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等待可以自愈吗:毒物的分布、进入途径、如何在人体内代谢、排泄朋友您知道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22:19

毒物按用途分为:生产性毒物、农药、军用毒剂、医用药物和有毒食物等等。

根据毒物物理形态分为:

一.                  气体或蒸气:在常温及常压下(25℃,760㎜汞柱)为气态的物质称为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常温下及常压下液体经蒸发的气体称为蒸气,如酒、苯、汽油等的蒸气。

二.                  粉尘和烟尘:凡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在0.1微米以上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粉尘大都是固体物质辗碎时形成的。凡直径在0.1微米以下的微小颗粒,称为烟尘。烟尘系气溶胶的一种,由于物质不完全燃烧或金属熔化时,其蒸气散在空气中中经氧化、凝结而形成。

三.                  雾:飘浮在空气中和液体微粒称为雾,也属气溶胶的一种如各种酸雾等等。

按物质的作用分类:

一.            麻醉性物质短时内大量毒物侵入机体,因而呈现麻醉作用。如醇、醚、氯仿、汽油等等。

二.            剌激性物质:接触人体后,对皮肤和粘膜有明显的剌激作用,如氯、氨、氮氧化物、酸等等。

三.            造成人窒息性物质:主要是吸入后伤害呼吸系统或造成组织缺氧,发生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如硫化氢、光气、一氧化碳、氧化物等等。

四.            全身和各系统的物质:一物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以某一系统和器官为重点的或全身的改变,如汞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苯主要影响血液系统,但它们也可造成其它系统和病理性改变。

五.另外的一种叫生物毒素:这是引起人体发生病变、症状甚至死亡的物质,可分为二类:

1.外毒素:是细菌的代谢产物,被菌体分泌出来,对人体发生致病作用。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有志贺氏痢疾杆菌。外毒素和毒性很强,是已知的毒素中最强的。细菌外毒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毒性对组织有特异性的选择作用,例如白喉杆菌可引起心肌坏死、肝、肾及肾上腺出血。破伤风杆菌的神经痉挛素可引起骨骼肌的痉挛。

2.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当细菌被溶解、破坏后才释放出来,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尤其是肠道细菌含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不同的是,内毒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可影响糖代谢外,其内毒素的热原作用能使人和体温升高,可引起微血管和舒缩机能紊乱,血管通渗改变及局部出血。严重中毒可引起休克。

六.物质按化学类来分类:

无机化合物:

⑴.            金属类如铅、汞、锰、鎵等等。

⑵.            非金属类如砷、磷、硫等等。

⑶.            其它类:如卤素、惰性气体等等

有机类化合物:

①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如汽油、甲醇、乙酸、硫酸二甲酯等等。

②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如苯胺、硝基苯、萘等等。

③             杂环化合物:如麻黄、吗啡、奎宁等等生物碱以及磺胺、青霉素、安替比林等等。

④             其它有害有机物:如含硫、砷、磷等等的有机农药。

七.物质影响人体方面因素:

ⅰ。性别:妇女的皮肤一般较男子柔嫩,复毛少,对砷、铬、磷等等化合物的耐受性较低,易受毒物侵害,有些毒物如铅、汞、苯等等,可造成妇女月经不调,在怀孕期间,以可通过母体侵入胎儿组织,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可能成为流产、早产的原因,授乳期的妇女体内循环着的毒物,可随乳汁排出,引起婴儿中毒,如三硝基甲苯、有机氯化合物等等。

ⅱ。年龄:小儿的生长发育虽然很快,但尚末成熟,因而对毒物的抵抗力较弱,如对吗啡极敏感,0.3毫克即可致死,老年人的代谢机能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抵抗力也较弱,对作用于血管系统和药物、催吐及泻剂特别敏感。

ⅲ。个体差异:在同一条件下或同等浓度的作用下,有人中毒,有人不中毒,其原因很多,除了与人的性别、年龄、有关外,还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一般来说,对神经强而均衡型者出现中毒症状较晚,另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也很大。对毒物和药物的反应与般个体相比有质的差异,称为特异反应,亦即变态或过敏反应,如有人对油漆等等特别敏感,常发生皮炎或湿疹,有人用青霉素、阿司匹林也造成过敏反应。

 

