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世嘉电瓶寿命:书法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00:59

谈谈摹仿写作与汉字的发展

 

提到书法创作,首先就会提到临帖,传统观念,如果不临帖,就写不好字,就很难成为书法家。所谓的临帖,也就是描摹、摹仿,摹仿是学习阶段,而非创作阶段。通过摹仿,可以掌握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执笔、用笔和点画线条的运用,以及字体结构的形成,都离不开摹仿这一基本功。

摹仿是效仿先人书法而掌握书写技巧的入门技术,也就是继承传统书写技术。传统的书写技术,是由先人手执树枝等物品在沙土上点划留痕传达心意而演变成石刻或石刀刻,才出现了象形文、甲骨文,后来生产了金属器具,又演变成诸多类型的篆体文字,书写对应物也从岩石、甲骨、土陶、向竹木过渡,随社会发展,后来又出现了丝绸制品和颜料,使用毛笔在竹简、布帛上写字的技术也就流行起来,直到造纸技术的出现,笔墨文字在纸张上的表达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用于书写的毛笔也逐渐被硬笔所取代,也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汉字文化,因此,当代书法分类就有了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界定。随着印刷业的兴起,出现了印刷品,发展到今天,电脑打字技术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书写技术,文字写作也由传统的手工执笔书写被鼠标和键盘所替代,各种各样的字体,也通过电脑技术表达得淋漓尽致,甚至出现了电脑书法克隆软件和书法制作软件,手工执笔书写技术在文字传播途径当中越来越生疏,书法创作和书法普及也受到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执笔写字水平感到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书法这一传统艺术门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因此成为崇尚传统文化的当代人争相推崇和青睐的一门“造型艺术”。

临帖是书法创作的基础,但不属于书法创作范畴,书写者只停留在临帖过程而不去创新,所谓的书法作品没有自己独到的创新的东西,一味地复制前人创作的“字”,只能永远是“学生”,是写匠,而不能成为书法家。

 

谈谈书写传统与创新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书法,仍然是以执笔书写为主要方式的汉字写作手法,即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从传统方面而言,仍然以毛笔书法为主,仍然以描摹历代书法为主,从毛笔的执笔技术,到写字的结构方式,以及文字线条的刻画,都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书法审美观上,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一直是书法写作艺术追求的前瞻目标,但是在创新方面,当代的书法艺术,基本上还没有取得超越前人的可喜成绩,以前人的书法作为典范,来检验当代的书法创作,限于这个框框,书法创新也就有了约束,从字体结构到写作规律,依然摆脱不掉传统的技巧。因此,摹仿先人的书法,只能说是在学习,与创作、创新还相差甚远,而创作本身,就是实现创新的过程,书法创作,也就有着更高的书写要求,在传统的书写技术和思想观念没有被打破之前,书法创新,也就很难形成大的改变,因此,在当代,大书法家也就很难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来出了多少大书法家?提到这个问题,只能让人首先想到启功,想到启功体书法,另外还能想到哪些大书法家来呢?细细想一想,在当代,书法名家不少,但书法大家不多,为什么?因为创新的少,形成独立书体的少,能影响当代和后代书法创作和书法历史的少。能够继承传统,能够开拓创新,这样,才能造就出书法大家来。仅仅依靠传统不行,仅仅依靠创新不行,走传统与创新的道路,才是可行之路。

无论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的创作,都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书法创新,着重在书写而非摹写,也就是不能停留在摹仿写作上,如果书写技术只停留在临帖也就是摹仿上,由于受到文字标本的局限,则运笔如执帚,书写出来的书法作品,也就显得呆滞、呆板,点画结构就会分散,势必影响书写线条之流动,就算摹写得十分熟练,也很难达到天人合一的书法创作境界。因此,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书写与摹写要区别开,在摹写熟练的前提下,字体结构和运笔态势了然于胸,才能书写流畅,再通过创新运笔方法和创新字体书写结构,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才能达到理想的书法创作效果。

然而很多人认为,只要把字写好了,写熟练了,就能当书法家。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临帖十分熟练,十分地像,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在学习,把前人的成果当作自己的成果,这与剽窃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能说是临帖,能说是自己创作的作品吗?能说自己是书法家吗?当今社会,很多人争取到了专家学者职称,这类没有自己成果的专家学者,能是专家学者吗?这个道理同很多书法家一样,对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好处。

