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note3掉价:[转贴]为了你的身体,你必须看的医学常识! 【猫眼看人】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7:48

第三节:牛肉丸与团队作战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在我大学毕业到单位工作的那一年,我像蚯蚓一样在我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小巷子里四处蠕动找可口的小吃,原因可能是口袋忽然的有了点小钱来满足我那张吃了五年食堂的馋嘴,二是这点小钱让我对大闪霓虹灯的酒楼有着一种小猪被拉进运输车的感觉。总之是我找到了一家卖牛肉面的小店,小店的牛肉丸做的那叫好,味道那叫爽到牙根里。过了一年,那个小店把隔壁的店面给并下来,小店变大店;再过一年,我在城市的最繁华处看到他们家的大霓虹灯,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牛肉火锅店。这是我最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我在这几年中变化并不大,尽管已经不用再每天只穿小店,但还是经常为用钱发愁。
  其实我是眼红了,特别是每次去他的店里从口袋掏钱时,我的感慨是:我花了五年的时间去学一门技艺(医学),为背一个三羧酸循环好几天神神叼叼,后来参加工作了才发现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如果我这五年的时间别的都不干,每天做牛肉丸,天天琢磨,一天变一个配料,用我背三羧酸循环的劲去做好一个牛肉丸,天可怜见的,我也不是笨人,我就不信我做不出比他好的丸子来。后来我总把我的感慨对着我能撞见的弟弟妹妹们每次炮轰,把他们烦得够呛,因为我总试图教育他们用心做好自已的事情,成功并不用要会做十件事,你只需把你手头上的一件事用心做到极臻,总有出人头地之日。
  讲小道理呢,那叫行行出状元,有人什么都不干,天天养鼻毛像海狮一样留到下巴也能出名赚钱;讲大道理呢,那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已让社会分工极大的细化,每人一生的努力或许也只能做到自已领域中某个小专业的专家。而像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在各个不同领域攻城略地的人物已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当然是时代变了,那个时代可以把现在的科学家馋得眼里喷火,各个领域都有一大片的处女地,思想的禁锢让文艺复兴时代之前的人们想的不是去开拓,而是从古书中找知识,一字一句视为神授,就像古希腊的医生克劳迪亚斯。盖仑(130-201)几本书就让欧洲的医学在1500年中停滞不前。而中国的一本《黄帝内经》则更火力更威猛,到现在每个中医系学生还在背它,到现在国家拔给中医的科研经费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注释它。现在的中医界产生了一种新的观点,是认为中医是一个早熟的科学,所谓早熟是因为它在几千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这个高度高到现在也没人能超越它,也不需要去超越它。我也很希望真是这样,我自己也很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真能出几个神人没什么不好,中医也有不少好东西,但目前中国中医界的这种不好好看病,不实事求是的在中医善长的领域好好发扬、开拓光大的浮燥心理可把我气坏了。我是心疼呀,那叫“国之将亡,妖孽必多”,中医因为自已的理论基础特殊,难于创新是事实,但确实在某一些疾病效果还不错,你好好的研究它好的东西就得了,但你搞出一个“早熟的科学”,你要手淫中国人的理性,还要意淫全世界人民的智慧,“国之将亡,妖孽必多”,我那是恨铁不成钢!
  我上面讲了那么多废话,当然是基于我从来是话蒌子的惯例,但还想说的是,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治病变成是一个团队的事,不是单一个名医的事。对于癌症的治疗更是如此,各专业知识是如此的延伸,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已经几乎不可能有精力去全面掌握化疗、放疗等专业的全部知识。那么一个好的治疗模式是什么呢,团队作战,特别是对肿瘤的治疗更是如此!其实这种团队作战的模式在欧美的一些肿瘤治疗中心已成为现实,但在中国,我似乎还没有发现好的肿瘤治疗团队,将来肯定会有,国内一些大的肿瘤医院也在往这方面发展,但可怜的中国癌症患者不知还要等上多少年,不知还要被不恰当的治疗方法夺去多少生命!
  肿瘤团队作战,我们来举个例子吧!假如某甲确诊得了癌症(我不能再举我当例子,万一例子举多成真了,我就后悔死了),他会被送到某一肿瘤治疗中心,他的治疗方法可能很多,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最终要采取什么治疗方案呢,这时肿瘤治疗中心会组成一个决策团队,这处团队将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有肿瘤外科专家,有肿瘤内科专家,有化疗医师、影像学医师、病理科医师,还会有营养学专家,有心理治疗师等。这些坐到一起,病理科医师汇报这个癌症的特点、恶性程度,影像学医师汇报这个癌肿的范围,癌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外科专家则从他的专业角度分析是否有手术机会,如果有,是否需要其它专业人员协助,肿瘤内科和化疗科医师则从自已的专业出发提出患者是否需要放、化疗,营养医师和心理医师则提出自已的治疗方案。最终会得出一个综合的方案,也是这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最佳的方案。
  但目前的中国并不是这样,当然早期癌症的治疗没有争议,肯定是手术治疗为主;但是中晚期癌症呢,手术?放化疗?中医中药?如果患者首先就诊的是肿瘤外科,外科医生可能会告诉他:手术吧!还有一线希望!相反,如果他首先找的是肿瘤内科医生,医生则会告诉他:千万别手术,死得更快,化疗吧!如果他找的中医师,得到的答案会是:别信什么西医,手术创伤大,放化疗副作用强,喝我中药吧!没有副作用!前几天,有一个被西医断定只能活三个月的病人被我治好了!更有些人,直接的就找上了祖宗神明,如果终南山的胡万林没被揭露,那还会有人去找他,当然现在找到长白山的XX肿瘤研究所也不老少!
