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锋范价格图片:《书法风格分类的实验美学研究——基于汉隶公众审美知觉心理实验的聚类分析》_毛笔书法_博宝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9:08:32
书法风格分类的实验美学研究
                     ——基于汉隶公众审美知觉心理实验的聚类分析

                                                                         张  捷    黄正明
 

摘  要:本文以汉隶及对比碑刻为感知对象,通过对古典书论总结确定书法知觉调查的审美维度体系,以公众知觉为基础,运用实验美学方法进行了书法风格评价调查,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进行书法风格的分类研究。分类结果显示出一定的可行性。本文的分类方法可以避免个人主观性、分类的模糊性。本文同时指出了影响分类的基本因素,为中国书法的实验美学研究提供了案例。
关键词:书法,分类,汉隶,实验美学,聚类分析

前言
    当今中国书法审美研究对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运用,非常贫乏。有关中国书法的科学研究的相关雏形,在1980年代曾经出现,一些作者在推广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在书法研究中的运用这一方面付出了努力,包括熊秉明运用心理学方法的书法内省心理实验【 】、高尚仁的书法心理研究系列【 , , , 】、邱正中的章法构成的几何统计分析【 】的运用,以及后期关于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在书法研究中的应用讨论【 , 】,尽管从分析问题的视角以及分析问题的深度均有突破,但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以至于后期研究出现了对传统的描述性研究的回归,例如邱振中的章法的量化分析之后,有关章法的一些研究【 】重新回归到语言描述层次。相比之下,自从费希纳(Fechner)提出实验美学之后,西方的文艺理论家们对多种艺术如绘画、诗歌、音乐等的审美实验心理分析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并且有许多具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 ,  】。例如,有人对简单线条组合的复杂度、兴趣度及愉悦感等进行了审美心理学的定量研究【 】;有人对于现代绘画从风格、联想偏爱等方面进行了审美感知心理学的数学统计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西方风景学家们甚至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数学统计方法对风景的认知、评价结构模型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书法科学研究是追求客观审美方法,而缺乏客观审美标准和维度则是目前书法批评迷惘的原因【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评判,往往是建立在一系列具有两极对偶特征的知觉维度基础之上的,将审美空间由一组知觉维度(N维)组成;而对某件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结果-美感度,就可以用该空间中的一个矢量来表述。另一方面,国内有关审美心理研究已经有诸多专家进行探索研究【 , , , 】,有的研究甚至指出了实验美学方向,但目前国内的实验美学研究仍然很少,关于书法的实验美学研究也刚刚起步 。本文即拟从书法审美的几个基本感知维度的受众调查出发,进行统计量化分析。本文即拟以汉隶为例进行这种量化研究。选择汉碑为主体的隶书风格古代书法名品为刺激素材作为研究基础材料。本文则拟从方法上进一步拓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较为客观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 研究方法
1、 基本方法
    本文的研究原始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是运用实验审美心理学原理由笔者自行设计的书法审美心理调查的方法,调查人们对一组书法作品的感知组合;然后通过数理方法对人们的书法感知方式和感知纬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调查表设计了一组关于书法审美的维度,并采用心理学美学实验方法进行量化处理。本文从古代书论中的有关书法品评词语的规律中设计审美维度。
