更有线条感,希望自己更高挑些或者脸上的皱纹更少。如果你问一下身边的朋友,哪些人是真心诚意地爱自己的身体,答案很可能是没有。
比如,你可能不太喜欢自己的大腿。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你一直希望你的大腿更苗条或更壮实(当然这是对男性而言),希望它更细腻、柔滑,充满线条感。所以,每当你照镜子时,都觉得自己的大腿粗糙而又丑陋。别太在意自己的形象,记住,你就是最好的,你的身体当然也是最好的。只有怀着乐观开朗的心情去接受,才是最佳的心理状态。
力戒大喜与大悲
老子云:上善若水。几千年前,老子便用水的各种特点来描述圣人谦退不争的品格,他认为,圣人努力学习水的品格,要做到“七善”,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到“心善渊”,即心胸要善于保持沉静,不可大喜大悲,这样就符合养生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曾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古人十分讲究保持平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是一种恬淡洒脱、气定神闲的心态,它既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也是“竹仗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人生观,是我们在纷纭变幻的世事中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最难得到的。
《病由心生》 养身先养心(3)
《福州晚报》刊登过一则社会新闻,说的是一青年在购买彩票时中了大奖,不幸的是中奖后又破财,结果导致精神失常。一个原来好端端的青年遭此厄运,真的很不幸,着实让人同情。医学专家对此的说法是:买彩票须持一颗平常心。其实,岂止买彩票要有平常心,做其他事也一样需要平常心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努力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无论是取得卓越的成就,还是遭遇了意外的打击,都应当以平常心去面对,去接受。在某些大起大落的情形下,装一装“糊涂”也未尝不可。
虽然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能糊涂!但在心理保健方面,难得糊涂却不失为一剂良方。“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得志之作,按照现在的理解,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对危害自身的询问假作不知,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佯作不懂,以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难得糊涂”可以解除许多心理压力,也可让僵硬的人际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都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想“糊涂”却难“糊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浇愁,吸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居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轻生厌世,这简直有些荒谬。
韩老爷子因为所买的基金涨跌不定,情绪波动较大,结果导致心脏病复发;秦女士为了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争执,血压突然升高,出现持续性头疼,胸闷气短的症状;远来奔丧的杨大妈则是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最初的受凉感冒发展为支气管炎……医生提醒,情绪不良容易致病,人们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曾经说过:“以理性来领会世界就注定是个喜剧,以感性来领会世界就注定是个悲剧。”这就是说,过于感情用事,容易失之偏颇。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理性或完全感性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理性与感性的复合体。过于理性的人,容易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而过于感性的人则太过情绪化,容易被外物所左右,很难做命运的主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而不是将自己的情绪极端化。
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赞扬而过分沾沾自喜,也会不时地为一些芝麻琐事而和别人生气,甚至火冒三丈……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感情上大起大落的冲动呢?还是那句老话:凡事保持平常心。在成功面前,不要被鲜花和掌声冲昏了头脑,要知道,一时的成功并不等于一世的成功,鲜花不会永开不败,在未来的道路上,你需要再接再厉,而不是成天沾沾自喜。在遇到不如意的情况时,更要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一方面,你可以尝试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内心的愤怒、痛苦等对健康有害的情绪合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你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轻易被外物所左右。
要让理智战胜情感,不妨学学《孙子兵法》中著名的一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能察觉到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是喜,是悲,是苦还是乐?如果你在焦躁不安的时候却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中,又怎么能冷静地想到处理问题的办法呢?然后,可以冷静分析一下自己为何产生这样的情绪,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将问题解决,不良情绪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让我们以一种平常淡定的心态去品味和珍惜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吧,看透并超越人世间的成败得失,努力进取,于平凡的人生中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梦想,让快乐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