  另外中国目前肿瘤治疗的缺失是没有营养师和心理医师的参与,治肿瘤很少会有人去找这两个专业的人员,但,这两个专业的人员在肿瘤的治疗中起的作用应该是不能被忽略的,特别是心理医师,如果能给肿瘤患者予好的心理指导,让肿瘤患者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面对肿瘤,无论生存的质量或是治愈的可能都是其它药物不能代替的!
  让各个领域的专家坐在一起互相协助,互相配合,而不是互相诋毁,互相拆台,在中国目前真的是很难!除非你有非常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你能有能耐请得动这么些人坐在一起来讨论你的病情,如果没有,那只能是黑夜撞进门一通乱摸!
  而对于普通的患者,怎么办呢?我实在没有太多的方法来保证你能得到最合理的治疗,这些患者的面前会有很多选择,而且这些选择并没有一定的原则,而且是专业的,对患者而言无异是神秘的。肿瘤的治疗远比你想象的复杂,而且稍一差错,效果差好多!最怕的是,现在的肿瘤病人被很多医院、科室当成肥肉,很多医生尽管心里清楚,他不能提供最正确的治疗,但为了经济利益他会建议患者接受他的治疗方法(这不仅是医德丧尽,还是人性泯没),可是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如此多的存在,有些医疗从事者是刻意的在欺骗,如到处的“祖传秘方”、如遍地“XX灵芝XX”,有些则是专业上认识的不同,如手术医师经常会不自觉的对手术效果评价过高,而放化疗医师则会对化放疗的副作用认识不足,以至不能得出一个公允的结论,让患者接受合理的治疗方案。
  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等吗?等到中国医疗体制的完善?等到肿瘤合作治疗团队体制在中国的普及?
  不能的呀!癌症患者不能像愤青一样骂体制,体制当然是根本,但那不是一个小患者能左右的事,他们只能在现有的体制下找到自已的出路:到好的肿瘤治疗中心去,多方面就诊,如将自己所有的病情资料带齐,就诊于多个专家门诊,如外科门诊,内科门诊,也可以去中医门诊,如果这个医院有,可以去营养科门诊、心理门诊;心平气和的向医师提出:我在别的门诊,他们的意见是这样,我想知道如果从您的专业角度出发,您的意见如何?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能得到一个一致的答案,如外科门诊说有手术指征,必须手术;而内科门诊也说:目前情况还是考虑手术治疗;中医科、营养科、心理科也说你手术吧,我们来想办法辅助你的治疗。但如果各个专业角度意见不一样,那怎么办:如果条件许可,再换更好的医院去就诊,如果那不行!----------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啦!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lkdlm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2:52:42    跟贴回复: 第 182
d回复 | 引用 回帖人:白衣大褂120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2:58:51    第 183
医学的历史:巫师与穿裤子穿直了的大腿骨
  医学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琢磨挺长一段时间,当然这种琢磨有点无聊,就像哲学史上琢磨人是什么,听起来也似乎很没有正经,当然,我床头的大部头医学书还不少,抄个定义也不难,但我还是愿意让人来说我错,我自已琢磨的结果是:医学是减少痛苦的学问!
  精准是肯定不精准!没中靶心,但应该还上得了靶。照我的意思,猫呀狗也是有自已的医学的,当然是这样,当人类在16世纪用沸油和烙铁来处理枪伤的创口时,猫在几亿年前就一直在轻轻的舔自已的伤口了———这比沸油和烙铁还接近医学原理。有一句论调我一直很不喜欢:正因为有了中医,中国人才活到现在!我不喜欢这个论调,是因为我认为蟑螂说这句话底气会比我们足很多,它们肯定大声叫嚣:正因为有了蟑螂医学,蟑螂才活到现在,而且活得不比人类差!人类让蟑螂比下去-------这可把我气坏了!
  人类这个物种生存下去肯定不是某个医学的功劳,是进化的功劳,甚至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医学的发展对人类的未来是好是坏还值得讨论。但医学的发展让人类减少痛苦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还远不能完全让人类无忧无愁过一生,但人类对付痛苦的方法却有个更多的利器。
  减少痛苦是人类的本能,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肯定积累了很多减少痛苦的方法,如从树上摔下来,脚摔坏了,躲到窝里躺几天会舒服点,这现代医学给了个名称:制动。在医学的早期,人类就从这一丁点知识起家,一点一滴的完善医学这个大厦。有些痛苦来源很明显,比如掏鸟窝爬得太高从树上摔下来是要怪自已,但绝大多数疾病则早期的人类无法解释,比如瘟疫,早上起来发现死了好多人,早期的人类当然想不通,所以觉得肯定有某种神秘力量控制这一切,世界上各个种族将神秘力量的控制者归结于天花乱坠的五花八门,有太阳、月亮、山、水、祖先,有上帝、有菩萨、有地狱,有阎罗……。。所以那时巫和医是不分家的,治疗的一个最主要方法是向神秘力量的控制者请求帮助。这点在文艺复兴前的欧洲发挥得很淋漓尽致,生病是上帝的惩罚,治疗就是请示上帝宽恕,中国历史上也差不到哪去,甚至到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得了癌症是因果轮回,是报应,或是祖宗的风光不好。巫、医不分家占据了人类最大分量的历史。那时的治疗者的角色由巫师扮演,因为他们起着向神秘力量请求帮助的作用,同时巫师也是掌握自然知识最多的一个阶级,他们在向神秘力量请求帮助的同时也在用他们掌握的一点医学知识(大多为植物药知识)为族人减少痛苦。
