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5s拆屏幕视频教程:善待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3:16
周瑞金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该文是他在上海温州商会演讲的一部分,谈人生、谈养老、谈长寿,极富感情色彩又深寓哲理,推荐给读者共赏。 ——编 者
人,作为一个生命,赤条条来到世间,只有几十年,至多100多年时间,所以人生是短暂的。生命的结果是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生、老、病、死。人来到世间当然不是为了死亡而活着的,而是为了享受生命的美好过程。让生命过得充实、愉悦、有意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我们应当如何善待人生?我认为可以把人生价值的真谛,概括成一句话:“爱自己,爱他人。”让自己过得愉快,也让别人过得愉快,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有一个少年去问一个智者:“怎么做一个给自己带来愉快、也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这个智者回答,人世间只有两种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要让自己和别人都愉快的话,要记住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这个少年领会得很快,说我明白了,当自己遇到痛苦、忧伤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让痛苦和忧伤减轻一点。而当自己欣喜若狂的时候,把自己当做别人,这种狂喜的心情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说,很对,这就叫“以平常心看悲喜”。人每天遇到的无非是两种心情,一种是高兴的,喜的心情,有好事、赚到钱、升了官、评上职称、遇到好朋友,等等。另一种就是悲,你心里难受,遭到批评了,碰到挫折、失败了,反正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人每天遇到的就是这两种心情,一个悲,一个喜。如果以平常心来对待悲和喜的话,那就会感到愉快。
智者又说第二句话就是“把别人当做自己”。少年说你这句话我也理解了,就是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把别人的不幸看做是自己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伸手给予恰当的帮助。还有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不眼红,不嫉妒,把别人取得的成就看做自己的一样。这就是把别人当做自己。智者说,对啊,这叫“善解人意,成人之美”。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各级领导对待员工,应该有这种善解人意,对你下属有什么痛痒、难处、要求都要了解。在不影响原则的情况下要成人之美,尽量满足人家的合理要求。
智者说第三句话就是“把别人当做别人”。少年说这我也理解,把别人当做别人,就是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给人,不要伤害人家的自尊心。智者说孺子可教也!这叫“尊重人、宽容人”。只有尊重人,才会对人家的一些不同意见、看法,甚至是缺点、弱点,采取包容、宽容的心态,使大家都感到愉快。
最后,智者讲了第四句话,“要把自己当做自己”。少年想了好一会儿,说这个问题太艰深了,我回答不了。智者说,这个问题需要你用一生的实践和体会来回答。后来这个少年长大了,他到老年也变成了智者,才破解了这个问题。怎么把自己当做自己呢?他领悟到:一个人征服世界不算伟大,能够征服自己、超越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人性有很多的弱点、很多的劣根性,我们静下心来想,自己身上确实有很多执着、毛病。比如,贪婪、妒忌、痴心、愚昧、自大、自私、懒惰、推诿等等坏习气,是不是大家都沾染了?佛学说,“贪嗔痴慢疑”是人的劣根性,确是如此。所以要把自己当做自己,就是要勇于改错,勇于忍辱,勇于担当,勇于超越,不断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弱点,不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
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生有不同的阶段,追求不同的价值,这也是善待人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孔老夫子对人生的阶段有个很经典的概括:“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以十年为一阶段。人生下来,经过十多年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基本教育,然后长大了,谈恋爱、结婚、生孩子,所以到了30岁左右,基本上是成家立业了,找到谋生的职业了,家庭也建立了。所以孔子讲二十而志于学,是知志,而后能学;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知耻了,而后能勇,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愧色。