ⅳ。物质(毒物)的进入途径:某些毒物因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蛇毒、某些细菌毒素,口服时,可被消化液破坏而成为无害,但皮下注射时则立即引起中毒,反之,配糖体如苦杏仁苷静脉注射时无害,若口服,则在胃内水解,析出氢氰酸而致中毒。

八.环境因素:高温环境由于皮肤血管和扩张,排汗增多,呼吸加快,循环加快等等,均可增加吸收毒物的速度。高温、高湿能促进皮肤吸收毒物。

毒物方面的因素

A.毒物的化学结构:物质的毒性从根本上来看,取决于化学结构,因为物质的化学结构决定了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化学活性,而后两者以决定了物质的生物学活性,化学结构相似的的物质,其毒性作用亦相近,如甲醇、乙醇、丙醇结构相似,其作用亦相近。

在分子结构中,低价的化合物远较高价化合物的毒性大,因为不饱和健的存在,使毒物易于参加反应如一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毒性大,

在烃类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后毒性增加,取代越多毒性越大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硝基或氨基取代后,其毒性加大,

分子结构中取代氢而加上氢氧根、氧、或硫时,则麻醉作用加大。

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实用价值,在化工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寻求某些高效低毒的物质。

毒物的理化性质:物质的毒性决定于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化学活性,有些化学活性不大的物质如乙醚,在体内不易被分解,其麻醉作用不如甲醇。

B.物质的理化性质与毒性有关的主要有

1.      分散度:物质的分散度大时,其化学活性也大,且易在空气中长久停留,极易吸入呼吸道深部,故其毒性较大,反之较小。

2.      溶解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毒性也越大,物质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对神经系统亲和力大,其麻醉作用就越强。

3.      挥发性:一般来说物质的沸点低,蒸气压高,挥发度就较大,物质的挥发度越大,则空气中的浓度就越高,越易吸入中毒,但当与皮肤和粘膜接触时挥发性大的则在皮肤停留时间短,经皮肤中毒机会较少,不易挥发者,则剌激作用较大。

4.      其它理化性质:物质的酸碱度、熔点、沸点、燃点和比重等等也很重要,这对毒物的吸收、防火、防爆等预防措拖上是十分必要的。

5.      毒物的量和接触时间也非常重要。

九.            毒物的侵入、代谢和排出

毒物的侵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在生产条件下,以呼吸道为主,而药物和食物中毒则以消化道进入为多见。

1.呼吸道进入:生物性的致病因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进入人的呼吸道,病种有流感、流脑麻疹等等。药物方面是在生产劳动中,毒物经呼吸道进入是最为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因为毒物可以以气态、烟雾、粉尘等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因呼吸道粘膜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随时可被吸入呼吸道,毒物经呼吸道吸入肺泡泡壁极薄,总面积人类为60-120平方米,周围又满布许多毛细血管,故毒物在肺泡吸收后,直接侵入血液,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逐步分布到人体各部产生毒付作用。当烟尘和雾吸入后被鼻毛布阻留,并可被鼻粘膜粘附,此时鼻腔的过滤作用可达30-50﹪。粉尘可通过支气管内的纤毛运动不断向外排出,最后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有的经咽部咽入消化道,故吸入的数量在肺泡内只留下一部分。呼吸道吸收毒物的速度取决于空气中的浓度、分散度,在水内的溶解度和肺的通气量、心脏输出量等等因素。

2.经血液和皮肤进入:生物性致病因子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或通过吸血昆虫叮咬来传播的。如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乙脑等等。药物性的毒物皮肤吸收主要通过穿透表皮和毛囊,再透过皮脂腺细胞而被吸收,脂溶性物质,特别同时以具有水溶性的物质,穿表皮后可以扩散,使吸收量增加,此外皮肤的损伤和湿润,外界气温、毒物的多少,以及与皮肤接触的面积等等,都可促进毒物的吸收。尤其当干燥的皮肤一旦湿润后,即失去类脂质及酸保护性,其吸收能力变得与粘膜相似,能经皮肤吸收的主要物质有:

a.能溶于脂肪和类脂质的物质,如汞、及其衍生有机磷农药及其它金属的有机化合物。 

b.能与皮脂的脂酸根结合的物质,如汞、砷和氧化物等等。

C.具有腐蚀性的毒物如碱、酚类和强酸等等。

d.某些能溶于水及有机溶剂的气体或液体,如氰化氢、硫化氢等等。

经皮肤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而直接由血液分布到全身。

3.经口由消化道(胃肠)进入:生物性致病因子主要通过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水、食物和苍蝇传播。病有肠伤寒、痢疾、传染性肝炎等等。药物方面多见于吃进污染后的食物和饮料或手上沾有毒物,一部分经呼吸道侵入的毒物,可随上端粘膜和分泌物被吞到胃肠里,主要被小肠吸收,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大部分经过解毒,一部分随胆汁一同回到肠内,除少量再吸收外,其余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主要是食物中毒。