  后来人类历史上的一些先哲终于肯低头看看自己,开始思考人类痛苦的来源,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在他们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要观测人体内部的奥妙几乎不可能,认识的直观性和模糊性是他们共有的特点,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整体多于微观,推测多于实证,哲学思索重于客观存在。他们根据几种自然元素组成万物的哲学思辨贯穿整个中西医学史,中医是阴阳五行,印度医学是三体液学说(气、粘液、胆汁),希腊医学是四体液学说(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他们都认为阴阳或体液平衡就构成健康,不平衡或偏胜则产生疾病,治疗就是纠正偏胜,恢复平衡。这集中体现在《黄帝内经》中,如《素问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把阴阳五行看作是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消亡的物质本源;其次以此概括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一切方面,如诊断上“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疗上“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同时还用五行生克制化学说来解释脏腑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它还将道家的“精”、“气”、“神”的基本概念引进了医学,认为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是精、气、神的存在形式。而西方的希波克拉底学派中,整体观念也是其主要的特点,它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体内各器官间互有联系,一种疾病可累及全身,而人体与外界不可分,外界气候、地区、水、空间等对健康和疾病有影响。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提出的四元素说,他认为万物(包括生命)皆由地、水、火、风四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平衡与不平衡就是健康与疾病的物质基础。这些解释现在听起来是有点不靠谱,但这样解释事物也促使医学脱离宗教迷信。
  这个时代是几个医学家、几本医书统治一切的时代。在西方是盖仑,他的威望是强盛了近1500年,以至当他的解剖书描述与尸体实际情况不一样时,人们就解释说是因为现在的人与盖仑时不一样了,如盖仑说人的大腿骨是弯的,可尸体解剖却发现是直的,于是人们解释说是后人穿裤子把大腿骨穿直了。那时的医学教授干的最大的事是把盖仑的书抠到海枯石烂、山穿水尽;最经典的是两个著名教授分别在学术刊物大打论战,引用盖仑的话来证明马有几颗牙————却没有人会想要找一匹马去数一下!中国也好不到哪去,现在这风气也没改变多少,“心主神志”、“肾藏精”等被现代人解释成中医意义上的器官和解剖上的器官不是一回事,当然这和穿裤子把大腿骨穿直了异曲同工,只是更死鸭子硬嘴巴!现在中医在写论文时,首先想到的一点肯定是先在《黄帝内经》找到一点证据,大把引用一下,如果一篇论文没几行古文,你看他怎么发表!
  中国人最信是老祖宗怎么说,最讲究的是祖传秘方,这种思潮在现在还普遍的存在,而中世纪末叶的欧洲,爆发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它首先在意大利兴起,随即传遍整个欧洲。这个时代的思想是:管你盖仑怎么说,我要自已去看马有几颗牙,人的大腿骨是直是弯,我自已去求证,去实验,你盖仑错了,我不替你遮屁股,我还要骂你娘!当时,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强调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反动的教会封建统治,达芬奇、哥白尼、勃鲁诺号召人们“寻找真理”,培根(Bacon)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笛卡儿(Descartes)提倡人类理性解放,主张发展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解放,使自然科学得以诞生,“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古代的经验医学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应用科学实验方法,进入了实验医学的新阶段。哈维运用实验方法,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循环运动,发表了著名的《心血运动论》,标志现代医学的走出娘胎,在以后的医学发展中,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研究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中可以获得大量在人体无法获得的知识,成为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再加上自然科学发展到较高水平,观测手段如显微镜、X光、心电图等的出台,人体“黑箱”就一步步被打开,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胞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相继建立,由整体水平,器官水平而细胞水平,都获得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整体-分析-系统”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模式。这个时代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是人体解剖学,医学就是在16世纪的解剖学,经过17世纪的生理学,18世纪的病理解剖学,19世纪的细胞学、细菌学,以及20世纪的临床医学的发展,才形成今日的医学科学。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白衣大褂120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3:16:38    第 184
医院的历史和结构:六人的大床和暗无天日的住院医师
  我跟你说吧,我对医院没多大好感----------当然,对自己每天必须呆上近十小时的固定工作场所能喜爱绝不会有多!何况,我每天还要面对生离死别,还要接触一个个痛苦而焦虑的闷着满肺怒火的病人呢。而绝大多数人比我更有理由对中国的医院没多大好感:在自己痛苦焦虑的时候,没有可信赖的眼神,没有鼓励的言语,只有永远搞不清楚躲在哪个老鼠洞的检验室,只有复杂得比得过组装一台电脑的就医程序,只有在挤满各种怪味的候诊大厅的无穷等候,只有刚吐出“请问”就被“下一位”塞回去的几分钟“临幸时间”。。。。。
  发发恼火是不是很爽?就像端着把AK冲进你的领导办公室一样带劲!现代医学浑身闪烁裎亮的仪器光泽,冰冷而遥远;离人文关怀、离慈祥长者、离嘘寒问暖飞驰而过,罚单想开都追不上。医院的诞生就一直跟慈善,跟关怀联系在一起,医院的历史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作为贫民院;作为临终者之家以及作为医学技术的中心。只有医院发展到成为医学技术中心这个阶段才似乎在高效率、高科技的白色光环下渐渐失去人文关怀,这也够让它们饱受骂名的了!
