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5用宝马发动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断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3:41:38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断想

                                                          王兆善

 

回顾党波澜壮阔的90年发展历程,我党之所以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根本保证。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同样如此。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改革、统筹城乡改革的加速推进、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既是党和政府“十二五”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更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客观要求。

                           一

     一般来说,我党把军民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而把党群关系比喻为血肉关系。一字之差,境界大相径庭。党群关系重于并高于军民关系,之所以这样比喻,一方面形象地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更加鲜明,表明我们党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另一方面提醒全党,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地位就难以巩固,党就没有能力赢得党心民心,更难以担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

应当说,党群关系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没有党的发展壮大,更没有新中国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既没有几个人,也没有几杆枪,更没有几个钱,但只用了短短28年时间,就从无到有,夺取了全国政权,靠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543万人民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车轮滚滚,战尘蔽天,用陈毅元帅的话来说就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正是因为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才使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护,用小米加步枪打败由美国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英国元帅蒙哥马利1960年访问中国后发表的一篇文章《我同毛的会谈》中这样说:“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他的话从一个侧面表明党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重要性,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孔繁森为了改变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两次到西藏,日夜奔波在高原农家,问寒问暖,排忧解难,就是因为他把“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作为座右铭。正是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党员无私奉献,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使人民认识了党、理解了党,进而坚定地支持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在经念建党90周年之际,之所以反复强调党同人民的关系问题,其现实和深层意义在于,我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建设的转变,执政党党员、干部历史方位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对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历史看,在我们党还不是执政党时,那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群众的,那时如果离开了群众,我们党就没有依靠力量,更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当我们成为执政党时,和群众的关系容易发生一些变化,就容易颠倒主仆关系,把社会主义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正如恩格斯1881年为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一书写的单行本”导言"中提出的,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训,值得我们警醒。前车不远,后事之师。前苏联共产党在老百姓的一片漠视中倒台,就是一面镜子。十月革命前夕,苏联共产党曾经骄傲地赢得了两个压倒多数:一个是人民用选票把60%的苏维埃代表席位交给了布尔什维克,另一个是在反动统治的支柱--旧军队中,布尔什维克也赢得了绝大多数的支持。"当起义队伍像潮水一般地涌进冬宫大门时,只有为数寥寥的士官生做螳臂挡车式的无效抵抗";"当列宁遇刺后,发疯的人群几乎要把刺客撕成碎片;忍饥挨饿的工人焦灼不安地等待着列宁病情公告",这是令人多么过目难忘的画面。然而1991年的"8·19"事件,苏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未能得到人民包括苏共党员的积极响应。事变失败后,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其财产也被没收。即便在这种形势下,也没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们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党的机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共创业时是何等辉煌,而谢幕时却是如此凄凉,应证了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尽管现在时代变了,但党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不能变。“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一支没有群众的队伍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一个根植于人民的政党才能充满生机。我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也在群众。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对此认识不足,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减弱。“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密切联系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群众有一种说法,生活条件好了,干部与群众“三同”却少了;交通条件好了,干部下基层却少了;通讯条件好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却少了;群众来访了,希望干部当主心骨,干部反而躲起来了。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值得警惕的是,有些领导干部不仅日渐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甚至于割裂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比如在当年红军留下“最密集的脚印”的贵州省,2008年就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瓮安事件”,暴露了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严重问题。无独有偶,2009年,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了别墅和楼中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对郑州市规划局进行采访时遭到副局长逯军的严厉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其实,公众何必为此言震骇?因为其在质问记者的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呼之欲出的重大命题,即党同人民群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问题。这些虽是局部现象,但绝不能有丝毫忽视。

李瑞环同志说过,群众最可亲,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怕。这个话讲得极为深刻。民心不能无,民心不能失,民心不能违,民利不能夺,民众不能逼,我党和群众的关系是血肉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更不是蛙水关系和水火关系。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握“三常”:一要常怀感恩之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用来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应对群众永远心存敬畏、心存感激,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担当责任,提升思想修养和境界。实践表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常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对他们多高看一眼,深看一层,情多一分,爱多一分,执政地位就稳固一分。正如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二要常存学习之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地植根群众、融入群众,以诚挚之心向群众学习。正如习近平强调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三要常做利民之事。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因此,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快实施各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既是党90年历史的科学总结,更是对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谆谆昭告。

 原载《铁路文化建设》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