    书法风格的审美维度,滥觞于中国书论形成伊始,唐代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对87种书法审美风格特征进行了描述,是为集大成者。近代则以康有为为最。康氏《广艺舟双楫》中对各种书法类型的多种风格,运用了多种的描述词语作为划分方法。以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为例,并非所有语词都属于审美维度范畴,可以引申出的审美维度类型大致有几种:①在属性维度:技巧(熟-过犹不及、细-运用精深、轻-笔道流便)、审美(高-超然出众、伟-精彩照射、老-无心自达);②对偶型术语:属性对偶(作者无明显偏好倾向的对偶范畴,如重-轻、文-武、快-慢、肥-瘦、忘情-有意)及偏好对偶(作者有偏好倾向的对偶范畴,如疏-密、雌-雄、老-嫩)等;而涉及范畴有四类:①客观属性感知类(强-筋力露见、紧-团合密致等);②书写情绪状态(忘情、等);③书写相关感知术语(怯-下笔不猛);④无偏好主观审美感知属性(爽-肃穆飘然、动-如欲奔飞等);⑤偏好性主观感知属性(偏-吃守一门、干-无复光辉、疏-违犯阴阳、拙-不依致巧、畏-无端羞涩、妍-逶拖排打、滑-遂乏风彩、驶-波澜惊绝)。
    从上面的综述可知,古代书法风格描述基本是以主观体验感知结果为基础、以文字描述为手段进行界定的,同时在系统性上尚有欠缺,缺乏整体性评价维度和客观属性感知评价维度。审美维度应该选择较为客观及涵义较确定的术语,我们结合古代书论并根据现代实验审美心理学方法【 】及笔迹学【 】相关理论,提出了12项客观审美描述维度 ,可以分为四类术语:
    ①客观属性感知类描述术语:可辨认性、复杂性、规律性、整洁;
    ②书写相关感知术语:书写容易程度;
    ③无偏好类主观感知描述术语:挺劲、雄强、稳定感、动感等;
    ④偏好类主观描述术语:喜好度、兴趣、美感;
2、 被试对象
    被试对象选定为113名南京大学在读本科生,学生来源于全校各系科,无书法专业学生。
3、 研究采用的书法素材
    用于调查的素材以汉碑为主,辅以南朝碑刻等作为参照对比。选择隶书为案例的理由是:汉隶在书法字体上,对于一般公众具有适度的可辨性和规范性上,草书、篆书等字体过于专业性,不容易辨认,会对审美有一定的影响或障碍,而隶书则既有一定的辨认性,也有一定的距离感。另一方面,汉隶书法的分类,以往经典研究(如侯镜昶【 】的研究等)主要是描述性的,其研究虽然对每一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形象的描述,但对宏观划分的客观性统一标准讨论较少,同时由于作者语言描述的选择偏好及不同读者的感知之间的差异,常常会出现一些学术争论。所以选择汉隶研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汉隶分类问题本身提供参考,具有两重价值。选用的碑刻具体有杨淮表记、校官碑、夏承碑、鲜于璜碑、开通褒斜道、子游残石、郙阁颂、裴岑功德碑、鲁峻碑、张迁碑、曹全碑、五凤二年刻石、衡方碑、韩仁铭、孟琚碑、青州孙仲隐墓志、西峡颂、孔羡碑、礼器碑、莱子侯刻石、孔宙碑、尹宙碑、景君铭、史晨碑、张景碑、乙瑛碑首页、乙瑛碑(内页)、华山碑、陶博残碑、唐邕写经、爨宝子、张表碑、张寿碑,基本覆盖了隶书不同风格。并且有一部分属于隶书与楷书相间的非汉隶对比碑刻,如唐邕写经、爨宝子碑等。
4、 调查步骤
    给定被试对象一组10张汉隶碑刻的5英寸照片,由被试针对每个主体感知维度(美感、兴趣、可辨认性等),根据本人自己的感觉将该组碑铭照片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予以记录。碑刻照片以编号出现,未以碑铭实际名称出现,以避免被试以往关于汉隶知识的先入之见。
5、 统计计算方法
    本项目审美主体维度感觉的量化方法采用排序法,并按常规假设这种量化是连续的。本次调查人数共计113人,得到有效数据组1075组,有效数据为1075×14个,调查后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并计算得出各碑刻各项主体感知维度(14项维度)评价值的平均值。经统计计算被试群体对每个试样汉隶碑刻及对比碑刻的各个审美维度评价值如表1。

                    表1  汉隶及比较碑刻审美实验心理试验结果(表内数字为平均排序号,调查人数113人)
碑名 可认性 喜好 复杂 挺劲 雄强 兴趣 规律 力感 容易 美感 动感 整洁
张景碑 3.69 3.10 5.38 7.05 7.95 3.51 2.44 6.79 3.41 3.08 5.10 2.82
曹全碑 1.60 3.46 7.91 7.57 8.66 4.71 2.63 7.63 2.63 3.26 3.91 1.49
陶博残碑 5.50 3.88 5.63 6.31 7.13 3.63 3.19 6.00 4.19 3.56 5.63 4.5
韩仁铭 2.93 4.11 6.68 4.89 4.02 4.35 4.12 4.30 4.19 3.84 3.82 2.81
华山碑 3.00 3.53 5.18 5.88 7.47 4.06 4.65 6.29 4.29 3.94 4.47 4.35
