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纳车门拆卸视频:范仲淹研究理由-梁衡 -梁衡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1:42

范仲淹研究理由

作者: 梁衡      2009-12-07 10:44:46 标签:

 

范仲淹研究理由              

-----在杭州第三届范仲淹国际学术论坛上的祝辞

梁 衡

 

各位专家、各位先生: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1000年前的一位古人,范仲淹先生举行国际研讨会,我以为有如下理由。

 理由之一,范仲淹的人格精神,至今仍光照华夏,我们还能从中汲取力量。它集中体现在《岳阳楼记》中在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观其一生的实践,他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与上级的关系又涉及到原则问题时,不迎合、不屈服、不阿谀、自尊自强、无私无畏,有一种思想解放,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他虽四起四落,但九死不悔,上下求索。这是我们民族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从屈原、司马迁、韩愈,直到现世之鲁迅、马寅初一脉相承。而其中范仲淹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和时代际遇,这种精神又折射得更为强烈。独立的人格精神是一切政治行为和事业活动的前提。而今天,一些封建专制和奴性的人格还有残存。鲁迅等一批“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曾为扫荡人性中民族劣根性而终生奋斗,现在这个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这是我们在完善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政治民主建设中仍然继续努力的目标。

 理由之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政理念是我们至今还在享用的一笔政治财富。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管理,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政治就是人心,毛泽东说:“站在最大多数人们一边”,“为人民报务”。政治是研究得人心,治天下的规律,是一门学问,它有继承性。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已被实践检验了一千多年,其理至真,它曾教育和鼓舞了无数有作为的政治家。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到魏征的“居安思危”,到周恩来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直到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一脉相承。一句政治格言能经千年不衰,并历久弥新,并不断被后人赋予新的含义,这在史上并不多见。我们今天开这个会,既是一种学术研究,也是一种理念的挖掘与传承。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以史为镜,对解决现实问题进行探讨。

 理由之三是他还难能可贵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政治美文《岳阳楼记》,在政治遗产之外又为我们平添了一份文学遗产。范仲淹将他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总结和他一生的实践经验浓缩为368个字,用一篇美文成功地诠释了每一个“社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永恒的难题,即我们该怎样做人、做官、做文,创造了一篇千古绝唱。毛泽东说中国历史上能干事又能传道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范仲淹,还有一个是曾国藩。而曾著述虽丰,传道亦多,却没有像他这样得文学之美,文章之魂。美学大师黑格尔说这种人是天才,一般来说有这种才能的人一遇到心中有什么观念,有什么在感发他,鼓动他,他就会马上把它化为一个形象,一幅素描,一曲乐调或一首诗。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他把自己心中的观念化为了一篇文章,一篇我们中国人的熟悉的极赋民族色彩的传统文字。由于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的完美结合,这篇文章经六代(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世(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主义形态)而不衰,为建国以来历年的教材所必选。这也是一个奇迹,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也不多见。

 今天,我们还可以找出纪念范公的更多理由,比如他在教育、军事、治边、治水、处理民族问题等方面的业绩和思想。但有上面这三条已经足够使范仲淹本人和他的《岳阳楼记》成为经典。经典的意义是什么?一是空前绝后,不可再造,所以我们格外地珍惜它;二是它暗合规律,寓共性于个性,有理论上的指导的意义;三是它经得起反复的开发使用,会不断地结合现实而释放出能量,所以人们离不开它。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研究和开发使用的经典。近年来,在经济繁荣,政治改革,反腐倡廉的背景下,年年有各种各样关于范仲淹的纪念会、研讨会。半个月前我还刚刚参加完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在邓州(即他写作《岳阳楼记》的地方)召开的一个年会。浙江曾是范仲淹第二次被贬之地和他晚年又来任职工作的地方。今年正好是范仲淹出任杭州市长960年。他在这里多有磨难,多有建树,也多有感悟,留下不少遗迹。这里有丰富的范学研究资源。会议还要到桐庐去开,那里出过一个汉代先贤严子陵,范仲淹被贬桐庐曾为他建祠并写过碑文。去桐庐要示富阳,那里有牺牲于抗日战争的郁达夫先生,他说过一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悲哀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正是不忘传统,敬重英雄。 

 祝论坛成功。

                                                                              200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