 

谈谈笔法与字体书写结构

 

书法创新,在于写作笔法的创新和对字体结构的重组,创新出来的字体形态美与不美,通过欣赏书法作品的用笔技巧和用墨浓淡以及字体结构形成的笔墨线条,看创作者的思想精神是否存乎于笔端,如山岳成型,万物藏之,便能窥出所创作的书法作品达到了什么境界。

创新的写作笔法,就是以新的书写方式来重组文字结构,书写技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与突破原来的传统书写技巧,根据自己想象的字形美学观点,对文字进行再创造。无论怎么创新,都离不开构成文字的基本要素,也就是离不开文字的表达美和视觉美,通过流动的线条,在保留传统的视觉美的前提下进行重组文字结构和书写顺序去创新,才能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既有传统特色,又有创新的地方,所产生的书法艺术效果,才能被欣赏者所接受,使书法欣赏者能看懂、能品味出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品味出书法艺术的奥妙来。

书法创新,不是用怪诞的笔墨手法去创造怪诞的文字。如果把书法创新看做是书写怪诞的文字,那么,古人就已经做到了,何谈创新?与古代的象形文字有什么区别?还有各类篆字,虽然被历史淘汰,进化成了新文字,但那是前人的创作演变成果,如今被书法家描摹出来,当作书法作品,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在里头,当作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样的书法作品,也很难在历史上流传。

 

谈谈笔法创新规律

 

书法创新,贵在笔法的创新,笔法包括执笔和运笔手法,在传统执笔、运笔技巧熟练的基础上,再根据字体书写结构来重新排列运笔顺序,要讲究字形美,要做到行笔流畅、结构简易、顺其自然,使书法创作达到天人合一的书写境界,走笔有快慢,飘逸则飞扬,舒缓之间显凝重,运笔之力存在于指和腕,思绪发于笔端,字体形状存于心,落笔如奔走之势,意到笔随,要把思想精神凝结在笔墨线条之中,使书法作品营造出独到的神韵,形成书家个人独特的书体风格,从而完成创新过程。无论是楷书、行书、魏书、隶书,还有篆书、草书等字体,都需要笔法创新,才能使书写艺术百花齐放,在流动的笔墨作用下使所书写的文字完善和完美,才能创作出一幅幅新颖而绝美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行书和草书创作,更需要笔法创新来发挥写作技巧,表达艺术修养,勇于探索,推陈出新,展现中国书法艺术魅力,使书法作品浑然天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启功、舒同两位书法大师的书法作品就有独到的创新之处,启功体书法得益于瘦金体,舒同体书法得益于颜体,他们把每个字都按照个人的审美观点进行了一番揣摩和创造,在继承了传统的书写技巧基础上,大胆创新,创新运笔方法,讲究字形表达,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才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谈谈字体书写结构创新规律

 

笔法创新离不开字体结构的影响,对于书法创作来说,下笔时,牢记于心的字体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意识已经从临摹的基础上脱胎换骨,在字体形态的形成和表达过程中,通过创新,自然注入了个人的审美观念,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很可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果不以字体结构来约束创作行为,即便执笔如刀,运笔如风,没有字体结构的约束,书写过程则捉襟见肘,例如在行书和草书创作过程中,不讲究字体书写结构,意到笔随的书写效果就很难达到,书写时就会停笔如隔山、走笔如行云,收放难以自如,似空穴之风,难以把持,用笔墨所勾勒出的文字,时有放荡不羁的线条盘桓萦绕,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很难体现“书法”的奥妙。

书而有法可依,此“法”为字体结构之法,进行书法创作时,字体结构了然于胸,才能运笔自如,上下贯通,才能创作出一幅独具个性化的书法作品。因此,字体书写结构的创新,才是书法艺术创新最关键的方面,运用创新笔法挥洒笔墨线条,重建文字结构,要运笔流畅,笔画呼应,结构紧凑,收放自如,用墨浓淡相间,才能书写出完美的字体形象,才能达到书法创作的美好境界,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文化修养、创作心境和思想精神。