那么到了40岁,经过了10年的职业和社会的磨炼,应该见多识广,增长很多智慧了,有了独立见解,能独立思考,待人处事老练了,不大会轻易受人迷惑、蛊惑、欺骗了。于是,到了四十,知止,而后能定。到了50岁,就更上一层楼,不满足于谋生的需要,知天命了,知道自己负有社会责任,要为社会、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善事,这样就有了做事业的观念和需求,考虑怎么对社会有贡献。知命,而后能行。到了60岁,开始内省了,反省自己,耳顺就是听得进批评了。一般在60岁以前听人家讲你坏话是很恼火的。到了60岁以后心态比较平衡了,开始向内心追求精神境界了。“把自己当做自己”,到这个阶段开始感悟了。再经过10年的内省修行,到了70岁开始悟道了,认识了自我,认识了本体,上升到人生最高的境界,对名利、对身外之物就淡泊了。所以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老夫子只活了73岁,所以他没有讲八十、九十岁的事。我今年也到70岁了,根据我的人生体验,这几十年走下来,如何善待生命、善待人生,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善待人生,就是善待生命、关爱生命。我的体会,生命的张力在事业,生命的光彩在智慧,生命的关联在朋友,生命的珍贵在健康,生命的延续在亲情。由此,善待人生在于五个“最”:人生最大的追求是事业,人生最大的智慧是舍得,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朋友,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安慰是亲情。下面我分别讲讲这五个“最”。
第一,人生最大的追求在事业。
有句格言说得好:“无为不入世,有情始做人。”人如果不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到这个世界上来;而人是讲情感、讲道义的,如果一个人不讲情义,为自己利益而损害别人,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了。我们这一代人对这一点体会很深,曾经都有志向干一番事业,但不断遭到政治运动的折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中经常有人从朋友的身上爬上去,整人,暗算人,打小报告,无中生有揭发人。这是违背做人道德和情义的。所以我很欣赏这句格言。今天,不搞政治运动,整人的事少了。应当在事业追求上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气。
不过,要说清楚,开一家公司,搞一项贸易,或找到一份工作,这个不叫干事业,只能说是谋一份职业,职业是谋生的需要。什么叫事业呢?《周易》里说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你做的事是为天下老百姓谋利益的才叫事业。
美国有一个比尔·盖茨,最初他出来搞计算机软件研究和生产,成立微软公司,开始是作为职业的追求。后来,他不断创造、创新,成为软件大家,推动全球信息产业。这个时候他对天下苍生做了大贡献,干的就是事业了。2008年5月,比尔·盖茨毅然决然辞掉董事长,和他的老婆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在全世界从事慈善事业,把他积攒的560亿美元全部捐献了。比尔·盖茨这个人,是从谋生的职业到追求事业的一个典范,又是从老板到慈善家的一个楷模。最近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很感慨,说想不到美国的教育制度还可以培养出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各行各业的人,在事业方面要有追求,追求对社会对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事业。
第二,人生最大的智慧是舍得。
人的智慧有先天带来的,叫生而知之,但更多的是后天学来的,叫学而知之。人的智慧由几个方面组成,是学识、水平、能力的综合。但是,要说到人生最大的智慧,我还认为是在舍得,就是要舍掉一些东西。舍得这个词很妙,有舍才有得。人的本性弱点就有一个贪得无厌,总是想占有得越多越好,不懂得放弃,施舍,舍掉。有智慧的人懂得舍掉是另一种得到,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得。
清朝有个父子宰相张廷玉,安徽桐城人。他在老家造一座房子,为一道墙与邻居闹矛盾打官司。他老家的总管写信请示,张廷玉就在信上批了一首诗:“千里修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安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张廷玉看得很开,名利只是暂时的,你看秦始皇有那么大名气,今天又如何?他尽管官至宰相,也不能逞威占人家的好处呀!所以他大度地要总管让出三尺地。这一来感动了邻居,宰相有这样的度量、胸怀,他又计较什么呢?于是也让出了三尺地,今天成为桐城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真有大智慧,他让出了三尺地,得到的是为官的清廉、宽宏、爱民,为他儿子当宰相打下了基础。所以懂得舍弃,是人生的大智慧呵!
