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和2.0t哪个好:娱乐化”冶历史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0:09:23

“娱乐化”冶历史背后

孙立群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近年来,历史成了各方面挖掘的富矿,各界人士纷纷在历史中探宝。历史从板着面孔说话的“大砖头”,变身为光怪陆离的“戏说”影视、通俗讲史等。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场纷争不可避免,那就是: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严肃的历史,还是娱乐化的历史?

历史是什么

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对时代文化、事件的记录,“以史为鉴,把握人生”才是历史真正的价值所在。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我在南开大学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一直没离开过中国古代史专业,年复一年地教书,搞科研,每天生活在南开园里,日子过得还算充实。不过,自2006年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各地纷纷请我去讲座,周六周日,飞来飞去,日程排得很紧。学习历史知识,谈论历史人物,成为近年来文化的热点。在各地讲座的时候,我看到人们学史的热情非常高,完全是自愿来听讲座的。我常常想,为什么人们这样喜欢听历史讲座?历史究竟是什么?

这几年,我讲过吕不韦、李斯、范蠡、扁鹊等历史人物,他们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但他们的人生之路对今人仍有启迪意义。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对时代文化、事件的记录,相反,从更深一层的角度去分析历史,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以史为鉴,把握人生”,才是历史真正的价值所在。

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具有警示作用。作为历史工作者,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电视媒体上,讲故事决不是唯一目的,而应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给人以教益。从大的方面讲,是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说通过历史了解、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国家治乱兴衰的原因。

同时,学习历史,也可以知道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智慧,从前人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稳。用近代著名国学家章学诚的话说这是“明道”。

以李斯为例,他是春秋战国人,此时社会风云变幻,各国争霸称雄,急需各类人才,他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从社会下层走上了政治舞台。不过,他的人生之路并没有定格在成功、辉煌之上,他的人生以悲剧告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道德层面存在明显缺失。李斯信奉“老鼠哲学”,他鄙视厕所中的老鼠,羡慕粮仓中的硕鼠,说: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怀着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拜师学艺,他在老师荀子面前毫不掩饰地宣称:“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人活着就是要追求荣华富贵!他入秦为客,展示才干,由舍人、长史、客卿、廷尉,一步一步晋升,成为丞相,为秦灭六国和巩固秦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地位的升高,个人理想的实现,他内心的极端个人主义也不断膨胀,为保住荣华富贵,他迎合秦始皇,搞焚书坑儒。秦始皇死后,他本来可以利用丞相的身份,稳定秦朝大局,却禁不住赵高的威胁利诱,在关键时刻动摇变节,成为赵高政变团伙成员,助纣为虐,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李斯最终还是被赵高杀害。他在临刑之时才认识到贪恋名利富贵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他在走出牢门、押往刑场的路上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可是赵高的屠刀已经举起,李斯的感叹来得太晚了!

古往今来,贪恋富贵、惟利是图之人总没有好下场。由于他们的私心埋藏很深,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凸显,但当权大名高时,当面临生死考验时,其阴暗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显露出来,最后将自己拖入泥潭。吕不韦、李斯人生悲剧的警示意义,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眼中的“读史札记”

从理论上讲,历史学具有认识功能、借鉴功能和教育功能。此问题如果展开,能讲许多。但是,作为广大的非历史专业人士而言,他们可能没有时间系统、完整地学习历史,大部头的历史教科书也恐怕难以卒读,那历史该怎样体现并发挥作用呢?通过这几年到各地讲座,我感觉到,截取历史中的一个典型断面,抓住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以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把历史讲活、讲生动,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并能体现历史的作用。

我对“读史札记”栏目有三个定位:第一,讲一个生动、曲折、吸引人的故事;第二,故事应有思想品位和一定的学术性;第三,讲述语言生动、活泼。此三点互相联系,缺一不可,而第二点应是“读史札记”的核心。

当然讲生动活泼的历史故事一定要有翔实的史料依托。我有“三不说”原则,即“不戏说、不歪说、不臆说”。读者说我有点马三立说相声的风格——小火、慢热、好听、耐听。其实,好听耐听的前提是我的“干货多”,有道理才能服人。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应该与之同步,所谓“温饱思文化”是新形势下社会的正当需求。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工作压力很大,遇到的问题很多,于是不禁把眼光转向了历史,想从历史中找寻答案,正如管子所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另外,充斥荧屏的戏说剧,令人反胃,也使人们迫切了解真实的历史。其中,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悲欢离合,更为人所关注。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发自群众内心的文史热温度不减,也希望健康文化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们在审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人生,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