  在医院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岁月里,似乎总罩着人文关怀的神圣光环,医学的发展一直和宗教和战争脱离不了干系,医院也是如此,尽管罗马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被称为医院的医疗机构,但今天人们所知道的医院这一机构的起源是与基督教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的。基督教义强调人类有责任向病人和穷人提供帮助。天主教教堂鼓励教士建医院,把医院建在教堂附近以形成统一的宗教势力。十字军东征时期,天主教军队在向圣地巴勒斯坦进发过程中,建了很多医院。非宗教界捐助者例如皇帝、皇后、贵族、富有的商人、手工艺人和手工艺行会,以及市政当局也都建有医院。但这时的医院并不能算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医院,因为慈善有余,而且脉脉温情,但有效的治疗手段不足,这里提供最多的是神父的祷告和修女温柔的安慰。中世纪末,穷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恶化到了严重的程度,多数医院再度开放,但是它们不论患病与否都向穷人提供食品和住宿,所以很快就具有了膳宿之家的特征。而这一阶段成为中国古代医院的最主要特征,我国史上最早的医院雏形,一直可以追溯到周代。据《周书;五会篇》记载,在周成王执政时,就在成周大会的会场旁设立过病坊,所谓:“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到了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在首都临淄建立了“养病院”,专门收容聋、盲、跛、蹩等残疾人到此集中疗养。隋代还曾专门设立过收容麻风病人的隔离病院———“疠人坊”。宋代由政府兴办的慈善机构甚多,诸如福田院、广惠坊、安养坊、安乐坊等,这些亦具医疗功能。以及后代的绝大多中国医院本质上仍为慈善机构,有官办,也有富人或官员个人兴办的为贫民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的贫民院。
  18世纪及以前的低级医疗水平治愈不了什么病,很少有病人能够通过治疗存活下来,医院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是要死的穷人待的地方。高死亡率与病人恶劣的生活条件有关,医院的典型特征是肮脏的、不通风的、拥挤的。也许你不相信,那时的医院一般是六个病人挤一张大床,半夜时,不断的有病人死去,可怕的情况是一个人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和五具尸体同眠了一夜,但这种事时有发生。19世纪末,医院的新形象形成了,医学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科学,应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询精确的医学知识并且研究出能够稳定应用的成功技术,而且通过大规模的规范的医学教育也培养了一大批质量可靠的医师,特别重要的是培训合格的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介入,他们掌握专门技术,帮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这时的医院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院。与此同前,在中国,随着传教士将现代医学带入我国,各大城市和通商口岸纷纷成立教会医院,现代中国几乎所有最著名的医院都出身于那个时代,如“北协和,南湘雅”,而且教会医院也成立医学院小规模的培训医学人才,现代中国几乎最好的医学院校也都或多或少带有教会血统,如现在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这时中国的医院仍明显带有慈善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完整的卫生保健体系,几乎各省及大城市都建立医学院和中医学院,各省、市、县几乎都建立医院和中医院,各乡镇、街道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而解放军系统则在各军区、各大中城市都有自己的驻军医院。这样中国复杂的完备的医院体系最终形成,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中国的医院似乎渐渐脱去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慈善外套,成为经济利益中的一位重量级拳王。尽管饱受骂名,但中国医院也就是在成为经济利益中的重量级拳王后才迅速壮大,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医院在医疗设备、技术力量上几乎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这些大医院集中在各医科大学或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各省的人民医院,解放军的大军区总医院上。而基层的卫生院和卫生所则大多数畏缩,现在中国形成了强者益强、弱者益弱的不平衡医疗体系,特别是基层医院没有发挥它们的初级医疗保障作用,大多数患者往大医院跑,才有看个病排一天队的难受劲。
  难受是难受,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在大医院排上一天队难受死也总比在小医院被误诊来得放心。但事实也大多这样,大医院集中了中国大多数的医疗资源,而且管理上也较规范。但这些医院总像迷宫一样考验我们的方向感和办事耐性,好吧!下面我们来走走这个迷宫:
  一般而言,一个医院主要由3个大系统组成,门诊部(包括急诊),住院部,辅临系统(如检验科、放射科等等辅助科室)。这3个系统由一个医院机关统一领导。
我们接触最早,也是最多的是门诊部,一般而言,门诊部都是由各科室派出经验比较丰富、资历较老的高年资医生坐诊。在这里,门诊医师需要明确患者病情如何,如何严重则安排住院,如果不严重,则明确诊断后门诊治疗,也就是开点药回家治疗去。门诊的工作程序是:1、先挂号排队,这个挂号过程其实是非常必须的,主要是分诊,那么多的人,谁需要看什么科由挂号先分门别类。2、与门诊医师会面,向他表达自己的痛苦,这个表达是有技巧的,我常常被答非所问的患者烦得半死。
一般来说,你得准备回答以下问题:你主要的不舒服是什么,你觉得是什么引起的,不舒服有多长时间了,不舒服的表现是怎样,有没有在哪里看过病,那里的医生怎么说,以前的治疗效果怎么样,这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门诊问答,我是建议所有的就诊者在就诊时先自己把这些问题理一下。而且一定要记住:每个家庭应该有个文件夹专门来存放医疗资料,每次就诊都把病历、化验单、拍片资料等存好,按日期排好。我总认为每个人都会知道这个常识,但其实在现实中,能做到的并不多,每一个化验都是钱呀,但似乎到处扔的人占绝大多数,而且让就诊医生对以往的病史一点头绪也没有。3、如果需要做检查,则由医生开单,然后交钱,去做检查。这里有个小技巧,一般而言,如果决定去医院,则当天早上最好不要吃东西,因为很多检查要求空腹,如抽血检查、腹部B超。而膀胱及妇科B超则要求憋尿,所以有准备做这些检查的一早就应该多喝水,尽量不上厕所。然后等检查完拿到结果再回到门诊医师那里。4、明确诊断,开药、交钱、取药。
