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箱东西多可费油:习近平为啥敢于得罪几千名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44:16
(2011-12-12 11:15:20)转载▼
标签:反腐败
哲学斗争
马克思主义
文明社会
文化
分类:社会人生
习近平为啥敢于得罪几千名干部
法侠也  东方风雨

【新哲学按语】“理”有“公理”和“私理”之区分。如果每个人都讲自己的“私理”而不讲社会的“公理”,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相互对立、相互敌视、一盘散沙了。这是一个对人类社会积极负责任的社会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人类社会没有了“公理”也就没有了公平主义。
习近平同志给人的印象,大体是比较温和持重的,但让不大了解他的群众想不到的是,他在工作中又以铁腕而著名。比较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他在担任一个小小的地委书记的时候,就敢于打破“法不责众”的潜规则,硬是对2000多名问题干部进行了清查和处理。这种勇气和魄力,今天读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和充满期待。
这件不怕得罪2000多名干部的事情发生在1988年。当时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之所以会得罪2000多名干部,是因为要清查他们违章自建的房产,可以说触犯着众多干部的切身利益,完全就是“不讲团结与和谐”的“大恶人”。这件事中习近平同志的想法,在2003年11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关于习近平同志的访谈节目中,他的介绍是如此朴素而简单
张恒:那你在宁德治吏,是不是算是一次理智的震怒?
习近平:也有这种成分,我在宁德主要是清房嘛。当时宁德的干部占地建房比较普遍,老百姓看到这些盖出来的房子,看得见的腐败,很有气。
张恒:涉及多少人?
习近平:几千人吧。
张恒:可是涉及这么多人,几千人,到底动还是不动,自己心里有没有掂量?
习近平:我就问当时的一个纪委副书记,我说你觉得老百姓意见大不大,群众意见大不大?大。是不是一个当前影响积极性最大的问题?他说是。我们将近300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二三千人该得罪?他说那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二三千人。我说那咱们就干,要干就干成,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箭。
张恒:事后就是这些被处理的干部还恨你吗?
习近平:对我没意见,而且我走的时候,也还是难分难舍的。因为我觉得他们觉得我确实不是为了自己,我跟他们无怨无仇的,我就是来讲一个公道,我们干部不要去伤害人民的利益。
习近平同志表述的道理很朴实,归纳起来,他的思想脉络大体是
——不得罪这两三千伤害群众利益的干部,就要得罪全地区近300万人民群众,在这所谓的“两难”中,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得罪那2000多名干部;
——之所以会作出这种得罪直接给自己选票的干部的选择,要的就是一个不损害人民利益的“公道”。
——被清查处理的干部当时觉悟也不错,他们都清楚习近平书记得罪他们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群众利益和党政形象。他们也清楚习近平的背景,是革命的后代,是带着革命老前辈的使命和责任来从政的,只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不存在得罪人的问题,任何人都有一颗公平的心,因此,习近平自身正,有令必行。如果习近平以权谋私,自身不正,有问题的官员们就可以反他,老百姓也可以反他,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践行了党的宗旨,因此大义之举无可厚非,这就是资本,这就是心胸坦荡的党的领导干部壮志之举。
处在当今官场的人们都清楚,习近平同志在当时的选择到今天不知增加了多少倍的难度。不要说得罪2000名干部,恐怕就是得罪20名甚至两三名干部,都需要地委或者县委书记们拿出非常大的勇气——特别是要有敢于得罪的底气。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的官场,上下级干部之间已经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下级有测
评和选票,上级有乌纱和好处,下损俱损,上荣皆荣。笔者有一次问一位局长他的驾驶员千呼万唤都不来为什么也不批评,局长回答说担心他们在民主测评时乱打分,所以不得不温柔。纪律和原则碰到利益链条,就被束缚得难以动弹。笔者对此的想法是,无论上级下级都是人民公仆,要测评也应当是服务对象即老百姓来打
分,怎么能让一个利益共同体来捆绑成一个官僚土围子呢?由此可以反衬出,习近平同志当时的这一壮举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他维护的不是小圈子上下级内部的私谐,而是整个地区干部与群众这个政治伦理上的公道!
习近平同志当时只是一个地委书记,就愿意而且敢于为了公道而不惜得罪2000多名干部,现在的习近平同志已经是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家副主席了,相信他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会不惜得罪更多的那些伤害人民利益的官员!我们对此不仅充满期待,而且必须像当年宁德地区的多数干部和广大群众一样,给他以同样
坚定的支持!
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带了一箱子书下乡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以他们血与火的青春践行着革命理想。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是当年千万知青中的一员。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之际,《华商报》连续两日刊发文章,纪念那个火红的年代,和那些为理想奉献了青春的一代热血青年。
延安市沿210国道向东北方向大约70公里,有一个叫文安驿的小镇,隶属于延川县。从地名上这个“驿”字可以看出,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据《史记》记载,在秦代的时候,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就经过文安驿。
文安驿往南,沿着一条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走几公里,就到了梁家河村。1969年1月,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来了一群北京知青,他们和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团子”(即玉米面窝头)。二十多年后,这些人有的做了当地普通工人,有人回到出生地北京,也有人当了领导干部,其中一人就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习近平是带着一箱子书下乡的,他与劳苦的人民大众一起劳动生活了8年之久,他吃苦耐劳,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是在延安的农村这个大学校大熔炉里入党的,他十分关心乡亲们的生活,他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他是中央党校校长,他的讲话里经常不忘毛主席的教导,他是中共和民族复兴的希望!

在送习近平上大学时,梁家河村民和习近平的合影(前排中为习近平)(资料照片)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时住过的窑洞。(郝建国 摄)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带领社员打坝淤地造良田。这些坝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郝建国摄)

4月11日,习近平在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了解扶贫开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4月11日,习近平在万宁市龙滚镇福塘村与村民和基层党员代表座谈,听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情况介绍。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会见习近平(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19发表评论>>

6月18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在平壤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6月18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在朝鲜平壤百花园国宾馆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这是会见前合影。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6月18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在平壤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这是双方步入会见厅。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6月18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在朝鲜平壤百花园国宾馆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全家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