乙瑛碑内 2.50 3.40 5.70 6.90 7.70 4.30 3.70 6.60 3.70 4.50 3.40 3.30
史晨碑 5.44 4.59 5.69 5.79 6.51 5.15 4.77 6.33 5.18 4.59 4.69 4.95
尹宙碑 6.39 4.59 7.17 6.22 6.12 5.83 5.76 6.37 4.59 4.63 4.71 5.76
鲁峻碑 7.04 5.23 5.62 3.88 3.38 5.42 6.81 4.23 5.73 4.85 6.08 6.92
乙瑛碑首 2.61 4.54 6.71 4.39 3.75 4.71 3.82 4.32 4.07 4.89 5.46 3.50
张迁碑 2.71 4.15 5.54 4.34 5.49 4.49 4.05 4.83 4.63 4.90 7.15 3.71
鲜于璜碑 7.57 4.63 5.24 4.20 4.83 5.37 4.72 4.96 5.33 5.04 6.54 6.46
礼器碑 5.07 5.56 5.73 5.71 7.32 5.22 5.00 5.41 5.93 5.07 4.49 5.00
景君铭 6.76 5.68 4.16 4.70 6.78 4.51 5.08 5.62 5.32 5.24 5.59 5.46
夏承碑 3.15 5.07 4.49 6.12 5.70 5.31 5.79 5.85 7.04 5.31 4.31 4.15
张表碑 5.31 5.31 5.31 5.69 6.23 5.54 5.46 7.08 3.85 5.38 4.85 5.77
衡方碑 5.81 5.79 4.44 4.99 3.88 5.18 5.67 6.13 5.65 5.49 6.18 5.78
孔羡碑 6.21 6.03 4.21 2.71 2.97 5.53 5.21 1.89 6.13 5.66 6.66 5.89
唐邕写经 4.03 4.83 4.2 4.77 5.63 6.13 4.77 4.57 5.07 5.67 4.07 5.17
张寿碑 9.18 6.55 6.18 6.18 8.00 6.00 5.91 7.45 5.36 5.73 5.09 6.55
爨宝子 3.63 5.79 5.11 4.53 6.47 6.05 6.68 3.84 8.47 5.95 5.11 3.68
裴岑功德碑 6.91 6.38 4.2 5.98 5.91 5.82 6.78 6.53 6.13 6.04 5.71 6.49
校官碑 6.39 6.26 6.17 6.52 5.39 6.43 6.13 5.61 6.13 6.35 4.74 6.26
子游残石 6.94 6.74 6.65 6.03 4.50 6.26 5.94 5.65 5.94 6.68 7.21 6.94
莱子侯 6.67 6.80 4.33 6.24 7.18 6.22 6.57 5.82 6.65 6.73 6.76 7.06
西峡颂 6.27 6.55 7.03 5.00 3.21 6.42 7.09 4.91 6.09 6.97 6.09 7.73
孟孝琚碑 8.84 7.72 6.32 4.56 5.16 7.04 6.72 5.16 5.68 7.04 6.88 8.44
孔宙碑 7.03 5.90 3.20 5.97 6.10 5.67 6.4 6.47 6.03 7.23 5.57 5.57
五凤二年刻 9.58 7.88 4.04 5.42 2.63 7.08 8.71 5.17 7.79 7.67 6.04 9.79
郙阁颂 8.52 7.78 5.22 7.26 4.78 6.83 7.57 6.74 6.17 7.91 6.52 8.35
青州孙仲隐 4.88 7.81 8.25 6.44 6.25 7.19 8.75 6.69 6.75 8.38 5.56 7.63
杨淮表记 7.94 8.31 6.56 5.31 3.69 7.75 8.31 7.06 7.00 8.50 6.69 8.81
开通褒斜道 9.06 8.77 6.16 5.65 4.71 7.16 8.61 4.84 7.35 8.52 6.29 8.97
    本文统计分类方法采用聚类分析 ,计算软件采用SPSS9.0,聚类分析采用按组间欧氏距离为指标。所谓聚类分析,也称点群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将每个碑帖根据其N个维度评价值看成N维度空间中的一个点,根据空间中各碑帖所代表的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远近进行分析,距离近的则划为同类,形象地说,由各个样本点在空间中形成了若干点群,组成了同类。在本案例中,每个碑帖就成为由12维审美维度空间中的1个点。

二、 实验结果

    聚类结果(图1)显示,如果以标准距离为15作为分类标准(图中实线箭头),则基本分为3大类,如果以标准距离6.5为分类标准(图中虚线箭头),则可以分为10类。以下分别介绍聚类结果。

    聚类结果1以标准距离15为划分标准进行分类,三类类型的组成及风格分别如下:

1.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华山碑、张景碑、韩仁铭及陶博残碑为一组,总体上风格为规整、平正且字迹清晰一路。
2.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记、郙阁颂、青州孙仲隐墓志、孟琚碑、爨宝子、五凤二年刻石为一组,整体风格是古朴、随意、浑朴一路。本组内部青州孙仲隐墓志与其余碑刻明显可以分开。
3.其它剩余碑刻为一大组,其中进一步分组为:礼器碑、史晨碑、尹宙碑、张表碑、景君铭、夏承碑、唐邕写经为一组;鲜于璜、鲁峻碑、衡方碑、子游残石、西峡颂、校官碑为一组,莱子侯刻石、裴岑功德碑、孔宙碑、张寿碑为一组,孔羡碑、爨宝子碑各为单碑成组。
显然,本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有较大的一致性。说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聚类结果2以标准距离6.5为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共有10类,具体组成如下:
第一组:礼器碑、史晨碑、尹宙碑、张表碑、景君铭、夏承碑、唐邕写经(比较);
第二组:鲜于璜碑、鲁峻碑、衡方碑、子游残石、西峡颂、校官碑;
第三组:裴岑功德碑、孔宙碑、莱子侯刻石、张寿碑;
第四组:爨宝子(比较);
第五组:孔羡碑;
第六组: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郙阁颂、孟琚碑、五凤二年刻石;
第七组:青州孙仲隐墓志;
第八组:韩仁铭、乙瑛碑首页、张迁碑;
第九组:华山碑、乙瑛碑(内页)、陶博残碑、张景碑;
第十组:曹全碑。
    此分类结果实际上是分类方法1的深入。本方案分类从总体上,可以看出其合理性,如第6类中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郙阁颂、孟琚碑、五凤二年刻石,基本是古朴开张一路,爨宝子、青州孙仲隐墓志、曹全碑等由于本身特征明显而为独自归为一类。
三、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汉隶书法分类在中国书法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由于传世存本较多(仅仅东汉的隶书碑拓就超过200),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因此系统分类研究从清代开始至现代,分类方案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清朱彝尊分为方整(鲁峻、尹宙等)、流丽(曹全、史晨等)、奇古(夏承等)三类【 】,王澍《曹全碑题跋》云:汉隶有三种:一种古雅,西岳是也;一种方整,娄寿是也;一种清瘦,曹全是也【 】;又《虚舟题跋?汉鲁相韩敕孔庙碑》云:“汉碑有雄古者,有浑劲者,有方整者” 【 】,提出了两种分类方法,从行文上分析,实际上后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类。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划分的类型越来越多。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中论及汉碑风格分类,一般研究均只是认为康氏分为8种【 , 】,实际上是误解了康有为的思想。康氏论及隶法,称“体气益多”,确实罗列了8种风格,即:骏爽(景君、封龙山等)、疏宕(西峡颂、孔宙、张寿)、高浑(夏承等)、丰茂(校官等)、华艳(尹宙、樊敏等)、虚和(乙瑛、史晨)、凝整(衡方、白石神君、张迁)、秀韵(曹全等)。但是康有为在前文论及“汉隶之始”的碑刻中风格朴茂雄深者(开通褒斜道、郙阁颂、裴岑功德碑)和风格“瑰伟”的缪篆类(三公山碑等),另已经有2种【 】,故此合是十种,而涉及汉隶书法风格分类的,实际上是9种。清道人提出的分派思想则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如齐派、鲁派等【 】。1980年以后,系统研究汉隶书法风格以侯镜昶《书学论集》为代表,侯氏在继承和阐发李瑞清、胡小石一脉书学理论基础上,从风格上对汉隶进行了系统、细致并具文学化的分类(共14类),提出了汉隶的地理分派概念【 】,在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界同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王靖宪将东汉隶书分为两大类四小类:一类字型方整、法度谨严、波磔分明;一类书写随意自然、不拘于法、放纵不羁【 】。王壮弘将东汉的隶书分为严整方折的(张迁碑、张寿碑、子游残石、衡方、鲜于璜)、潇散虚和的(封龙山、孟琚碑、乙瑛、韩仁)、飘逸豪放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孔宙、开通褒斜道)、凝重瑰伟的(郙阁颂、西峡颂、夏承碑、尹宙碑、鲁峻碑等)、秀丽端雅的(曹全、史晨、华山、朝侯小子、熹平石经等)、坚利挺劲的(礼器碑)等六类【 】。