  如果病情较为危重,或门诊医生觉得让病人回家有可风险,则会安排住院。那么一般医院住院的程序是怎样的呢?很多人会被复杂的主任、主任医师、主治、主治医师搞得摸不着北,很多人搞不清楚谁对他负责,有事要首先找谁。那好,让我们把医院看个透透,先找程序搞清楚,不要一点小事就天天追着主任跑,既把主任恼火得半死,又让住院医师心生厌恨。
  好,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医师是怎样分三六九等的,其实分的也没那么细,中国的医师一般按资历分四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是职称,住院医师是初级职称,如果按高校的老师套,那是助教;主治医师是中级职称,相当于高校的讲师;副主任医师是副高职称,相当于副教授;主任医师是正高职称,相当于教授。在很多担任教学任务的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也就是这样套。这个职称评定一般是按资历,当然如果你有好朋友在从医,也就能知道这个职称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职称永远是大多数医生心口的痛,不说也罢。但一般而言,职称越高,意味着越多的经验积累,意味着越高的权威,当然也意味着越大的年纪,越多的白发。但科室又有主任、副主任是什么意思?这是个行政职务,也就是科室主任是一个科的行政负责人,当然科室主任一般是这个科室资历最高的人担任,但也不一定,有些年轻人有很高的领导能力或别的(这个别的因素就复杂了),他资历不高,但他就可以领导一个科室,如主治医师担任科室主任。也就是说,主任和主任医师不是一回事,主任医师是一种资职,而主任是一种行政职务,比如你今年是主任,明年可能就不是主任了,但如果你是主任医师,如果没有意外,你一辈子也是主任医师。
  中国的一般中大规模医院是施行三级检诊制度。什么是三级检诊制度呢,举个例子比把嘴皮子磨破管用,比如某个医院的普外科,这个科室有一个主任医师,几个主治医师,十来个住院医师。一个住院医师负责四五个病人,住院医师将直接面对病人,他要负责这个病人的病历书写、每天的查房、一般医疗操作的执行,反正一句话,你有什么事首先找他办,这个住院医师是直接负责人,一般是年轻的医生,他应该是随时可以出现在你的面前为你解决问题,这是他的职责,他解决不了他自已就会去找他的上级医师去。在以前的教会医院,住院医师的意思是24小时住在医院里面,随叫随到,还有更绝的是,以前有的教会医师规定住院医师不能结婚,为什么呢,你一结婚就有家庭拖累,不能24小时在医院随叫随到。中国妇产科学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她是中国妇产科的先驱者,北京协和医院的林巧稚院士,她一生未婚,为什么呢,因为解放前的北京协和医院是个教会医院,如果林巧稚院士一结婚就不能在协和当住院医生,她是个非常让人尊敬的大夫,一生将自已奉献给病人和中国的医疗事业,我们现在说这种话有时老觉得有点别扭,但对于那一代的学者,这种话一点不过分,中国医学界现在各个领域最高权威大多数还是原来教会医院培养出现的,是外国人帮中国人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医德、他们治学的严谨都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医师所不能比及的。这个住院医师培养阶段是一个医生一辈子最暗无天日的阶段,一句话:做牛做马!当然,他们也就是这样通过做牛做马一点一滴的积累了行医经验。
  终于熬到主治医师日子就好过了,这时他不用每天做牛做马了,他一般领导三四个住院医师,这些住院医师将病人的病情向他汇报,主治医师拿个主意,定个治疗方案,具体的活就让住院医师去干,如果他自已也拿不定主意,主治医师就将复杂的病人情况向主任医师汇报,让主任医师拿主意。当然这时的主治医师就将是住院医师的师傅,他要手把手的带教住院医师,简单的操作让住院医师去干,稍复杂点的活还是得自已干。
  熬到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一个医生就算功成名就了,他终于可以享受他几十年来的艰辛和做牛做马,他将会以一个权威的面目出现,光环万丈,在病房里带着十几二十个医生查房,派头绝不会弱于省长下乡时的排场。他可能三四天才查一次房,查房时下级医师向他汇报病情,他当即拍板,或是向下级医师问几个问题,如果他喜欢,把住院医生骂个让他立马的想割脉也行。对于绝大多数的医生,他一生的行医,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挨骂、委屈、战战兢兢、暗无天日中渡过的。如果我告诉你,医生不是个好职业,大多数人会不相信,但还是相信我吧,我没有骗你,特别是在中国,我所认识的绝大数同行已经下了命令:儿子再学医,把腿打断的“豪情”了。
  好了,什么叫三级检诊呢?就是住院医师直接向患者负责,主治医师领导住院医师的诊疗活动,主任医师领导主治医师的诊疗活动,三个级别形成金字塔,等级森严。有个说法是中国目前等级最森严的三个机构是:军队、医院、寺庙。这的确是事实。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望风立潮头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3:31:06    跟贴回复: 第 185
收藏。谢谢楼主。回复 | 引用 回帖人:白衣大褂120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3:36:06    第 186
怎样当一个聪明的病人:
  我的思考是:医学是一门让人类减少痛苦的学问;而医生呢?我的思考是:让人类减少痛苦的一群专业人员!
  那么好医生当然是能很好让病人减少痛苦的医生,坏医生是不能、或仅能轻微减少病人的痛苦,甚至加重病人痛苦的医生!我这个定义是很简单,而且幼稚,会让绝大多数专家摇头,但对于一般病人: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按这个定义,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医生并不能算上好医生,当然他们用技术解决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但内心上的痛苦呢,当一个病人,走进入庞大的医院,陌生而恐惧,在候诊大厅紧张的盯着叫号牌,在一个个极端官僚的程序中被推来挡去,没有安慰,没有鼓励,没有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只有云端上的权威,只有冰冷的机器,只有一张几句话的报告单。那么我们来反思,我们的医学是好的医学吗,我们的医生是好的医生吗?我们可以用药物、用手术来减少病人身躯上的痛苦,但我们似乎忘记了,病人还有内心的痛苦。当他被推进这个庞大的白色机器中,本身这个过程就给他带来了痛苦!而减少病人的痛苦是一个好医生的天职,这个减少痛苦是多方面的!