第三,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朋友。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看来还要补充一句:“交万位友。”人生道路漫漫,朋友多多益善。凡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你,支持过你,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你以安慰和帮助的,或在你成功道路上有过贡献的,或给过你指点的、批评的,这都是你的朋友。所以这里面有同学、有老师、有同事、有领导、有亲属、有路人,甚至包括一面之交的不速之客,等等。你会感到朋友确实是一个无形的须臾不可或缺的财富。
交朋友要有宽容的心,不但要感激帮助过你的朋友,还要对伤害过你的人也心存感激,这就不容易了。常言说:“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所以,要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要感激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要感激中伤过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要感激遗弃过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你尽快独立;要感激斥责过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人间总是友爱多,宽厚待人,宽容不同意见,宽松生活环境,就能化解恩怨,和而不同,交到万位朋友,让和谐遍满世界。
第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
凡是生过病、住过医院的人,或是自己亲人生病,到医院服侍过病人的人,都会有深切体会,一个人追求这个幸福、那个幸福,都不如健康的幸福重要。一个病歪歪的人,就是住高楼大厦,天天锦衣玉食,又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有人问上帝,人们有什么让你惊讶的东西?上帝回答说,他们为了赚钱失去了健康,又要花钱找回健康,所以不是他们赚了钱,而是钱赚了他们的青春、健康和幸福。上帝这个回答是比较深刻的。人人需要健康,我们无论追求什么,都要从不失去健康的前提下来考虑,这才是善待生命、善待人生的重要课题。
健康的道理人人都懂,其实健康就在于良好生活习惯和心态的自然培养。人的健康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营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心态。这三要素处理得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话,一般会做到60岁以前没有大病,80岁以前不衰老,基本上这就是健康的人生。我们应当往这个目标去争取。
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今天主要在于营养过剩,而不是营养不足。所以正确地调整营养使之平衡,才是健康之道。为了让大家好记忆,处理好营养、运动的关系,现在有一句话叫“五个一”和“四个八”。“五个一”就是每天起床的时候喝一杯水,早餐吃一个鸡蛋,午餐一匙醋,晚餐一杯酒,睡前一杯奶。这“五个一”是一天的饮食中健康的搭配。“四个八”即:日饮八杯水,日行八千步,日睡八小时,三餐八分饱,这也有利于健康。
讲到心态的问题,我认为跟健康有着直接相关。特别是有一些疾病,尤其是癌症,大都由心态不好引起。长期的郁闷、忧心、生闷气、烦恼,都容易形成疾病,这些大家往往比较忽视。我在10多年前,看到日本一位医学家,他8岁开始跟祖父学汉医(即中医),读大学的时候又专攻西医,所以对汉医和西医都很有修养,写了一本书叫《脑内革命》。他通过对人脑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处在良好精神状态的时候,分泌出的一种分泌液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在人惊恐、郁闷或生气的时候,脑里面分泌出一种内分泌液是会伤害内脏健康的。所以健康的关键,在于让人脑天天处在愉快的状态,这样就会化解很多疾病。
第五,人生最大的安慰是亲情。
生命的延续靠什么呢?上靠父母,下靠子孙。所以,善待生命、善待人生,首先要让父母长寿、子孙争气,这是人生最大的安慰。讲得完整一些,就是上要报恩父母,下要教育子孙,中要夫妻敬爱、兄弟和睦。在整个亲情里面,父母和子孙是直接的亲情关系,夫妻和兄弟也是最大的亲情。
一个朋友讲过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他有一次回老家去看母亲,他母亲见他回来看她,很高兴。不一会儿,他跟母亲说,我有工作了,要走了。结果,他那平常很少言语的母亲讲出一句话:“你来看我就不是工作吗?”他听了很感动,也很触动,他平日忙于工作,确实少了些亲情,他说自己真的没有把看母亲看做与工作一样重要。大家一定不要忘了父母恩,要孝敬父母。年纪大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常来看看,所以当你回家看父母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我有工作要做,要走了。
谈到教育子孙,现在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寄望过高,求之太切,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二要防止“一流的家庭,末流的教育”。现在很多白领家庭,孩子一生下就丢给保姆照管,殊不知学龄前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父母教育最重要。
中国的传统一直讲,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现在,要反过来思维了,就是再富的父母也要穷孩子。因为现在条件好了,都是独生子女,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宠了。这对孩子成长不利。缺乏起码独立生存能力和不懂感恩、好吃懒做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华,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人格不完整的人,是一个生命有缺憾的人。所以我们培育孩子,应该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最基本的人格。
世上没有完全合乎男人心意的女人,也没有完全合乎女人心意的男人。所以,家庭的幸福和婚姻的美满,关键在于宽容、谅解和相互的感恩、敬重。夫妻之间的互爱、互敬、互助、互相感恩,对家庭生活,对子女教育,对双方事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而家和主要是夫妻和,夫妻不和,还有什么家和可言?
尽管每人的机遇不同,也许有人一帆风顺,有人满面春风,但总的来说,人生漫长的道路总是苦恼多于快乐,失败多于成功,付出多于收获,事与愿违多于心想事成。所以圆满只是人生的期待,缺陷才是人生的永恒。奋斗的人生,永远面对缺陷,化解缺陷,争取圆满,感恩圆满!