柳曾符则为三分法:豪放雄强类(张迁、衡方、鲁峻)、工整秀丽类(史晨、曹全、孔宙)、变态无常类(礼器、石门颂、西峡颂、郙阁颂)【 】。徐利明则分为宽博苍浑、灵润潇洒、方拙朴茂、豪放野逸、清秀刚健、规整端庄、婉丽圆畅七类【 】。所有这些划分,其中有的严格说来还不能说是学术意义上的分类,其基本特点是均以作者个人观点为基础,同时以语言描述为手段,这就是导致分类方案互相不同甚至相左的基本原因。从另一方面分析,以往的分类方法之所以未能后继研究所继承沿用,基本问题在于这种基于文学化描述语词的分类方法,其客观标准尚不明确,在对划分标准-即描述语词的理解上,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同时在对各碑刻的主要美学属性感知及评价上,同样存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情况,因而出现了分类方案的非唯一性和模糊性,因而失却了分类的价值。解决这种情况的基本方法是,突破以著者个人判断为唯一基础的传统模式,寻找客观的分类标准以及客观的评价方法。相比之下,侯镜昶先生引入地理分派的理念,虽然在风格划分的角度看,有时不免失于牵强,但实际上有效地提高了分类标准的客观性问题。
    本文结合社会心理调查与审美实验心理学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对书法风格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分类结果与传统书论分类既有相同处,也有一定的分异,宏观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并且显示出客观性和精确性的潜力。本文的分类研究,在方法上有了极大的改进,通过公众调查和统计处理,提高了客观性。同时,本文客观性还体现在对公众调查时,并没有要求公众进行分类,仅仅是进行描述其感知结果,而结果却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同时,本方法的分类过程,是先有分类,不需要事先准备评价标准或类型名称,避免了先入为主的主观偏见。同时,结果具有较大程度上的可协调性,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取不同分类距离进行分类。值得提出的是,本方案进行调查时,并没有直接要求被试描述方圆差别,但分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反映。
    通过本文研究同时发现,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类的几个关键包括:调查表的设计及审美维度的选择,调查对象的选取,统计方法的选取及运用(如聚类结果分类的标准距离)。同时,从另一方面分析,利用这种技术进行的分类,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可能会给最终分类结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1、被试人员的专业训练,2、数据处理;3、聚类时对维度的选择及处理;4、碑帖样片的选择等。例如,聚类分析结果2中,乙瑛碑首页与乙瑛碑(内页)在分类结果并没有归于同一类中,其原因可能是被试人员的对两个样片书法的感知有所差异以及样片本身的剥泐差异带来的感知差异。详细影响机制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3.2 结论
    本文对书法风格分类问题提出的新的分类方法,审美风格调查内容及评价量表采用实验审美心理学方法,评价过程及调查对象采用社会心理调查方法,对公众进行的书法风格评价和分类的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方法可以避免前人的方法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同时也避免了个人判断及个人偏好带来的主观性。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分类的依据是公众评价结果,因此可以与专家评价产生一定的差距。本文对于书法审美的实验心理研究,也是对中国特色的实验美学研究的一种探索和对目前这一领域近乎空白现状的尝试突破。

  熊秉明. 书法内省心理探索研究班的一周. 中国书法 1990,(1). 18-21
  高尚仁. 当代书法心理学研究. 见金开诚 王岳川主编. 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 167-175
  高尚仁. 书法心理学. 台北.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86.