  而更可怜的是:我们来看中国目前的医学,似乎病人还要有很高的智慧来应对就医过程中的一切。这是个很专业的领域,病人本来因为疾病的困扰,他很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他累了,他只想有个专业人士来为他打理一切,没想到的是,他环顾四周,发现他不能完全信任这一切,他发现与医生交流很困难,他发现周围有很多让他不能完全信任医生的理由。他发现自己还要学着当一名聪明的病人。
  当一名聪明的病人!这很无奈!也是对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反讽!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当一名聪明的病人!
  当一名聪明的病人,这个聪明当然不是要聪明到让医生帮你看完病还要替你付钱-------有这种聪明们对我和我的同行而言也太恐怖了!这个聪明是想办法从你的医生那时得到最真实的情况,得到他能提供的最好的治疗手段,能从医生那里得到最大限度的信任。如果他能得到这些,他当然是聪明的病人!
  我看过很多专家写的教大家在医院如何当一名聪明病人的忠告,归纳得像规章制度!但在中国,规章制度是一种让大家厌恶的事物。还好,我是一个医生,我愿意很真诚的告诉你,我会喜欢什么样的病人,我厌恶什么样的病人,我会对什么样的病人提供我最多的真诚,最好的耐性,我会提供我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我还会告诉你我或者我同行有时会采取的伎俩。
  1、首先,如果是我的亲戚、朋友、或本院同事介绍的患者,我做个聪明的病人:患者角色、医生护士之间的游戏
  要写这篇一直在想:如果从我(医生)的角度,我喜欢什么样的病人呢?当然:当个医生喜欢的病人,可能会得到医生更多的微笑,更多的解释,也可能更多的帮助。但,前一阵子醒悟过来:不过,病人凭什么要讨得医生喜欢?而且讨医生喜欢的病人就一定会得到最多的帮助吗?不一定!
  我们来看中国医生这一群体,官方的评论是:绝大多数是好的,有一小部分人很混蛋!就像领导口头上经常挂的:绝大部分………。,但是,极少部分…………。然后我立马的想法是:这个极少部分肯定大到一定的份,而且肯定不老少。
  医生也是!环顾我的同行,有一点我信,我认识的绝大多数同行在治病救人上还是称得上尽力;但在经济的考虑上,反而是绝大多数医生并不那么可圈可点,有些甚至是想方设法来为经济考量。我想,看我这个贴子的有很多医生同行,不知他们是否会同意我的看法,但我想,这是我感受到的,这是接触到的,而不是我听领导讲的,也不是我看报纸看到的!而且我也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我经历的岁月让我有这样的评价。
  医生喜欢什么样的病人呢?一句话:顺从,尊重医生权威的病人;如果加上病人有钱而且舍得花钱,那么绝大多数医生会更喜欢。
  来看医生是怎样的努力塑造他们所喜欢的病人的,(有些措施(“伎俩”)或许并不他们有意为之)。有很多医生患病后成了病人,躺在熟悉的环境而面对陌生的内心感受,常常会思索出很深刻的人文关怀出来。首先,当一个病人走进病房,他被换上统一的病号服,他将被剥夺掉他的社会身份,他在病房里的名称是某某患者,或XX床,医生也会尽力对他原来的社会身份视而不见,而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是他一生认同的,是他自信的基础,走进了病房,他突然的没了社会身份,而要扮演一个患者的角色,内心茫然,不知所措。再次,他会被剥夺自主思考的权力,在病房,面对的是很高深专业的医学知识,病房何时熄灯,护士几点来抽血,何时来输液,医生何时来换药。。。。。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你:你不要思考,不要问为什么,你就等待,你就遵从。最后,病人将会被剥夺行动的权利,他将被告知躺在病房上等待,出病房要请假,出病房后一切后果自负等等。总之,没有社会身份,无法自由思考,没有行动自由,那么这个患者角色的结果是服从。
  我相信我的很多医生朋友一定会站出来说:放P,我们就从没有想过要这样干,这是病情需要,为患者好!如果大家不遵从病房管理,如果病情危重还想到处走,出了事算谁的,至于自由思考,那是因为医疗本来就是很专业的学问,患者没有专业知识怎么自由思考?我们也很想跟患者沟通,但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我们说了他们也不明白。再说,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他们好,尽管他们可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干!
  但:尽管医生的这些想法完全有道理,可是,从患者的角度出方:得出的结论确实是这样:他被剥夺社会身份,失去自由思考和自由行动的权力!这是患者角色最本质的内涵!
  而医生角色呢?他是站在主导这一方的,而这种主导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垄断赋予的,几乎我认识的所有医生都不希望他自已的权威受到挑战,特别是病人试图挑战医生的权威时总会受到医生的抵制,这种抵制是与天皆来的,从骨子里涌出来,从脚底板窜上来。
  那么聪明的病人呢?他怎样扮演好这个患者角色呢?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没有一个患者有义务去努力讨好医生,聪明的病人不一定是医生喜欢的病人,聪明的病人应该是:能从医院那里得到最多帮助、最有效治疗的病人!什么叫聪明,能最好、最划算把病治好了才叫聪明!其次,尽量的不去直接挑战医生的权威,我的意思是:你当然可以挑战啦,只要你掌握了足够的医学常识,但———私下挑战就是啦!