4.毒物进入人体后的分布,毒物在体内吸收后随着体液循环散布到全身各处,但它在各器官和组织中分布和数量常不一样,易于穿透细胞膜的物质如乙醇等等可分布全身组织。易溶于脂肪的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和一些金属化合物,有机氯农药等等,可大量分布于脂肪和含有脂肪的组织,如神经组织、肝肾等等。

另有一些物质对某种组织有一定的亲和力,如碘对甲状腺,氟对骨和牙齿,毛地黄对心肌,因此毒物可大量堆积于该组织。

大多数的毒物,其分布部位与作用有关,如麻醉剂及安眠药,多分布并作用于神经系统,对毒物分布比较集中的器官,也易于造成毒性损害,如分布于肝脏的三价锑剂可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肝炎,氯奎在肝脏中分布很广,故用氯奎来治疗肝阿米巴病疗效非常好,对毒物分布的研究在毒理学和临床上都有重要意义。

十.进入人体的毒物,大多数毒物要被人体所改变再由肾脏排出,此种化学反应称为解毒作用。解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氧化、还原、结合,此外还有脱氨基及水解作用。

氧化解毒是最常见、最有效的解毒方式,脂肪族化合物容易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芳香族化合物不论一环或多环,均先氧化后生成酚或酸,多再以结合方式解毒。

解毒的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另外肾脏、肠粘膜等亦有解毒作用,了解毒物在体内的解毒转化过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很大意义,通过毒物与氨基酸的结合,可以利用蛋白质食品进行预防或治疗性解毒。

毒物的排泄:毒物从人体排出的途径对于诊断和治疗中毒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小便或血液中找到毒物,很有诊断价值,知道毒物的排泄途径,可考虑设法加速其排出,毒物排泄的途径主要是肾脏、胃肠道和呼吸道等。

毒物从肾脏排出比较多,水溶性物质、挥发性低的物质,如甲醇在体内易转化和苯及其衍生物等,多由肾脏排出,一般重金属经肾脏排出缓慢,故在停止接触铅、汞、锰后,在其尿中仍可找到该金属。

从胃肠道排出者,主要是重金属盐类,如铅、汞、锰、砷等等。

经呼吸道排出者:具有挥发性的毒物,如汽油、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因为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故排出较快,而易溶于水和酒精、丙酮等则排出很慢。

经皮肤排出和毒物有脂溶性毒物以及卤素、苯酚砷、汞等。

铅、汞、有机氯化合物还可经唾液腺、乳汁、月经排出,吗啡、安眠药、砷等可随乳汁分泌而引起乳儿中毒,此外氯仿、一氧化碳和上述毒物等等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中毒死亡。

毒物排出时,其相应的排泄器官可造成继发性损害,如汞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氯化烃类引起的皮炎。

毒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毒物进入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不均匀地分布于某些器官,呈现蓄积状态,有些重金属毒物可长期贮存于骨、肝、肾、脑等等组织中,但并不出现毒性,当毒物的吸收停止后,已蓄积的部分则开始排出,持续时间很长,血液酸碱度的改变,可影响毒物的蓄积,当人的健康状况低下时如患病、过劳、饮酒、情绪波动时,毒物可变为可溶性的状态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和急性发作,这种现象在长期停止接触毒物后,偶尔发生。

还有机能蓄积:当毒物侵入人体后,即排出或转化,但其毒性作用是积累的,以后当少量毒物不断进入人体,毒作用将继续加深,到一定程度却出现严重和中毒现象,此时毒物在体内已无蓄积,如过敏性物质的生漆、青霉素、致癌物质的煤烟、砷等等。

友情提醒:本篇资料全是化学毒素参考药物中毒一书,任何人只能作为宣传之用,不得用来有营利行为,否则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