  高尚仁. 书法艺术心理学.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3。
  高尚仁、管庆慧:书法与认知,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邱振中. 章法的构成 中国书法,1986,(1). 49-56 (2)58-64
  贾文毓. 简论书法吸引子. 中国书法,1998,(5). 67-71.
  张捷 徐银梓 周寅康. 书法研究中的混沌学问题辨析,中国书法,2002,第8期(总112期). 61-63.
  梅墨生. 书法图式研究.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Valentine CW: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of beauty. London: Jack-Nelson & Sons. 1919(CW?瓦伦丁:美的实验心理学(周宪 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Berlyne DE: Aesthetics and Psychobiology.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Craftss. 1971.
  阿恩海姆 等著:艺术的心理世界(周宪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111,148-228
  Day HI: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complexity, pleasingness and interestingness for a series of random polygons varying in complexity.  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 1967, 2:281-286.
  【德】舒里安. 审美感知心理学(罗悌伦翻译). 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2,103-125.
  Schroeder, HW: Measuring visual features of recrational landscapes. In Lieber SR & Fesenmanier DR (ed): Recre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London: E& F.N. Spon Ltd,1983,189-202
  张捷:书法客观批评模式的建立。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78-8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324pp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432pp
  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769pp
  丁宁:美术心理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270pp
  Zhang J(张捷) Huang Z.M: A case study on aesthetic assess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ith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al approach[A]. In Mou W Li S Qiu B(ed): Abstract Book of XX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C].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 The Chinese Psychological Society. 2004: 1187. (另见:张捷 黄正明。书法评价的审美心理实验研究案例。2004,全国六届书学研讨会入选论文)
  瓦伦汀. 实验审美心理学(潘智彪 翻译). 广州. 广东三环出版社. 1989. 81-107
  Nezos R.  Graphology.  London:Rider, 1986: 33,39-41,49,127-8
  张捷,书法批评的客观审美维度构建。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4,6(6):78-82
  侯镜昶. 书学论集.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阮桂海 蔡建瓴 等:SPSS FOR WINDOWS高级应用程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131-153
  朱彝尊. 《西岳华山碑跋》.
  清?王澍. 竹云题跋?曹全碑.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 598
  清?王澍. 虚舟题跋.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 674.
  张铁民. 汉代的书法艺术. 见金开诚主编. 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1995,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461.
  沃兴华. 中国书法.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29-230.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 华师大等编. 历代书法论文选(下).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794-5.
  李瑞清. 清道人论书嘉言录. 崔尔平编. 明清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店. 1994. 1076
  侯镜昶. 书学论集.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2. 3-6,33-39
  金学智. 中国书法美学.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568-593
  王靖宪. 东汉碑刻的隶书.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9.
  王壮弘. 东汉的隶书. 书与画编辑部. 篆隶书基础技法通讲.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22-25.
  柳曾符. 古今隶书艺术述要. 书与画编辑部. 篆隶书基础技法通讲.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26-31.
  徐利明. 中国书法风格史. 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