  1、聪明的病人会是善于搜集信息的人:我和我的很多同行越来越感叹医生难当,病人越来越挑剔,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医生渐渐失去对医学知识的垄断,随着患者获得医学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医生的权威日渐受到挑战。一个聪明的病人,却是很容易就利用现有的各种渠道来获取他有用的信息。我得了什么病,这个病大概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哪个医院在治疗这一块比较在行,这个医院哪个医生比较优秀,比较有责任心。。。。。。获得这些知识难吗?其实不难!你可以问你的医生朋友,上网查,到医院周围转转,看看他们的简介,在墙上找找各专家的简介,甚至可以问问医院附近的居民,问问医院内的护士。。。。。。如果现在社会已经提供这些信息,而你不会去利用,换句话说吧:医生一心想保持医学知识的垄断,但苦于技术的发展让垄断变得不容易,但不加以利用,心甘情愿的让医生继续保持他他的垄断,你当然不能算上聪明的病人!
  2、聪明的病人是会尊重医生的病人:我和我所认识的很多同行,平心最厌恶的是那种趾高气扬的患者,最痛恨的是那种什么都不懂还指手划脚的患者。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和我有同感:一个社会上的小领导,权力不大,脾气大,来了病房,总炫耀他有多少的能耐,对医生指手划脚,或是对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不放在眼里,一点小事就直接找主任解决去,对这种人,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是表面上笑容可掬,好好好,是是是,不知、不知我不知,你爱找谁找谁去。相反我也碰到不少这个社会上级别比较高的领导,反而他们很愿意尊重别人,对护士、低年资医生的帮助总报以感激,我们总很愿意为他们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是,聪明的病人不一定是医生喜欢的病人,但,聪明的病人一定是会尊重医生的病人,其实这道理不仅是就医上,在为人处事上都是如此,你来医院是寻求帮助的,而且这些帮助是掌握在拥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手中,你为什么不去尊重,为什么一开始就要采用对抗、不合作的态度呢?那是笨人的做法!我所听过的最精彩的人生哲言是这样的:别人一直认为他们强大到可以挑战绝大多数人,而我一直认为我强大到可以和绝大多数人合作!这句哲言帅吧!
  3、聪明的病人是知道怀疑并敢于提建议的人:尽管医生从不喜欢这样的病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值得你全部的信任,他们会出错,甚至有些不良医生会故意欺骗,这些并不少见,我确实碰上过我的同行利用他那一身白大褂的权威,使出浑身解处来谋求经济利益,夸大病情,恐吓、误导无所不用其极,尽管这种人并不多。而这个怀疑是在你掌握一定的相关信息,在尊重医生的前提下的怀疑,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我来讲一个很微妙而好玩的游戏,叫医生护士之间的游戏。在我所从事的这一行业里,护士是在医生指导下工作的,护士直接挑战医生的医嘱是很严重的失职行为,但现在,我们的护士姐妹们其实已经掌握了很多医学知识,甚至一个老护士比一个新医生在治疗上还更老道,我刚毕业时上手术台做阑尾炎切除术,一是紧张二是不熟练,当你还在思索下一步做什么时,碰上老护士配合,她比我还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总会把最合适的器械递到你手里,一看递来是剪刀,剪吧,一看递来根线,打结吧!但即便如此,聪明的护士也一直避免直接向医生提建议,就要玩一种所谓的医生护士之间的游戏,这种游戏的本质是不能使意见不一致公开化,护士向医生提建议要把言语进行修饰,改得让旁人听起来是护士在医生寻求指导;而医生向护士询问意见也要男扮女装一下,扮得像是在了解情况。比如:医生下了医嘱,某一病人从明天起用哪一种药,护士一看到医嘱,犯嘀咕,这个病人一直对另外一种药效果很好,是不是医生没认真询问病史呀?她不能在公开情合提起这个不同意见,就私底下跑去问医生:他这个病人以前一直用那个药,效果据说不错,您开这个药,是不是他还有别的问题呀?其实医生、护士之间游戏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在玩,只要有领导的地方,聪明人都在玩。聪明的下级、聪明的领导都深知这游戏的精华。而聪明的患者呢,首先他会疑问:1、就你医生现在掌握的证据足以确诊我的病吗,2、医生对我的病情判断准确吗,3、你们在治疗我这个疾病是否掌握足够的经验,你们的治疗方案是合理的吗,4、你们给的治疗方案是符合我的经济能力的吗。以上这些才是一个聪明的病人要思考的!而聪明的病人也要领会医生护士之间游戏的精华,向医生提出疑问或建议要经过整容一下,都要割个双眼皮,让医生觉得是向他寻求帮助,不要直接挑战他的权威。比如你经济能力有限,你希望医生开便宜点的药,想让医生换个药,你的想法应该是这样:医生,你看,我是个学生,经济上确实很困难,要不,您再帮我定个治疗方案吧?一般会用心、而且真诚、而且会很为他考虑。这点,我想大家应该不会有疑问吧!大家都知道生病了赶快找当医生的熟人,有这个熟人会让你就医程序方便而不受欺骗。好了,你看到这里,你现在假设一下: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现在拿起手机你是否可以打到一个愿意帮助你的医生朋友。这个医生朋友不用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只要是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一群同行交际圈子,关健是:他会用心帮助你!有吗?现在你就回想一下,有吗?如果有,其实我这一章一大篇你完全可以不用看,有事直接向你的医生朋友咨询就可。如果没有,那你是不是要检讨一下: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朋友!你应该有一个好的医生朋友,这是在目前中国是最实用的方法,尽管没有一篇正规的文章会像我这样口无掩拦的告诉你---------这让我这篇文章显得很庸俗、很不上层次。但相信我,你一定相信我,有一个好的医生朋友比任何一个专家写的就医指南还管用十倍!为什么你没有,不是因为你就那么不幸运,周围的医生都和你八字不合。不是!是你根本就没有那根弦---------你平时不注意结交一个医生朋友,你只想临时抱佛脚!