有人说,从字的形体结构方面,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文字笔画转折处棱角分明则能看出作者性格有刚毅果断的倾向,相反则性格圆滑,为人处事懂得变通之道,从文字能看出人的个性,人的个性又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个人创作出的个性书法也就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他人是很难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这也正是书法摹写最大的弱点。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作者进行书法创作时心境不佳,思绪混乱或思想空虚,字体结构就会受到影响,文字就会毫无神采,书体风格也就很难判断。

 

谈谈用墨与谋篇布局的创新规律

 

点画书写之快慢在乎用笔之轻重,线条粗细的把握在于运笔的速度和字体结构当中,想写好一个字,在于对字体结构的领悟,写好一幅字,在于谋篇布局,而文字创作的要领,又在于用墨上,“浓淡存乎其人,浓欲其活,淡欲其华”⑴的道理诠释了书法创作过程中用墨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书法创作之真谛所在。用墨活,则文字活、布局活,书法作品的创作,才能营造出其独特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在行书和草书创作过程中,行笔要有虚实,字体笔画书写承上启下要有牵丝,做到“重以取稳,轻以取巧,快以取峻,慢以取妍,笔墨或燥或润或浓或淡,变化之中尽现墨韵之美。” 对于笔墨浓淡的把握,凭书写经验才能确定。

对于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也十分讲究,除了在正文布局上下功夫外,还要讲究上款、下款和钤印的布局,正文内容基本遵循一行字要上下一线,整幅字要错落有序的布局,而上款和下款,要讲究“留白”,不能与正文争长短,争地盘。钤印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像人穿鞋子一样,其作用至关重要,像决定胜败的棋子,必须斟酌衡量,棋子一落,胜败可见。因此,钤印在书法作品谋篇布局中有着压轴之效果。

 

谈谈繁体字与简化字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中国,以及与台湾同胞的交流与合作,加之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汉语已经列为全球三大常用语言文字在各国语言交往中受到青睐,更由于早些年扎根海外的华人习惯使用繁体字,在与外国人交往时,繁体字也就成为外国人最早接触中国汉字的标本字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逐步对繁体字进行了简化,简化汉字也就逐渐在国内和在国际往来中被大量使用,因此,汉语繁体字和简化字共同使用的时代应运而生,繁、简文字并存现象成为这一时代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文字使用环境下,书法创作,也就成为展示古代汉字特色和使用现代汉字相结合的特定文字艺术载体,繁体字和简化字混合使用,这就构成了当代书法艺术的时代烙印。

由于繁体字和简化字混杂使用原因,汉字继续简化进程没有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内书法艺术创作也大有回归传统之势,摹仿古文字写作风气日益风行,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等各类篆字以及各种字体被书法写作者摹仿得淋漓尽致,似乎认为现当代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远离了古代汉字的情况下,对古文字淡忘了,陌生了,由此也对古文字产生了好奇,从而去欣赏和研究,去搜集古文字,摹仿古文字,认为这也是书法创作、是在发扬古文化,把当代人不熟悉的古代书体艺术重新展现出来,来证明书法家的文化修养高深和与众不同处,把文字摹仿当作文字艺术创作,这种摹仿,居然还很有市场,不难看出,这是与简化字的应用形成鲜明对比的结果,可以说这种书法只是摹仿了先人的文字,少有出新的创作成就,也就谈不上是真正的书法创作,而创作本身,就是实现创新的过程,无论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的创作,都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魅力。

许多书法家认为,简化字不适合书法创作,只有繁、简文字结合,才能体现书法艺术的优美、高深和奥妙。就目前的书法创作情况来看,繁体字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相当普遍,更因为所临字帖大都是古代繁体书法作品的缘故。在书法作品中,繁体字显得丰满,繁、简字体结合,为作品的整体布局掩盖了视觉之下平中无奇、只存风骨、字体清瘦的缺陷,文字疏密相间,使整幅书法作品看起来很有丰满的韵味。不过,草书书法作品如果过多地使用繁体字,有时候则难形成草书流畅通达的书写妙趣,对于草书书法创作来说,应该适当地使用繁体字。而对于行书书法创作,文字线条则显得凝重,繁体字在行书书法作品中会产生一种隐忍的力量,会给行书书法作品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