你其实或许可以不用去结交政府部门的朋友,有更好,如果你确定你会当一个好的公民!但你平时不注意结交一个好的医生朋友不行,为什么呢,疾病肯定会在你或你的家人身上发生,你会在某一天需要医生朋友的帮助,你的一生肯定会需要这个帮助。是不是很庸俗,我让大家这么有目的性的结交医生朋友,不是,这是一个很开放的社会,一个美好的人生需要共享很多不同朋友的内心世界,我们完全可以很真诚的去交识一个医生朋友,在交流这么方便的现代社会,这点肯定可以做到,只是你平时不注意去培养这段友谊,只是你不去多联系,多交流而已。你的同学圈中肯定有当医生的,找机会联系一下;或者你在某个饭局上认识了一个医生朋友,不要饭吃完过了就算了,想办法再联系一下,去他家里串一下门,约几个朋友再聚一下。。。。。。。。总之一句话:不是你办不到,只是你没那个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我还要再啰嗦一遍:你一定要想办法拥有一个愿意帮你的医生朋友,这是当一个聪明的病人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想自由的农民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3:36:13    跟贴回复: 第 187

不错。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sjxm    影响力指数:1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3:38:12    跟贴回复: 第 188
顶回复 | 引用 回帖人:白衣大褂120    影响力指数:2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1/31 23:52:41    第 189
 2、我当医生,我对有医学常识的人也会很用心、也会很不敢欺骗,当然态度可能不一定会那么热情,总之一句话:医生对有医学常识的人总会更努力的提供他能提供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原因呢?太简单了:病人也懂一点医呀,万一哪个地方做错了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蒙蒙别人还可以,蒙蒙懂行的那不是自找苦头吗?
  那么对于你呢,其实很简单,来看我的书吧(挖哈哈,大做广告),多懂一些医学常识,在与医生交流的时候要把你懂得一些医学常识表现出来!比如我去别的城市别的医院看病,我一般不好意思直接说我也是医生,但我会在我的医生面前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出我的理解,他当然不是傻子呀,马上知道我也是懂行的,态度立马大转弯,说话也不再大大咧咧,而是小心翼翼,生怕犯点错让我知道,而我呢,一般能得到最好的服务,可我就不一定要有个熟人在那!
  给你讲讲在医学史上,医生是怎样保持他的权威的!医生的权威来源于他对医学知识的垄断。垄断的程度越高,医生的权威就越高,医生的利益越有保证,医学史上的一切阶段都是如此,医生总试图保持对医学知识的垄断来保证他们的利益。在中国是这样,古代中国的郎中总倾向于用很神秘的语言来表达病情,如“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得伤人”(《灵棂。百病始生篇》),“邪之所凑,其病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开的处方也倾向于神秘化,如让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原配的蟋蟀,经霜的芦苇、人肉馒头等等;而西方也是如此,他们更绝,早期的西方医学的医疗文书是用拉丁文来写的,这种文字其实很少人能看懂(在前十年,中国的一些教会医院培养出来的老教授还是用拉丁文写病历和处方,这是真的,我见过),开的处方也尽量的复杂化,他们开的处方中的很多药物根本不大可能会配齐,如西方早期的医生会开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物的毛发来入药(这还有一个更深的伎俩:是你病人配不齐药,如果不能治愈不是我的责任),而现在的医生则倾向于把病历写的龙飞凤舞,在向病人解释病情时用高深的专业语言,这一切其实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持医学的神秘和对医学知识的垄断。
  现在整个医学界很担心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生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保持知识上的绝对权威,他们发现病人也有医学知识,他们发现病人不再可以随便解释就打发,他们发现病人现在很容易就会发现治疗上的过失,所以他们开始小心对待每个有医学知识的病人,尽量不犯错,尽量不要让病人逮到辫子。他们发现他们的权威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在慢慢下降,医生的待遇在慢慢下滑,如美国历史上,医师和律师向来都是收入最高的职业,现在医师平均收入却已滑到IT从业者,金融业者之后。而医学知识的普及则是病人权益得到保障的最根本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病人权益越来越得到维护。
  所以,如果你没有好的医生朋友,你就应该要有医学常识,方法呢,很简单,平时多关注一下医学常识,还有是利用好现在的网络工具,不会利用网络工具的人绝对是这个时代很笨的人,网络可以给你提供太多了,当然鱼龙混杂。
  3、不好意思,我写到这里,我才醒悟过来,我们的医学誓言是:不论患者身份如何,我将一视同仁……。。但告诉你吧,这点绝大多数医生做不到,我承认我有时也做不到,这相当的正常!如果我有尽够的诚实,换句难听点的话是:如果我不装X,我还要真诚的告诉你,这个社会上有权势、有社会地位的患者一般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你可以很愤世疾俗的骂我势利,但对不起,你应该有足够的理性来承认这是个事实!这个我倒不多写,原因是什么?-------有权势、有地位永远是在这个社会办任何事最好的通行证!
当然还有更多的沟通技巧,但最主要的“道”肯定在以上三条里面,而其它的一些专家忠告表面看起来常冠冕堂皇,但不一定奏效。当一个聪明的病人,永远会奏效的办法是:有一个愿意帮助你的医生朋友;你自己有医学常识;你是这个社会有权势、有地位的人!你看我是多么善于讲大实话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